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探索183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青年。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迈进。国家需要广大青年艰苦奋斗、团结一心,踊跃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判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基于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把握,重视、关心青年的当下与未来,通过书信、寄语等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青年健康成长、青年培育和青年工作实际的理论观点、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抛锚定向,明晰政治立场,厘定教育坐标,为广大青年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一、习近
2、平“五四寄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一)共同的育人导向平均年龄范围在1825岁的大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实践所需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继续对其引导、教育仍是必要且必须的。青年是少年到中年的过渡阶段,是摆脱稚嫩和需要被照顾状态到成熟和独立自主状态的阶段。青年和大学生存在联系,在概念上有交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习近平“五四寄语”都是通过提高其思想品德素质,“以点带面”,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推动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二)相同的主要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
3、方面的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和阶层对大学生施加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在内的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思想和必要素材,国内高校或开设专门的课程或将其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习近平“五四寄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的特性,即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有机融合的。二、习近平“五四寄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核我党自诞生以来,就坚持以马
4、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且将继续坚持下去。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和奠基人,他们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其思想内核对于当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可以看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本质功能和产生根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五四寄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贾瑞敏,郑成强(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摘要:习近平“五四寄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价值层面,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观点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拓
5、展和优化,丰富且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在实践价值层面,它指明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领高校学生实践创新、成长成才,明确青年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五四寄语;大学生作者简介:贾瑞敏(1995),女,藏族,四川泸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项目基金“基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视域下习近平致青年学生的书信与寄语研究”(项目编号:XJPYB2022012);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批辅导员工作室“乾动杏源”健体育人工作室(项目编号:FDYGZS202105)。教育
6、探索184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这四个方面。习近平“五四寄语”对这四个理论内核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立场在于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使青年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符合人民群众、工农阶级的主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质功能在于青年掌握这些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后,能转化成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担当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产生根源在于时代和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随之变化发展的青年实践活动要求青年有与之相适应甚至于超越其的思想政治观点;终极目标在于促进青年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维度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
7、想政治教育是结合中国青年实际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和发展,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今,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对青年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要求和期望。从时空区间来看,以今时今日为节点,习近平“五四寄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承接。并且,习近平“五四寄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产物,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家对青年教育、青年工作等具体实践的理论升华,在理论内涵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和拓宽。(三)深化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8、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学内容,全国各省市多所高校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思政必修课之一。而习近平“五四寄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之一;同时,习近平“五四寄语”形成和发展于新时代,寄语对象是青年,而高校的青年人数最多最集中,是对青年施加教育影响的重要场所。因此,习近平“五四寄语”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横向上来说,习近平“五四寄语”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材或者教育内容,拓展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范畴。从纵向上来说,习近平“五四寄语”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青年大学生教育观点和国
9、家历届领导人有关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点的继承与发展,这是对建党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深化。三、习近平“五四寄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一)指明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习近平“五四寄语”主要从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三个方面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要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五四寄语”从各个方面对青年、对高校提出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从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指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0、离不开教师岗的思政课教师和行政管理岗的思政工作者,习近平“五四寄语”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对其开展思政教育和组织工作也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党是办好中国各项事业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如是。习近平“五四寄语”对各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和学校党委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出了要求,要求其重视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身体力行,进入学校、课堂讲好思政课。(二)引领高校学生实践创新、成长成才习近平“五四寄语”表达实践的高频词是“知行合一”和“求真力行”。习近平“五四寄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给出了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逐渐转型,从制造大国、劳动力输出大国向
11、创新型国家迈进,并计划在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美好前景需要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的不断努力,需要青年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习近平“五四寄语”鼓励高校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同时肯定了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助力,为自己和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将专业知识、文化技术、新的管理经营理念应用在基层,并强调大学生要在创新创业、艰苦奋斗中增长智慧才教育探索185干、锤炼意志品质。(三)增强青年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担当青年作为最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的一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习近平“五四寄语”从
12、青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青年对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青年如何担当好实现“中国梦”的责任、青年如何理解和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出发,明确青年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发展离不开青年。青年与国家命运相连,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需要青年自觉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不存在冲突,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实现连理同枝。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到当下的大学生将全过程参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希望这部分大学生能和广大青年一起,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
13、这一伟大实践中,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五四青年节,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强调了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随后,教育部思政司在全国高校掀起“我的中国梦 最美中国”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到2023年第七届“我心中的思政课”的通知发布,以及2019年开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在不断强化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可见,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之一。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又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且思想多变、多元、反复,容易对世界的变化、中国的变革、自己的信仰价值等的认识和见解存在偏差。因此,高
14、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而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价值目标和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同向同行。四、结语习近平“五四寄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协同点,主要体现在以育人为导向和主要特性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习近平“五四寄语”都内含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具体来说,二者的本质均是对对象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教化,目的都是在于通过提高对象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个体的发展到群体的发展,同时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4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 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N.人民日报,2014-03-05(01).5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2).6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强调 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 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N.人民日报,2016-05-02(01).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
16、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1).8赵欢.习近平对青年寄语的鲜明特征及重要价值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J.理论研究,2019(4):18-22.9俞佳佳,李乐.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具象解读以党的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给青年群体的回信为考察文本J.理论导刊,2021(1):123-128.10焦扬.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重要回信精神J.党建,2020(9):21-23.1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12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N.人民日报,2017-05-04(02).1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14习近平.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百年华诞 给全校学生回信表示祝贺N.人民日报,2013-10-07(01).通讯作者简介:郑成强(1987),男,汉族,四川三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