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下1-13课复习讲义.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378146 上传时间:2025-0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1-13课复习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下1-13课复习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第二阶段历史复习讲义 一、俄国的发展历史 1、名称的变化 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 2、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名称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彼得格勒工人起义) 时间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地点 彼得格勒 彼得格勒 领导人 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 目的 推翻沙皇俄国的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结果 胜利;两个政权并存 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P4):①、②、③、④、⑤是现代史的开端(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②新经济政策(1921-1929年)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引起政治的动荡 目的:巩固工农联盟,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内容:农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商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 新的表现: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精神:创新精神,改革精神 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颁布《新宪法》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弊端:政治上——权利过于集中;忽视民主与法治建设;个人高度集权 经济上——忽视商品经济;否定市场机制;计划经济,阻碍企业积极性 评价:特殊时期起过积极作用(二战时期),但长期下来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4、二战中的苏联 ①苏联参战:德国偷袭苏联(1941年6月),二战规模扩大 ② 二战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夏—1943年春) 5、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①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经济发展困难,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6、苏联的解体 时间:1991年 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没有得到纠正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解体的启示: 启示: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改革应该符合本国的国情 B、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美国的发展历史 1、一战后美国开始主导世界 ①凡尔赛体系(列强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新体系) 巴黎和会 ①时间:1919年 ②主导国:英国、美国、法国 ③条约《凡尔赛和约》(内容:①②③④) ④获益国:英国、法国、日本 ⑤受挫国:中国(弱国无外交);美国(帝国主义直接的矛盾加深) ②华盛顿体系(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体系) 华盛顿会议 ①时间:1921年 ②主导国:美国 ③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④获益国:美国 ⑤受挫国:中国(被几个帝国主义重新支配);日本(与美国的矛盾加深)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①爆发:美国金融领域 ②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③影响: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3、罗斯福新政 背景: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时间:1933年 目的:重振美国经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根本目的) 内容: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调整工业,颁布《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新的表现: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影响: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4、二战中的美国 ①美国参战: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③亚洲转折:中途岛战役,重创日本 ④诺曼底登录:指挥:艾森豪威尔 军队:英美盟军 作用: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⑤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决定组建联合国,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⑥战争结束:美苏联军1945年5月,易北河会师,德国投降;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 5、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 ①“二战”期间至五六十年代,超级经济大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创建了良好的国际市场 ②70年代:经济发展缓慢,由石油危机引发了美国危机 ③1982年:经济开始复苏,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6、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背景:欧洲战后重建工作困难重重,百废待兴 目的:控制西欧,牵制苏联,实现美国扩展 7、美国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①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统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符合国情的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罗斯福新政) 三、欧洲各国与日本的发展 1、一战后的欧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产生了新的矛盾(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新体系)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欧洲的影响 德国:1933年,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1936年建立了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 轴心国集团:东京——罗马——柏林(1937年)建立,并肆意扩张 3、绥靖政策 推行:英国、法国等国推行的安抚、纵容政策 顶峰:慕尼黑会议 影响:刺激了德国的侵略野心,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二战中的欧洲与日本(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德国偷袭波兰: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 ②德国偷袭苏联:1941年6月,二战扩大 ③日本头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二战进一步扩大 ④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9日,对南京国民政府投降 ⑤启示:法西斯势力不能姑息和纵容,应该给予坚决的打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战后的欧洲和日本 ①欧洲 背景:百废待兴 发展:原因(①基础;②政策;③外援:马歇尔计划),代表:联邦德国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时间——1967年 性质——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联盟:时间——1993年 性质——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 ②日本 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的资本主义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