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916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由于外交译文政治敏感性强,所以对翻译要求十分严格。此论文列举了一些外交经典语句,主要以外交词语“韬光养晦”为例进行分析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论文分析了阐述影响外交译文可接受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译文可接受性的方法。关键词:外交译文;可接受性;韬光养晦 1 译文可接受性的含义 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指译文读者对译文是否完全理解,译文是否明白易懂。衡量可接受性高低的标准要看译文是否符合译语表达习惯,越接近译语表达习惯,可接受性越高。然而由于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去进行翻译,既要传达译文的意思、文化,又要把

2、自己放在译文读者的角度上去反复审校译文,才能获得可接受性较高的译文3。范仲英指出:“译文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是指译文读者(接受者)对译文能否完全理解,译文是否明白易懂。可接受性的高低,即读者对译文的理解程度,将会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1。”王佐良先生曾说过,“过去翻译原则似乎都是提给译者遵守的,何妨换个角度,看看读者关心的又是什么7。”刘宓庆提到,“从总的趋势来看,翻译越来越倾向于译文的可接受性,这一趋势在下一个世纪将变得愈来愈明显,并将深深影响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 4。”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尤金 奈达(Eugene Nida)所倡导的“等效翻译”论也强调了读者的因素。奈达 19

3、64年在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他指出“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11。尤金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的是原文和译文的接受者获得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译文接受者(即译文读者)要获得与原文接受者(即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首先必须要看懂和接受译文。因此,可以说尤金 奈达的“等效翻译”论也是建立在译文可接受性这一基础之上的。-56-www.ivypub.org/erf 2 影响外交译文可接受性的因素 2.1 读者的主观因素 我们常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明读者本身有很强的主观性

4、,读者的主观因素也是影响外交译文可接受性一个很主要的因素。读者在翻译活动中与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译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影响了译文的效果。“原作、译者、译文、读者”四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作用,读者(接受者)在翻译活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多变性5。正是由于读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不同的人来阅读译文必定会产生不同的接受和理解效果。2.2 原作者的风格因素 语言除了因语境变化而产生变化,还会因个人因素而发生变化,这在语言学上称个人语言。不同作家、讲话者不仅在创造构思上大相径庭,其语言风格也大不相同,这和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品质特征有关。翻译中必须尽可能地再现原作者的语言特色,不能违背原作者

5、的个人风格。语言风格是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相统一的体现,具有形与神的两重性。翻译时,译者译文的风格是表现原作者、原文的风格,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翻译必须做到传神达意,体现风格3。例如,在一次有关移民问题的磋商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一些非洲国家是“粪坑国家”(shithole),带有明显歧视色彩,掀起外交风波。联合国 54 个非洲成员罕见地一致要求他收回不当言论,并为此道歉。非洲部分国家纷纷召见美国使节表达不满。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一向有“直言不逊”的讲话特征,shithole 这个词更是鲜明地表达了特朗普本人他的讲话风格和个人气质。2.3 语言因素 每一种语言,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逐步形

6、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的独特语法、修辞、结构形式及表达习惯,翻译时,由于源语与译语之间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有时很难用相对应的形式来表达5。因此,语言因素也是影响外交译文可接受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翻译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差异性,把握好每种语言的风格。例如,王毅部长 2015 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致辞道:“面对波澜壮阔的国际国内大势,2015 年的中国外交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继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又取得诸多重大成果和进展。”对应的英文翻译则是 Embracing major changes in both domesti

7、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we have launched major initiatives and made much progress on the international front.译文省略了汉语中的“波澜壮阔”、“正确”领导、“牢牢”把握这几个修饰语,从而使译后语言表达更加符合英语是母语国家的讲话习惯。2.4 文化因素 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特异性,从而造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之难不但在于沟通两种语言,更在于沟通两种语言所代表

8、的文化,而且文化差异越大,翻译的困难也越大2。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是影响译可接受性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翻译时如果不考虑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文化背景的差异,就很容易出现因文化不同而看不懂译文的现象。3 提升外交译文可接受性的方法 3.1 政治等效的方法 杨明星提出“政治等效”这一命题,这主要借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并结合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的分析视角。要实现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必须坚持以下两大原则:第一,透彻理解说话者-57-www.ivypub.org/erf 的政治语境,准确传递外交原语的时代内涵;第二,要用接受方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递说话者的政治立场,使译文传达的信息

9、效果与原文相同。以“韬光养晦”为例,具体翻译时,应根据“政治等效”原理,灵活采取喻体对等直译、保留喻体直译、保留喻体意译并加注、改换喻体意译、舍弃喻体意译等多种方法,将“韬光养晦”译为“maintaining a low profile”采取的是舍弃喻体意译法,恰当得体,实现了译文语言形式与说话者想表达的思想相吻合8。3.2“省译”法与“增译”法 省译法与增译法是相对应的两种翻译方法,省译法是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比如面对中英文语言表达冲突时,中文华美的辞藻和修饰语可以在英译时删去。相反地,英译汉时可以把英文中简单普通的修饰词语译为汉语中的四字成语或

10、词语,表达出汉语恢弘的气势和对仗形式。这两种翻译方法都是为了在英译汉或汉译英时更好地贴合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习惯,增强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3.3“归化”法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归化指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为归宿,译者以“最切近自然对等”的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功能对等。袁晓宁认为,翻译的总趋势应是在语言层面上采用归化的翻译取向,使得目标读者能够没有障碍地获取译文所要传递的信息9。在外交翻译时,可以使用归化法也可增强外交译文可接受性,从而能够较好地处理不同国家间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2018 年 11 月 17 日习近平在 APE

11、C 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发表了诸多精彩语句,其中一句是“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胳膊粗、力气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这句话的官方译本是 Rules should be formul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not in a might-is-right way.Once the rules are made,they should not be followed or bent as one sees fit,and they should not be applied with double s

12、tandards for selfish agendas.其中将“谁的胳膊粗、力气大谁就说了算”这种“中国特色”的讲话语句译为了 in a might-is-right way,原文中的“胳膊、力气”省去,而是采用归化的方法译为外国人可以理解的词句。中文的语言在表达上喜欢用生动的修饰,比如比喻句、夸张句使用频繁,而英文则多用平实简单的词句,所以在翻译此类汉语文本时,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既不容易使翻译产生歧义,又能增强译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4 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案例分析以中国外交术语“韬光养晦”为例 4.1 外交术语“韬光养晦”的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由于国内政治风波的

13、干扰和苏东剧变的影响,我国外交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的困难局面和压力。面对国际上的复杂情况,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针对第三世界有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的情况,邓小平同志1990 年 12 月强调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992 年 4 月又指出:“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

14、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10。”4.2 外交术语“韬光养晦”的翻译 美国政府在 2003-2009 年有六个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都把“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ur -58-www.ivypub.org/erf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思就是中国人“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此后,国外还有一些英文书籍或文章进一步翻译成“隐藏能力、假装弱小”,或者“隐藏真实目的”,“隐藏野心、收起爪子”等,其潜台词无外乎说“韬光养晦”是中国在特定的内外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在“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这些解读显然是

15、把中国人看作是恶意的,只不过是在羽毛未丰之时暂时忍气吞声而已。我们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这其实与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一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 6版辞海“韬光养晦”的辞条,将其解释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与此相关的释义还包括:“韬”指“弓袋”,并有“掩藏”之意;“韬光”指“敛藏光彩”,比喻“掩藏声名才华”;“养晦”指“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13。4.3 外交术语“韬光养晦”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教授熊光楷说,上述解读完全歪曲了

16、中国和平外交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实质,给我们的正常对外交往造成了不应有的负面影响。“我在出国访问和参加国内外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时,多次就这一问题做过解释和说明。2006 年,我在中国外交学会代表团赴美访问期间,与美前国务卿舒尔茨、基辛格和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等会谈时专门提出,美国政府在中国军力报告中对“韬光养晦”的翻译是错误的,美方应当重视这一问题,避免因此引发双方的战略误判,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熊光楷曾专门发表文章,建议根据辞海的释义,再对“韬光养晦”进行准确翻译。熊光楷将军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2008 年写的一本题为后美国的世界(

17、The Post-American World)的书中对“韬光养晦”的译法:“hiding its light”,意指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这种译法应该比较接近中国人的本意13。5 结语 外交译文表达了两国的政治立场,影响重大,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认真谨慎,既要准确地表达出一国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又要考虑到译语国家读者听众的可接受性。由于个人的理解差异、讲话人的风格差异、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不同,所以要求我们在进行外交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翻译,本文列出的“政治等效”法、“增译”与“剑译”法和“归化”法可以提高外交译文的可接受性,从而促进两国外交政治的沟通和民众的理解。参考文献 1 范仲英.实

18、用翻译教程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 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 M.长沙:湖南入民出版社,2002.3 晋妮娜.论翻译的可接受性.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99-201 4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5 司继涛,言志峰.译文可接受性的提高及其在翻译中的地位.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22-124.6 史玄之.从译文可接受性的角度论体育专业术语翻译.闽江学院学报,2014(3):81-89.7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8 杨明星.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

19、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9):90-94.9 袁晓宁.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再思考兼谈韦努蒂在归化和异化问题上观念的转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第 1版,1346.11 Nida 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E.12 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3 翟华.翻译解析:如何“善意地”翻译“韬光养晦”。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