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叙事转向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研究_冯佳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22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事转向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研究_冯佳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叙事转向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研究_冯佳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叙事转向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研究_冯佳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档案学基础理论ARCHIVAL BASIC THEORY-27-叙事转向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研究*冯佳芪1 加小双1,2 吴佳佳1(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2)摘 要:叙事转向背景下叙事参与者、叙事内容、叙事组织呈现出新的特征,给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普林斯叙事理论的基本范畴出发,提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框架;然后,基于叙事转向后的新特点,剖析其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包括叙事参与者吸纳多元化、市场化主体,叙事形式借鉴故事化、电影化手法,叙事内容发掘平

2、民化、微观化素材,叙事组织打破线性化、封闭式结构,旨在为档案部门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盘活与推广档案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的参考路径。关键词:叙事转向;档案开发利用;讲好中国故事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5-9652(2022)04-0027-007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一直是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将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作为“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通过展览陈列、新媒体传播、编研出版、影视制作、公益讲座等方式,不断推出具有广泛影

3、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1怎样讲过去的故事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2这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利用档案馆藏资源讲好档案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关注重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叙事性,体现了档案与叙事的生动结合,不论是展览陈列、编研出版,还是新媒体传播、影视制作,都是把档案作为叙事内容展开的叙事行为,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档案内容与叙事模式、结构、手法等的有机结合。把叙事运用到档案开发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到有用的档案信息,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与档案故事的连贯性。3事实上,在实践层面,各级档案部门已经在

4、多种类型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地运用了叙事策略。仅 2020 年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达 2618 个4,档案电视节目、文献纪录片、档案微电影更是层出不穷。有鉴于此,本文从叙事的角度出发提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框架,并在叙事转向的背景下探索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思路,希望能为档案部门今后在实践中运用叙事策略开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提供借鉴。*【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社科重大项目“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ZDA05)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冯佳芪(1999-),女,山西大同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档案

5、资源建设;加小双(1989-),女,湖北随州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档案学基础理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与数字人文等;吴佳佳(1999-),女,福建清流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档案资源建设。2022 年第 4 期 总第 264 期-28-SHANXI ARCHIVES1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框架1.1 框架构建目前学界关于“叙事”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共识性的概念,许多学者都在各自学科的研究背景下进行了概念阐释。本文采用的是国际知名叙事学家杰拉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提出的概念,即叙事是“由一个、两个或数个(或多或少

6、显性的)叙述者,向一个、两个或数个(或多或少显性的)受叙者,传达一个或更多真实或虚构事件(作为产品和过程、对象和行为、结构和结构化)的表述。”5该定义已经被收录在具有权威性的叙述学词典(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Revised Edition)中。根据该定义,叙事分为“叙述”和“被叙”两大范畴,前者包括叙事参与者和叙事行为两个子范畴,后者包括事件和组织两个子范畴。在该概念架构的基础上,本文依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经验,提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框架(见图 1),具体来说,该框架包括叙述和被叙两个层面,其中,叙述层面主要包括叙事参与者及其采用的叙事形式,被叙层面主

7、要包括档案开发利用活动中所选取的档案素材,以及将素材关联整合的组织过程。图 1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框架1.2 框架要素(1)叙事参与者。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参与者主要指向档案开发者和档案利用者,即叙事主体和叙事客体。其中,档案馆是最为主导的叙事主体,虽然目前高校、影视公司、信息机构等纷纷加入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行列并产生了档案叙事,但总体来说,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绝对主导力量仍然是档案馆。这主要是因为档案馆是国家档案资源的核心保管机构,承担着通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责任。档案利用者是叙事客体,指需要利用档案的个人或组织,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指向群体或者说接受群体,是开发利用

8、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2)叙事形式。全媒体时代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提供了媒介工具,除编研出版和展览陈列等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外,近年来线上展览和新媒体传播逐渐被推广,档案电视节目、文献纪录片、档案微电影层出不穷。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过程中,恰当的且符合当代受众信息接受特点的叙事形式能增强叙事表达的效果,加深公众对故事的全面理解。(3)叙事内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叙事内容可以理解为所要表达的对象,即档案资源本身。档案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多元化内容为叙事活动提供了鲜活素材和内容脚本。面多众多档案内容,档案馆需要建立信息过滤机制,输出正确的历

9、史观和价值观,让公众感知背后的隐喻,传递向上的精神内涵。档案学基础理论ARCHIVAL BASIC THEORY-29-(4)叙事组织。由于“叙事表达是一系列事件和内容序化的过程”6,在逻辑上应具有连续性,仅仅依靠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排列并无法表现其背后丰富的内容,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将事件串联起来,这一串联的过程即叙事组织。对应到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即是档案内容的关联整合过程,包括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和叙事结构的选择,不同的档案内容被按照各种方式组织在一起,便构成了完整的档案资源叙事性开发利用。72 叙事转向及其特征在梳理当下叙事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时,“叙事转向(narrative turn)”是

10、必须提及的话题。国际叙事学专家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将叙事转向视为当代思想界最重要的运动之一,认为“叙事转向,即关于故事与故事讲述的本质与作用的研究,将持续成为当代思想界最重要的运动之一,并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8从发展历史来看,叙事转向最早发生在文学领域,随后沿着文学叙事学发展到历史学领域,后来又进一步辐射到社会科学领域,直到最后发展成为较大范围的社会文化转向叙事。9对此,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Habermas)认为“叙事转向是迄今为止发生的最深刻、最激进的范式转换,由于这一转换,自古希腊时代以来的人文科学的基础遭到了严重怀疑,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10叙事转

11、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总体来看,叙事转向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2.1 叙事参与者: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后现代主义倡导以多维视角和多元概念来认知事物和解释世界,反对一个中心、一个文本、单一概念和固化结构的思维方式。11正如海登怀特(Hayden White)所说:“历史学家所研究的客体存在多种而非一种正确的观点,应该认真对待各种观点,因为持不同观点的人们也一样以严肃的态度看待过去,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怀着不同的感情和知识指向。”12在此观点影响下,多元主体和视角切换成为后现代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主张打破聚焦于官方机构的单一主体与主流文化的单一视角,调动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档案资

12、源开发利用工作,更多关注到平民视角与集体叙事等。2.2 叙事内容: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叙事传统历史叙事主要是指元叙事,通常也被称作宏大叙事,是指“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关注意识形态、题材宏大、规模宏伟、具有主导性和整体性的创作实践,代表的是主流与官方的话语权。”13叙事转向集中体现为学者对于元叙事的怀疑,在后现代主义叙事中,创作者主张透过微观、个人的话语来抵抗元叙事这一宏大话语的主导地位,以“小写”的“人的历史”消解元叙事,但这种转向与传统元叙事并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对元叙事的继承和发展,代表的是主流与少数的综合性对话。2.3 叙事组织:从平铺直叙转向重视修辞传统叙事为保证叙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大多

13、采用平铺直叙的线性结构呈现历史,而后现代叙事认为人们不仅应该关注历史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也应该重视其所采用的叙事形式。相对于文学艺术,历史作品一直给人枯燥晦涩的感受,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历史哲学家们重新关注叙事的语言和修辞,认为在叙事过程中应从文学中汲取营养。叙事的逻辑性、事件的完整性、细节的逼真性、文本的可读性对于叙事具有重要意义。14在此基础上,叙事包含一系列文学操作,呈现出“美学化”倾向。需要注意的是,承认文学的重要作用并不会影响叙事的真实性,历史与文学都是人们力图理解世界而采取的阐释世界并重构世界的方式,它们既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和相对性,又有一定的同构性和渊源关系。2022 年第 4 期

14、总第 264 期-30-SHANXI ARCHIVES3 叙事转向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政策指引下,需要从叙事的角度来优化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档案文化教育功能实现的实际效果。叙事转向背景下出现的诸多新特点,势必会给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带来新的机遇,借鉴叙事转向下的叙事策略和手法,能使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历史再现。具体来说,叙事转向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可从叙事参与者、叙事形式、叙事内容和叙述组织四个方面进行概括:3.1 叙事参与者:吸纳多元化、市场化主体档案部门对档案资源进行叙事性开发,需要打破传统的开发路径

15、,吸纳市场上的多元主体参与。虽然档案叙事性开发的主导力量是档案部门,但应当认识到档案记载的是人类整体的发展过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加强与不同机构和行业的合作。这不仅能够促进档案资源更专业、更充分的开发,而且能够扩大开发成果的传播范围、产生更多新的档案资源,促进档案跨学科跨专业发展。扩展传统的开发团队,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广泛吸纳其他行业、领域专业团队的加入,如与作家合作,丰富档案编研成果的表达方式,提高档案叙事的艺术性;与技术团队合作,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叙事搭建更真实的虚拟空间,还原真实场景,提升受众体验感;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合作,将档案资源应用于电视或网

16、络叙事。某些档案叙事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档案局面向社会开展“凝百年之辉,筑兰台之梦”微视频征集,共收到来自不同地区、部门、单位的 2100 余部作品,广泛调动了各个机构与行业参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情。153.2 叙事形式:借鉴故事化、电影化手法叙事转向背景下,启示档案工作者转变官方、直白的叙述模式,采用更加故事化的叙述形式,实现认知、愉悦和教育的统一。作为一种媒体产品,用户观感和体验是检验档案文化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传统叙事大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史实,只注重真实性而忽视了艺术性。在叙事中借鉴故事化、电影化手法,无疑会吸引注意力,拉近公众与档

17、案之间的情感距离。对于叙事故事化,各家定义不一,基本概念就是“在事实真实、尊重事实的前提下,运用剧情片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影视创作,加强其感染力、吸引力。”16近年来故事化叙事在各类媒体中都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在中也不例外。如档案栏目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伟大的贡献,将 6000 分钟珍贵影像和四十万字的历史档案资料以电影的形式呈现,比起平铺直叙地讲述,类似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变化,使档案作品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发挥影像的形象化和叙事情节生动化的优势,给受众带来不同的体验和观感。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故事化手法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档案叙事性开发与电影叙事截然不同,电影叙事以虚构为主,追求

18、的是艺术上的独特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而档案叙事性开发以追求真实为前提,是重现而不是塑造。173.3 叙事内容:发掘平民化、微观化素材叙事转向背景下,档案部门要以社会需求为创作风向,改变过去着眼于官方机构、俯瞰普通大众的宏大叙事,从多维度、多层次发掘具有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微观素材,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要受到公众的青睐,叙事选题首先要能抓住公众的阅读口味,以往叙事仅仅立足于反映国家行为、集体动向的宏观记录,缺少对个人生活、微观社会的关注,这种只添加官方元素而不容纳民间记忆的叙事选题难以接受大众市场的检验。老百姓的故事虽然在历史洪流中微不足道,却更能以小见大、引发共鸣,加入微观视角无疑使叙事层面更

19、为丰富。如在疫情期间爆火的纪录片见证,用 42000 多张照片来反映疫情期间 42000 多名普通人的故事,没有华丽的台词和宏大的主题,仅以最普通的肖像和最平凡的愿望,便引发无数人泪目。18又如全国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获奖作品祖孙三代“建”证“中国制造”,以微观视角的小切口切入,展示一家三代先后参与建设我国标志性工程,以小见大,折射出国家的强大和档案学基础理论ARCHIVAL BASIC THEORY-31-时代的进步。19需要注意的是,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二者并不是割裂的,关注微观叙事并不意味着忽视主流叙事,而是要着重关注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平凡故事,将其串联以建构起符合主流的叙事图景。如城市记忆类

20、展览“档案见证北京”,将北京历史变迁中留存的大量档案按照叙事主线,分成先哲营城、图说北京、古都风韵、时代洪流、探索前行、改革新篇、匠心筑梦七个部分,所选档案重视微观情节与小人物,宏大的主线保证整个展览的完整统一,并列的块状结构从微观层面激发老百姓的自豪感与归属感。203.4 叙事组织:打破线性化、封闭式结构对档案资源进行叙事性开发,需要从传统的线性结构中抽离出来,采用板块式的非线性结构层层递进。传统叙事通常是以时间为线索,结构较为封闭,注重线性架构,强调因果等逻辑关系,这样的结构能够确保受众在观看时有明晰的线索。而非线性叙事是 19 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叙事手法,在架构上区别于传统叙事规律和

21、经典剧作法的线性叙事,不按照一般的时空顺序或者逻辑进行,具体表现特征可以归纳为多视角、非时序、偶然性、碎片化。21相比传统叙事从头到尾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一个普通无奇的线性发展的故事,非线性叙事更能营造叙事的趣味性,观众无法知道下一步要讲什么,待情节发生时往往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北京卫视档案推出的苏联 819 事件内幕全揭秘,开头运用倒叙手法,告知观众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轰然崩塌,接下来才慢慢揭开秘密,故事推进中多次出现时序的倒置和中断,在确保叙事严谨和流畅的同时,通过拼贴的镜头碎片、跳跃的穿插剪辑凸显情节的曲折,给观众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22又如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举办的“省城行街广州 1

22、921”展览,参观者可自行选择东山少爷或西关小姐的身份,沉浸式行走在 1921 年年末的广州城内,以自己的所见来发现广州各方面的变化,展览没有什么固定的开端和结尾,也没有绝对的主线,展品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创作者随意地将它们拾掇起来,能够广泛地反映广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有别于线性叙事的特殊故事趣味,使参观者获得新鲜的体验感。23从叙事转向的视角重新思考档案的开发利用问题,既是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多元传播环境,也是档案资源叙事性开发的自我革新,能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但从辩证的角度考虑,由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档案工作者在进行档案资源叙事性开发利用过程中,要警惕陷入

23、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主流话语、文学化描写晦涩的陷阱,经过解读和重构后的叙事历史必须以保障真实性为原则,坚持真实性和人文性的和谐与统一。注释与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9)2022-04-14.https:/ 共产党员网.学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EB/OL.(2021-12-15)2022-01-07.https:/ 张润兰.档案资源的叙事性开发研究 J.档案天地,2021(11):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20 年度全国档案主管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三)E

24、B/OL.(2021-08-06)2022-01-07.https:/ 杰拉德普林斯.叙述学词典.修订版 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561.6 聂晶.杰拉德普林斯的叙事理论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14:24.2022 年第 4 期 总第 264 期-32-SHANXI ARCHIVES7 刘雄伟.叙事的转向与历史客观性的重建 J.社会科学辑刊,2014(02):34-38.8Phelan,James.Narratives in Contest;Or,Another Twist in the Narrative Turn.J.PMLA,2008(1):166-175.9Hyvrinen

25、M.Revisiting the narrative turnsJ.Life Writing,2010,7(1):69-82.10 邓欢.后现代史学的实践与反思以何伟亚的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为中心 J.史学月刊,2014(11):5-19.11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档案学理论丛书,2017:277.12 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5.13 冯燕芳.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挑战与回应 J.云南社会科学,2011(02):106-110.14 庄美芝.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叙事与文学 J.郑

26、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04):140-14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建党百年档案系统主题微视频 EB/OL.(2021-06-09)2022-01-07.https:/ 黄兆函.浅析纪录片叙事策略的变化以寻找小糖人和舟舟的世界为例 J.当代电视,2015(10):33-34.17 王潇.新媒体环境下人物类特稿创作的叙事变化 J.出版广角,2021(06):74-76.18 澎湃新闻.见证!42000 多张照片,记住援鄂英雄的面孔 EB/OL.(2020-04-18)2022-01-07.http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祖孙三代“建”证“中国建造”EB

27、/OL.(2019-11-27)2022-01-07.https:/ 於水.从非线性叙事电影到交互叙事电影 J.当代电影,2012(11):101-106.22 北京卫视.苏联 819 事件内幕全揭秘!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档案EB/OL.(2021-08-16)2022-01-07.https:/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去行街啦!“省城行街广州 1921”展览开幕 EB/OL.(2021-12-13)2022-01-07.http:/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e Resources in

28、the Background of Narrative TurnFENG Jia-qi1,JIA Xiao-shuang1,2,WU Jia-jia1(1.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2.Humanities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rrative t

29、urning,narrative participants,narrative content and narrative organization have new characteristics,which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档案学基础理论ARCHIVAL BASIC THEORY-33-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al resources.Based on the basic category of Princes narrative theory,this paper

30、 puts forward the narrative frame of archiv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analyzes the impact of narrative tur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e resources,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for example,narrative participants should attract multiple and market-o

31、riented subjects,narrative forms should adopt storytelling and cinematic techniques,narrative content should focus on civilian and microscopic materials,and narrative structures should break the linear and closed mode,it aims to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archival department to innovate the way

32、 of resource utilization,transmit archival culture and tell Chinese history well.Keywords:narrative turn;archiv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elling Chinese stories(上接 41 页)Identity in Celebrity Archives Wu Baokangs Identity and the“Localization”of Chinese Archival NarrativeLIU Yang-yang,YAN Jing(S

33、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100)Abstract:Wu Baokang has devoted most of his life to Chinas archival cause,archival education,archiv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breathing with them,sharing a common destiny.His identity is therefore closely

34、 constructed and changed around them.From revolutionaries to archives educators,from the practitioners of“Soviet experience”to the builders of Chinese archives theory,from empirical archives to theoretical archives system of force,no matter how the identity change,his firm belief in marxism and enth

35、usiasm for the archive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a is always unchanged.His profoun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has made him become the promoter of localization of archival methodology,the shaping of localization of archival theory system and the advocate of localization of archival practice,and eventually become a widely recognized and supported monument.Keywords:Wu Baokang;celebrity archives;identity;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