1、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2.阅
2、读理解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3.表达运用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
3、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
4、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板块二 学习字词,了解洞名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
5、“折”,不要多写一点。(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5)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课件出示:蜿蜒)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师: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师:这就是蜿蜒的长城。谁知道“蜿蜒”的意思?大家可以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它是“虫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虫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这篇课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赶快找一找吧。3.了解双龙洞的得名。(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1)师指名读句子;全班齐读。(2)感悟“双
6、龙洞”得名的由来。男生读课题,女生读句子。师指名回答: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双龙洞因此而得名)【设计意图】大部分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只指导部分难写的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回忆已学知识、形声字的构字方式及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等方法理解“蜿蜒”一词,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词的意思,又理解了课文内容,一举多得。板块三 沿途春色,感悟匠心1.师过渡: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的景致不断地映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2.交流第2自然段。(1)生边读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文中语句
7、。(3)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预设:明艳)(师相机单击课件,让词语变红)(4)师指导朗读,读出这一片明艳的景色,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3.体会作者写溪流的句子。(1)师: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写这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的句子?(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2)师: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相机出示课件)(3)师:你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吗?(师相机将课件句中的反义词“宽、窄”和“缓、急”标红)(4)师:你认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排比、拟人)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愉快、期待)(5)师指导朗读,提示读出愉快、期待的心情。(6)生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8、。(7)师:注意相同的词语稍微读重些,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溪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4.生练习仿写。预设1: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快,时而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预设2:动物园里的小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躺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太可爱了!5.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读懂文章。这一板块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明艳”“时而”,帮助学生体会沿途景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
9、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过程板块一 进入“孔隙”,感受“窄小”1.导入新课。(1)师导入:欣赏着沿途美丽的春光,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双龙洞。(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游双龙洞?(3)师指名回答。(预设:第47自然段)2.初步感受“孔隙”。(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课文的第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师指名读。(相机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2)师:这些景点中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预设:孔隙)3.感受“孔隙”的特
10、点。(1)师:什么是孔隙?(出示课件)(2)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窄小)(3)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的呢?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生交流,师相机指导)4.学习表达方法。(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老师把这两句话改动一下,谁来说说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课件出示:l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l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师:原句的短短两句话用了4个“小”字,就是
11、为了突出小船的小。你还从哪儿感觉到小船的小?(相机出示:并排仰卧 再没法容)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2)课件出示句子。(相机将课件中的词语“后脑、肩背、臀部、脚跟”变为红色)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词语都和身体有关)师引导: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从这样细致具体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孔隙的窄小)师: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受吧!(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师范读,生想象画面并模拟通过孔隙的动作和情形。师:你是怎么躺的?(师指名读句子)师引
12、导朗读:过洞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会不会动?敢不敢动?生: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师引导想象交流:要是把肩膀稍微耸起来会怎样?或者把脚稍微翘起来呢?要是你把臀部稍微往上抬一点又会怎样?(生交流)师:我们终于穿过孔隙到了内洞,此时你感觉怎样?(生交流)5.师小结写法:作者写他通过孔隙时的见闻和感受,如小到只能容纳两人并排仰卧的船,几乎与他擦身而过的山石,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当然,孔隙的“小”是相对于外洞和内洞的宽大来说的。作者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读
13、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设计意图】此板块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学习了作者通过见闻和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做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板块二 运用学法,自主感悟1.根据第5自然段的写法,生自学其他景点的写法。(1)师引导:双龙洞的其他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运用刚才学习“孔隙”景点的方法,看看其他几个景点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写清楚的。(2)生默读第47自然段,在相关的词句下画线。2.生交流,自主感悟。(1)洞口。课件出示段落。洞口的特点是“宽、高”。“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这些都是作者的感受,这样的描写不仅让双龙洞
14、具有一种神秘感,也突出了洞口“宽、高”的特点。(相机出示: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2)外洞。根据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段落。师小结:外洞的特点是“大”。(板书:大)“周围、头上”表明作者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外洞的。这句话介绍了外洞的特点宽敞、大。(3)内洞。生自由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生回答。(相机板书:奇大)师启发想象: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景象中,怎能不惊叹自然的神奇?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猜猜还可能有些什么。生交流。师指名读表现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句子。师引导生注意
15、表明观看顺序的词语。a.师述: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词。b.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l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l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c.师小结:文中用了“先看到的、其他那些”来表明观看顺序,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师过渡:欣赏完洞内浑然天成的奇特景观,我们又随作者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3.回顾总结。(1)师:假如让你当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双龙洞呢?请你根据游览示意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吧。(2)同桌互相交流。(3)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
16、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运用前面对第5自然段写法的学习,让学生自读感悟其他景点的特点及写法,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感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具体做法如下:1.引导“读进去,读出来”。课文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关于孔隙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写得十分传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为突
17、破口,训练学生的语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 “读进去”读中有思考,又能“读出来”读中有感悟。2.朗读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关键词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或同学们听等。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变得爱读,想读,并能做到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类文链接3.活跃思维,调动气氛。在体验内洞之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内洞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课堂气氛很活跃。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练题】班级: 姓名:
18、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zh jin jing yng cng ying gun gi jng pi y lio qi ro xn ch 二、 用“”选择正确读音。咀嚼(ju jio) 挑衅(qn xn) 侮辱(r rn)骨髓(su su) 涂抹(m m) 鲫鱼(j j)三、 比一比,再组词侧(_) 址(_) 躯(_) 帅(_)测(_) 扯(_) 躲(_) 师(_)四、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照提示分类。一丝不(_) (_)长而去 大(_)大样 不胜其(_)三(_)一板 (_)吭大叫 厉声呵(_) 局(_)不安写鹅的
19、叫声:_写鹅的步态:_写鹅的吃相:_写鸭的步态:_写人的心情: _五、 选词填空侍弄侍候适宜适当 1. 在(_)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事情的真相。2. 任何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_)的气候条件。3. 奶奶(_)花草,就像医生(_)病人一样精心周到。 发现发表发明 4. 我写的作文在报纸上(_)了,我真高兴! 5. 漫步在迪拜街道,我们没有(_)有人攀树枝,或在草地上行走。 6.自从人类(_)了汽车以后,我们出行就更方便了。六、 我能按要求写句子。1洁白的云朵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奔腾的野马、甜蜜的棉花糖。(改写成排比句)_2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修改病句)_3天空悬着星。(扩句,至少
20、两处)_4看到“云、小猫、婴儿”,我能从“忽然、顿时、霎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选择一两个词来描绘其中一个事物:_七、 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地飞奔而来。(观潮)2.诗里有情,如“嫦娥应悔偷灵药,_”;诗里有景,如“一道残阳铺水中,_”;诗里有志,如“生当作人杰,_”。3.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我们从“机不可失,_”明白了抓住的时机的重要性;从“一言既出,_”悟出诚信的重要性;从“_,寸有所短”懂得人要取长补短的道理。八、 快乐阅读。观潮(节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_,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
21、是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变粗,_。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将选文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_: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2)_:指水势壮阔的样子3由“从远处传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_的顺序观察浪潮的;由“往东望去”可以看出,大潮是从_(方向)来的,由“闷雷滚动”和“一条白线”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从_和_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潮的。4理解下面句子。再近
22、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运用_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突出了钱塘江大潮_的气势。5读了文段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钱塘江大潮的画面。_九、 写作天地。题目:我的妈妈要求:1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妈妈的形象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心中肯定是不一样,请你写一篇记叙文,说说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2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想法;3不少于400字。_参考答案1、逐渐 僵硬 苍蝇 灌溉 敬佩 预料 求饶 训斥2、ju xn r su m j3、侧面 地址 身躯 帅气 测量 扯开 躲藏 师长4、苟 扬 模 烦 眼 引 斥 促 引吭大叫、厉声呵斥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三眼一
23、板 局促不安 不胜其烦5、适当 适宜 侍弄 侍候 发表 发现 发明6、洁白的云朵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变成了奔腾的野马,变成了甜蜜的棉花糖。 尽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深蓝色的天空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天上的云变幻多端,刚开始看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小猫,一会功夫就变成了咧着嘴笑的婴儿。7、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碧海青天夜夜心 半江瑟瑟半江红 死亦为鬼雄 时不再来 驷马难追 尺有所长8、1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拉长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2 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 3 由远及近 东 声音 形态 4 比喻 白浪 水墙 宏大 5我仿佛看到了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听到了如同山崩地裂
24、的声音。9、范文: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今年34岁了,高高的个子,弯弯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嘴巴能说会道,可就是对我特别关注,以至于在我面前不停地唠叨。有一次,我去阳台拿衣服,妈妈怕我摔下来,她就站在我面前不停地说:“小心点,小心点,不让你拿你非拿,瞧瞧,站在板凳上多危险呀!”还有一次,我想去超市买东西,她又开始犯老毛病了。关切地说:“要不要我跟你去,一定路上小心。”我无可奈何地说:“不要唠叨了,不用你去的,我自己行,我一定会小心的。”在我的再三保证下,这下她才放心,给了我钱,我高高兴兴地去了。心想:妈妈可真是的,还以为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呢?不过,我知道妈妈的唠叨,是无私的爱,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又是给我包药,又是给我端茶送水,半夜起来很多次,给我量体温,盖被子,我的妈妈真是一个好妈妈,在我上学的时候她会说:“一定要好好听课。”在我放学的时候她还会说:“今天好好听课了没有。”在我写作业的时候她会说:“字写好点,不要写太大了。”这些话我每天不知道要听多少遍,这就是我的妈妈,把爱挂在嘴边,她的话像泉水一样“叮叮咚咚”说个不停。我为有这个“唠叨”妈妈而自豪。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