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卷 第2期Vol.44No.22023年3月Mar.2023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相理锋: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摘要:开展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西藏高校落实新时代国家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西藏高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但在政策实施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包括一流本科专业点的结构布局不合理,一流课程建设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师资队伍建设
2、有待加强,常态化的监控与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等。今后仍要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常态化的监控和评价机制。关键词: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23)02-0131-07收稿日期:2022-07-12作者简介:相理锋(1969-),男,陕西礼泉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西藏高等学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施”(项目号:XZJYKTZD06)的阶段性成果。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
3、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相理锋(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 陕西咸阳 712082)一、问题的提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其核心在于专业,基础在于课程。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国家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国家对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内涵建设,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作出的一项有效的政策选择,也是国家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政策的补充和衔接。从“双一流”到“双万计划”,就建设要素而言,实现了从大学、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等高校办学要素的全覆盖,从建设对象来看,则实现了从少数本科院校到绝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全覆盖。同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提出了高等教育治理中“以点到
4、面”的推进逻辑,期望通过点带动面,推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效应,推进高校实现质的提升。在西藏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实施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西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当前关于西藏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缺少系统性、宏观性和全局观,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尤其与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切合度不高。鉴于此,本文将研究范围聚焦在新-131-131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时代背景下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为促进新时代西藏高等学校专业与
5、课程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二、研究过程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以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四所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情况。具体调研内容包括:一是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支持政策,包括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出台的政策文件和各高校相应的配套措施;二是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的分布情况,包括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分布情况,不同专业门类的分布情况,不同高校的分布情况等;三是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进展,包括建设理念与顶层设计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情况等。(二)数据收集与分析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
6、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搜集和整理国家、自治区和各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和数据资料,来了解顶层设计和政策举措;另一种是通过赴咸阳、拉萨、林芝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教育厅高教处、各高校教务处人员召开座谈会,收集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各高校管理人员与教师的思考、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掌握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成效、存在的问题。三、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举措与成效为了加强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和各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制定政策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有序开展2019年4月底
7、,教育部印发 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随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 关于开展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培育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开启西藏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工作。通知 提出“在校级优势特色专业中遴选50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点进行重点培育与建设,原则上一种专业只培育建设一个专业点。到2021年,力争5-10个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形成国家、自治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的建设目标。当月,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还印发 关于开展2019年自治区高等学校“金课”申报工作的通知,开始组织各校申报“金课”建设项目,加强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政策推进下,西
8、藏各本科高校积极落实,认真规划,加强本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并先后出台了多项本科教育改革政策和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政策,统筹推进全校资源整合,协同本科专业创新发展。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反应迅速,于2019年分别制订了 西藏大学本科教育提升计划 西藏民族大学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 西藏民族大学落实“双万计划”建设一流专业实施方案 西藏民族大学落实“双万计划”建设一流课程(金课)实施方案。西藏农牧学院也于2021年制订了 西藏农牧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动计划 西藏农牧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行动计划。(二)采取项目化管理,努力确保建设质量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西
9、藏自治区教育厅和各高校对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按照“立项建设结项验收持续改进”的思路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从西藏自治区层面看,教育厅 关于开展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培育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 规定:对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实施分年度滚动支持,2019年每个专业建设启动经费4万元,2020年、2021年支持10万元。为规范一流专业建设,确保建设质量,教育厅还制定出台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遴选指标,共分为5 个维度(贡献度、契合度、开放度、保障度、满意度),13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为各高校开展一流专业申报和建设提供了参考。在自治区一流课程建设中,虽然没有明确经费支持措施,但也提
10、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如要求申报的自治区一流课程必须为各校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132相理锋: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专业课,且申报课程须连续开设3年以上,并要求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近年来主讲该门课程不少于2次。同时,自治区教育厅还制定出“金课”评审标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政策支持等7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这些对各高校一流课程申报和建设起到了规范作用。在学校层面,各高校认真学习国家和自治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相关政策,在全校宣传和解读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鼓励本校教师积极申报
11、和参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同时,各高校依据本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经费支持措施。如西藏农牧学院提出给予获批的每个自治区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供不少于30万元的经费,对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提供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当年事业经费进行统筹安排。西藏民族大学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分别支持经费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一流课程分别资助10万元、5万元、3万元。(三)“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专业与课程体系基本形成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基本形成了“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三个层次。1、一流本科专业体系。2019年至2021年,教育部先后启动
12、了三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截至2022年6月,西藏4所本科高校共立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72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32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33个,校级一流专业33个(其中西藏大学9个,西藏农牧学院2个,西藏民族大学22个)。从国家级和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入选数量来看,西藏大学的国家级一流专业达到了20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5个,入选总数和国家级数量均领先于其他三所高校,其次是西藏民族大学的7个和16个;从所属学科类别来看,西藏大学的一流专业涉及9个学科,40%的专业为理工医类专业,文理分布较为均衡,西藏民族大学的一流专业涉及9个学科,其中78.3%的专业为文科类专业,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分别
13、涉及3个和1个学科,体现了鲜明的农林特色和藏医药特色。2、一流本科课程体系。2019年至今,教育部启动了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在已经公布的两批课程中,西藏四所本科院校仅立项了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于2021年启动了首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共立项建设48门一流课程。此外,各高校还立项建设了44门校级一流课程。按照一流本科课程的五大类别来看,线上一流课程4门,线下一流课程5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无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从国家级和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数量来看,西藏大学无论是国家级一流课程数量,还是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数量,均排名第一
14、。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分布在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两所高校。与一流本科专业类似,西藏大学的一流课程文理分布较为均衡,西藏民族大学多是文科类课程,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藏医药大学则呈现出明显的农林和藏医药特色。四、存在的问题尽管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其在顶层设计、建设过程、配套机制、质量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一)一流本科专业点的结构布局不合理教育部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通过构建三级实施体系,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1旨在使高等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
15、养质量。但从当前西藏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情况看,仍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就已建设的一流专业点来看,重传统优势专业,轻新兴战略专业。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对西藏高等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各高校抓住一流专业建设契机,调整专业布局,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但是,在立项建设的一流专业建设点中,与国家战略和西藏产业发展相关的新兴战略专业数量很少。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已立项建设的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都属于本校的传统专业,都是2010年之前设置的专业,2010年以后设置的18个-133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专业并未入选。尤其是一些近年来建设的新专业,
16、与国家战略和西藏地方经济社会联系紧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更需要通过重点扶持和资金投入推进其迅速发展。从现有一流专业所属学科看,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偏少。一流专业建设点中,传统的法学、文学专业偏多,工学、医学、教育学等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偏少,这与西藏自治区提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理工农医等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的要求不相符合。从四所高校的一流专业布局来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存在着重复交叉现象。在一流专业建设中,西藏民族大学与西藏大学的法学、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会计学、英语、历史学、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9个专业同时被
17、遴选为自治区级或国家级一流专业。这不仅与国家提出的“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1的建设原则以及突出示范领跑,通过一流专业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整体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不相符合,也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原则上1种专业只培育建设1个专业点”2的要求不符。(二)一流课程建设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在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流专业建设数量偏多,一流课程建设数量偏少的现象。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一流的专业需要一流课程的支撑,缺乏一流课程,就难以建成一流专业。但是,从目前西藏自治区高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数量看,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的数量旗
18、鼓相当。以立项的国家级、自治区建设项目看,一流专业65个,一流课程51门。在调研时,各高校也都提出了这一问题,希望能够加大一流课程建设力度,通过课程建设来支撑和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从理论上讲,一流课程是一流专业的重要支持,缺乏一流课程或一流课程较少的专业很难建成一流专业。目前,西藏高校大部分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专业仅建设有1门一流课程,这将会影响到一流专业的持续发展与建设质量。西藏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的类型较为单一。教育部在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明确提出高校在一流课程培育建设上坚持多类型原则,并提出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及社会实践5类一流课程。但从目前西藏高
19、校一流课程建设看,存在理论课较多,实践课程偏少,线下课程较多,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偏少的现象。西藏高校现有国家级、自治区级线上一流课程2门,线下一流课程3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课程类型单一,目前还缺少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较少也使得西藏高校课程的资源共享效用不高,利用率低。(三)师资队伍是制约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瓶颈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流的教师是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保障。同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既要有领军人物、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还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励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到一流专业建设中来3。但当前
20、西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仍显滞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水平教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偏少,人才引进困难,流失较为严重。受西藏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学校办学实力与基础设施、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治区给予高校政策支持等影响,导致西藏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难,教师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且高学历教师流失严重,甚至某些专业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等现象。二是学校学术氛围不浓郁、学术研究环境较差,导致西藏高校学术团队建设困难,教师科研多以“单兵作战”,合作交流较少、学术产出效益低,使得科研助力专业建设力度较小,没有形成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导致教师无暇从事教学反思、教学改革以及学术研
21、究,进而造成教师难以很好地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重复性教学明显,科研不能很好地反哺教学。(四)各高校的配套措施仍显不足1、经费支持力度较小且缺乏学科分类考量。对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国家并没有明确提出经费支持办法,只是提出经费支持的指导性建议:“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当统筹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134相理锋: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资源,各地应当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地方高校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一流
22、本科课程建设”4。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也对一流专业建设提出了经费支持,同时各学校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本校一流专业建设提出经费支持办法。但从支持力度看,各高校并不均衡。其中,西藏民族大学力度较大,其次为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大学和西藏藏医药大学还没有明确的专项经费支持措施。此外,在经费支持方面,也缺乏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办法,不论是西藏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各高校,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西藏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较小且缺乏学科分类考量,如北京市提出“原则上对于理工农医类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支持 600 万左右进行建设,对于其他类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支持300万左右进行建设。”5众所周知,理工农
23、医类专业建设经费需求较大,如果要建设成一流专业,需要给予更多经费支持。2、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缺乏经费之外的其他配套措施。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利益分配机制、激励动力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协作创新机制、质量反馈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一流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6目前,西藏高校在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时,还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没有完全建立起以目标管理为主的运行机制,缺乏学校的顶层设计规划与目标层次分解,导致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成为专业与课程负责人和各学院的事情。各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学校人事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等相关
24、部门还没有真正参与到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中,学校出台的相关奖惩制度、经费分配、设备资源等难以聚集和保障到位,这些都使得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难以达到预期建设目标。(五)常态化的监控与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在推进西藏高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中,西藏教育厅和各高校都重视对建设项目的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如2019年西藏教育厅在 关于开展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培育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 中提出,对一流专业建设“实行年度检查和动态调整”,以标志性成果作为建设和认定主要标准,“对达不到建设目标的专业点进行淘汰”,确保建设成效。同时要求各高校要“对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项目年度检查制度和验收评
25、估制度。根据检查评估情况,进行滚动支持,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项目,实行淘汰制度,不再给予经费支持”。依据自治区的政策规定,各高校也加强了对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政策的监控和评估要求,提出对建设项目实行年度检查和动态调整机制。但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项目检查监督和评估制度,没有对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检查验收和评估的主体、项目经费的使用等做出专门性规定,也缺乏常态化的监控和评价机制。五、对策建议当前,西藏高校要抓住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内涵建设,
26、凸显西藏高校专业的特色和优势。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加强西藏高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1、一流专业结构要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今后,西藏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要加大与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联系的新兴战略专业建设。通过一流专业建设推动西藏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布局有效对接,与西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紧密结合,提升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力。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好的一流本科专业,努力形成区域品牌和特色。加快形成各高校专业建设的亮点,发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专业结构的优化和建设水平的整体提
27、高。2、在一流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一流”和“非一流”专业建设的关系。既要加大对一流专业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使其成为标杆专业,带动专业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也要重视和关心“非一流”专业建设,引导“非一流”专业提升建设水平。-135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增加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建设数量。尤其要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相关的一流课程。每个一流专业至少要建设5门以上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流课程。按照这一思路,今后西藏高校还需要建设自治区级以上一流课程200门左右。此外,各高校也要加大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力度,通过一流课程建设推动一流专业建设乃至“非一流”专业建设水平。4、加大不同类型的一流
28、课程建设力度。要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加大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丰富一流课程类型,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受益面。同时已建设的线下一流课程,也要加大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二)健全完善配套政策体系1、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明确经费使用办法。一是在加强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分层分类的原则。依据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不同层级,采取不同的经费支持办法。对于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进行重点投入,使其成为西藏高校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标杆。经费投入上要加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投资,提升其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二是要明确资金投入资金的使用范围。建议自治区教育厅和各高校能够出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经费使用
29、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引导各专业、课程建设对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升经费使用效益。2、加强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相关措施。各高校要成立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和相关二级学院领导组成的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实际确定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制定出台全校性的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和各项目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和任务分工,调动全体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中来。要定期组织教务处、评估中心、招生就业处、学工处、相关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就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召开专题会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研究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
30、题,强化对立项建设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规划指导。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制定出台校企协同管理办法和经费分配细则,以及校内人员参与建设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调动校外企事业单位和校内人员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1、建强教学科研队伍。要加强引进、培养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强化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发挥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要加大力度提升本校教师学历层次,扩大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努力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此外,要充分利用好对口支援政策优势,聘请援藏
31、高校专家学者来校指导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的办法吸引援藏高校教师参与西藏高校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支持在职中青年教师到对口支援高校、国内其他著名高校和国外高校参加培训、访学、合作研究,拓展教师学术视野,增强专业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注重吸收企事业单位和部门水平高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加强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是试行大类招生办法,实施宽口径人才培
32、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相关专业成绩等自主选择专业,同时挑选高素质有潜力的学生,进入一流专业学习,或者在一流专业探索“实验班”“方向班”,采取小班化教学,参照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制定高标准的培养方案,配备较强的师资阵容,探索高水平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积极探索分层次分类型教学组织和方法。当前西藏高校各专业普遍实行混合招生的办法,加大了人才培养的难度。因此,今后还需要依据专业尤其是一流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探索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增强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大与对口支援
33、高校、区内高校之间的合作,-136相理锋:西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鼓励跨校选课,拓宽学生视野;积极开展合作办学,采用短期交流、继续实施与对口支援高校的“1+2+1”“2+2”等多种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四是强化实践和创业创新教育。提高一流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专业实践,增强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坚持实验室、实习基地、工作坊等对本科生开放,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模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
34、择现实问题,开展调查,撰写论文,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类竞赛,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2、提升一流课程建设质量。一是一流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西藏高等教育育人特色,在一流课程建设上要避免与其他省区高校建设的同质化倾向,要加大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特色的课程建设力度。二是一流课程建设要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理论成果及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对本学科知识的梳理和加工,要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突出前瞻性与预见性;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关注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注重不同学科在知识、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有机融
35、合,注重融入学科融合的思维和跨学科实践训练等。三是一流课程教学方法加快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成为学习的设计者与支持者,提升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与创造性、学习评价的社会化与多元化,以优质的内容、有效的参与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评价策略促进高质量学习。(五)建立常态化的监控和评价机制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监督监控方面,要加强项目建设监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尽快出台相关项目建设监控制度,明确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监控主体、职责权限、任务分工、工作流程等。各高校要建立负责监控的专职人员,要定期深入学院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指导、督促各建设项目有序开展,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项目要及时整改,对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建设项目要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资金到位及规范使用。在项目建设成果评价方面,要破解“一刀切”“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弊端,对不同类型的高校以及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强化同行互评、用人单位评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参考文献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