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02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2525卷第卷第3 3期期20232023年年7 7月月VolVol.2525 No No.3 3JulJul.2023202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Social Sciences)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王章豹,柏若芸(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230009)摘 要:高校是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绿色工程教育迫在眉睫。习近平生态观(包括生态发展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法治观和生态全球观)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对绿色工程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校应通过树立绿色工程教育理念、构筑绿色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实行绿色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强化绿色工程实践环节、加强校园绿色工程文化建设等实施路径,构建绿色工程教育体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观,培养大批绿色和谐型工程创新人才。关键词:习近平生态观;绿色工程教育;理工科大学生;工程师中图分类号:D61;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3、16712129(2023)03010209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构建人工实在的造物活动,现代工程活动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实践形式。我国已是世界工程大国,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负面效应。徐匡迪院士曾说:“工程科技不仅要满足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还要在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1世纪的工程师应从单纯追求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转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就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作出了一系

4、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观,从而把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又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应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老路,而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生态观既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绿色工程建设和绿色工程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5、。绿色工程,也称生态工程,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低碳生产而建造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俱佳的工程。当前,我国绿色工程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还相当薄弱,理工科大学生对工程师应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和应遵守的绿色工程伦理规范缺乏正确认知,也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以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告诉我们,工程的质量安全和风险管控,主要强调的是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检查和责任追究。因而,工程师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应该接受绿色工程教育。所谓绿色工程教育,就是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环保观念、工程文化等融入

6、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工程观、绿色工程知识与技能、绿色发展思维和良好绿色行为习惯的绿色工程人才,以实现工程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绿色工程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从“工程链”的角度看,绿色工程教育包括绿色理念、绿色规划(绿色研发)、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制造)、绿色运行管理(绿色营销DOI:10.16297/j.nuaass.202303013基金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合肥工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招标课题(JS2018HGXJ0152)。收稿日期:2023-04-11作者简介:王章豹,男,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

7、程哲学与工程教育、科技与社会、习近平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管理。第 3期王章豹,柏若芸: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服务)、绿色评估等内容;从工程文化角度看,绿色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绿色工程方面的知识文化、环境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观为引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未来工程师理工科大学生的绿色工程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一、绿色工程教育的现实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和履行工程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随着我国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

8、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出现了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森林和耕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极端天气和旱涝灾害频发、能源资源缺乏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失衡现象,成为制约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瓶颈,也给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危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认清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并在党的十八大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了将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

9、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阵地,必须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特殊责任和使命,通过加强绿色工程教育、建设绿色大学,从理念和行动上积极投身到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践中去,使培养的新工科人才真正成为绿色发展价值理念的传播者和绿色工程建设的推动者、践行者。应该说,上述生态危机与工程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掀起了以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运动。在绿色运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绿色工程教育逐步成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美国高校在推进绿色工程教育方面更是成效卓著

10、,形成了战略规划明确、课程体系完善、推进机制协同、校园绿色氛围浓郁等鲜明特色。3例如,美国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在 1994 年发表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和教育”联合声明中,就曾强调绿色工程与工程伦理教育在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工程师在获得任职资格之前必须通过有关工程伦理方面的测试;2004 年,美国工程院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了 2020 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 报告,将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世纪工程教育应予以关注的 6 个重要方面之一。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教育的深入人心,英、美、加等国还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创建活动和绿色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并积极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大学普遍

11、开设绿色工程教育和工程伦理课程,以发挥大学在环境研究与保护、废弃物治理和资源能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中,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等世界著名理工科大学更是发挥了表率作用。为适应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蓬勃发展趋势,国内高教界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对绿色工程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一批著名理工科院校纷纷开展了绿色工程教育和绿色大学创建活动。2.增强工程师环境伦理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绿色工程的现实需要陈昌曙教授认为:“生态

12、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实践造成的,或者说是源于自然界的人工化。”4工程是人类创造性造物实践活动,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工程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日益增加5 329,工程在塑造现代物质文明、增进社会福祉、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耗费大量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资源、降低生物物种多样性、损毁文化遗址、侵占粮田耕地、施工扰民、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等。在我国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中,还出现了大量劳民伤财、浪费资源的“形象工程”和偷工减料、破坏生态的“豆腐渣工程”,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人

13、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程观要求工程师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集体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即在工程的决策、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事后评估等多个阶段,都要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决不能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破坏子孙后代的103第 25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自然环境为代价,让本该造福人类的工程成为危害后代生存环境的隐患。例如,在工程决策阶段,要全面考虑工程项目、工程产品及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社会风险;在工程设计阶段,要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设计理念贯穿其中,并预先考虑到工程实施及运

14、行所可能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及其事后预防工作,从而设计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美观环保的绿色工程;在工程评估阶段,要对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工程风险和可能的技术滥用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工程师是工程科技的创造者、工程方案的设计者和工程活动的执行者,他们对工程及工程技术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负有预防、保护和治理的特殊责任。在工程师的传统观念中,工程往往被视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对于人类的工程活动而言是无限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工程活动往往以创造物质财富和发展经济生产为核心,忽视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导致工程实践呈现出资源开发、

15、经济利益的合理性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不合理性并行的状况5 331。为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类工程专业组织在其工程职业伦理章程中都制定了包括环境伦理规范在内的工程伦理规范,都要求工程师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生态环境责任放在首位;我国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中,也日益关注工程师的伦理规范和环境伦理责任问题。鉴于此,要通过在继续工程教育与培训中融入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和元素,提升工程师的环境伦理意识,并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用绿色工程理念和环境伦理规范指导和约束自己的工程行为。同时,通过加强绿色工程教育,让未来的工程师理工科大学生认识到:人对自然必须履行责任和

16、义务,将公众福祉和环境保护置于首位,使工程的规划(研发)、设计、建造(制造)都能顺应和遵循自然规律,以自然的承受能力为准绳,建设更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良好型的绿色工程,使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损害降到最低,实现工程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3.培养绿色工程人才的根本举措我们生活在一个工程无处不在的大工程时代,这一时代工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涉及范围广、技术复杂度高、系统集成性强、实施难度大,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工程科技知识本身的界限已被突破,工程与科学、技术、艺术、管理、经济、环境、文化等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和双向互动日渐强烈。6因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科学范式”和专业化教育模式的影响

17、,我国工程人才的视野长期被局限在科学技术范围内,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工程与环境被相互隔离,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理工科大学生知识面较窄、人文素养偏低、思维方式单一、工程伦理意识不强、生态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弱化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和绿色工程建设对绿色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徐匡迪院士在谈到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时指出:“在培养新一代工程师时,必须注重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而不能只注重技术,不能忽视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7杨叔子院士则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协调而健康地育人,以形成整体的 绿色 教育。”8 绿色教育理念也贯穿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之中,

18、即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工程时代的新工科人才应是绿色和谐型工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工程科技知识,又要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绿色发展和环境伦理意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针对当前我国绿色工程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应以习近平生态观为理论指导,将理工科大学办成绿色大学,将工程教育与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绿色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大批具有绿色理念、掌握绿色知识、善于绿色思维、具备绿色情怀、弘扬绿色精神、践行绿色行为、崇尚绿色消费的绿色工程人才。二、习近平生态观及对绿色工程教育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生态观内涵丰富,其核心要

19、义可以概括为生态发展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法治观和生态全球观。也就是说,习近平生态观是一个由目标方向、重点任务、价值旨归、整体思路、法治保障、国际愿景六方面构成的理论体系,它对高校实施绿色工程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1.生态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生态发展观这一概念,但绿色发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104第 3期王章豹,柏若芸: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态思想之中。习近平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9 209,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9 211。“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

20、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为了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他强调指出:“改变传统的 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 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11 367,要像保护眼睛和对待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以“两山论”和绿色发展观为核心的生态发展观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精华和中国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科学地论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这告诫工程师必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工程活动,并正确权衡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推动工程建设。自然环境是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条

21、件,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和公众伦理关切、蕴含绿色理念的绿色工程科技及产品,才能真正造福人类,使工程更加符合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通过加强绿色工程教育,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观和生态责任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的学习生活方式,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秉持正确的伦理价值导向,并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工程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建造更多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工程。2.生态生产力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自然观和生态经济观。习近平坚决反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他指出,保护生

22、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1 361。习近平在 2014 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还指出:“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12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观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兴衰相依、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并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工程科技创新及工程建设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手段,要想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将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观融入工程建设之中,大力发展绿色工程和绿色产业,促进工程建设绿色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从而实现绿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

23、的有机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工程师是物质文明的塑造者和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绿色工程科技的创新者与转化者,而工程科技创新贯穿于工程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是工程创新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通过加强绿色生产力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可以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绿色工程理念,加深他们对工程与生态环境二者间关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资源节约意识、降碳减排意识和绿色生产力意识,避免用纯经济、纯技术的眼光看待工程,从而为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同时也能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绿色工程科技研究、绿色工程设计、绿色产品开发和绿色工程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从而将绿色工程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绿色工程、绿色

24、经济和绿色生产力。3.生态民生观改善生态环境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习近平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与百姓切身利益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深知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11 368,“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并深入实施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使人民群众能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到安全的食品、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习近平生态民生观蕴涵了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它告诉我们,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人是人民,生态文明成果由人民共享,生态

25、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价值取向,将增进民生福祉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习 近 平 指 出:“工 程 造 福 人 类,科 技 创 造 未来。”12工程是由人类建造并造福人类自身的,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工程作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造物活动,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把“双刃剑”,工程特别是大型和特大型工程在创造丰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系统平衡和周边百姓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建造绿色工

26、程、制造绿色产品的目的所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必须着力培养能为生105第 25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未来工程师。因此,绿色工程教育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破除传统工程教育中狭隘的技术教育观,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工程伦理观,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人本情怀,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工程科技创新和工程建设实践中,能站在切实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公众生态权益、实现工程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自觉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的破坏,建造更多像都江堰那样历

27、经千年而不衰的绿色惠民工程,从而让工程真正造福人类,实现工程与人、技术、自然、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4.生态系统观自然界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要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公众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系统谋划和整体布局。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2他还曾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11 363,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11 363。为了有效和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

28、体系”11 366,包括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等。习近平生态系统观体现了科学整体的系统特性和高屋建瓴、整体谋划的战略思想,它深刻揭示了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坚持系统整体性思维,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进行综合治理,构建多元联动的生态文明体系。人类一切工程活动的产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既受自然环境因素、资源气候及其他地理条件等的促进或制约,又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13工程作为人工建造的系统,它是自然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系统性、整体性以及与自然的共生性、和谐性是现代工程的显著特点。但在传统的工程活动方式和工

29、程技术应用中,工程师往往没有考虑到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性和复杂性,而以机械的、片面的、线性的和非循环的方式对其加以作用,从而加剧了工程活动和工程技术的局部性,短期性与自然界的整体性,持续性的矛盾。5 331如今,工程特别是现代大型工程、新基建工程和重大工程科技创新项目,更是以繁杂庞大的复杂系统面貌出现。因此,我们必须将工程置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出发,探索工程系统及与外部环境系统的运行规律,促进人与环境的共生以及工程人工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绿色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以习近平生态系统观为遵循,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良性循环、和谐共生的

30、工程系统观,培养他们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思维。一方面,要让理工科大学生认识到,工程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和谐共生的整体,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都是人类保护的对象。要教育理工科大学生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复杂工程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便在今后的工程创新和工程实践过程中,能主动遵循生态系统规律,自觉维护工程子系统与生态大系统之间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让理工科大学生知晓工程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为了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需要协调工程规划决策、设计、实施、运行管理等过程,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并采用绿色思维和系统整体的思维方法,进行要素优选和集成优

31、化,以寻求绿色工程建设最优方案和最佳建设路径。绿色工程教育本身也是一项持续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系统内部的多方参与和密切合作。为了系统规划全校绿色工程教育的实施,确保绿色工程教育的科学开展并将绿色理念融入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还可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成立绿色办公室、绿色委员会等专门性的战略实施机构。5.生态法治观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这与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到位不无关系。习近平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11 36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抓好

32、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11 370为此,他在二十大报告中着重指出:“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习近平生态法治观体现了严格的生态法治保障,它警示我们,面对屡见不鲜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依靠严格的制度与严密的法治真正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推进“美丽中国”全民行动计划的106第 3期王章豹,柏若芸: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实施,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性和规范性。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开始通过法治手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陆续修订或出台了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逐步形成了日趋

33、完善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在各种工程活动中,也应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种工程规章制度,特别是工程生态保护与责任追究制度,如工程施工中有关光污染、水土、噪音、扬尘、废水、有害气体等方面的环保法规和管理制度。绿色工程教育也要将生态法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知法和用法。通过加强生态法治教育、环境伦理教育和绿色工程制度教育,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绿色法规意识、环境法律责任意识和遵守工程规则的意识,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能建造或制造更多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绿色工程和绿色产品。6.生态全球观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和全人类难题。在“保护

34、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方面,各国都不能置身事外、推脱逃避,绿色(生态)竞争力也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习近平纵观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合作共赢的国际理念,在全球生态治理方面,他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11 360在应对日益凸显的全球环境问题方面,中国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日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早在2010 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就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在 2021 年 4 月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向全世界做出庄

35、严承诺:“遵循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其 巴黎协定 的目标和原则”“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14在二十大报告中,他再次明确指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2在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目标,提出了“可持续工程”这一概念,并从 2020 年起将每年的 3 月 4 日定为“世界工程日”,以唤起全世界对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习近平指出:“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12高校在探索绿色工程教育的方式方法时,要贯彻习近平生态全球理念,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生态治理、防灾

36、减灾、绿色科技研发、绿色标准制定和绿色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互鉴、相互合作和成果共享,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绿色工程科技合作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共建清洁世界和美丽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总之,习近平生态观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可将其基本特征概括为五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习近平生态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弘扬,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实践的丰富与创新,对西方先进生态理论的吸收与借鉴。二是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习近平生态观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对当代中国生态现状的准确把

37、握和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刻思考,并提出要用先进生态理念引领当前和未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统一。习近平生态观将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完整结合在一起。四是发展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生态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发展与人民优美环境需要、严格生态法治保障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辩证统一关系。五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习近平生态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既根植于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土壤,又关照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同时秉持合作共赢的国际理念,强调要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

38、案。习近平生态观对高校实施绿色工程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包括方向指导、思想指导、价值指导、伦理指导和方法指导等。三、绿色工程教育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1 374在二十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实施绿色工程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践行习近平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包括理念更新、课程设置、模式改革、实践训练、氛围营造等诸多要素。107第 25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1.树立绿色工程教育理念理念对行动起着统领和支配作用,绿色工程教育的实施首先涉及理念的确立,没有

39、正确清晰的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就难以形成卓有成效的绿色工程教育实践。绿色工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目前尚未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中得到足够重视并积极施行,主要是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对绿色工程教育的意义与目标认识模糊,更未将其纳入高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顶层设计之中,只有少数高校实施了绿色工程教育和绿色大学建设,但存在“师生对绿色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较少、学生缺乏绿色工程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绿色工程课程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15以及重绿色硬环境建设轻绿色软环境营造、绿色教材编写薄弱、学生实践参与度低等问题。这种滞后状况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比如,由于工科院校缺乏

40、绿色工程教育,导致工科学生对自然生态和绿色环保的感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阶段,更未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又如,当前在我国许多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的滥用工程技术、过度消耗资源、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逆破坏、忽视所在地文化风俗等问题,与参与工程建设的工程师绿色意识淡薄、伦理素养不高有直接关系。因此,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要认真反思“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工程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转变传统的工程教育观念,从思想和行为上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的绿色工程教育理念,能正确认知人与自然、工程与生态的关系以及工程师应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和

41、应遵守的绿色工程伦理规范,掌握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并初步具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工程与生态和谐关系的能力。为此,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工程教育内容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一直接受绿色工程教育的熏染,以培养大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工程知识、具备绿色工程素质、践行绿色工程行为的绿色新工科人才。2.构筑绿色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将人才培养方案付诸实践的知识载体,构筑结构合理、类型多样、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绿色课程体系,是实施绿色工程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点任务。具体来说,一是开设通识课程,即在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中增设绿色工程

42、教育类系列课程,如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科技、新能源技术、工程哲学、工程伦理、工程生态、工程文化等方面的公选课,特别是依托环保专业开设富有特色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类通识课程;二是开设专业课程,即促进绿色工程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开设与专业结合、体现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的交叉性、专业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如针对设计制造类专业开设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生态工程学、工业生态学等课程,针对食品化工类专业开设绿色化工、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等课程;三是开设讲座和活动课程,如开办多种形式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系列讲座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保服务活动,增加野外观察、社

43、会调查、环保企业参观、生态园考察之类的“游学”课程,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体验工程现场。绿色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专业工程工作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理念,能够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理和解决好复杂工程问题16,促使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真正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工程、增进人类福祉的重任。3.实行绿色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实行绿色工程教育教学模式,首先要将绿色工程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各学科专业之中,如教师在讲授工科专业课程时,向学生介绍国际绿色工程及其教育的新理念、新动态和新成果,开展循环经济、生

44、态文化、节能减排、环境法规、工程伦理、工程价值观、工程生态、工程文明等人文知识和方法教育,增加最新绿色科技、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包装、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与绿色有关的专业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接受绿色工程教育的沐浴和熏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绿色理念、开拓绿色视野、提升绿色素养。教师要积极开发绿色工程教育教学资源,开设绿色网络教学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和制作相关课件,并将绿色工程理念和内容渗透到思政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概论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之中。课堂是开展绿色工程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开展绿色工程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并付诸改革实践,积极采用问题式、探究式、案例式、项目式、线

45、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知行结合的生态课堂。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108第 3期王章豹,柏若芸:习近平生态观指导下的绿色工程教育探赜教师要精心搜集和编写有关工程破坏生态、重大工程事故、工程企业环保成功经验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发绿色工程教育案例库,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并对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归纳和点评;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结合某项绿色工程项目的实施或绿色产品的研发,采用 CDIO(构思 Conceive、设计 Design、实施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4.强化绿色工程实践环节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世界的物质性

46、实践活动,实践性是工程也是绿色工程教育的显著特点。因而,绿色工程教育不能仅停留于课堂理论教学和知识传输,还要强化校内外绿色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工程实践、走进工程现场、了解现实世界,做到知行合一。一方面,要在实验教学、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校内工程训练、创业孵化等校内实践环节和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中,融入绿色理念和绿色工程教育内容,以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节约、环保、生态等绿色工程意识和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并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和绿色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开展校外绿色工程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水资源污染调查、绿色志愿者行动、绿色工程技术推广、工程现场

47、观摩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共建绿色工程教育基地,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等,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和亲身实践,培育他们的工程师精神,帮助他们掌握参与绿色工程实践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及处理复杂工程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能力特别是非技术问题解决能力。17还要通过绿色工程实践,提升教师的生态责任感和绿色工程科技意识,激发他们与工程单位和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绿色工程科技特别是有关绿色设计与制造、环境污染治理、新能源开发、重大灾害预警等的研发工作,协同攻克绿色制造业、绿色建筑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交通业等绿色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并将符合绿色理念和环保标准的高校最新科研成果转让给

48、企业。5.加强校园绿色工程文化建设校园是文化育人的重要环境和载体,健康和谐、品位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态,彰显着一所大学的特色、品味和风格,其对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专门印发了 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要将绿色工程教育和绿色大学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核心要素,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展现绿色工程元素的校园文化,将营造浓郁的绿色工程文化氛围作为绿色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并“三管齐下”,抓好绿色物质文化、绿色制度文化和绿色精神文化的建设。一是绿色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好校园绿化美化、景观设计和人文环

49、境建设工作,营造山清水秀、绿荫掩映、芳草如茵、鸟语花香的绿色校园环境,为培育校园绿色工程文化氛围提供物质环境保障。其次,把绿色因子特别是绿色工程标识植入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操场、宿舍、食堂、科研和文化设施等主体建筑和硬件设施以及校园雕塑、校旗校徽、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载体之中,并创造条件建设校史馆、工程认知馆、科技馆和工程文化博物馆,从而将绿色工程元素散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绿色校园物质文化随时随地感染和熏陶学生。二是绿色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绿色制度文化建设是实施绿色工程教育的保障,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章程、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例如,在大学章程中融

50、入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工程教育、工程文化教育和绿色大学建设等理念和内容;针对校园绿化、景观美化、校舍环保、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垃圾分类、废物回收、设备共享、绿色设计、绿色成果转化、低碳消费等,制定相关具体规章制度和工程伦理规范;借鉴国外工程认证标准,完善与国家工程认证标准相对接的校本工程专业认证制度,并将绿色工程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将绿色工程教育的成果列为教师教学与课程思政考评的重要指标,将绿色工程知识、能力及生态文明行为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完善学校绿色学科建设、绿色科研创新、环保技术应用、新能源技术利用等方面的制度。三是绿色精神文化建设。要将绿色工程文化厚植于校园精神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