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苑撷英 5051武羽竞武羽竞 祖籍河北涿鹿。本、硕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现为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2013),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4)。1997年作品秋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1999年作品横岭秋色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2008年作品秋染燕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双年展,2009年作品秋岭苍翠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0年作品暮秋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获铜奖,2010作品秋到喜顺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
2、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2015年作品壩底金秋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20年作品深泉响四时参加2020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画院创作人才美术作品展。武羽竞山水画作品 武羽竞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周青 宋人诗意图 纸本设色 138cm50cm 2022年周青 云栖幽岚 纸本水墨 138cm35cm 2017年武羽竞 蒙壩秋晖 180cm180cm 2019年 艺苑撷英 5253武羽竞 塞上秋山 187cm90cm 2009年武羽竞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对自然造化的观察和提炼,对审美意象的选择和确立,对于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探求、研究这个过程,对于山水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3、,从这个方面来说,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大家的实践是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沉下心来虔心探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清代画家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他用最简单的四个字“神遇”与“迹化”道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规律及其原则,为我们探求中国山水画创作之奥打开了门径,至今仍给中国山水画创作很多启迪。创作过程中画家进行艺术构思,总体上把握客体山川的生机和神韵,使审美主客体关系由物我对立转化为物我同一,从而形成情景交融、心物同一的审美意象,然后借助笔墨造型手段,将内在审美意象外化在画面上,画家熔铸了情思,因而艺术形象不再属于天地自然,但又得山川的本质属性,使得整个
4、画面具有审美主客体浑然合一的“自然”之美。在中国绘画史上,从创作角度强调以天地造化为师的,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就已提出“心师造化”的观点。而最早对画家精神主体与自然客体之间关系做出准确阐述和高度概括的,为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含意有三层:第一,他的这种画法不是来自名师的指点,或某位画家的直接点拨;第二,这种画法得益于客观山水之助和内心自我感悟,或换言之是自身精神追求和大自然中客体物象之间的碰撞、融合;第三,他所说的心源,其实也包含着个人的艺术禀赋,相同的“造化”不同的“心源”其结果也必然不同。宋代画家范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最好实践者,取得极大成就。范宽和历代名画家一样,
5、将传统、造化,皆融于精神之中,作画时则不必再临时到客观自然中去捕捉物象,计算笔墨,而将自己内在精神气质予以外化,达到艺术的自然之境。绘画作品应是客观自然与画家主观情思相统一的产物,绘画作品表现的应是画家主观情思所感受与熔铸的客观自然。在石涛的绘画理论名著画语录山川章中有一段话清楚地阐明了这种观点:“此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亦非糟粕其山川而使山川自私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总结了自己五十年来的绘画经验,强调了客观山川与作者主观情思的辩证统一规律,主客观两方面互相促进,即对自然生意的摹写与内心
6、情感的表达缺一不可。同时他也提出了主观能动性及其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搜尽奇峰打草稿”和“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是最引人注目之处,也是后代人探求山水画写生创作的永久性课题。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构思、取材的过程。从绘画关系角度讲,是审美意象的选择过程,也是石涛所讲的“为山川代言”的过程、“脱胎”过程、“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过程,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意境”形成的过程,通俗地讲是物质的思想准备阶段。它的内涵就是画家在创作中,在为山水代言的旨意中,赋予山水情感,与此同时在与山水的神遇中,山水也激发画家的心灵情感,从而创造出景与情交融,有灵魂有生命力的感人肺腑的山水画作品。“迹化”就
7、是现代美学家所说的“物化”,即想象中的审美意象用物质手段转换为艺术形象。“化”简单到一个字,都道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成败至关重要的课题。“迹”可以肯定地说是画迹,是审美意象,“化”不但是与之情景交融的过程,也是艺术形象形成的熔炼阶段,当艺术形象经过画家之手跃然于绢素、宣纸之上时,绝不是简单的信笔挥毫,它不仅要调动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充分发挥画家熟练的笔墨语言和中国画特有的意匠手段“惨淡经营”,因为意匠手段的运用不会一次就获得成功,往往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才能取得最美的效果。武羽竞 幽谷泉鸣 160cm80cm 2009年艺苑撷英 5253武羽竞 塞上秋山 187cm90cm 2009年
8、武羽竞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对自然造化的观察和提炼,对审美意象的选择和确立,对于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探求、研究这个过程,对于山水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大家的实践是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沉下心来虔心探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清代画家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他用最简单的四个字“神遇”与“迹化”道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规律及其原则,为我们探求中国山水画创作之奥打开了门径,至今仍给中国山水画创作很多启迪。创作过程中画家进行艺术构思,总体上把握客体山川的生机和神韵,使审美主客体关系由物我对立转化为物我同一,从而形成情景交融、心
9、物同一的审美意象,然后借助笔墨造型手段,将内在审美意象外化在画面上,画家熔铸了情思,因而艺术形象不再属于天地自然,但又得山川的本质属性,使得整个画面具有审美主客体浑然合一的“自然”之美。在中国绘画史上,从创作角度强调以天地造化为师的,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就已提出“心师造化”的观点。而最早对画家精神主体与自然客体之间关系做出准确阐述和高度概括的,为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含意有三层:第一,他的这种画法不是来自名师的指点,或某位画家的直接点拨;第二,这种画法得益于客观山水之助和内心自我感悟,或换言之是自身精神追求和大自然中客体物象之间的碰撞、融合;第三,他所说的心源,其实也包含着个人
10、的艺术禀赋,相同的“造化”不同的“心源”其结果也必然不同。宋代画家范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最好实践者,取得极大成就。范宽和历代名画家一样,将传统、造化,皆融于精神之中,作画时则不必再临时到客观自然中去捕捉物象,计算笔墨,而将自己内在精神气质予以外化,达到艺术的自然之境。绘画作品应是客观自然与画家主观情思相统一的产物,绘画作品表现的应是画家主观情思所感受与熔铸的客观自然。在石涛的绘画理论名著画语录山川章中有一段话清楚地阐明了这种观点:“此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亦非糟粕其山川而使山川自私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
11、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总结了自己五十年来的绘画经验,强调了客观山川与作者主观情思的辩证统一规律,主客观两方面互相促进,即对自然生意的摹写与内心情感的表达缺一不可。同时他也提出了主观能动性及其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搜尽奇峰打草稿”和“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是最引人注目之处,也是后代人探求山水画写生创作的永久性课题。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构思、取材的过程。从绘画关系角度讲,是审美意象的选择过程,也是石涛所讲的“为山川代言”的过程、“脱胎”过程、“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过程,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意境”形成的过程,通俗地讲是物质的思想准备阶段。它的内涵就是画家在创作中,在为山水代言的
12、旨意中,赋予山水情感,与此同时在与山水的神遇中,山水也激发画家的心灵情感,从而创造出景与情交融,有灵魂有生命力的感人肺腑的山水画作品。“迹化”就是现代美学家所说的“物化”,即想象中的审美意象用物质手段转换为艺术形象。“化”简单到一个字,都道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成败至关重要的课题。“迹”可以肯定地说是画迹,是审美意象,“化”不但是与之情景交融的过程,也是艺术形象形成的熔炼阶段,当艺术形象经过画家之手跃然于绢素、宣纸之上时,绝不是简单的信笔挥毫,它不仅要调动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充分发挥画家熟练的笔墨语言和中国画特有的意匠手段“惨淡经营”,因为意匠手段的运用不会一次就获得成功,往往经过多次尝
13、试和失败,才能取得最美的效果。武羽竞 幽谷泉鸣 160cm80cm 2009年艺苑撷英 5455武羽竞所以中国山水画,画家要一笔一笔地画,中国山水画实践的具体方式是,用心去感悟自然,用内心深入的心灵节奏与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相和谐,讲究自然的山水、草木,用水墨语言升华为一种意境。当我们提笔用墨,面对宣纸的时候,不是笔墨语言面对自然,实际上是面对作者本人,或者说是人面对自然。解决好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如何统一的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个重大的创作意图差不多都要经过一段艰难的历程才能实现。例如白石老人晚年变法,黄宾虹追求国画的深厚之风,我们今天发展国画传统反映新的时代精神等等
14、,就需要突破重重难关,经过多次失败才能逐步实现。所以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但说到底创作山水画还是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成就,要有走遍天下名山大川,读遍古今世界名著的决心;第二,要到生活中去,到各地去写生、游历;第三,要集中从生活中获得的资料,进行艺术创作。三者有联系而又有自制,循序渐进,相辅相成,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绝不可偏废,绝不能舍掉其中任何一环。先把传统的本领学到手,再广泛吸收加上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体验,以及自己的个性、爱好,逐步发展到创造,这是学习创作的一般规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神遇”而“迹化”,宇宙间的万物都在变化中,这是唯物的世
15、界观和辩证法。中国的山水画进入到21世纪,“造化”变了,自然景观也变了,不是在原来的自然生态中加进了好多什么所谓人文景观吗?有些景致昨天还美不胜收,转眼之间就消失。于是出现了“城市山水画”“景观山水画”等等新的样式,到底好不好还有待探讨,但至少说明,要用“变”的眼光去审视“造化”。近年来,中国画坛从所谓“穷途末路”到“新文人画”“新水墨画”,从“符号论”到“董其昌热”,从集大成到“黄宾虹热”,再到给中国画改名和“与西方接轨”,从“笔墨等于零”到“守住底线”,孰对孰非且不论,但确实把画坛的宁静搅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艺术的灵魂?生活中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我们应拿出多少真诚使艺术有
16、生命力,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个时代等等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今画家的创作任务十分艰巨,要创山水画的新精神,开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意境,坚持以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主张文化的艺术性,去探求新的发展。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武羽竞 太行秋高 136cm68cm 2011年武羽竞 晓岚秋韵 68cm68cm 2008年艺苑撷英 5455武羽竞所以中国山水画,画家要一笔一笔地画,中国山水画实践的具体方式是,用心去感悟自然,用内心深入的心灵节奏与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相和谐,讲究自然的山水、草木,用水墨语言升华为一种意境。当我们提笔用墨,面对宣纸的时候,不是笔墨语言面对自然,实际上是面对作者本人,或者说是人面对自然。解决好
17、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如何统一的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个重大的创作意图差不多都要经过一段艰难的历程才能实现。例如白石老人晚年变法,黄宾虹追求国画的深厚之风,我们今天发展国画传统反映新的时代精神等等,就需要突破重重难关,经过多次失败才能逐步实现。所以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但说到底创作山水画还是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成就,要有走遍天下名山大川,读遍古今世界名著的决心;第二,要到生活中去,到各地去写生、游历;第三,要集中从生活中获得的资料,进行艺术创作。三者有联系而又有自制,循序渐进,相辅相成,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绝不可偏废,绝不能舍
18、掉其中任何一环。先把传统的本领学到手,再广泛吸收加上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体验,以及自己的个性、爱好,逐步发展到创造,这是学习创作的一般规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神遇”而“迹化”,宇宙间的万物都在变化中,这是唯物的世界观和辩证法。中国的山水画进入到21世纪,“造化”变了,自然景观也变了,不是在原来的自然生态中加进了好多什么所谓人文景观吗?有些景致昨天还美不胜收,转眼之间就消失。于是出现了“城市山水画”“景观山水画”等等新的样式,到底好不好还有待探讨,但至少说明,要用“变”的眼光去审视“造化”。近年来,中国画坛从所谓“穷途末路”到“新文人画”“新水墨画”,从“符号论”到“董其昌热”,从集大成到“黄宾虹热”,再到给中国画改名和“与西方接轨”,从“笔墨等于零”到“守住底线”,孰对孰非且不论,但确实把画坛的宁静搅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艺术的灵魂?生活中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我们应拿出多少真诚使艺术有生命力,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个时代等等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今画家的创作任务十分艰巨,要创山水画的新精神,开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意境,坚持以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主张文化的艺术性,去探求新的发展。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武羽竞 太行秋高 136cm68cm 2011年武羽竞 晓岚秋韵 68cm68cm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