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邱巍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总课时
2
第 1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15日
授课
时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
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还知道了多边形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多边形的各边长度加在一起。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你能算出下面图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列式为6+4+6+4=20(厘米)。
生2:因为长方形有2条长和2条宽,所以可以分别计算2条长的和为6×2=12(厘米),2条宽的和为4×2=8(厘米),最后再相加,即6×2+4×2=20(厘米)。
生3:先算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再乘2,即(6+4)×2=20(厘米)。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即可,不强求算法的统一。
师: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加,即5+5+5+5=20(厘米)。
生2:也可以像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那样列式(5+5)×2=20(厘米)。
生3:依据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的特征,也就是4个5厘米,所以可以写成是4×5=20(厘米)。
对于以上方法都给予肯定,表扬解答正确的学生。
师: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跟小组的同学先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总结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1、根据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把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依次相加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把围成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2、结合图形的特征:长方形的特征有对边长度相等,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1、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分米,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3、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在它的三面围上竹篱笆,竹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教学补充
(二次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强调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计算时不要丢掉括号。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课 时 计 划
教
学
过
程
教学补充
(二次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