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选取.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73117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选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选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选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选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选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胸腹部穴位一.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操作】用中指端按揉,称按揉天突,用双手拇、食两指对称挤捏,称挤捏天突。【次数】按揉 1530次,挤捏 13次。【主治】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痛等症。【临床应用】按揉、挤捏天突,能理气化痰、降逆止呕,对因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引 起的痰喘、呕吐有效,若配合按揉膻中、运八卦、揉中脘等效果更佳。二.膻中 【位置】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操作】用中指端按揉、称揉膻中,用两拇指从本穴分推至两乳头,称分推膻中,用食、中两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次数】100300次。【主治】胸闷、痰鸣、喘咳、呕吐、呃逆

2、等症。【临床应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推揉之能宽 引起的胸闷、吐逆、喘咳均有效。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痰吐不爽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合用。三.乳旁【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乳旁。【次数】3050次。【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临床应用】揉乳旁能理气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胸闷,喘咳等症,临床上多与揉乳中同时使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四.乳房1.定位:乳头外旁开0.2寸。2.操作:医生以两手4指扶小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30-50次,称揉乳房。3.功效:

3、宽胸理气,止咳化痰。4.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乳根、乳旁穴,称揉乳根、乳旁。五.胁肋【位置】从腋下两胁至两髂前上棘。【操作】用两手掌从两胁下搓摩至髂前上棘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次数】50100次。【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等症。【临床应用】搓摩胁肋,能顺气化痰、除胸闷、消积滞,对小儿因食积、痰壅气逆所至的胸闷、腹 胀、气喘等有效。六.中脘【位置】脐上4寸,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喉向下推至中腕,称推中脘。【次数】揉或推100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呕吐,

4、泻泄,食欲不振等症。【临床应用】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合用。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七.腹 【位置】腹部【操作】自剑突下到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沿脐周围摩,称摩腹。【次数】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症。【临床应用】分推腹阴阳能消食理气且降气,善治乳食停滞或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八.脐 【位置】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掌摩称摩脐。【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泻泄、

5、便秘,疳积等。【临床应用】此穴能补能泻,补之能温阳补虚,治疗因寒湿、脾虚、肾虚引起的泄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等;泻之能消能下,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泄泻、痢疾、便秘等。海弘中鼎教育小儿推拿手法,更多小儿推拿资料请加微信公众号海弘中鼎海弘中鼎(hhzdjypxjg)八.天枢【位置】脐旁 2寸。【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天枢。【次数】100200次。【主治】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临床应用】揉天枢能理气消滞、调理大肠,多用于治 疗因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便秘等症。临床上多与揉脐同时使用,以中指按脐,食指和无名指各按两则天枢穴,同时揉动。九.丹田【位置】脐下2.5寸。

6、【操作】用掌揉或摩,称操丹田或摩丹田。【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尿潴留。【临床应用】揉、摩丹田能温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用于尿潴留,常与清小肠、推箕门等合用。十.肚角【位置】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由脐向两旁深处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称拿肚角。【次数】35次。【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临床应用】拿捏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佳。第四节 背腰骶部穴位一、肩井 【位置】肩井又名膊井,在

7、肩上,督脉大椎穴(第七颈棘突亥高点)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之经穴,系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操作】有拿肩井、按肩井和揉肩井之分。拿肩井:患儿坐位,以双手拇指与食中两指相对着力,稍用力作一紧一松交替提拿该处筋肉35次,称为拿肩井,见图7-61;以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着力,稍用力按压该处1030次,称按肩井;以拇指罗纹面或中指累纹面着力,揉动1030次,称揉肩井;以拇指爪甲着力掐该处35次,称为掐肩井。若一边揉肩井,一边屈伸其上肢,即为复式操作法中的总收法。【作用】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常与推攒竹、分推

8、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等相配合,多用于治疗外感发汗无汗,肩臂疼痛,颈项强直,肌性斜颈等病症。还可作为治疗的结束速手法。二、大椎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这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拧大椎、刮大椎之分。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大椎3050次,称按大椎,见图7-62;用拇指、中指指端或罗纹面、或掌根着力,揉动大椎3050次,称揉大椎;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对称着力,用力将大椎穴周围的皮肤捏起,进行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称捏挤大椎;用屈曲的食中两指蘸水,在大椎穴上提挤其肌肤,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称拧大椎;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称刮大椎。【作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临床应用】按揉大椎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项强等病症。捏挤、提拧大椎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刮大椎用于中暑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