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脏辨梦论治多梦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624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脏辨梦论治多梦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脏辨梦论治多梦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脏辨梦论治多梦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第 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通信作者:李奕祺,副教授,:中医睡眠医学 五脏辨梦论治多梦症习泽慧李奕祺(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州,)摘要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人体的生命活动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之间生克制化,本位一体。多梦常由脏腑功能异常引起,梦境纷繁复杂,使人醒后仍感劳倦。五脏的虚实皆可引起多梦,不同的梦境内容也反映了不同脏腑的病变,临床可以通过辨别梦的内容来辨病辨证,选方用药,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本文以五脏为中心辨梦论治多梦症,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多梦症提供思路。关键词多梦症;藏象学说;五脏理论;黄帝内经 ,(,),;中图分类号

2、:文献标识码:多梦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实,睡眠中梦境纷纭不休,醒后神疲乏力,头昏。随着人口增长,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加,多梦成为一种困扰人们生活的常见病症,若长期睡时多梦、噩梦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现代医学认为,多梦主要在睡眠表浅时发生,与大脑皮质活动有关,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多采用催眠镇静类药物,一般具有耐药性及成瘾性,长久使用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大,令许多患者难以接受。中医药在治疗多梦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人的生命活动以五脏为中心,病变也可通过调理五脏论治,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有言:“凡病必分五脏六腑,诸书皆不分脏腑,漫用成方,脏腑受伤,夭枉多矣。”多梦症的产生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方盛衰论

3、:“人于醒后,神气浮动,脏中之盛衰,不能自觉;寐而和气宁谧,静中独觉,故脏中之盛衰,形而为梦。”脏腑之盛衰,在寐时不自觉却得以体会,形成梦境。素问悬解 描绘了梦之缤纷意象皆因脏气盛衰而起:“喜怒悲惧,生杀予夺,飞沉荣悴,声色饮食,万状纷纭,不可殚述,皆其脏气使之也。”不同的梦境内容也反映了不同的脏腑病变,黄帝内经 有言:“厥气客于心,则梦见邱山烟火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临床可以通过辨别梦的内容来辨病辨证 ,孙思邈曰:“此所以因伤致梦,即以梦为诊也,此为梦诊。”故有学者 认为中医梦诊理论肇始于 黄帝内经,且补充了中医四诊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医对多梦症的认识人在睡眠时做梦,是一种正常的

4、生理现象。临床常见异常梦多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夜间睡时多梦,或常为噩梦,醒后神疲头昏,萎靡不振。中医学对梦的认识,早在 黄帝内经 中便有记载,灵枢淫邪发梦 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此淫邪者,指外界燥、湿、寒、暑、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雨之邪,由于多种外邪侵袭人体脏腑,使精神散越、魂魄妄行,使人夜寐不安,是病梦的渊源。黄帝内经 各篇,皆有言因病而发梦,不外乎阴阳五行之气偏亢不和所致,究其因则有外邪、内伤,或虚或实,所以临证者可以因其梦象察识其病。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 提出“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

5、。黄帝内经 将梦病大体分为了 个层次,一是“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是指人在睡眠中,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二是“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邪入脏腑,影响脏腑功能且随营卫运行而影响至全身各处。三是“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灵枢本神 言:“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此处魂魄代指神魂魄意志并非单指魂魄,意为五脏精气不足或功能衰败,则五脏神无以为舍,故无不安而喜梦。在治疗方面,黄帝内经 中虽未有具体治疗方药,却提出了应先辨别脏腑虚实,再行施治。丹波元简所著 灵枢淫邪发梦将 黄帝内经 阐发总结为:“凡有梦至时,即知其邪之在何脏腑,遂用针以补之,其邪可立已矣。盖腑梦补脏,脏梦

6、补腑也。”结合内经理论明确提出梦病“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虽然在后来的研究中被历代医家不断完善,但均未超出 黄帝内经 的范畴,成为后世效法的准绳 。孙思邈在 备急千金要方 中指出“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梦意,乃尽善尽美矣”,诊疗疾病的同时,亦可将梦象的内容考虑其中。梦的产生多与五脏盛衰相关,梦的内容可反映五脏的病变,临床上可通过辨梦以辨脏辨证论治多梦症。清代薛雪 医经原旨 曾言:“役于五行,未有不然者,是皆致梦之因也。”中医多注重将五行与五脏功能盛衰关联解释病梦,五脏气虚或有余,皆会产生梦,且梦的内容多与各脏功能特点相关。梦与五脏的关系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张景岳在 类经本神 注

7、解:“心为一身君主,万神为之听命。以故虚灵知觉,作生作灭,随机应境,千变万化,瞬息千里,梦寝百般。”心主神志,心是梦产生之源,“至其变幻之多,五行之化,本自无穷,而梦造于心夫人心之灵无所不至,故梦象之奇亦无所不见,诚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每时承担、接受外界事物,做出反应,产生思维,心在梦的发生中占主导地位,故有学者提出心主神明 能统魂魄,兼赅意志。心的虚实影响梦的发生及梦象,类经 曰:“心虚则神不安而善梦”,心主宰神,心气虚则神无所依,肆意飞扬而多梦 。肝藏魂,血舍魂。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魂不安者梦多。”医宗必读恐 谓:“魂失养,故交睫即靥”。内外之邪侵袭人体,使魂魄妄行

8、,是病梦的渊源。灵枢淫邪发梦 有:“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李奕祺发现临床中有明确的“失魂症”“落魄症”,魂魄飞扬常见于危重患者,他们会出现异常梦境。若肝血不净,则浊物与魂结合,不净之魂不内守,肆意飘散形成噩梦。类经:“梦寐亦然,是所谓志有所恶,及有外慕,血气内乱,故似鬼神也。”肺藏魄,魄指人的感觉和认识,梦是肺魄的活动体现,类经 谓:“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本神 曰:“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梦能变化而寤不能者,乃阴阳之离合,离从虚而合从实也。”灵枢淫邪发梦 中提到“厥气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

9、物”,白钟国 认为魂魄于睡眠的调控有一点表现在对于“睡梦”的调节。“梦乃魂魄役物,恍有所见之故也。魂为病,则梦女子、花草、神仙、欢喜之事,酸枣仁汤治之。魄为病,则梦惊怪、鬼物、争斗之事,人参清肺汤加琥珀治之。”梦乃魂魄所衍生之物,梦的内容与魂魄的病瘥相关。脾藏营,营舍意,“意”为意念、思想,属于人的思维活动,脾藏记忆与思维同样与梦形成有关。脾主思,“思”包括了思念、忧思、悲思等复合情绪,又包括了思考、思想、思索等功能。脾主思虑功能异常,则思考的功能异常,如明王延相称:“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所则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可见梦离不开主脾所思和意的意识活动 。肾藏志,是指意志过程,又包含着心

10、理活动。明方以智释梦时说:“梦者,人智所见。醒时所制,如既络之马,卧则逸去。”管义红 认为梦是意志失去控制的表现。五行而言肾主水而心主火,心肾相交则水火既济阴阳平衡。功能上肾藏精而心藏神,精神互藏互用,灵枢本神:“生之来者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肾中藏有先天精气和后天水谷精气,五脏六腑功能无不依赖肾精的作用。梦本身是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属于阳的范畴,阴阳平衡则阴平阳秘,不然则“魂魄飞扬”,正如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五脏辨梦论治多梦 从心辨梦论治“厥气客于心,则梦见邱山烟火。”凡脏腑内伤之邪也,其邪气客于心,则梦见山林 年 月第 卷第 期 ,世界睡眠医

11、学杂志 烟火,以心属火也,故梦火为心疾的反应。“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心气虚者梦中孤身临江,夜入荒山,故使人畏惧。严用和在 济生方 用补心丸主治“梦寝飞扬,精神散离”,提出此病是因惊恐伤神,耗伤心气所致。心神不安为梦产生的主要因素 ,当用养心益血,安魂定魄方法治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用平补镇心丹来治疗多梦胆怯善恐之心胆气虚者。伤寒论 中有以加味温胆汤来治疗心虚胆怯,梦寐不安者。朱砂安神丸治“瘥后心神不安。夜卧不宁。或多梦不眠。”“血气少者属于心。”归脾汤加减治疗以睡梦连绵,彻夜不断为主证之多梦,认为此因心血虚,或心脾两虚,致神不守舍,治法以补养心脾为主。从肝辨梦论治 黄帝内经

12、:“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脏腑内伤之邪也,其邪气,邪气客于肝,则梦见山林树木,医经原旨:“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因肝合木则梦草木。肝受邪病虚证,则梦树木。黄帝内经 曰:“肝气甚则梦怒”肝之邪盛则梦多怒,以肝之志为怒。李东垣认为夜梦亡人,是因肝木太盛,当刺期门泄肝为治。伤寒论 中:“若终夜清醒,目不得瞑,或目瞑则惊悸梦惕者,余邪内留肝胆,胆气未舒,肝魂不安也。”若常梦中惊悸,为邪在肝胆,使肝胆不安,用酒浸郁李仁、炒酸枣仁、猪胆皮、黄连、焦栀子、淡竹茹、桑叶等以苦疏肝泄热。噩梦以梦境多是惊险、恐怖,或为大火、凶杀、格斗、翻车等,常在梦中惊醒等为主证者,常见于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治法清肝泻火,方

13、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焦虑型睡梦以睡卧不安,时时愤怒怨恨为主证,常见于肝阳上治法平肝潜阳方药 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从肺辨梦论治“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肺之邪盛,则梦恐惧、哭泣而飞扬,以肺之声为哭也。孙思邈主张用大镇心散治疗“梦恐惧”。“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医经原旨 言此为五脏阴虚之梦兆也。金色白,斩为金器之用,肺虚者必怯,故见人斩血籍籍,多为惊惕之状。白钟国 认为肺魄为病,则梦惊怪、鬼物、争斗之事,可以人参清肺汤加琥珀治之。从脾辨梦论治“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以脾之声为歌,脾在体主肉 。孙思邈用泻热汤主治“梦歌乐和体重不能行”。邪气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14、以脾属土也。“客于脾,则梦见邱陵大泽,坏屋风雨。”孙思邈用半夏泻心汤主治“梦山丘平泽”。“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医经原旨 释其因胃中空虚,故欲饮食。济生方 中用进食散主治“脾胃虚寒,梦见饮食不足,脉来沉细软弱”。从肾辨梦论治“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肾之邪盛,则梦腰脊两解,不相连属,因腰为肾之府。“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医经原旨 注:邪气克于肾,导致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因肾合水,故梦应之。又有“邪气客于肾,则梦临于深渊,或没居于水中,以肾属水也”。严用和在 济生方 中用远志丸主治“梦登高涉险,神魂不安,惊悸恐怯”等。肾之为病,常常梦男女、鬼神之事,金匮要略:“男子失精。女子梦

15、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肾藏精,济寓阴阳,正常情况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上焦之阳气亏空。则阴气上乘。下焦之精血耗损。则阳精下降。阴阳之贼气。与妄情相得。则梦接鬼交。证治准绳类方 有用水中金丹、金?丹来治失精导致夜梦阴人之证。综上所述,多梦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藏象学说能够对多梦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辨析,依靠五脏各自不同的病理变化,产生不同意象之梦,梦象是人体五脏虚实的反映,可以构建五脏理论为基础的辨梦辨证体系,以准确把握其病证辨证要点,提高诊治的针对性,中医药治疗多梦症,根据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优势明显,对临床治疗多梦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在临床应辨明脏腑,辨梦的内容以辨明脏腑论治多梦

16、,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利益冲突声明:无。参考文献 王艳,廉永红,谢胜 中医对梦证的研究概述 光明中医,():侯北辰 孙思邈“释梦 辨证 六字诀调治”诊疗法初探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田琪,商庆新 中医梦诊探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傅文录 黄帝内经 中的梦学成就 中医文献杂志,():杜渐,王昊,邵祺腾,等“心主神明”内涵探析 “总统魂魄,兼赅意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陈宝宇,王丹,孙文军等 基于“魂魄飞扬”的多梦症病机探讨 北京中医药,():白钟国 黄帝内经 睡眠调理机制及应用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管义红,周瑞明 基于中医五神学说探讨多梦症 中医药导报,():刘珍珠,黄薰莹,张宁,等 从中医神、魂、魄理论释梦 中医学报,():,王渊,袁捷,韩祖成 基于“肝藏魂”治疗多梦症思路探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朱乐萍,王长德 从五脏论治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概况 世界中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