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以高校文科学报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6024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以高校文科学报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以高校文科学报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以高校文科学报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UESHU CHUBAN YU CHUANBO2022 年,第 1 卷 第 1 辑(总第 1 辑)Vol.1 No.1,2022(Sum No.1)质量建设与创新发展收稿日期:2022-06-19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大学 2022 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融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发展研究”(SLGKYXM2214);碑林区教育科研 2022年小课题“诗词融入校本课程为早读提升赋能的开发实践研究”(BLXKT2022-XX030)作者简介:马勇,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硕士研究生,E-mail:915705409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马勇,廖志颖.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

2、 以高校文科学报为例J.学术出版与传播,2022,1(1):111-119.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 以高校文科学报为例马 勇1,廖志颖2(1.陕西理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 汉中 723000;2.西安市碑林区永新小学,陕西 西安 710051)【摘要】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更为广泛、最为深厚的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逐步推动学术的发展。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学术自信对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自信视阈之下,基于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从文化自信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自信,高校文科学报主客观发展制约因素及分析,文化自信视

3、阈下高校文科学报的编辑出版三个方面论述,通过重视战略建设、融入时代发展、学者文化自信、编辑角色重塑等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文科学报的文化自信,建设好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影响力。【关键词】文化自信;学术自信;文科学报;文化自觉;编辑出版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academic jour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Take the college journal of liberal arts

4、 as an exampleMA Yong1,LIAO Zhiying2(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Journal,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P.R.China;2.Yongxin Primary School,Beilin District,Xian 710051,P.R.China)Abstract Cultural Confidence is more basic more extensive and the most profound self-confidence only a f

5、ir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an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gradually promote academic development.In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academic confid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especially the prosperity of ph

6、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der the 111XUESHU CHUBAN YU CHUANBOvisual threshold of cultural confiden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eral arts jour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academic confidence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th

7、e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analysi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eral arts jour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university journals of liberal arts from.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strategic construc

8、tion integra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scholars and reshaping the role of editors we can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university journals of liberal arts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build a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

9、ics and Chinese style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spread Chinese voices well show Chinese image well improve our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better display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Key word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cademic self-confidence journal of liberal arts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editi

10、ng and publishing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和社交软件的融合发展,电子媒介的便捷性、多元化的内容,使碎片化阅读、短视频观看占据了人们更多的视野,微信、微博社交软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使用,逐渐改变了受众的阅读消费方式和阅读模式,给传统纸媒带来了冲击和危机,知识付费从线下走到线上,更多的信息传播平台“取代”了传统的“纸媒”(书籍、杂志、报纸等)。毋庸置疑,电子媒介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但是由于网络发展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网络文化“鱼目混珠”的现象在很大范围内存在,这些“糟粕”文化也冲击着中华优秀文化,影响着

11、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学术刊物作为一定领域内具有“权威性”以及“指导性”的“话语体系”,对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虽然机遇总是伴随着危机产生,但是要引导和利用好才能把危机转化为机遇,更好促进学术性刊物变革发展。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讲的那样,“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现阶段关于加强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文化自信的研究多集中于加强期刊编辑的文化自信。加强期刊编辑的文化自信固然重要,但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文科学报的文化自信还要从多方面着手。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视阈下,探讨文科学报的发展,以期更好地繁荣发展高

12、校哲学社会科学。一、文化自信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自信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相伴相随,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文化自信通常建构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中华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与其始终能做到文化自觉是分不开的,而文化自信是在不断的文化自觉中孕育产生的。简单通俗地讲,文化自信是自我认可某一区域内的文化,对自己“拥有”的文化自信,有自豪感。“文化自信是民族成员对所属文化的理想观念、价值追求、物化能力和发展前景的确信,表现为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文化能力和文化道路的自信,诠释于民族文化内容体系、创造主体、物态转换和发展路径的自觉状态”2。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代中华儿女

13、211马 勇,等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都以其为荣。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儒家文化观念、和谐理念等都影响着亚洲,甚至全球文化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逐渐滞后于物质的发展,对文化的需求以及“索取”越来越少。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传入,也使更多的人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逐渐“冷淡”本国文化,对本民族、本国文化逐渐丧失了文化自信。2017 年 10 月 1724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文化自信被提高到国家层面。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其自身文化的认同及归属感的一种具体表现。“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

14、文化的独立性的大问题,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文化根基。”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中屹立不倒,与其汲取的中华文化中精华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文化也是异常的丰富,同时,中国有 56 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具有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发展及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排斥,逐渐被“排挤”出中国的历史文化舞台。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人逐渐丧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现实中文化不自信的根本是主流文化的疲弱、主流价值观的乏力,对内缺乏社会凝聚力,对外缺失文化辐射力。”4

15、新时期,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之下,中华传统文化将逐渐重返历史舞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国技艺,保留好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向世界人民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文化大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

16、中国形象”5。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需要充分利用好学术刊物这一平台,让有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变得更有传播价值。(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自信 不管传媒的方式、技术手段怎么改变和优化,传媒的核心价值是不变的。不管怎么推动出版深度融合,都应坚持“内容为王”。文化自信是多元、多方面的,正是基于构建大国文化自信的发展需要,我们应努力构建学术的自信、自信的学术。正如2021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史哲创刊70 周年之际,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社科期刊编辑)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

17、,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6。高校以及高校的出版单位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平台,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出版单位“高校出版单位是指高等学校主办的出版社、学报、各类期刊和校报”7。高校出版在出版业以及相关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人类的文明是依靠抽象力进行传承的,文字是主要的抽象传承体,而书籍出版物是文字的载体,高校出版物在传承人类文明,进行抽象符号传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报作为高校出版物中占比相对较高的“一份子”,发展壮大高校学报对建构学术自信具有一定的

18、作用。本文以文科学报为例,“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相比,其与国际接轨时难度更大。现阶段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大都还停留在与国际标准单向度接轨的层面,造成了中国学术他者化的困境。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质在于弘扬本土文化,建立学术自311XUESHU CHUBAN YU CHUANBO信”8。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信也来源于其重要性和功能性。教育部 2002 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从历史和现实发展两大方面总结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重要性,“它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高

19、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在推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承担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结合现实需求以及长远发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信十分必要且必然。二、高校文科学报发展制约因素及分析 高校文科学报的现状境况,有客观条件导致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既受到时代及现实的制约,也受到编辑队伍及编辑主观因素的影响。(一)制约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客观因素 1.时代使然关于现代科

20、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的说法,已经是老生常谈。一方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式、方向、道路、平台、机遇;另一方面也冲击着文化中传统思想、传统技艺、传统媒介的发展。随着现代新的传媒介质(如:微博、微信)及电子平台的发明、使用,现代网络视频、短视频(“抖音”“快手”)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必然使依托传统纸媒的学术刊物逐渐丧失了“观众”及读者,逐渐失去受众市场。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使学报编辑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相较而言,传统的编辑对学术文章具有“把关”的职责,而自媒体使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为“编辑”进行文章的“发行”,学术的传播。纸媒的学术刊物是“慢”阅读、“静”阅读、“精”阅读。而在崇尚

21、快餐文化,主要以网络、手机、电脑等终端接受“碎片化”文化的今天,难以再次引起大众的共鸣。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融媒体发展及数字化是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新时期要“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紧盯技术发展前沿,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10。利用科技产品融入出版传播是时代使然,但是由于融媒体以及数字化发展所涉及的专业性,大多数高校学报还处于向融媒体发展及数字化传播转型的阶段,一般的学报编辑部缺乏专业人才负责数字化的板块,或者没有一定的资金、设备设施支持利用数字技术,这在一

22、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文科学报的传播。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加速了文化及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扩大了文化事业、产业的经营规模,增加了文化经济收入,但是也冲击了传统纸媒学术刊物的发行、传播。学术刊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得不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建构数字时代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2.学报编辑部定位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学术传播交流的重要园地。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是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为学校科研教学服务,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3、。学报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和主编411马 勇,等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负责制,按照期刊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及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对编辑出版业务工作和编辑人员进行管理。注重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理论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增强业务能力。支持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从事有关专业和编辑学方面的科研活动,维护编辑人员的权益。高校文科学报作为学术期刊中重要的一支,“与专业学术期刊相比,高校学报在工作环境、人员组成以及人员的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性,而这些特性对学报的编辑们提出了特殊的素质要求”11。大多数的高校文科学报

24、因为要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高校学报主要依托高等教育机构,要面向各学科、各行业,必然具有一种综合性。学报千刊一面、竞相求全的杂烩困境正因这一综合特性和求全定位而来”12。高校学报编辑部(期刊管理中心)既不属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单位(学院),也不是肩负行政职能的职能行政部门。大多数高校在机构设置分类中,往往把学报归入“教(学)辅(助)单位”二级单位(同图书馆、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心等),只有少数高校把学报编辑部划归“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还有一些单位放归“直属单位”(如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等),甚至一些学校的学报编辑部都

25、不是校属二级单位,只是科研处(科技处)的下设科室。学报编辑部机构的设置规划,也是编辑自主权大小的体现之一,更是被重视程度的具化。从对学报编辑部不同的机构设置归属,可以看出不同的高校对学报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重视程度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学报编辑部自主权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报的发展成长。3.编辑归属 在制度层面,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了学报编辑应与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1998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1998 年 4 月 1 日,教备厅19983 号)指出:“学报编辑人员属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学报编辑人员的职务评聘、生活待遇以及评优表彰等方面应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

26、。”13“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要创造条件,鼓励编辑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开阔眼界,了解学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14制度层面虽然这样规定,但是在现实中,高校学报编辑往往很难进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大军中。一是因为学报编辑的职称评定是单独的,与教师的职称评定不是一个“系统”;二是因为很多编辑人员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现从事的编辑专业或者新闻出版专业,故其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效能会略低于从事本专业的教师;三是因为编辑的工作性质,学报都是周期性的,循环往复,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工作量并不小,科研的时间相对较少。编辑的归属问题,既是编辑职称评定的依据,也是编辑心理认同的根源

27、。把编辑的归属问题解决好,对树立编辑的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制约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主观因素 编辑身份认同危机 在以“教师”为主角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学报编辑(特指专职的编辑)作为不授课的高校教师,其通常也被称为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其肯定不能与教师“相提并论”,学报编辑不同于行政人员,高校学报编辑在学校的定位以及“角色”扮演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故而大部分高校把学报编辑部归为教辅单位,把学报编辑当作为教辅人员。“多元化的编辑角色定位模糊了高校学报编辑角色的基本定位,使高校学报编辑缺乏统一的职业伦理规范体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的角色定位会导致学报编辑活动的职业目标和伦理价值的内在

28、冲突。”15这样的境遇使编辑面临着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511XUESHU CHUBAN YU CHUANBO 新时期,高校的学报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学报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快速变化的形势、日益更新的技术对传统学报编辑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学报编辑队伍的职业素养需要不断提高,与时俱进。”16同理,学报编辑也面临着新时代带来的挑战。随着高校的建设以及各校科研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各种专业性的刊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综合性学报的地位及发展。“随着专业期刊的强势越来越显现,即使著名大学的综合性学报,其与学者的逐渐疏离也变得难以避免,并因此而显出了疲态,面临着如何进一步

29、求发展的问题。可见,传统的窗口园地固然得到了继承,但当综合性学报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级变成千刊一面后,根本无法拥有自己的忠实读者,成了无人观望的窗口和专门留给本校教师自产自销的自留地。”17学报向着专业期刊的方向发展也必然要求编辑要具有专业性的知识,编辑也应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这就要求编辑不能仅拘泥于编辑业务学习,也应学习专业知识。编辑可以说是学术的一线工作者,编辑作为“学术的搬运者”,虽然不是学术论文的写作者,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学术的“操刀手”,对学术进行着“手术”,也正是因为这些工作使得学术文章锦上添花。“眼看着一个个学者的诞生,见证着学术殿堂的繁荣,默默的编辑只是为人作嫁,不堪心

30、理负担的编辑会产生心理饱和,出现心理疲劳,呈现出厌倦、压抑感、注意力分散、烦躁不安、思考力降低等心理疲劳现象,直接影响编辑的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编辑的消极情感体验体现着心理不健康,间接地影响编辑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18编辑的心理建设及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在编辑的日常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编辑的心理疏导,编辑的自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编辑认同危机。三、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文科学报的编辑出版 纵观以上制约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不管是哪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制约文科学报的发展。故在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依然是“王道”。(一)重视战略建设顶层设计和战略建设对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

31、用。高校文科学报长期承载着学术成果展示与学术传播的学术功能,国家层面以及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文件、政策,进行探索和改革。2015 年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引导中小出版单位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定位,明确主攻方向,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高校综合性学报向专业性学术期刊转型”19。2020 年教育部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要求,“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和管理,加快提升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健全质

32、量监控机制和退出机制,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对出现严重违规行为、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20。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总体性规划、顶层设计。2022 年 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 2035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作用,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2022 年中共

33、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611马 勇,等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问题导向,围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推出一批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伟大实践、反映时代特征的原创性、标志性科研成果,推动重大学术成果国际化传播。”21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融入时代发展 融媒体发展、数字化建设是时代使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融媒体的发展不仅给学报、编辑带来身份认同危机,也给读者的公众传

34、播素养带来新的考验。新时期,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介质,在编辑的职业传播与读者的业余传播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以达到两种传播的和谐共生,加强学术期刊融媒体传播体系构建。现阶段,已经有一些社科学报尝试着利用电子媒介来进行学报的传播与宣传,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抖音”“快手”“B 站”等进行文章的推送,这些方式以及平台的推送,使文科学报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社科学报融入新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读者的即时性、个性化的多元需求。充分利用采编系统进行稿件处理,利用校对软件进行稿件校对,是历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利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可以节约编辑的时间,优化编辑的工作,提高编辑的工作效能。新媒体的

35、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流量”的传送,转发、关注、评论数成为了衡量的标准,读者及使用者成为了“主导”,流量在一定程度上牵引着内容的发展。新时期,编辑要充分利用好“流量”,用“流量”激发学者的论文写作,编辑自身也要学习利用好融媒体、自媒体等重构自身的编辑知识体系。(三)学者文化自信 作品是编辑出版的基础,激发学者的创作才是重中之重。新时期,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资源“纷纷扰扰”,必然会影响着读者的选择。但是“内容为王”的核心依然不会过时,只是形式或呈现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学术自觉不仅不能脱离文化自觉,而且要以文化自觉为前提。社会科学工作者既需要文化自觉,也需要学术自觉。学术自觉旨在实现科学

36、研究的独立性,要求研究者形成学术共同体,摆脱对权力的依附,对社会压力的屈服,使他们的学术活动成为独立自由的活动。”22学者更应坚守初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学术创作,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强理论武装,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应有之力。“破五唯”不是不要论文,而是要正确看待论文的评价体系,也并不代表学者就可以“躺平”不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学者作为学术人也要承担起自身的学术责任,进行学术的创作,广大学者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四)编辑角色重塑制约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的主观因素是编辑的身份认同危机,故重塑编辑的身份认同十分必要。“编辑的

37、专业身份认同,是新时代提升编辑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反过来,文化自信也是编辑实现自我与社会认同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强后盾。”23提升编辑的身份认同,要重塑编辑的身份自信,提升编辑的职业认同感。编辑出版业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与教化方式,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升编辑从业人员的素养,首先要提升其对职业的忠诚度,职业忠诚来自于从业人员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编辑从业人员素养提高的内在动力,个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而在这方面,国家和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24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的回信,也是在勉励“编辑人”

38、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角色要重新认识。711XUESHU CHUBAN YU CHUANBO 除此之外还要培育编辑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荣具有极大的作用。编辑不仅要有工匠精神,更要有“匠心”,编辑是桌前的常客,案头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对编辑来说,工匠精神是指在编辑工作中对职业的崇高信仰,包含着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锲而不舍的拼搏创新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态度以及职业奉献精神。”25在编辑的工作中,工匠精神及“匠心”的具体表现体现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精品,有了工匠精神,还要加强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掌握。“编辑肩负着参与社会文

39、化体系的建设、整合与重构的时代责任,肩负着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的学术使命,而学术期刊编辑的素养和能力直接关乎其学术使命的完成。”26编辑要通过不断地钻研职业素养,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做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播使者。编辑人格培养对编辑身份认同、角色重塑也很重要。编辑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锻造。高校青年编辑作为高校“青椒”一类,其也面临着所有“青椒”需要面对的压力和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职业定位不明的问题。能够进入高校的学报编辑,其学历一般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其在上学期间肯定也撰写、发表过论文,而“编辑”文章与写论文是两件事。“青年编辑,特别是刚刚毕

40、业的硕士或博士,刚到工作岗位一般会眼高手低,通常是怀揣远大理想,而日常工作却与之落差较大,因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久而久之,认为编辑工作只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终产生抱怨情绪。”27心理认知或心里定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状态和工作动力,这就需要对青年编辑进行适时的关怀,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四、结语 新时期,高校文科学报的繁荣发展,理应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之上。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者的思想观念,让学者充分认识和挖掘文化和学术的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够让编辑,加强文化自觉,自觉投入到学报的选稿、组稿、编辑、校对中来

41、。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氛围。文化自信绝不是口号,需要“身体力行”,文化自信的建立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坚信通过重视战略建设、融入时代发展、学者文化自信、编辑角色重塑等路径的建构,定能加强新时期高校文科学报的文化自信,建设好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参考文献: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34.2詹小美.历史记忆固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逻辑延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7(9):23-29.

42、3陈泽环,李艳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基于张岱年文化哲学的阐发J.思想理论教育,2017(9):18-22.4范玉刚.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J.甘肃社会科学,2017(5):2-9.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46.6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EB/OL.(2021-05-10)2022-05-08.http: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8-04-25)2022-05-08.htt

43、p: 勇,等 文化自信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EB/OL.(2002-09-13)2022-05-08.http: 学术 个性 学术使命:地方高校学报定位与发展路径抉择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97-101,106.1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7-09-21)2022-05-08.http: 号)EB/OL.(2002-02-11)2022-05-08.http: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EB/OL.(2015-02-11)2022-05-08.http: 袁 虹)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