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外资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扩量提质 王晓红内容摘要:外资是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制造强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如何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展开研究,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面临的新优势与新挑战,并提出了如下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扩量提质的对策建议:综合运用产业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先进制造业外资,推动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转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营造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把人才作为制造业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关 键 词:制造业 利用外资
2、跨国公司 营商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领域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拓展,由制成品向中间品、关键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由加工向研发设计等服务链拓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和价值链升级的有力支撑。跨国公司头部企业既是国内产业链构建者和国内市场优质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者,又是全球产业链引领者和国际市场链接者,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内引外联的作用。外资是我国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并通过技术转移、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国内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当前,在百年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影响下,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前所未
3、有的严峻挑战。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系统性变革重塑,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数字技术改造逐步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使制造业引资优势由低成本劳动力向知识技术转变,为我国发挥人才红利吸引优质制造业外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全球疫情、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制造业转移由成本主导向构建安全、可信任的供应链转变,本土化、区域化、分散化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和规则重塑的趋势,尤其是美西方“脱钩”“断链”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冲击加大,给稳外资带来挑战。为此,应把制造业利用外资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强化外资在建设制造强国中的独特作用,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基础设施、人才、制度
4、等引资综合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和深层次改革,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一、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现状及主要特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总量比重虽然明显下降,但总体结构持续优化。外商投资呈现出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来源地日趋多元化以及跨境并购转向先进制造业等显著特征。新冠疫情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基本保持稳定且效益高于内资企业,对于扩大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以及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现状1.制造业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呈下降态势从 2012 年至 2021 年,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14国际
5、贸易2023 年第 7 期作者信息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教授。电子邮箱:wxh-bs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当然文责自负。利用外资模由 488.7 亿美元降至 337.3 亿美元,占总量的比重由 43.7%降至 19.4%;2022 年出现明显回升,达到了 481.3 亿美元,占比达 25.4%(见表 1),但仍低于制造业占 GDP 比重 27.7%的水平。制造业利用外资下降的态势与我国进入服务经济发展阶段,要素资源禀赋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总体趋势相一致。但是,受到国际引资竞争加剧、全球产业链重组、美西方遏制等外部冲击,加之国内综合成本上升等双重影响导致
6、制造业外资过快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2.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均稳步提升首先,我国制造业外资效益长期好于内资效益且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21 年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包括港澳台资企业)利润总额由 15803 亿元增至 22796 亿元,年均增速 4.7%,高于同期内资企业利润增速(3.7%),外资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重由 23.1%增至24.5%。外资企业营收利润率长期高于内资企业,疫情以来仍保持稳定增长。万得(Wind)数据显示,2020 年2 月至2022 年8 月外资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由 3.2%增至 6.95%;而国内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由 3.5%增至
7、 6.3%。其次,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呈现高级化、大型化、产业链高端化发展态势。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1 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从 98.9 亿美元增至 120.6 亿美元,占比由 29.5%增至 35.8%;2022 年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49.6%,其中医药制造业引资规模增长了 57.9%。20192022 年制造业新设或增资合同外资 1 亿美元以上项目从 834 个增至 899 个,其规模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外资不断向研发、智能制造、下游精深加工等高端价值链拓展。3.制造业外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外资企业研发强度明显高于内资企业,2020年规模
8、以上外资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国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 10.8%,新产品销售收入、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的占比分别达到了表 1 20102022 年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及占比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外商直接投资额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20101057.35495.9146.920111160.11521.0144.920121117.16488.6643.720131175.86455.5538.720141195.62399.3933.420151262.67395.4331.320161260.01354.922
9、8.220171310.35335.0625.620181349.66411.7430.520191381.35353.7025.620201443.70309.9721.520211735.00337.3019.420221891.30481.2625.4 数据来源:商务部,其中 2022 年制造业利用外资数据根据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5.8%、19.6%、19.4%、14.1%、20.4%和 14.8%(见表 2)。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9 年外资企业技术进口在我国技术进口额中占比分别为 69.1%、72%和 53.1%。4.东部先进制造业外资加速集聚、中西部传统制造业引资高速增
10、长我国先进制造业外资主要布局在东部地区。如,电子信息制造业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和天津,合计占比达 83.2%;医药和医疗设备制造业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天津、上海、山东和广东,合计占比达 64%;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制造业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和广东,合计占比达 67.2%;FDI Markets 数据显示,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我国在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领域吸收外资累计 278 亿美元,其中长三角地区占 60.1%。同时,我国不断2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研究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
11、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2023 年 1 月。利用外资推进中西部开放基础设施,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2022 年,中、西部吸收外资增速分别达到21.9%和 14.1%,成为制造业引资的重要增长极。5.制造业外资来源地日趋多元化我国制造业外资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韩国、欧盟、日本和东盟地区。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9 年上述地区外资占比分别为 42.4%、12.4%、12.0%、7.3%和 6.4%。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前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实施,我国与东盟经贸投资合作不断深化,20172021 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占比由4.6%增至 6.6%,其
12、中来自东盟的投资额由 4.1%增至 6.2%,有利于我国构建立足区域、面向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降低“脱钩”“断链”风险。(二)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1.先进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2021 年,以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1 个行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 208.30 亿美元,占比达61.75%(见表 3)。而且,医药制造业 2022 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13、达 36 亿美元,相当于 2012 年的 3.8 倍。2.外资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外资凭借技术优势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20122020 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资企业数量由 5577 个减至4486 个,但利润总额由 1968.43 亿元增至 2192.76亿元,平均利润由 0.35 亿元增至 0.49 亿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9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外资进、出口额行业占比分别达 45.72%和 49.55%,其中计算机、电子器件、智能消费设备出口额占比分别达69.58%、51.37%和 46.65%;2021 年,外资企业占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
14、的 60.6%。在先进材料制造领域,外资企业在化工新材料行业为第一梯队,在高端聚四氟乙烯、高端石英产品等市场占主导地位;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外资企业在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占主导地位,如 ABB、KUKA、FANUC、Yaskawa 占国内市场 70%的份额。表 2 2020 年我国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指标及占比情况指标全国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占比(%)工业企业单位数(个)3993753563494302610.77有研发机构企业数(个)94072820101206212.82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346.04279.0167.0319.37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亿元)15271
15、.2912272.682998.6119.64有效发明专利数(项)1447950123355421439614.81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项)78812567668811143714.14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亿元)18623.7814820.343803.4420.42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38073.66176601.9761471.7025.82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21中国统计年鉴 2021。3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 按照国家统计局 2017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将上述 11 个行业纳入先进制造业。由于数据仅为两位数编码,1
16、1 个行业中的细分领域(四位数编码)中有少数并未纳入先进制造业,导致该统计口径偏大,但不影响结论。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20 年),同期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利润由 0.26 亿元增至 0.3 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20 年。利用外资表 3 20172021 年我国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及占比情况单位:亿美元,%行业20172018201920202021医药制造业21.4213.1220.3822.9822.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423.782.992.496.68化学纤维制造业1.522.443.232.984.33通用设备制造业2
17、8.8728.519.1611.1815.49专用设备制造业24.4344.4229.3122.0539.44汽车制造业24.9737.4426.6932.1120.9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87.674.696.84.0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0.4923.2231.7129.3529.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9884.0880.7252.4159.87仪器仪表制造业3.945.237.573.444.2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0.730.540.640.40.6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总额207.57250.44227.10186.19208.30制造业利用外
18、资总额335.06411.74353.7309.97337.31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61.9560.8264.2160.0761.75 数据来源:商务部。3.外资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22)数据,我国的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超过 2000家,医药、电子、汽车、新材料领域的跨国公司基本都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2020 年,外资药企 R&D 机构经费支出 149.1 亿元,R&D 机构数量达 483 个,有效发明专利数 8700 件,均保持增长态势。中国外商投 资 企 业 协 会 药 品 研 制 和 开 发 行 业 委 员 会(RDPAC)会员
19、公司 20152020 年累计引进 206 种创新药,跨国药企与我国药企达成 271 项跨境许可协议,较 2019 年和 2015 年分别增长了 50%和 300%。(三)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加速转型升级2021 年,我国传统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 129 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比重达 38.3%(见表 4)。首先,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主导向资本密集型主导转变。2021 年,利用外资规模前两表 4 20172021 年传统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及占比情况 单位:个,亿美元,%年份企业数量传统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制造业利用外资额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20172303127.49335.06
20、38.0520182767161.31411.7439.1820192460126.61353.735.7920201840123.78309.9739.9320212140129.00337.3138.25 数据来源:商务部。位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在制造业外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7.4%和4.8%;金属制品业增速最快,高达 96.9%;资源型行业外资降幅最大,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 79.6%。其次,服务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加工贸易 传统制造业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
21、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利用外资基础上继续转移研发、结算、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体系。此外,钢铁、石化、造纸、水泥等领域外资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排污技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推动清洁生产等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
22、素(一)综合成本上升削弱引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且用工难问题突出,随着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用水用地用能及环境成本也大幅攀升。2020 年,我国制造业从业者月均工资1157 美元,相当于越南(286 美元)的4 倍、印度尼西亚(197 美元)的 5.9 倍、泰国(400 美元)的2.9 倍;我国汽油、柴油、天然气、电力和物流成本分别为美国这五项成本的 1.5 倍、1.2 倍、3.8倍、1.8 倍和 1.9 倍。据国泰君安测算,纺织服装、鞋靴、旅行箱包、电子通信设备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和食品饮料、原材料、矿物燃料等资源密集型产业链均出现外迁趋势,上述领域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
23、24%。(二)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总体偏低且出现下滑趋势我国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制造业引资 1213 亿美元,占总量的 36.4%。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合计引资额占制造业引资额的 73.2%。由于受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大力引资、跨国公司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及美国“脱钩”“断链”等综合因素影响,20182021 年我国多数先进制造业引资额出现下滑,其间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通用设备,汽车制造业,分别下降了 47.3%、45.6%和43.8%。2021 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
24、造业引资额较 2018 年减少了 24.2 亿美元,20192021 年新设外资企业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10.38%、22.32%和 17.13%;2021 年电动汽车领域利用外资额仅为 2018 年的 13%。(三)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转型升级面临制约一是先进技术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制约。一些外资企业仍以加工组装为主,跨国公司为保持垄断优势通过内部技术转让实现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控制,造成价值链低端锁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由于外资技术升级并未纳入我国产业政策管理框架之内,导致一些外资企业长期使用本应淘汰的技术、工艺和生产线。二是产业链扩链的制约。一些外资企业长期存在“飞地效应”,本土企业不能嵌入外
25、资产业链形成配套或处于边缘状态,这类外资企业在国内产业链短、贡献率低、带动力弱、根植性差,转移性强。三是延伸供应链和服务链的制约。外资企业采购主要与海外的原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企业联系紧密,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仍需提高。由于我国服务业开放不足,导致跨国公司的结算、融资、物流、数据中心等服务体系本地化水平较低。(四)制造业外资向中西部转移面临困境首先,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产业集群欠发达、配套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且在人才、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受到制约,尤其是集群内企业具有“区域粘性”,迁往中西部面临运营成本推高风险。因此,一些远离销地市场和港口的省份
26、对“两头在外”的企业需要持续补贴运费。其次,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服务便利化、政府服务效率、财税支持、人才吸引力、贸易便利化等营商环境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尤其是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引进激励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先进制造业引资。5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研究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2023 年 1 月。数据来自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2021)和 Wind。数据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研究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2023 年 1 月。数据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研究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
27、,2023 年 1 月。利用外资(五)数据流动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统筹数据跨境流动与数据安全成为关键问题,由于我国尚未出台数据安全等级分类细则和敏感数据清单,数据本地化限制较多,造成汽车外资企业与母公司的业务数据传输受到影响,给全球研发、远程维护维修等造成困难。又如,我国医疗数据监管规定分散在不同法律法规中,尚无明确统一规则,增加了企业合规难度。(六)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增强据调研中外资企业反映:首先,国内创新药定价过低,无法满足企业持续研发投入,更难形成创新生态;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不适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申报企业应
28、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外企的知识产权由集团统一管理,尽管研发投入很大也无法达标和享受相应待遇。此外,在执法上存在对侵权者惩戒力度不够,缺少对恶意侵权行为的黑名单制度,企业维权投诉程序较多、周期较长等问题。(七)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对外资歧视性待遇仍然存在。如,一些地方在推广国产化替代中规定不得采购外资品牌产品,在产业补贴、重大项目招投标中设置门槛将外资排除在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仍存在障碍,一些地方政策出台与外资企业沟通不够且变化过快影响企业经营。三、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新优势与新挑战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为稳定外商投资信心和预期提供了宏观基础,尤其是大市场优势明显,制造业门
29、类全、产业集群发达、配套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高素质人才丰富多元、技术创新水平大幅跃升,高水平开放积极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利用外资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制度环境保障。但面临的引资竞争和挑战也更趋激烈。新冠疫情之后,跨国公司将采取“中国+N”模式布局,重组全球供应链体系,美国推行“印太经济框架”试图在供应链中“去中国化”,我国既面临与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引资竞争,又面临与东盟、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资竞争。(一)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新优势1.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跨国公司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我国市场潜力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年均增长率为 8.8%,202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4 万亿元,人均 GDP 达 1.3 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约 4亿人,预计 2025 年超 5.6 亿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从而为全球各类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提供机遇,为吸引高端制造业跨国投资奠定了市场基础。随着城镇化战略、“双碳”战略的加速推进以及健康、养老消费需求的上升,将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医药、医疗健康器械等领域跨国投资开辟新市场。对 24 家跨国公司头部企业的调研表明,我国大市场优势、营商环境改善及较高的投资安全性和回报率是跨国公司继续增资的主要原因。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2 年第一季度中
31、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71%的受访外资企业维持了业务规模,16.4%的受访外资企业扩大了业务规模。2.制造业体系完备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低成本、更便利的配套服务我国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上下游配套服务水6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更大力度引进和利用外资课题组分别于 2022 年 5 月和 2023 年 5月展开调研。2022 年 5 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课题组与苹果、戴尔、GE 医疗、特斯拉、拜耳、ABB、惠普、施耐德、飞利浦、捷豹路虎、福特、赛诺菲、昕诺飞、爱普生、马瑞奥、丹佛斯、陶氏、欧
32、加隆、葛兰素史克、大众汽车、富士胶片和高通等 24 家外资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利用外资平全球领先,是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工业大类 41 个、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此外,我国产业集群优势突出。2022 年工信部公布了 45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13 个)、高端装备(13 个)、先进材料(7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5 个)、消费品(4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3 个)。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 4 个重点区域集群数量占 2/3,为吸引先进制造业外资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和配套优势。3.开放基础设施并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为跨国公司提供跨
33、境物流便利我国已构建起海陆空网立体化综合物流体系,通江达海优势明显。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截至2021 年,我国共有口岸 313 个,其中水运 129 个、公路 82 个、航空 81 个、铁路 21 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中西部国际运力,中欧班列通达欧洲 24 个国家 196 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 113 个国家和地区的 335 个港口。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世界领先、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截至 2022 年,全国 5G 基站总数达 231.2 万个、光纤接入端口10.25 亿个,累计建设 34 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46 条国际互联网
34、数据专用通道。4.丰富的人才储备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高素质人力资源我国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是吸引高端制造业外资的独特优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2 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 11位。我国正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研发人员、大学生人数均居世界首位,研发人员为 572 万人,2022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 1000 万、研究生 86.2 万,回国留学人员数量创新高。这些人才将成为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布局研发中心及运营管理、财务结算、数据中心、供应链管理等高端服务的重要人才支撑,从而为吸引高技术制造业跨国公司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5.高水平开放为跨国公司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营商
35、环境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对于外资企业提振信心和稳定预期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积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使之日益优化,我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由 2017 年的第 78 位升至 2019 年的 31 位。通过推进证照分离、网上办理、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等缩短了企业开办时间,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海关、一体化通关等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面临的新挑战1.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重塑供应链布局将影响外商新增投资和存量转移新冠疫情以来,发达国家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一方面大力促进制造业回流,另
36、一方面实施供应链“备胎”战略和近岸化、多元化布局,推行供应链体系“去中国化”和“中国+N”布局。发达国家把吸引信息技术设备、新能源汽车、医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高技术制造业外资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同时收紧对外投资审查限制本国企业流出。如,美国通过加强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吸引跨国公司海外工厂回迁,通过加强安全审查限制迫使跨国公司取消海外建厂或采购计划,通过美墨加协定、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区域自贸协定加强产业链在墨西哥、东盟等地布局。2022 年 8 月 16 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提出将提供 3690 亿美元补贴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
37、设施的生产投资,其中9 项税收优惠以在本土或北美生产销售为条件。2022 年 2 月,欧盟颁布的芯片法案,计划到 2030年投入超过 430 亿欧元支持芯片产业。而且德、法、英等国家也在不断推动制造业向东欧、土耳其等转移。2020 年 4 月,日本提出供应链改革扶持计划,将投入 2200 亿日元支持制造业回归,同时为规避“单一国家”供应风险,投入 235 亿日元支持电动汽车、生物燃料等生产分散到东盟等地。7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利用外资2.美西方国家对我国战略遏制加剧将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引资瓦森纳协定以来,我国在计算机、航天、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引资存在较大障碍。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信息
38、技术等高端制造业成为美对我国遏制的重点。2022 年 3 月,美国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建立芯片四方联盟(Chip 4),联手垄断全球芯片市场并禁止对我国出口。2022 年 5 月,美国启动 IPEF 加快构建“去中国化”的全球供应链体系。2022 年 8 月,美出台2022 芯片与科学法案,向美国半导体公司提供约 520 亿美元补贴及四年 25%税收抵免以鼓励企业在美建厂,并规定 10 年内接受补贴的企业不得在中国增产先进制程芯片。这些都将影响我国高端制造业引资。3.东盟、印度等周边新兴市场崛起加剧引资竞争近年来,以越南、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南亚发展中国家发挥低成本优势,加快对外开放、改善营
39、商环境、实施优惠政策,引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制造业跨国投资重要目的地。2020 年 1 月,越南政府颁发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等的第 02 号决议,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供应链、加强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2021 年 6 月欧盟与越南自由贸易协定及欧盟与越南投资保护协定,进一步促进了欧盟在越南的投资。据越南官方统计,20152020 年韩国和日本对越南制造业投资 3760 亿美元;2020 年 LG 集团对海防增加 10 亿美元以上投资生产 OLED 显示器;2022 年 6 月,苹果公司首次将 iPad 部分产能从我国转移至越南。目前,跨国公司医药产业链加速向东
40、盟转移,世界排名前 100 的制药企业中有 79 家在东盟建厂。印度也与美国、欧盟积极推进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政策。4.全球制造业跨国投资复苏基础仍然脆弱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升温。据 WTO 2022 年 10 月的预测,2023 年全球经济将维持 2.3%的低增速,2023 年 1 月 IMF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 2.9%。据国际金融协会测算,2022 年全球债务高达 293 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达 360%,发达国家债务远超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景气可能抑制对外投资活动。此外,跨国公司受疫情影响投资收益急剧下跌可能导致对海外子公司
41、收缩投资。四、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扩量提质的对策建议当前,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要素禀赋、内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应发扬优势、挖掘潜力、趋利避害,把战略转向以吸引先进制造业外资为重点、优化结构和提质增效上来,服务于建设制造强国目标。为此,我国应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综合运用产业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先进制造业外资先进制造业是我与发达国家引资竞争的焦点。为此,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外资在土地供给、产业补贴、税收优惠等
42、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土地、用能、物流、租金、融资等综合成本。首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加大配套力度,并针对特色优势领域建立产业链招商机制,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其次,要发挥跨境并购对于吸收先进制造业外资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外资并购呈下降趋势,20152021 年由 100.71 亿美元降至 40.49 亿美元,降幅达 59.8%,在我国利用外资中的占比由 7.43%降至 2.24%,期间制造业外资并购在我国外资并购总额中的年均占比为 25.3%,低于 44.7%的世界平8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 1996 年 7 月以美西方国家为主的 33 个国家签署瓦森纳协定,对我国实施出口
43、限制的领域涵盖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利用外资均水平。说明外资并购仍有很大空间,应有机统筹开放、市场机制和安全底线,完善外资并购政策体系。再次,积极建立与相关国家投资协定框架。通过推动 RCEP 实施、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以及商讨中日双边投资协定等,不断深化与日韩战略合作,构建紧密区域供应链伙伴关系;继续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落地,探讨与德、法、英、意等投资合作机制,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企业外迁,应抓住机会引进更多欧盟企业;加强中美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和企业创新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粘性,最大限度避免“
44、脱钩”“断链”。(二)推动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转移推动外资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是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发挥自贸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带动效应,形成引资高地和制度创新高地。加强中西部口岸、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的国际大通道作用,强化沿线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建设,降低中西部通往东盟、欧洲市场的贸易物流成本,推动加工贸易在边境口岸、交通枢纽落地。首先,要完善工业园区配套体系、促进集群发展,推动当地配套企业嵌入外资产业链,倡导“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招商模式;其次,通过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加速推动东部传统
45、制造业外资价值链升级,依托加工贸易基础引进跨国公司研发设计、财务结算、数据中心等服务体系,推动产品升级和价值链升级,形成东中西部融合发展的外资产业链布局;最后,将外资纳入国内产业政策统一监管框架,建立外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约束机制,促进其使用先进技术。(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消除市场准入“玻璃门”。加快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取消不合理的审批和资质要求。确保外资企业平等获取各类生产要素、享受产业政策、参与规则标准制定,消除在重大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产业补贴等方面歧视性待遇。在政策制定中要提高外资参与度和知情权,做到稳定、透
46、明、可预期。二是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消除区域市场分割和要素流动限制性壁垒。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准入制度,不得变相设定区域准入标准,建立全国统一考评体系,加强区域政策协调,减少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促进区域制造业利用外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三是打造公平高效行政执法体系,提高争端解决机制国际化水平。鼓励自贸试验区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引进国际仲裁机构、聘请多国法律专家,完善商事纠纷解决的国际化保障机制,畅通外资企业投诉渠道和反馈机制。全面清理废止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提高执法效能、加强执法监督、创新执法方式。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继续下放审批事项和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事中事后监
47、管,建立全国外资信用数据平台和监管平台,提升监管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海关等建设,优化人员出入境措施,进一步提升商品、资金、人员、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加强对重点外资的个性化服务。(四)积极营造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一是以更优惠的财税政策和知识产权激励,引导外资企业扩大技术进口、增加研发投入、设立全球或区域性研发中心,研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前沿技术,鼓励外资参与我国重大科技项目和前沿技术研发。二是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规则推进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为吸引高端制造业外资和全球人才、技术提供保障。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数据知识
48、产权立法;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水平,提高办案效率,严惩侵权盗版、恶意商标注册、窃取商业机密、网络剽窃等违法行为;鼓励自贸试验区设立国际知识产权法庭,完善国际化争端解决机制。三是加快互联网开放及数据、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便利化改革,为跨国公司聚合全球人才、技术及94国际贸易2023 年第 7 期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Thomson SDC 数据库。利用外资研发服务提供便利。(五)把人才作为制造业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一要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需求创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作,形成产、教、
49、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企校联合培养模式。二要完善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机制。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带回大量先进技术,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疫情和地缘政治叠加影响,西方国家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并在科技领域出现排华情绪,将会引发越来越多留学生归国创业,应在薪酬待遇、个税减让、科研基金、出入境自由便利等方面实施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三要完善外国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住机制。畅通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创业就业通道,完善在出入境、学术交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工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增强其归属感和获得感。参考文献1 路红艳,林梦,李睿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利用外资的新方向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
50、022(04):46-54.2 江小涓,等.技术贸易:世界趋势与中国机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2-19.3 王晓红,等.加入 CPTPP:推动高水平开放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3:3-29.4 王晓红.提升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效益N.经济日报,2019-07-17(12).5 王晓红.积极利用外资推动产业转型N.经济日报,2017-11-10(10).6 王晓红,郭霞.新冠疫情后我国产业链外移及产业链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2020(11):18-27.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Man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