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儿胸腹部穴位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35652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胸腹部穴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小儿胸腹部穴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小儿胸腹部穴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小儿胸腹部穴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小儿胸腹部穴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儿 科 推 拿 学胸腹部穴位胸腹部穴位1一、天突位置:位置:在胸腹切迹在胸腹切迹 上缘,凹陷上缘,凹陷 正中正中。2操作:用中指操作:用中指端按揉,称按端按揉,称按揉天突;用双揉天突;用双手拇、食两指手拇、食两指对称挤捏,称对称挤捏,称挤捏天突。挤捏天突。3次数:次数:按揉按揉1530次,挤捏次,挤捏35次次作用:作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喘 4主治:主治:咳嗽胸闷咳嗽胸闷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咽痛等症咽痛等症 5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挤挤捏捏天天突突,能能理理气气化化痰痰,降降逆逆止止呕呕,对对因因气气机机不不利利、痰痰涎涎壅壅盛盛或或胃胃气气上上逆逆所所引

2、引起起的的痰痰喘喘、呕呕吐吐有有效效,若若配配合合按按揉揉膻膻中中、乳乳旁旁、运运八八卦卦、揉揉中中脘脘等等效效果果更佳。更佳。2、对于酒后者有催吐的作用。、对于酒后者有催吐的作用。6二、膻中位置:位置:胸骨正中胸骨正中 两乳头连线两乳头连线 中点中点。7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膻中;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膻中;用两拇指从本穴分推至乳头,称用两拇指从本穴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用食、中两指自胸骨分推膻中;用食、中两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8次数:次数:推推100300次次 揉揉1530次次作用:作用:宽胸理气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止咳化痰 宣肺止咳宣肺止咳 9

3、主治:主治:胸闷,痰鸣,呕吐,呃逆、胸闷,痰鸣,呕吐,呃逆、气喘、恶心等症。气喘、恶心等症。10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膻膻中中为为气气之之会会穴穴,居居胸胸中中,胸胸部部属属肺肺,推推揉揉之之能能宽宽胸胸理理气气、止止咳咳化化痰痰。对对各各种种原原因因引引起起的的胸胸闷闷、吐吐逆逆、咳咳喘喘均均有有效效。治治疗疗呕呕吐吐、呃呃逆逆、嗳嗳气气常常与与运运内内八八卦卦、横横纹纹推推向向板板门门,分分腹腹阴阴阳阳等等合合用用。治治疗疗喘喘咳咳常常与与推推肺肺经经、揉揉肺肺俞俞合合用用;治治疗疗痰痰吐吐不不爽爽常常与与揉揉天天突突、按按弦弦走走搓搓摩摩、按按揉揉丰丰隆等合用。隆等合用。11三、乳旁位置:

4、位置:乳头外侧乳头外侧 旁开旁开0.5寸寸 12操作:操作:用指端揉用指端揉 称揉乳旁称揉乳旁 次数:次数:揉揉3050次次13作用:作用:理气、化痰、止咳理气、化痰、止咳主治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胸闷、咳嗽、痰鸣、呕吐14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揉乳旁能宽胸理气、化痰、止、揉乳旁能宽胸理气、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胸闷,咳喘等症,咳,常用于治疗胸闷,咳喘等症,常与推肺经、揉膻中、揉乳根等合常与推肺经、揉膻中、揉乳根等合用。用。2、临床上多与揉乳根同时操作,、临床上多与揉乳根同时操作,以增强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以增强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15四、胁肋位置:位置:从腋下两协从腋下两协 至天枢处

5、至天枢处 16操作:操作:术者用两手掌术者用两手掌从小儿两侧胁从小儿两侧胁肋下搓摩至天肋下搓摩至天枢处,称搓摩枢处,称搓摩协肋,又称按协肋,又称按弦走搓摩。弦走搓摩。17次数:搓摩次数:搓摩50100次。次。作用: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消积聚顺气化痰,除胸闷,消积聚主治: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等症等症18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搓摩协肋性开而降,能顺气化、搓摩协肋性开而降,能顺气化痰,处胸闷,消积聚。对小儿因食痰,处胸闷,消积聚。对小儿因食积、痰涎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积、痰涎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气喘等有效,常与揉中脘、摩腹、气喘等有效,常与揉中脘、摩腹

6、、推膻中等合用。推膻中等合用。19临床应用:临床应用:2、若肝脾肿大,则须久久搓摩,、若肝脾肿大,则须久久搓摩,非一日之功。非一日之功。3、本穴对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本穴对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 慎用。慎用。20五、中脘(胃的募穴)位置:位置:脐上四寸脐上四寸 剑突与脐连剑突与脐连 线的中点处线的中点处 21操作: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按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天称摩中脘。自天突向下推至中脘,突向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称推中脘。22次数:次数:揉或推揉或推100300次,摩次,摩5分钟分钟作用: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主

7、治: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食腹胀、腹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欲不振等症。2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泄泻、呕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泄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有效。多与按揉吐、食欲不振等症有效。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2、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24六、腹(保健穴)位置:位置:腹部腹部 25操作:操作:1、自剑突下至脐,用两拇指从、自剑突下至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中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

8、阴阳,(推三次:阳,(推三次:、由剑突斜、由剑突斜推至肋缘;推至肋缘;、由剑突直推至、由剑突直推至中脘,再斜推至肋缘;中脘,再斜推至肋缘;、由、由剑突直推至肚脐,再斜推至肋剑突直推至肚脐,再斜推至肋缘)缘)。26操作:操作:2、用手掌或四、用手掌或四指摩,称摩腹。指摩,称摩腹。顺时针摩为泻,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逆时针摩为补,往返摩为平补往返摩为平补平泻平泻。27次数:次数:摩摩5分钟,分推分钟,分推100200次次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主治:腹胀,腹痛,疳积,呕吐、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症便秘等症28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摩腹、分推腹阴阳能消食

9、理、摩腹、分推腹阴阳能消食理气且降气,善治乳食停滞或胃气上气且降气,善治乳食停滞或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逆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里等合用。2、用于小儿保健,可与捏脊、用于小儿保健,可与捏脊、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按揉足三里等合用。29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摩腹较分腹阴阳作用缓和,、摩腹较分腹阴阳作用缓和,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于脾虚泻

10、、寒湿泻。30七、脐(保健穴)位置:位置:肚脐肚脐 属任脉属任脉 又指脐周腹部又指脐周腹部 31操作:操作:用中指端或掌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根揉,称揉脐;用食、中、无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或手名指指面或手掌面摩称摩脐掌面摩称摩脐 32次数:次数:揉揉100300次。摩次。摩5分钟分钟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主治:腹胀、腹痛、泄泻主治:腹胀、腹痛、泄泻 便秘、疳积等便秘、疳积等3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此穴能补能泻,补之能温阳、此穴能补能泻,补之能温阳补虚,治疗因寒湿、脾虚、肾虚引补虚,治疗因寒湿、脾虚、肾虚引起的泄泻、消化不良

11、、痢疾、脱肛起的泄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等症。等症。2、泻之能消能下,治疗因湿热、泻之能消能下,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泄泻、痢疾、便秘等。引起的泄泻、痢疾、便秘等。34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平补平泻则能和,多用于先、平补平泻则能和,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寒湿凝聚、乳食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寒湿凝聚、乳食停滞,伤乳食泻。停滞,伤乳食泻。4、临床上常与揉脐、摩腹、推、临床上常与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使用,简称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使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泄,治疗泄泻效果较好。泻效果较好。35八、天枢位置:位置:脐旁脐旁2寸寸 左右各一左右各一 属足阳明胃经属足阳

12、明胃经 36操作:操作:用食、中二指用食、中二指揉,称揉天枢揉,称揉天枢 37次数:次数:揉揉100200次。次。作用:理气消滞、调理大肠作用:理气消滞、调理大肠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主治:腹痛、腹胀、腹泻 便秘等症便秘等症 38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揉天枢能理气消滞、调理大、揉天枢能理气消滞、调理大肠,多用于治疗因急慢性胃肠炎及肠,多用于治疗因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便秘等症。食积、便秘等症。39临床应用:临床应用:2、临床上多与揉脐同时使用,、临床上多与揉脐同时使用,以中指按脐,食指和无名指各按两以中指按脐,食指和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

13、,同时揉动,治疗腹胀、腹侧天枢,同时揉动,治疗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痛、腹泻等症。3、治疗腹痛多与拿肚角相配伍。、治疗腹痛多与拿肚角相配伍。40九、丹田(保健穴)位置:位置:脐下脐下23寸寸 41操作:操作:用掌揉或摩,用掌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丹田 42次数:次数:揉揉100300次。摩次。摩5分钟分钟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 泌别清浊泌别清浊主治:腹泻,遗尿,脱肛主治:腹泻,遗尿,脱肛 尿潴留,疝气尿潴留,疝气 4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多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本穴多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揉、摩丹田能温肾固本、温补下元、揉、摩丹田能温肾固本、温补

14、下元、泌别清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泌别清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遗尿、脱肛等症,寒凝少腹及腹痛、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等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等合用;用于尿潴留,常与清小肠、合用;用于尿潴留,常与清小肠、推箕门等合用推箕门等合用。44十、肚角位置:位置:脐下脐下2寸,石寸,石门穴旁开门穴旁开2寸大寸大筋处筋处 45操作:操作:用拇、食、中用拇、食、中三指,由脐向两三指,由脐向两旁深处拿捏,一旁深处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拿一松为一次,称拿肚角;用中称拿肚角;用中指端或双拇指按,指端或双拇指按,称按肚角称按肚角。46次数:次数:35次次作用:止痛作用:止痛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症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症47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佳。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佳。2、本法持激较强,不可拿的时、本法持激较强,不可拿的时间太长,可在诸手法推毕,在拿此间太长,可在诸手法推毕,在拿此穴。穴。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