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J)∕T 284-2018(备案号:J14530-2019)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

上传人:li****ok 文档编号:73030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5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J)∕T 284-2018(备案号:J14530-2019)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DB13(J)∕T 284-2018(备案号:J14530-2019)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DB13(J)∕T 284-2018(备案号:J14530-2019)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DB13(J)∕T 284-2018(备案号:J14530-2019)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DB13(J)∕T 284-2018(备案号:J14530-2019)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DB13(J)/T 284-2018备案号: J14530-2019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Application standard for desig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2018-12-09发布2019-02-01实施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Application standard for desig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DB13(J)/T 284-2018主编单位: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 北 建 工 集 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北 方 工 程

2、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批准部门:河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施行日期:2019年2月1日2018北京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Application standard for desig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DB13(J)/T 284-2018出版(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 1 号)河北远涛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2.625字数:60 千字2019 年 3 月第一版2019 年 3 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500 册定价:20.00 元统一书号:1551601565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河北省

3、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2018 年第 58 号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和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的公告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编号为 DB13(J)/T284-2018)和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编号为 DB13(J)/T285-2018),已经本机关审查并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发布,自 2019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 年 12 月 9 日前言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 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二批编制计划(冀建质201652 号)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 BIM 标准规范及研究成果,汇总B

4、IM 工程设计应用的经验,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分 8 章和 12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构建模型;5. 协同设计;6. 设计应用;7. 设计交付;8. 设计保障和附录。本标准由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 83号,邮政编码:050011,联系电话:0311-80995672,邮箱:),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

5、编单位、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名单:主 编 单 位 :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 编 单 位 : 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协会河北工业大学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邯郸市亚太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瑞和安惠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天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天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探索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 要 起 草 人 员 : 郜刚李云霄芈建华习朝位戎贤王增文孙兆杰张天平王军线登洲王朋赵丽娅田轶文杜磊曹明振李岩松王成望宫海军张国龙刘平陈娜夏绪勇南硕姜立蔡文章熊志高邓康胡勇武立伟郭建淼刘刚庞虎齐

6、小放王恒宋蕊高东龙宋郁茹李明主 要 审 查 人 员 : 齐建伟陈宇军刘占省张现林孙建军苏阳李爽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 44构建模型. 54.1一般规定. 54.2阶段模型. 54.3模型命名. 54.4模型编辑. 84.5模型深度. 95协同设计.115.1一般规定.115.2协同团队.115.3协同管理.115.4协同校审. 126设计应用. 136.1一般规定. 136.2性能分析. 146.3专业集成. 146.4量化统计. 146.5生成图纸. 157设计交付. 167.1一般规定. 167.2模型交付. 167.3节点交付物.167.4合同交付物.177.5特定交付物.

7、178 设计保障. 188.1一般规定. 188.2软件. 188.3人员. 188.4资源库. 19附录 A模型材质命名缩写.20附录 B建筑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 20附录 C建筑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20附录 D结构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29附录 E结构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31附录 F给排水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33附录 G给排水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35附录 H暖通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37附录 I暖通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39附录 J电气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 41附录 K电气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42附录 L机电专业配色卡.44本标准用词说明. 48

8、引用标准名录. 49附:条文说明. 51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12Terms.23Basic Requirements.44Build the Model.54.1General Requirements. 54.2Stage Model.54.3Model Named. 54.4Model Editor.84.5Model Level.95Collaborative Design.115.1General Requirements. 115.2Collaborative Team.115.3Collaborative Management.115.4Coll

9、aborative Proofreading and Audit. 126Design Application.136.1General Requirements. 136.2Performance Analysis.136.3Professional Integration.146.4Quantitative Statistics.146.5Generate the Drawings.157Design Deliverables.167.1General Requirements. 167.2Model Delivery. 167.3Node Deliverables.167.4Contra

10、ct Deliverables.177.5Specific Deliverables.178Designed to Ensure.188.1General Requirements. 188.2Software.188.3Personnel.188.4Rresources Library.19AppendixAModel material name abbreviations.20Appendix BArchitectural geometry informationtable level of detais.20Appendix CArchitectural non-geometric in

11、formationtable level of details.20Appendix DStructure geometry informationtable level of details.20Appendix EStructure non-geometry informationtable level of details.31Appendix FWater supply & Drainage geometryinformation table level of details.33Appendix GWater supply & Drainage non-geometryinforma

12、tion table level of details.35Appendix HHvac geometry information table level ofdetails.37Appendix IHvac non-geometry informationtable level of details.39Appendix JElectrical geometry informationtable level of details.41Appendix KElectrical non-geometry informationtable of level. 42Appendix LMechani

13、cal Electrical & Plumbingcolor table of details. 4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rdard.48List of Quoted Stardard. 49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5111总则1.0.1为保障河北省工程建设过程中,在设计阶段规范、创建、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指导设计过程,为后续阶段提供基础模型,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设计阶段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与应用。1.0.3本标准是河北省建筑设计中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

14、。1.0.4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包含建筑全生命期或部分阶段的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以数据对象的形式组织和表现建筑及其组成部分,并具备数据共享、传递和协同的功能。2.0.2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 设计应用)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包括设计模型创建、应用、交付及项目业务流程中的信息管理。

15、2.0.3几何信息geometric information建筑模型内外空间形状、大小及位置的数据信息统称。2.0.4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 information建筑模型内外空间,除几何信息之外的其他特征数据信息的统称。2.0.5建筑信息模型构件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component(BIM 构件)BIM 构件是放置在建筑特定位置并赋予几何与非几何信息的实体化元素。BIM 构件可以组合。2.0.6一体模型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model特指建筑与结构专业间无缝连接、协调一致、集成一体的模型。2.0.7轻量化模型 l

16、ightweight model基于特定任务或目的,采用软件对建筑信息模型处理后产生的模型,使保留结构、几何拓朴关系可在较低的硬件配置环境下3运行,并保证与原模型一致、统一的信息数据。2.0.8BIM 设计方法 BIM design method使用相关软件构建建筑信息模型,采用翻模或正向设计完成设计任务约定的方法。2.0.9设计协同平台 design collaborative platform在设计中多专业使用并协同工作的软件环境。2.0.10设计节点交付物design node deliverables在设计节点,专业间及专业内互相提资,其过程中相互提交的模型数据、条件图纸、表格及说明。

17、2.0.11合同交付物contract deliverables设计方按照与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或专项约定提交的建筑信息模型和设计图纸及说明等。2.0.12特定交付物specific deliverables按照合同约定及相关规定要求交付的用于审查、备案、报建等目的的建筑信息模型和设计图纸及说明等。43基本规定3.0.1设计阶段是建筑信息模型创建的起始,在设计过程中应使用 BIM 技术,完成模型的建立,并提供相应的设计交付物。3.0.2建筑信息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其数据须准确、完整并满足设计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3.0.3设计阶段创建的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全生命期共享和使用,应具备连续

18、性、追溯性及扩展性。3.0.4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进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3.0.5交付物应明确所有权,约定成果的使用权,保护模型所有者权益和模型信息安全。3.0.6设计方应建立并利用标准化资源库,提高模型创建效率。54构建模型4.1一般规定4.1.1在设计阶段创建的建筑信息模型,宜采用正向设计方法。依照设计任务约定构建模型并进行相关性能分析,完成建筑信息模型,最终形成设计图纸表达。4.1.2建立信息模型应采用相关 BIM 软件技术,按设计过程,通过各阶段、各专业的协同工作完成。4.1.3参与方宜共享建筑信息模型,并可做为下游专业的基础模型,在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进行有效传递。4.1.4可采用多种软

19、件完成相应阶段及参与专业模型的建立,最终的模型应合模成为整体,并应保证各专业间协调一致。4.1.5模型创建过程中建模各方、各专业应使用统一坐标系及单位。4.2阶段模型4.2.1模型的建立应按设计阶段进行,即方案设计模型、初步设计模型、施工图设计模型。4.2.2按设计过程建立的模型,应具有连续性,与几何形体参数具备关联性与一致性。4.3模型命名64.3.1为便于建筑信息模型文件的管理、应用、传递,宜按规定统一命名模型文件。1文件的命名宜包含年份、 地域、 项目、 子项、 分区或系统、专业、阶段、类型、标高、图类、版本和补充的描述信息。2文件的命名宜使用汉字、 拼音或英文字符、 数字和连字符“-”

20、的组合。3同一项目, 应使用统一的文件命名格式, 参与方文件名称信息互相关联一致,且始终保持不变。4.3.2工程设计项目宜以模型文件命名中的部分信息分级建立文件夹以保存信息及共享数据。4.3.3工程设计项目中的参与专业,其名称缩写宜按表 4.3.3 采用。表 4.3.3专业名称缩写专业名称缩写专业名称缩写规划P建筑A结构S给排水P暖通HAVC强电E景观/场地LA弱电E室内装饰ID绿色节能G环境工程EE勘测SU市政C经济CE建设管理CM采购PC招投标B4.3.4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专业图纸命名,其图纸类别名称缩写宜7按表 4.3.4 采用。表 4.3.4图类名称缩写专业名称缩写注释建筑目录ML总图Z

21、T建筑设计说明做法表ZFB构造做法表、门窗表等定位图DW平面图PM立面图LM剖面图POM详图XT节点详图JD结构设计说明SM结构设计说明平面图PM详图XT梁、板、柱、墙配筋节点详图JD给排水总图ZT设计说明SM给排水设计说明平面图PM详图XT系统图XTT投影图TY8续表 4.3.4专业名称缩写注释暖通空调总图ZT设计说明SM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平面图PM详图XT系统图XTT投影图TY电气总图ZT设计说明SM电气设计说明强电平面图QD弱电平面图RD系统图XTT详图XT4.3.5模型中的材质名称标准化是信息传递的基础,宜由材质的中文描述及材质“类别”和“属性”的拼音缩写组成。模型材质命名缩写可参考本标

22、准附录 A。4.4模型编辑4.4.1建筑信息模型信息应包含:合同约定的设计内容,施工、运维及相关方提出的需求。4.4.2模型中应依项目情况可分别建立包含专业、楼层、阶段、9系统或特定用途等情况的信息。4.4.3模型信息的输入可采用三维或二维输入方式;也可三维与二维相结合方式,共同表达设计意图。4.4.4模型信息输入的内容应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可结合参数化定义,两者之间互相关联。4.4.5模型可分块建立,建成后的模型应可拆分。4.4.6参与专业的模型完成后,应进行模型合模,形成协调一致的建筑信息模型。4.5模型深度4.5.1模型应按深度等级要求建立。在设计中,信息模型深度应为三个等级:LO

23、D100、LOD200、LOD300,其应用在不同阶段应符合表 4.5.1 的要求。表 4.5.1 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深度等级表阶段类别等级(LOD)用途方案方案模型100规划评审/建筑方案评审/设计估算初设初设模型200专项评审/节能初步评估/建筑造价概算施工图施工图模型300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施工准备/施工招投标计划/施工招标控制价注:设计阶段建模深度随模型深度等级 LOD100LOD300 依次递增。4.5.2建筑信息模型深度应由几何信息深度和非几何信息深度组成。4.5.3建筑专业模型深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 建筑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附录 C 建筑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1

24、04.5.4结构专业 BIM 模型深度等级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结构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附录 E 结构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4.5.5给排水专业 BIM 模型深度等级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F 给排水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附录G给排水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4.5.6暖通专业 BIM 模型深度等级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H 暖通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附录 I 暖通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4.5.7电气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应符合本标准附录J电气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附录K电气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4.5.8机电各专业建模时宜参照本标准附录L机电配色卡进行选用。

25、115协同设计5.1一般规定5.1.1设计阶段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及内外部交换信息的过程宜在协同平台中进行。5.1.2设计方宜制定工作流程开展协同设计。5.1.3内部交换信息的协同宜采用基于同一数据源模型的实时协同设计方式。5.1.4外部交换信息的协同宜与相关平台及数据源协调对接。5.1.5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跟踪、实施及维护宜在协同平台上进行。5.2协同团队5.2.1协同设计项目团队宜包含: 项目负责人、 设计人、 校审人、协同平台维护人,还宜包含合约方代表。5.2.2参与方宜按项目约定制定协同规则进行设计。5.2.3项目团队应依约定输入、创建模型并完成交付。5.3协同管理5.3.1设计过程中的文

26、件宜在协同平台中统一存储和管理,确保设计人获取所需文件。5.3.2设计使用的文件应设定使用权限,明确工作范围。125.3.3同一工程项目,各专业宜统一文件命名,模型文件命名宜符合本标准第 4.3 条的有关规定。5.3.4为满足设计过程中编辑、共享、发布、归档的要求,宜划分工作区域。5.3.5依项目需求情况,可采用协同平台拆分模型。5.4协同校审5.4.1信息模型的校审宜基于设计平台按设计阶段进行校对、审核、审定。5.4.2在相应设计阶段宜校对参与专业的模型,依合约验证模型的几何及非几何信息表达完整度,并按本标准 4.5 条,审查模型的深度。5.4.3在相应设计阶段宜对参与专业的模型进行合模检查

27、,保证专业间协调一致。136设计应用6.1一般规定6.1.1信息模型具有可视化功能,应充分利用其功能进行优化设计。6.1.2在信息模型可视化应用中,为其添加的辅助信息,不应返回到模型中。6.1.3在设计中宜进行性能分析、专业集成、量化统计、图纸生成及设计管理等方面应用。6.1.4在设计的各个阶段, 信息模型均宜应用相关技术优化设计,各阶段技术应用可按表 6.1.4 选用。表 6.1.4设计阶段模型应用阶段方法技术体现方案性能分析日照,风、热、声环境量化统计面积统计、指标数据初设性能分析节能、日照,风、光、热、声环境量化统计面积统计、指标数据集成调整管线综合、空间优化施工图性能分析节能、日照,风

28、、光、热、声环境、交通、静动力量化统计面积统计、材料统计、指标数据集成调整碰撞检测、管线综合、空间优化146.2性能分析6.2.1性能分析宜在各设计阶段应用,在项目前期宜进行相关性能分析,为设计开展提供依据。6.2.2用于性能分析的基础数据宜由信息模型生成,也可由相关软件建立。6.2.4用于分析的数据,应确保与原模型信息一致、完整。6.2.3设计中宜采用相应阶段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依分析结果进行比选、优化设计。6.2.5性能分析使用参数应按规范设定,其结果应包含计算书并在模型的几何与非几何信息中体现。6.3专业集成6.3.1 参与专业的模型应进行碰撞检测、 管道综合、 空间布局优化等集成调整,

29、确保专业间协调一致。6.3.2集成应用中各专业应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6.3.3集成的内容除包括各专业设计模型的信息,还应包括项目全生命期中后续阶段需要在设计阶段预先考虑的信息。6.4量化统计6.4.1信息模型具有该阶段项目的主要信息,应依需求提取信息模型数据生成各类统计表。6.4.2应依照工程算量和造价需求设置, 按专业形成量化统计表,对模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6.4.3各设计阶段的模型应能满足辅助估算、概算、预算的计算15要求。6.5生成图纸6.5.1提交的图纸宜基于模型生成,其内容应与模型成果保持一致。6.5.2为完整表达图纸,应充分利用模型成果生成图纸。可截取模型视图添加在图纸上,辅以补充

30、相应内容,使图纸表达清晰、生动。6.5.3在生成的图纸上,其文字、线型、线宽、符号、图例、标注等,应符合国家相关制图标准。6.5.4生成图纸时内容宜与模型信息形成关联,并配有相关使用说明文件。6.5.5图纸中设计内容的变更,应同步修改模型。167设计交付7.1一般规定7.1.1信息模型设计应交付的内容为:节点交付物、合同交付物和特定交付物。7.1.2交付的表达形式应为:模型数据或轻量化模型数据、设计图纸、信息表格及说明等。7.1.3多方参与的设计交付,应统一数据格式,在约定数据平台进行。7.2模型交付7.2.1建筑信息模型应依合同约定交付, 对不同设计阶段的模型,均应满足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深度

31、要求。7.2.2对合同约定的非模型深化需求的交付以及相关管理方的交付需求,宜提交轻量化模型。7.2.3设计中,上下游专业间互提,应提交本阶段的模型。7.3节点交付物7.3.1设计节点交付物的内容应包含:上下游专业间相互提资或专业内审校过程中的模型、图纸、表格、说明等。7.3.2节点交付物宜以建筑信息模型辅以条件图纸、说明及信息表格的形式在专业间或专业内提交,且其相关信息宜由建筑信息17模型生成。7.3.3节点交付物应满足被提资专业后续工作的信息需求。7.4合同交付物7.4.1建筑信息模型应按合同或专项约定的要求提交信息模型、设计图纸及说明。7.4.2合同交付物的图纸和信息表格宜由建筑信息模型生

32、成。7.4.3合同交付物的内容应与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一致。7.4.4对项目各方的合同交付物,应明确规定内容、格式以及模型的使用权限和相关的知识产权。7.5特定交付物7.5.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图纸及说明等用于审查、备案、报建的,应按相关管理规定要求交付。7.5.2特定交付物内容应满足行政审批、管理以及施工图设计审查等所需的相关信息。7.5.3特定交付物包含的信息应按照审批和管理单位的规定,统一信息内容和交付形式,形成信息表格。其它相关信息可通过自定义的方式补充、添加。7.5.4特定交付物的建筑信息模型宜采用满足相应规定和需求后的轻量化模型。188设计保障8.1一般规定8.1.1开展 BIM 设

33、计,应对软件、硬件、BIM 库资源及人员能力进行基础建设,应依需求增加设备、配备人员。8.1.2BIM 设计宜采用协同平台在局域网上进行。各方异地协同互动,宜采用互联网。8.2软件8.2.1设计中应采用建模、轻量化、性能分析及 BIM 设计协同平台等软件。所用软件应符合行业特征、信息化发展规划、项目管理特点和实际需求。8.2.2同一工程项目中,使用多种 BIM 软件,应考虑软件的易用性、适用性以及不同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能力。8.2.3软件的安装应标准化,各参与方应统一软件配置。8.2.4软件升级更新,应进行评审,以确定其可行性。8.3人员8.3.1设计企业应根据业务范围及项目的 BIM

34、设计应用需要,配备所需的 BIM 设计人员。8.3.2BIM 设计人员应具备专业设计及 BIM 软件应用能力, 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协同工作理念及能力。198.4资源库8.4.1为保障模型的质量提高建模效率,应建有满足 BIM 设计需求的资源库,包括与 BIM 相关的构件库、素材库及自定义库。8.4.2构件库、素材库及自定义库应按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建立。8.4.3建立的库应有管理制度,保证其使用安全及版本的最新时效。库文件的保存格式应满足 BIM 软件的使用要求。20附录 A模型材质命名缩写表 A.0.1类别属性命名玻璃BL镜子JZBLJZ铸塑ZSBLZS钢化GHBLGH低 EDEBLDE磨砂MS

35、BLMS玻璃BL瓷砖CZ马赛克MSKCZMS机制JZCZJZ隔热层GR蛭石ZSGRZS珍珠岩ZZYGRZZ硬质隔热层YZGRYZ岩棉YMGRYM纤维填充XWTGRXWT纤维玻璃衬垫XWBGRXWB防潮层FCCGRFCEIFSEIGREI21续表 A.0.1类别属性命名灰浆HJ石膏墙板SGHJSG灰泥HNHJHN玻璃纤维加强型石膏BLHJBL混凝土HNT预制YHNTY现场浇注XHNTX外露骨科WHNTW扫面SHNTS轻质QHNTQ高强度GHNTG充气CHNTC板压BHNTBGFRCGHNTG金属JS银YJSY锌XJSX铜铸造TZZJSTZZ铜合金THJJSTHJ铜锻铸TDZJSTDZ22续表 A

36、.0.1类别属性命名金属JS铁铸造TZJSTZ铁锻铸TDJSTD钢GJSG钛TJST铅QJSQ铝LJSL铝合金LHJJSLH钢镀锌GDXJSGD镀铬DLJSDL不锈钢BXGJSBX木材MC云杉YSMCYS柚木YMMCYM樱桃木YTMCYT橡木XMMCXM松木SMMCSM刨花板BHMCBH胶合板JHMCJH23续表 A.0.1类别属性命名木材MC护墙板HQMCHQ胡桃木HTMCHT红木HMMCHM枫木FMMCFM层压饰面木料CYMCCY白杨木BYMMCBY石料SC碎石SSSCSS石灰石SHSSCSHS石灰华SHHSCSHH卵石LSSCLS花岗岩HGYSCHG大理石DLSSCDL板岩BYSCBY塑

37、料SL透明TMSLTM陶瓷TC氮化硅DHGTCDH亚麻YMTCYM象牙白XYBTCXY24续表 A.0.1类别属性命名液体YT水SYTS织物ZW亚麻布YMBZWYM皮革PGZWPG帆布FBZWFB地毯DTZWDT砖石ZS砖坯ZPZSZP诺曼NMZSNM模数MSZSMS立砌砖层LQZSLQ空心KXZSKX混凝土砌块HNTZSHN珍珠岩填充ZZYZSZZ轻质QZZSQZ螺纹LWZSLW拆分面CFMZSCF注:本表中未描述的材质按照材质命名原则自行命名。25附录 B建筑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 B.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场地:场地边界(用地红线、高程、正

38、北)、地形表面、建筑地坪、场地道路等2建筑功能区域划分:主体建筑、停车场、广场、绿地等3建筑空间划分:主要房间、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等4建筑主体外观形状、位置等5主要建筑构造部件的基本尺寸、位置:非承重墙、门窗(幕墙)、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阳台、雨篷、台阶等6主要建筑设备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卫生器具等7主要建筑装饰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栏杆、扶手等8主要建筑构造部件深化尺寸、定位信息:非承重墙、门窗(幕墙)、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阳台、雨篷、台阶等9其他建筑构造部件的基本尺寸、位置:夹层、天窗、地沟、坡道等10主要建筑设备和固定家具的基本尺寸、位置:卫生器具等11大

39、型设备吊装孔及施工预留孔洞等的基本尺寸、位置12主要建筑装饰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栏杆、扶手、功能性构件等26续表 B.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3建筑构造部件的精确尺寸和位置:非承重墙、门窗(幕墙)、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阳台、雨篷、台阶、夹层、天窗、地沟、坡道、翻边等14主要建筑设备和固定家具的精确尺寸和位置:卫生器具、隔断等15大型设备吊装孔及施工预留孔洞等的精确尺寸和位置16主要建筑装饰构件的基本尺寸、位置:栏杆、扶手、吊顶、功能性构件等17施工场地、基坑、施工道路、机械设备、临时办公、材料堆场等18建筑构造部件的实际尺寸和位置:非

40、承重墙、门窗(幕墙)、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阳台、雨篷、台阶、夹层、天窗、地沟、坡道等19主要建筑设备和固定家具的实际尺寸和位置:卫生器具、隔断等20大型设备吊装孔及施工预留孔洞等的实际尺寸和位置21主要建筑装饰构件的实际尺寸和位置:栏杆、扶手、吊顶等注:1. 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空格表示不具备的信息。模型深度等级 LOD400、LOD500 为施工及运维阶段使用,供设计参考。27附录 C建筑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 C.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阶段,业主信息,建筑信息模型提供方,场地:地理区位、

41、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等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筑总面积、占地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等级、容积率等3建筑类别与等级: 防火类别、 防火等级、人防类别等级、防水防潮等级等4主要建筑构件材料信息5其他建设参与方信息6建筑功能和工艺等特殊要求:声学、建筑防护等7主要建筑构件技术参数和性能(防火、防护、保温等)8主要建筑构件材质等9特殊建筑造型和必要的建筑构造信息10细化建筑经济技术指标的基础数据11主要建筑设备选型12主要建筑构件施工或安装要求13主要装修装饰做法信息14主要构件和设备实际实施过程:施工信息、安装信息等28续表 C.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

42、15主要构件和设备产品信息:材料参数、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16大型构件采购信息: 供应商、 计量单位、数量(如表面积、个数等)、采购价格等17主要构件和设备的运营管理信息:设备编号、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18主要构件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19主要构件和设备的文档存放信息:使用手册、说明手册、维护资料等注:1.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空格表示不具备的信息。29附录 D结构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 D.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结构体系的初步模型表达结构设缝主要结构构

43、件布置2结构层数,结构高度3主体结构构件:结构梁、结构板、结构柱、结构墙、水平及竖向支撑等的基本尺寸、位置4基础的类型及尺寸、位置,如桩、筏板、独立基础等5主要结构洞定位、尺寸6基础深化尺寸、定位信息,如桩、筏板、独立基础等7主体结构构件深化尺寸、定位信息,如结构梁、结构板、结构柱、结构墙、水平及竖向支撑、构件预留孔洞等8钢结构复杂节点深化尺寸、定位信息9结构其他构件的基本尺寸、位置:楼梯、坡道、排水沟、集水坑等10主要预埋件的布置11主要结构构件的精确尺寸和位置:基础、结构梁、结构柱、结构板、结构墙、桁架、网架、钢平台夹层、构件预留孔洞等12其他构件深化尺寸、 定位信息: 楼梯、坡道、排水沟

44、、集水坑等13主要预埋件的大概尺寸 (近似形状) 、位置30续表 D.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4施工场地、基坑、施工道路、机械设备、临时办公、材料堆场等15主要构件的实际尺寸和位置:基础、结构梁、结构柱、结构板、结构墙、桁架、网架、钢平台夹层、构件预留孔洞等16其他构件的实际尺寸和位置:楼梯、坡道、排水沟、集水坑等17主要预埋件近似形状、实际位置注:1.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空格表示不具备的信息。、31附录 E结构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 E.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项目结构基本

45、信息,如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结构安全等级,结构体系等2构件材质信息,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材强度等级等3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做法说明及构造要求,如耐久性要求、保护层厚度等4防火、防腐信息5结构荷载信息,如风荷载、雪荷载、温度荷载、楼面恒活荷载等6结构材料种类、规格、组成、物理力学性能等结构设计说明7结构施工或构件制作安装要求等9修改主要构件实际实施过程:施工信息、安装信息、连接信息等10主要构件产品信息:材料参数、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11大型构件采购信息:供应商、计量单位、数量(如表面积、体积等)、采购价格等12主要构件的运营管理信息:设备编号、

46、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13主要构件的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32续表 E.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4主要构件的文档存放信息:使用手册、说明手册、维护资料等注:1.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空格表示不具备的信息。33附录 F给排水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 F.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主要机房或机房区的占位几何尺寸、定位信息。2主要设备的基本尺寸、位置:泵、锅炉、冷冻机、换热设备、水箱水池等。3主要干管的基本尺寸、位置。4主要附件的大概尺寸(近

47、似形状)、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等。5主要构筑物的大概尺寸、位置:水表井、检查井等。6主要设备深化尺寸、定位信息:泵、锅炉、冷冻机、换热设备、水箱水池等。7给排水干管、消防干管道等深化尺寸、定位信息,如管径、埋设深度或敷设标高、管道坡度等。管件(弯头、三通等)的基本尺寸、位置。8给排水、 消防支管的基本尺寸、 位置。9管道末端设备(喷头等)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10固定支架等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11主要设备的精确尺寸和位置:泵、锅炉、冷冻机、换热设备、水箱水池等。12主要设备、管道、附件的连接。13给排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的精确尺寸和位置(如管径、标高等)。34续表 F.0.1

48、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4施工场地、基坑、施工道路、机械设备、临时办公、材料堆场等。15主要设备的实际尺寸和位置:锅炉、冷冻机、换热设备、水箱水池等。16给排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的实际尺寸和位置(如管径、标高等)。17主要设备和管道的实际连接。18管道末端设备 (喷头等) 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19主要附件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等。20固定支架等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注:1.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空格表示不具备的信息。35附录 G给排水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 G.0.1序号信息内容深

49、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系统选用类型及相关参数2系统信息:水质、水量、水压等。3设备信息:主要性能数据、规格信息等。4管道信息:管材信息等。5系统信息:系统形式、主要配置信息等。6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使用说明等。7管道信息: 设计参数 (流量、 水压等) 、接口形式、规格、型号等。8附件信息:设计参数、材料属性等。9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求、设备安装要求、管道敷设方式等。10系统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11设备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12管道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连接方式等。13附件信息:选型、安装要求、连接方式等。14主要设备和管道实际

50、实施过程:施工信息、安装信息、连接信息等。15主要设备、管道和附件产品信息:材料参数、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36续表 G.0.1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LOD)10020030040050016主要设备、管道和附件采购信息:供应商、计量单位、数量(如长度、体积等)、采购价格等。17系统的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18主要设施设备的文档存放信息:使用手册、说明手册、维护资料等。19主要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20系统的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编号、组成设备、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图纸/模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