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耿新著从深度贫困迈向乡村振兴左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 0 0 0 8 3)“三区三州”样本评介“三区三州”是中国脱贫攻坚史上创造的特有名词,是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政策性概念。其作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多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复杂,是决战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密集出台重大超常规硬政策,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胜全面小康的超常之举。“三区三州”各族群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书写了一曲曲力同心、决战贫困的英雄壮
2、歌,全面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耿新研究员著从深度贫困迈向乡村振兴一一“三区三州”样本(科学出版社,2 0 2 2 年1 0 月)一书,围绕“三区三州”由摆脱深度贫困到迈向乡村振兴的这一伟大变革,探讨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一扶贫一脱贫一防返贫一有效衔接一全面振兴”的路径,详细分析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贫困特征与成因,用历时性视角归纳出“三区三州”摆脱深度贫困的政策演变和减贫举措,以及国家和基层政府在“三区三州”因地制宜开展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就业脱贫等扶贫举措的成效,以典型案例呈现“三区三州”摆脱绝对贫困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启示。该著对促进“三区三州”脱贫地
3、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与以往研究相比,该书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研究视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创新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问题的产生有地理区位因素和减贫逻辑的内在必然性和科学价值。2 0 1 7 年,国家首次提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的概念,锚定为脱贫攻坚战后半程的主攻对象。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三区三州”成为国家扶贫领域关注的重点区域,从单纯的区域地理概念演变为内涵丰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重要象征意义的全新和特有名词,并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扶贫开发史册。受区位特征、自然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三
4、区三州”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同步脱贫,再一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但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由于“三区三州”脱贫时间短、脱贫基础脆弱、脱贫不稳定、区域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会发生规模性返贫危险。该著以“贫困陷阱”的假象为逻辑起点,系统归纳“三区三州”返贫风险的原因、类型与影响因素。因此,对深度贫困地区阶段性发展重点的持续研究不仅回应了前期政策盲区和返贫风险防范
5、等问题,也为“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科学总结摆脱深度贫困的经验、举措和成就,具有较强的资料参考价值。该书详细而深刻地概括了“三区三州”区位特征(以老、少、边、山地区为主)、地理特征(海拔高、气候寒、山地多、生态重要)、(下转封三)从深度贫困迈向乡村振兴“三区三州”样本耿新著雪锌学山版社人口特征(人口总量占比小、少数民族比例高、受教育水平低)、经济特征(发展水平低、发展差距大、经济增速低)和社会特征(社会发育水平低、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等基本情况,这些详实的数据和资料为后续跟踪调查研究“三区三州”奠定了良好基础。书中指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特征主要表现在贫困范围的规
6、模性(贫困规模大、贫困发生率高、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程度的纵深性(收入和消费水平低、应对灾害能力弱、基础设施差、脱贫成本高)、致贫原因的多维性(因病、因教、因文化等多种致贫因素交织)和减贫过程的持续性(脱贫脆弱易返贫、边际减贫效应弱)等,并从形成规模、时空条件和固化发展3 个维度论证了深度贫困形成的内在成因,由此印证了我国提出“深度贫困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站在历史交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该书凝练出“三区三州”摆脱深度贫困对乡村振兴的7 个方面的经验启示,明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
7、和着力点。目前国内以“三区三州”命名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因此该书对“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分析具有较强的参考和资料价值。第三,基于“防返贫”视角提出的防返贫长效机制,可为当前欠发达地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该书对甘肃省深度贫困县进行实证分析和个案解剖,以“解剖麻雀”方式来研究其减贫实践,分析其深度贫困特征、扶贫举措和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和建档立卡贫困数据比较了深度贫困人口、返贫人口和“两类户”的特征与影响因素,明晰了返贫问题反复出现的微观机理,为县域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基于“防返贫”视角,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返贫风险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能力缺失型返
8、贫风险、环境型返贫风险、发展型返贫风险和政策性返贫风险。由此而指出应从精准确定监测对象、优化防返贫监测程序、规范监测内容和标准等维度来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从产业帮扶机制、稳岗就业帮扶机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机制、兜底保障帮扶机制、多元参与帮扶机制等维度来健全防返贫帮扶。通过紧紧抓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这一减贫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减贫的周期性规律视角探析“三区三州”如何跨越“扶贫一脱贫一返贫一防返贫”的贫困陷阱,对返贫风险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多次田野调查和实践案例基础上而提出防返贫长效机制,并着重从机制上来破解“三区三州”跨越贫困陷阱和防返贫问题,以防止当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发
9、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第四,系统地提出“三区三州”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该著从“三区三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出发,梳理出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主要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在此基础上尚存在形成共识难(从底线保障到共同富裕)、完成目标跨越难(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治理方式转变难(从集中资源支持到常态化治理)、产业发展衔接难(从着眼当前到放眼未来)、主体活力激发难(从“等靠要”到“能自强”)等现实困境和障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三区三州”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难
10、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三区三州”乡村全面振兴要做好条件保障:主要包括从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发挥政策衔接的引领作用、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三区三州”充分考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探索创新深度贫困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打造“三区三州”乡村振兴样板:一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三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铸魂育心;四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五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上述研究结合“三区三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
11、景下,所提的路径和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综上,从深度贫困迈向乡村振兴的高质量著作,汇集了作者多年的田野经验和学术积累,必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本书可供从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减贫与发展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为研究参考,也能作为对民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感兴趣的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资料,还能为制定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规划等具体实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作者简介:左停,男,江苏滨海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反贫困与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三区三州”样本是一部系统研究我国欠发达地区迈向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