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产业联动”的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基于运用扎根理论对G省A县的调研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302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7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产业联动”的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基于运用扎根理论对G省A县的调研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产业联动”的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基于运用扎根理论对G省A县的调研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产业联动”的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基于运用扎根理论对G省A县的调研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期总第 19期三晋基层治理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Sanjin2023年8月Aug.2023No.4Sum 19收稿日期 2023-06-13 基金项目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研究项目(SSKLZXKT2022031)。作者简介 段萌琦(1994-),男,山西稷山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文化与政治心理、基层治理。乡村“产业联动”的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基于运用扎根理论对G省A县的调研分析段萌琦(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太原030006)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是重中

2、之重,不仅在于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更在于对乡村其他领域振兴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通过对 G省 A县的调研发现,“产业联动”之困是乡村振兴实践中普遍存在且须未雨绸缪的大课题,乡村产业的发展并未带来预期的引领与带动效应,反而造成乡村振兴的非均衡局面。打破此非均衡局面,需要提升政府引导能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完善富农联结机制,构建多领域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农民参与主体意识,提振产业联动内生动力。关键词 产业联动;乡村产业;乡村振兴;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442(2023)04-0048-0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

3、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1。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产业振兴不仅可以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其长远意义更体现在通过“要素集聚”带动人才、文化、生态等其他领域的振兴,进而推动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实现。应当看到,一方面乡村产业普遍面临着“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2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1;但另一方面,乡村产业在过去五年“初具雏形”的基础上,如何坚持系统思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特别是为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建立机制,是实践中需要高度重视并提前筹划的大课题。从学理上来看,既有研究主要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困境与路径依托等议题,又有鼓励乡

4、村产业多元发展、融合发展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规模效应、集群效应,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益思考,隐含着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必然性逻辑。但现实是,乡村产业的初具雏形甚至发展壮大并不必然带来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涉及其他领域的振兴,如有学者就揭示了乡村产业富民效应的弱化3。基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质性分析方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产业联动”之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实地调研 G 省 A 县不同产业类型村庄,访谈14位村干部及部分企业家和村民,形成 7万余字的访谈资料,从而归纳出影响要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乡村“产业联动”之困的学理内涵与现实

5、表现理解乡村“产业联动”之困,一方面要看到,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学理内涵,不同于产业经济学中链条产业之间的融合和协作之意4,“联动”48客体被限定在乡村其他非产业领域当中。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一概念是对实地调研中所发现的一种突出现象的归纳,有着独特的现实表现亟待揭示。(一)乡村“产业联动”之困的学理内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谓“产业联动”之困,是指乡村产业的突破性进展虽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但产业发展的“互利”规律并未显现,现实层面的利益冲突替代了既有的利益一致性,产业发展并未产生对乡村其他领域发展的预期引领与带动效应,反而造成乡村振兴的非均衡局面。比如,在调研村庄中,与食品加工的

6、“作坊经济”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中道路狭窄坑洼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村容村貌并未随着乡村产业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改善,进而也掣肘了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优质要素流动。不可否认,乡村振兴面临的“产业联动”之困是推动乡村产业快速成型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当下乡村产业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依旧薄弱的客观情境下,各地区出于对产业振兴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发展乡村产业政策导向的落实,将有限资源与要素持续投入到乡村产业当中所引发的“阵痛”。但也应关注到,“产业联动”之困本身偏离了“五大振兴”协同推进的预设目标,长远来看,限制了乡村产业本身的发展,特别是要素的自主集聚与流入,从而掣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实

7、现。(二)乡村“产业联动”之困的现实表现G 省 A 县属丘陵沟壑区,独特的气候与地理条件造成了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不利局面,但该县因地制宜,历史上便以种植特色农产品 H 为农业主导产业。该产业具有种植时间长、规模大、参与广、适应性强的特点。随着过去几年产业扶贫帮扶政策的落地实施,A 县力促乡村产业发展,依托特色农产品 H 的原产地优势,以现代产业为核心,集聚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方式等现代要素,打造出具有一定地区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生了较强的经济效益。同时,A 县以国家级项目为支撑,依托丰富的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出以写生、休闲为主的乡村文旅产业;以县级项

8、目为支撑,强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原材料 M 的原产地优势,培育出全链条生产加工 S 的新兴特色农业产业。在A县14个调研村庄中,传统农业种植产业为主导的村庄共计 8 个,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村庄共计 2 个,乡村文旅产业为主导的村庄共计 3 个,新兴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的村庄共计1个。根据经济效益高低以及产业形成方式不同对 A 县四大乡村产业进行比较后发现,各产业虽已渐成融合发展之势,但普遍有联动乡村其他领域振兴的障碍,存在自身发展快、带动作用小的“联动”缺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弱治理、弱富民、弱引才以及弱生态等。横向比较下,“弱治理”和“弱生态”表现最突出的均是农产品加工业,“弱富民”表现最突

9、出的是乡村文旅产业,“弱引才”表现最突出的是传统农业种植产业;而纵向比较下,不同产业自身的联动之困表现又有所差异,乡村文旅产业在弱富民方面表现最突出,新兴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弱治理方面表现最突出,传统农业种植产业的联动之困主要现在弱引才。二、乡村“产业联动”之困的影响要素模型与成因阐释上述分析说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产业联动”之困是一个亟待持续观察且须未雨绸缪的现象。鉴于当前学界研究主要关注于乡村产业本身的振兴与发展层面,对“产业联动”之困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假设与原因分析,需要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一)乡村“产业联动”之困的影响要素模型首

10、先,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是将原始质性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并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操作化过程,其目的在于从被访者的原始语句中抽炼出“产业联动”之困影响要素的初始概念并将之范畴化。经过编码与频次统计,并对交叉概念进行分类整合,删除频次小于 5 的初始概念,共计得出 241 条原始语句、26 个初始概念和 9 个初始范畴,为节省篇幅,此处呈现 26 句有代表性的原始语句(见表1)。其次,主轴编码(二级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49表1开放式编码范畴化范畴产业链水平低品牌效应弱要素集聚难政府定位不清晰官员认知行为偏差利益联结机制的狭窄富农机制的低效度农户参与质效低农民积极性不高原始资料语句(初始概念)A01我

11、们这儿的农产品特别是H基本上就是种出来农民就直接销售了,本地深加工产业不多(产业链条短);A07我们的旅游项目现在是有壳子、缺内容,我觉得还是需要和本地特色农产品结合一下(产业融合差);A13新兴特色农业产业(S产业)看似全链条,实则没有实现深加工,还是初级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A16我们这里的农产品H产量大,销路窄,上游产业年产1.8亿斤,深加工产业最多只能用400万斤,卖不出去(结构性过剩)。A23现在我们县的这个食品加工业发展不错,但是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还不够大(品牌影响力弱);A08我早就和他们经理说过,要保护自己的品牌了,结果村民注册的品牌从设计上和这个相似程度其实很高(品牌模仿);

12、A19我们这个S产业现在打造的是全链条,销路也不错,就是没有品牌,下一步我们要把品牌立起来(无品牌)。B03仓储是个大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没地方放(土地要素集聚难);B06开始南方来的机器生产不出符合我们设计需求的产品,没找下能改造了的技术人员,后来是我们自己想办法改造的(技术要素集聚难);A14要素集聚难的主要原因还是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不行(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差)。C18大型农产品H集散基地目前还没有(政府“服务员”意识不足);A47其实H产品产量这么大,面临结构性过剩问题,还是需要转型(政府“引路人”意识不足);A33我们县现在产业链条就不行,怎么进一步助推产业链延长值得思考(政府“推车手

13、”意识不足);A34我们在这方面(助推企业发展)经验不足,现在多少存在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瞎管,尤其是检查多,其实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晰)。A30我只关心这个企业用了多少工,农民增收多少,其他的我不关心(“扶贫后遗症”);A31现在很多工作很难开展,把任务完成就行,步子迈大了容易挨处分,容错机制现在还不健全(“躺平式”思维);A02没有项目就没有钱,有了项目就能把产业壳子搭起来,至于怎么发展现在还考虑不到(过度的项目导向)。A27产业富农这块儿我们思考得比较多,其他好像没啥了(局限于富农机制);A39还是以用工和分红为主,也有农民自己搞种植,但这种情况不算多(富农方式单一)。

14、C01每年能收到分红,但分红不高(分红不高);C32和企业的合作主要是人家雇佣咱干活,也不是常干,收入不了多少(打零工收益低);A41能提升农民收入的主要是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兴特色农业产业,其余的效果不明显(富农效果差)。A21农户大量参与的产业往往不挣钱、效益低(农户参与效果差);B22老百姓一看干这个挣钱了,就开始模仿、打价格优势,一般客户分不清(农户低质量参与)。C19多数农民还是去外地打工了,外面打工还是挣得多(劳动力要素);C20年龄大了,也没啥能力了,等分红就行(等靠要思想)。基础上,通过对初始概念与范畴的进一步分析,尝试寻找各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归纳出主范畴,从而得到了

15、乡村产业基础薄弱、政府引导能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欠缺以及农民主体性不强等四个影响“产业联动”之困的主范畴(见表2)。最后,选择式编码(三级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对主范畴之间的联系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取出核心范畴,并尝试以“故事线”的形式描绘出整体的现象与逻辑,从而将“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 较 宽 泛 的 理 论 范 围 之 内”5 334。本 文 确 定“产业联动 之困的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制”这一核心范畴,最终形成了如表 3所示的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构以及图 1 所示的影响要素作用机制模型。经过理论饱和度检验,未发现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表明影响要素以及作用机制实现了理论饱和。表 2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主范

16、畴产业基础薄弱政府引导能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缺乏农民的主体性不强对应范畴产业链水平低品牌效应弱要素集聚难政府定位不清晰官员认知行为偏差利益联结机制狭窄富农机制低效度农户参与质效低农民积极性不高初始概念产业链条短,产业融合差,深加工程度低,结构性过剩品牌影响力弱,品牌“模仿”,无品牌土地要素集聚难,技术要素集聚难,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差政府“推车手”意识不足,政府“引路人”意识不足,政府“服务员”意识不足,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晰“扶贫后遗症”,“躺平式”思维,过度的项目导向局限于富农机制,富农方式单一分红不高,打零工收益低,富农效果差农户参与效果差,农户低质量参与劳动力流失,等靠要思想50表 3主范畴

17、的典型关系结构典型关系结构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联动”之困产业基础薄弱利益联结机制缺乏“产业联动”之困政府引导能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缺乏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农民的主体性不强政府引导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农民主体性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图 1影响要素的作用机制模型(二)乡村“产业联动”之困的成因阐释根据图 1 所示的作用机制模型,依托 A 县调研情况,从总体上来看,自产业扶贫等相关政策落地以来,A 县新兴特色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以项目为依托,实现了“从 0到 1”的发展,传统农业种植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也迎来政策利好期,实现了产业链的延长和集群式的经营,甚至 A 县四大产业之间还出现了融合发展的势头。但是不可忽视,

18、如同其他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产业基础薄弱依旧是 A 县产业的真实现状:传统种植产业受限于产业链条短且集中于上游产业而面临结构性过剩困境;文旅产业虽然依托“历史文化名村”项目从无到有,但受限于产品同质化问题以及服务能力的不足而面临着“赔本赚吆喝”的困境;食品加工业看似形成了集群,实则标杆企业和作坊经济之间相互“侵蚀”,并未产生良性互动效应;新兴特色农业产业有链条,但深加工程度较低,以原粮或初级加工产品销售的方式依旧占居主导地位,产业链条的稳定性欠佳。从现状来看,乡村产业基础的薄弱无疑是掣肘 A 县“产业联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产业在自身发展欠佳的前提下,其与乡村振兴其他领域的“互利”规律

19、几乎是不可能自然形成的,这是因为产业基础薄弱下的“联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利益不对称的单向行为,只会增加乡村产业的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从而造成越联动越薄弱的产业发展怪相。因此,无论乡村产业实力强弱、效益高低,作为主体的企业和农户均不愿承担“联动”所产生的“责任连带”成本,利益联结机制在利益不对称的客观情境下难以自然形成,进而使 A 县乡村产业陷入“联动”困局。尽管 A 县产业基础薄弱客观上受限于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先天不足,但其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同样与当地政府引导能力不足关系密切,政府引导能力不足是影响“产业联动”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不可否认,政府在引导乡村产业发展上投入颇大,但由于 A

20、 县此前除传统种植业外并无其他产业,政府在助推产业发展方面明显经验不足。特别是依托产业扶贫政策实现产业培育后,这一劣势更是被放大并成为掣肘厚实产业基础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来看,政府在助推产业发展上特别要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产业类型、效益差异,准确运用“引路人”“推车手”和“服务员”三种定位,但现实是,当地政府在助推产业发展时规划明确而角色定位不清晰。比如,面对涉及多数农民收入、以农产品 H 为主导的传统种植产业有规模无效应、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时,政府却采取让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既未当好“引路人”,没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也未做好“推车手”,在

21、助推产业链延长和扩大市场销路上办法不多;更无“服务员”意识,面对农户对H农产品大型集散基地的建设诉求尚无回应。另一方面,政府引导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上的无力。在推动产业联动过程中,利益联结机制是维持乡村振兴各领域潜在利益一致性,并将利益冲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方式与手段,可有效保障“产业联动”的现实可行性。在产业基础薄弱的前提下,政府将“引导”的有限资源大量投入到助推产业发展上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然而,忽视利益联结机制的建构反而会使乡村产业发展脱离乡土社会,进而造成农民主体性缺失,导致要素集聚困难,最终形成加剧产业基础薄弱的恶性循环。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引导能力不足还与基层官员的

22、认知行为偏差有很大关系。在培育和引政府引导能力不足“产业联动”之困产业基础薄弱利益联结机制缺乏农民主体性不强51导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出现上述“定位不清”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官员过度的项目导向,在“达标策略”6的影响下,有项目扶持的产业往往能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反之则会因失去关注和支持而使产业陷入发展困境。一般来看,项目扶持力度与产业经济效益正相关,这就形成了需要政府引导的产业却市场占了主导,而需要市场主导的产业政府却过度引导的“怪象”。而在建构利益联结机制层面上,基层官员在多年扶贫思维和富农政策导向影响下,更多地从分红与用工这两种“短平快”的方式关注产业富农联结机制的建立,对农户深层次、规范

23、参与产业发展思考不足,不利于形成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同时,基层官员在问责压力下存在不敢为、不愿为的“躺平式思维”,在建构乡村产业联动的有效机制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来看,由于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本应成为利益共同体的村庄与产业反而走向了利益对立面,二者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作为村庄主体的农户直观认为乡村产业并未给村庄发展带来益处,反而占用土地、破坏环境,而作为产业中坚力量的企业一定程度上也视驻地村庄为自身发展的“负担”,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削弱了农民主体性的发挥。例如,A县传统农业主导的村庄出现了农民大量“逃离”H产业的现象;食品加工业主导的村庄出现了龙头企业雇佣外村农民

24、,本村农户竞相模仿龙头企业品牌并破坏市场价格的行为。由此可见,农民主体性的缺失实质上掣肘了 A 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使乡村产业更加不具备带动和引领乡村多领域振兴的基础。三、助推乡村“产业联动”的对策建议从对A县的调研结果来看,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依旧是“产业联动”之困形成的直接原因,但同时也不可忽视产业与乡村其他领域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这一中介变量,进一步分析得出,“产业联动”之困与政府引导能力不足休戚相关,在未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亦忽视了除富农联结机制之外其他联动机制的主动建构。此外,受限于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农民主体性不强,进一步掣肘了乡村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从而最终形成了 A

25、县“产业联动”之困的现状。因此,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产业联动”的发展困境,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一)以提升政府引导能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当前,乡村产业基础薄弱是“产业联动”之困形成的核心因素,而政府引导能力不足则掣肘了A 县的产业振兴与持续发展。因此,首要任务是提升政府引导能力,从而厚植乡村产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其一,以政策引领乡村产业优化升级。要结合不同产业发展现状和地方实际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多现代要素保障,从而扩大乡村产业规模;打造将各产业要素供给、生产、采收、加工、销售、市场建设

26、、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的集成的乡村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跃升,实现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的目标,不断延长乡村产业价值链,从而优化升级乡村产业结构。其二,正确处理市场主导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首先,政府要明晰自身“引路人”“推车手”和“服务员”三重定位,及时干预和引导结构性过剩产业转型升级、优质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产业发展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发展精品产业,打造品牌产业,加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治理环境。其次,要强化产业发展考评机制,建立基层官员助推产业发展容错机制,保障产业发展目标不偏移,助力“企业敢干

27、、干部敢为”。锚定“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建设目标,推动建设政企有效沟通机制,搭建联络平台,让基层官员精准对接各类乡村企业,了解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性提升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的落实速率与效率。同时,要加强专题培训的针对性,让基层官员从思想上清除“不想干、不敢干”的疙瘩,从行动上破除“不会干”的困窘,掌握“怎么干”的方法。(二)以完善富农联结机制撬动多领域利益联结机制的建构利益联结机制是重塑乡村产业与乡村其他领域“互利”规律的中介要素,只有匹配甚至超越“责任连带”成本,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联动。在当前富农联结机制虽不成熟但已初步成型的基础上,必须以完善富农联结机制为切口,撬动其他领域联结机制的建

28、构。52其一,完善富农联结机制。要警惕乡村能人承接产业项目后所形成的“垄断性力量”7,敢于打破其对政府资源的侵占以及所形成的排斥农户的利益同盟或链条,探索一种使农民受益和使产业保持竞争力的激励相容合约方式3,特别是延长“企业(合作社)+用工”以及“企业(合作社)+分红”的利益联结链条,探索“企业(合作社)+用工+经营”以及“企业(合作社)+分红+入股”的富农联结机制;加强对农民的用工培训,以“订单式”的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的综合劳动素养,多途径、多手段拓展本地产业用工机会,特别是抓住G省农村电商产业尚未成型、电商人才稀缺的契机,推动培养一批与乡村产业休戚相关的农村电商人才,从而降低企业的富农成本、

29、提升农户的产业联动效益,形成良性运转的富农联结机制。其二,持续探索多领域利益联结机制。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扭转现实中乡村企业的“唯利润”思维,唤醒乡村企业的“人本”思维和责任意识;破除政府的“唯经济”思维和“达标策略”,引导基层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向,以系统观念和思想方法统筹推动乡村全方位、各领域实现振兴。同时,通过激励措施将产业带动乡村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与政府扶持政策结合起来,持续探索多领域利益联结机制的建构,特别是通过“产业+党建”以及“产业+集体经济”模式使产业联动其他领域振兴获得充实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让党领导的制度优势成为乡村产业发展“定航标”,让基

30、层党组织成为乡村“产业联动”的强有力的推动者,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乡村产业联动乡村建设的强力引擎和中坚力量。(三)以激活农民参与主体意识提振产业联动内生动力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旦建立,农民主体性的发挥便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保障,从而有利于乡村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但仍需注意,作为“产业联动”内生动力的农民主体性还须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激活。其一,以互信为基础推动农民参与产业建设。乡村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产业发展要与乡村生产传统、资源禀赋相契合,经营理念要与乡村内在价值、乡土社会特征相统合,这样从一开始就能化解产业发展与村庄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其利益的内在一致性,消弭乡村企业对当地农民的“包袱”意识,让

31、农民意识到其与乡村产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培育其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此外,还要畅通农户参与机制、扩大参与途径、强化参与保障,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在参与中持续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强化情感激励,激活农民对产业发展和乡村发展的内在归属感和荣誉感,将农民留在乡村产业当中。其二,多措并举提升农民参与意识。要以“三位一体”推动乡贤能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CEO 的培育,以“精细培训、精准培育、严格认定、动态管理”的培育模式和“政策扶持、项目支撑、资金保障、协调推进”的支撑模式多措并举激发农民有序规范参与的主体意识,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互利共赢的联动效应,让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基

32、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乡村其他领域发展的效应得以显现,使广大农民在参与中激发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释扎根理论是指在无理论假设前提下,直接通过实际观察,在收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归纳经验并建立理论模型的质性研究方法。参 考 文 献1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N.人民日报,2022-12-25(01).2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EB/OL.http:/ 胡凌啸,顾庆康.乡村产业“富民之困”:类型、成因与对策 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02):116-124.4 吕涛,聂锐.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 J.工业技术经济,2007(05):2-4.5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张立,郭施宏.政策压力、目标替代与集体经济内卷化 J.公共管理学报,2019(03):39-49.7 刘升.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25-30.责任编辑叶展影5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