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2.认识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3.认识田字格和2种笔画,学会写4个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生字书写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画面),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
2、(小山村)你们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学生自由回答)
3、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说话。
远处你看到了什么?近处你看到了什么?
在学生说到房屋时,教给学生“黑瓦白墙”;在学生说到炊烟时,教给学生“袅袅炊烟”;在学生说到天空时,教给学生“一碧如洗”,当学生说到桃花时,教给学生“粉红的桃花”;当学生说到柳树时,引发想象;当学生说到燕子时,引导说:“好像在说……还好像在说……”
4、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山村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识字1(板书课题)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古诗文诵读中初步学过)
(2)检查字音
a找出整体认读音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b谁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c集体读
(2)检查词句
a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古诗(其他小朋友当小评委,看他是否把音都给读准了)
b师生评议,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c同桌自由读,指名同桌读。
d教师与学生做同桌读,提出要求:听,老师读时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语速、节奏、感情)
e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读一读?
f集体读。
三、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按顺序指名读,齐读。打乱顺序读。
2、指导写字
“一”
(1)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说有一什么?(说明一的变调)
(2)让学生说出“一”的笔画名称,并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一”,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运笔方法。
(4)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二”
(1)让学生说说“二”由几笔组成,并说说这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长短的不同。
(2)学生尝试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示范,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共性问题。
“三”
(1)小组讨论,说说该怎么写。
(2)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提醒学生注意三横的不同写法)
“十”
(1)说说由哪两个笔画组成。
(2)独立探究,尝试练习。
(3)投影反馈,师生评议。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