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558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992023年第4期/第40卷/总第214期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Digital Inclusion:A Review of English Literature付熙雯 黄思雅FU Xiwen HUANG Siya(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127/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127)摘要: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发展,数字包容已成为数字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梳理英文文献中的数字包容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检索2010年到

2、2022年1月1日期间,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的相关英文文献106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和评价,揭示了这些研究的主题分布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 数字包容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数字包容的内涵、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四个方面。现有研究存在数字包容内涵过度简化、发生机理模糊、效果研究缺乏以及提升路径可操作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国内学界立足本土实际,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深化对数字包容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创新/价值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数字包容知识体系,为国内数字包容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数

3、字包容;数字治理;数字鸿沟;社会包容中图分类号:G250DOI:10.13366/j.dik.2023.04.099引用本文:付熙雯,黄思雅.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 J.图书情报知识,2023,40(4):99-110,121.(Fu Xiwen,Huang Siya.Digital Inclusion:A Review of English LiteratureJ.Documentation,Information&Knowledge,2023,40(4):99-110,121.)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 Digital inclusion h

4、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y of digital governance.This paper reviews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n digital inclus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omestic research and practice.Design/Methodology In this paper,106 relevant English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fro

5、m 2010 to January 1,2022.Through integrating and evaluating these literatures by content analysis method,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top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se research were reveal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roposed.Findings/Conclusion The research topics of digital inclusion in

6、 English literature focus on the connotation,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e content and effect of practice,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ractic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such as oversimplified connotation,vague mechanism of occurrence,lack of effect research an

7、d insufficient operable improvement path.It is suggested that domestic research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digital inclusion based on local reality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Originality/Value A relatively complete knowledge system of digital inclusion is p

8、roposed in this paper,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inclusion in China.Keywords:Digital inclusion;Digital governance;Digital divide;Social inclusion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地方政府开放数据利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治理路径研究”(20CGL042)的研究成果之一。(This is an outcome of the Youth Project Rese

9、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Governance Path of Local Governments Open Data Utilization Effect(20CGL042)support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通讯作者 付熙雯(ORCID:0000-0003-3864-8331),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数字治理、数字政府,Email:。(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FU Xiwen,Email:,ORCID:0000-0

10、003-3864-8331)作者简介 黄思雅(ORCID:0000-0002-5667-8051),本科生,研究方向:数字治理,Email:sssy_。1引言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多元选择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数字鸿沟等系统性治理问题,损害社会公平1。因此,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增强数字社会建设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成为数字治理领域理论与实践亟需应对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数字包容相关研究日趋重视,如闫慧等从数字包容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对既往文献进行了梳理2;曾刚和邓胜利使用政策工具方法分析了我国的数字包容政策3;杨巧云

11、等探索了发达国家数字包容的实践路径4;还有诸多学者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包容实践等5-7。但相较于国外,国内学界对数字包容前沿议题关注不足,研究较为滞后。数字包容的内涵是什么?其影响因素与实践效果如何?应当如何优化数字包容实践,提升数字包容水平?上述问题国内文献鲜有回答。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较为丰富的数字包容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构建数字包容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总结数字包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Digital Inclusion:A Review of English Literature100容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并讨论研究不足和未来方向,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

12、索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与文献分布2.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数字包容相关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合与评价,包括文献检索、筛选、编码和分析四个步骤(见图1),从而揭示文献的研究主题分布,并深入分析其研究现状与趋势8。考虑到2010年前后数字治理领域英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从数字鸿沟转向数字包容9-11,本文将文献检索年限设定为2010年之后(截至2022年1月1日)。文献检索与筛选过程如下:首先,以“digital inclusion”及其同义词“E-inclusion”为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获得614篇文献;其次,梳理每一篇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

13、词,以“数字包容”及其相关概念(如数字鸿沟、数字排斥)出现频次3为标准,保留181篇;最后,阅读全文,剔除内容相关性差的文献,确定106篇英文文献作为本文研究对象。2.2文献分布统计106篇文献的发表年份,发现过去十年国外学术界数字包容研究不断增加,尤其在2019年之后增长趋势加快(见图2)。伴随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该领域研究将继续呈现增加趋势。在构建分析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研究主题是内容分析法的核心8。因此,本文根据标题、关键词、摘要提炼文献检索数据库依据“篇关摘”提炼主题关键词数字包容的内涵关键词同类项合并、分类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形成编码类目表,逐一编码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合并相关联类目,

14、形成研究主题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将时间限定为2010年-2022年,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s”,语言限定为“English”。(n=614)Web of Science文献筛选文献编码文献分析筛选标题、摘要、关键词(剔除:关键术语频次 3)筛选全文,详细审查(剔除:全文相关性低的文献)n=614n=181n=106图1研究路径Fig.1 Research Pathways图2文献年份分布图Fig.2 Chron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4030201002010334441110223572120112012201320142015201

15、620172018201920202021数量(篇)年份英文文献数量研究主题(同一文献可能涵盖不同的研究主题),获得如“ICT接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性别差异”、“数字包容与数字排斥”等主题关键词;进而将关键词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归类,如将“数字包容的社区服务方案”提炼为“数字包容实践内容”,将“数字包容实践影响”和“数字包容实践结果”合并为“数字包容实践效果”等,共获得9个研究类目;最后合并相关联的研究类目,得到数字包容的内涵(数字包容是什么),影响因素(影响数字包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实践内容和效果(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包括什么,效果如何),以及反思和优化(数字包容实践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升)

16、四个研究主题(见表1)。3 数字包容的内涵:解释取向及相关概念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也被少数学者称为电子包容(E-inclusion)12-14。2010年后,世界各地公共机构注意到数字鸿沟“有/无”二元概念无法解释现实中复杂的数字排斥问题,开始广泛采用“数字包容”一词10。数字包容的理论渊源与社会资本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排斥理论相关15,其中,“数字”泛指互联网时代以来的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服务16-17,“包容”指图书文献与交流/Library,Document&Communication1012023年第4期/第40卷/总第214期表1研究主题类目表Table 1

17、 Category List of Research Topics研究主题及频次统计代表性关键词数字包容的内涵(41)目标取向的数字包容(8)数字包容目标、数字包容程度、数字包容水平行动取向的数字包容(9)数字包容战略、数字包容规划、数字包容政策数字包容的相关概念(33)数字鸿沟与数字包容、数字排斥与数字包容、社会包容与数字包容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54)社会层面因素(35)数字不平等根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社会文化影响、教育资源影响个人层面因素(47)性别差异、社会支持、人口统计学因素、受教育水平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33)数字包容实践内容(21)数字包容政策内容、数字技能培训方案、老年人

18、数字技能教育、社区服务方案数字包容实践效果(14)数字素养水平变化、生活质量变化、残疾人归属感、图书馆数字包容水平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41)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26)定位不清晰、数字霸权、安全风险、数字人权、效果不佳数字包容实践的优化(31)扩大行动范围、图书馆功能、授权社区、战略性、个性化每个人都被数字社会平等地纳入和惠及18。梳理发现,“数字包容”一词具有作为“目标”和“行动”两种不同的解释取向。3.1目标取向的数字包容目标视角下的数字包容是个人和群体参与数字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即每个人都能通过平等地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而充分参与社会14,19-20。数字包容目标不仅要实现技术上的包容

19、,它更强调为每个人的社会参与提供“公平的机会”,其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对弱势群体的“数字赋权”,是社会正义的体现20-22。数字包容目标强调所有人平等、充分地共享数字红利。具体而言:在个人技术使用效果上,人人能够实现技术自足,在技术参与、协作和创新中增进幸福感;通过技术赋权和赋能,改善个人的经济状况、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情况19,最终实现社会包容23。在社会数字环境创建上,形成开放、多元、创新的技术使用环境,以技术驱动和包容驱动消除不平等21,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包容型数字社会。在此逻辑下,还有学者提出“情境数字包容”概念24,认为技术发展过快使得人们无法实现不断变化和逐步提高的包容目标20

20、,25。因此,数字包容目标只能在少数情境中实现(如在互联网接入上实现均等和共享)。3.2行动取向的数字包容行动视角下的数字包容是改善个人和群体技术获取机会和使用能力的实践活动26-27,其开展程度直接反映了数字包容行动主体促进社会平等的能力9。数字包容行动强调提高人们获取和使用技术的平等性。具体而言:在改善技术获取上,提高数字基础设施、设备、内容、应用、设计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使得人人都能拥有高质量的技术接入和互联网访问机会28,它即是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数字包容实践18,29。在提升技术使用能力上,增强人们对技术的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提升数字素养水平17,28,使得人人以相同程度融入社会30;

21、同时提升人们对技术的“自我效能感”22,27,使得技术不仅可用,更要有用10。3.3数字包容的相关概念数字包容常与其相关概念同时出现,常见的相关概念有数字鸿沟、数字排斥和社会包容等。数字排斥(digital exclusion)是指个人或群体因为不能或不愿使用技术,被数字社会排斥,无法享受数字发展红利的现象14,31-32。数字排斥被视为反映和强化社会不平等的一种新形式33-35,具有复杂的具体表现21,36-37。相较于数字排斥体现数字弱势群体被边缘化19,数字包容作为数字排斥的反向概念则强调所有人被纳入数字社会。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能够和不能够有效获取、使用技术的人

22、之间的差距28-29,38,本质是数字社会的不平等,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地区和群体之间20,39。作为数字鸿沟的伴生概念39,数字包容源自对“二元”数字鸿沟反思后更全面、系统、一体的愿景10,被认为是数字鸿沟的积极解决方案或动态消除过程40-41。社会包容(social inclusion)是指在宽容、公正等价值导向下,人人拥有有效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数字包容实质上是与“包容性数字社会”建设目标相关的社会包容过程,是知识社会、数字社会的社会包容,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Digital Inclusion:A Review of English Literature102是利用技术创造

23、新的社会包容的手段和形式,从而赋能社会包容14,19。但有学者质疑了数字包容和社会包容的联系强度,认为数字包容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包容42,它更多只是形式上的改进,而不能解决社会结构性障碍。作为一个在直觉上“不言而喻”的概念,学者们对数字包容的探讨始终围绕着公平、平等、参与等社会善治的价值导向,但对其具体层次尚未达成共识。现有解释显示出强烈的开放性、动态性和多维性38-39,学者们也因此产生了关注重点的差异,使得目前的研究呈现出松散耦合的特点。4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利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关注数字包容的多维度影响因素,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社会、个

24、人两个层面入手对现有文献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归纳(见表2)。社会层面因素主要从宏观社会环境上理解促进或阻碍数字包容的因素,可以分为技术、文化、经济、政治和地理因素等。技术因素中,设计易用性指的是数字技术及其设备设计的可操作性影响用户使用意愿38,43;数字技术接入质量指信号、电源稳定性等影响用户使表2数字包容的多维度影响因素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Influences Factors of Digital Inclusion影响因素维度影响因素类型及频次统计具体影响因素及频次统计社会层面因素技术因素技术接入成本(8)、技术接

25、入数量(7)、设计易用性(5)、信息质量(5)、技术变革(4)、基础设施(4)、设备类型(4)、技术接入便利性(4)、技术接入质量(3)文化因素社会规范(16)、教育资源(9)、知识共享(2)、文化多元程度(1)、大众媒体(1)、历史传统(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11)、城乡差距(9)、财政收入(3)、市场力量(2)政治因素相关政策(6)、技术监管(5)、法律规范(4)、公众支持(2)、政府能力(1)、领导人意愿(1)综合性社会因素(9)地理因素地形地势(5)、人口密度(2)个人层面因素能力因素技术使用能力(20)、受教育水平(14)、认知能力(4)、技术使用经验(3)意识因素技术使用意愿(

26、20)、技术使用效能感(13)、技术信任感(8)、性格(3)、宗教信仰(3)、创新意识(2)、生活满意度(1)财务因素收入(14)、财富资本(5)、就业状况(4)、职业地位(4)人口统计学因素年龄(11)、性别(8)、健康状况(7)、种族(5)、语言(4)、地区(1)人际因素社会资本(12)、家庭结构(10)时间因素使用互联网的时间(2)来源于部分学者对影响数字包容的社会性因素的笼统代称,实质上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具体因素重叠。用的可持续性20,35,44。文化因素中,信息、知识共享机制的创建影响社会数字包容氛围23,41。政治因素中,政府部门间的资源供给、协调和分配能力等影响数字包容行

27、动效率23。地理因素中,地形地势和人口密度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和密度25,39。个人层面因素主要从个人的技术获取机会、技能和需求上理解促进或阻碍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意识、财务、人际关系、互联网使用时间和人口统计学因素等。人口统计学因素中,健康状况如个人是否残疾以及视力、听力水平等影响技术使用意愿和能力45-47;少数族裔语言习惯与主流语言的匹配程度影响他们对数字环境的适应能力20,23,46;部分学者认为女性的总体数字包容水平低于男性,但也有学者发现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48。社会资本因素中,社会支持能够鼓励人们使用技术33,38,44;家庭成员(特别是年轻子女)发挥着“热情专家

28、”作用,其知识的代际传递能够提高老年人对技术的自我效能感49。需要指出的是,多数学者认为影响数字包容的根源是结构性的社会不平等19,23,50,因此上述变量只是在影响不平等的因素中具有典型性的一部分。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含多重变量,也存在多层次变量交互作用的可能性。目前多数文献实际上将技术获取机会、数字技能和人们对技术的态度作为核心代理变量展开研究;虽然近年来已产生一些理图书文献与交流/Library,Document&Communication1032023年第4期/第40卷/总第214期论分析框架,但具有系统性和普遍解释力的影响因素模型仍较为欠缺;同时,在微观因素层面已产

29、生较多实证研究成果,但宏观因素层面的研究仍较为不足。5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近年来世界各地从宏观层面(如整体性制度建设)和微观层面(如面向特定群体)积极探索了数字包容实践41,51,并取得了一定效果。5.1数字包容实践内容数字包容制度创建:从宏观上制定数字发展战略规划、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21,加强安全监管和风险控制,从而提高公民数字参与可持续性52。如欧盟的 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2020 53、数字巴基斯坦项目54等。数字技术获取:关注技术物理连接(如宽带覆盖、基站建设、连通速度提高等),采取补贴、优惠等方式提高弱势群体技术接入可及性39,41。如英国探索提高电信运营效率以降低接入成本的方法5

30、5;智利政府为技术接入缺乏的地区提供接入补贴33;美国设置“连通基金”扩展5G无线宽带接入56等。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设计更具包容性的设备、开发用户友好界面、提供多语言环境等,增强技术的可使用性和可理解性27,55,改善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如瑞士电子无障碍行动计划,使弱势群体能够便捷地参与数字环境55等。数字技能培训:主要由地方政府制定,旨在促进数字教育普及,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技能培训54,57。如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提出了国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多方位举措;加拿大数字素养夏令营项目探索了高中生数字技能发展的学习模式55等。面向特定群体中的数字包容措施也各有侧重:老年人的

31、技术采用率显著低于其他群体54,57-58。其原因是老年人的技术易用性低46,59、自身健康状况差47,52、社会支持缺乏34,54、技术可用性感知障碍59-60、信任度低46,54、自我效能感低38,58以及社会刻板印象59等。其措施聚焦两方面:一是提供特殊的技能培训和鼓励61,帮助他们改善认知、发现兴趣;二是改造设备和应用58-59,增强老年人群体数字包容的可持续性58。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遭遇数字排斥风险32,44,62。其风险在于社会规范排斥和刻板印象导致的互联网接触机会较少22,50,62,数字技能教育欠缺27以及自我效能感低63。其措施集中于鼓励女性在技术领域发挥决策作用44,62-

32、63,降低技术使用安全风险22,消除传统刻板限制,为女性赋权和赋能。青年儿童作为技术使用频率最高和类型最多样的群体,常被称为“数字原住民”22,34,但是这一观点受到质疑31,64。青年儿童常表现出对数字技能的过度自信34,但他们并不完全具备社会化所需的数字技能65。面向青年儿童的数字包容措施强调政府加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系66,为学校提供支持、培训专业教师65、促进青年就业29等。残疾人是被技术边缘化的典型群体,其困境源于残疾污名的心理负担43,52,54、技术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44,65、外显技术设计和刻板形象恶化残疾人耻辱感,导致他们缺乏技术使用的信心和支持54。现有措施聚焦于改造技术(

33、如使用集成、内置的无障碍工具替代单独的外显辅助技术)43,53,65,提升技术易用性,为他们提供高水平定制服务、培训和支持61,减轻残疾污名。少数族裔的文化习惯尤其是语言和东道社区的不同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当地数字环境51-52,67。目前有较多学者关注到少数族裔的数字排斥问题,但现实中针对少数族裔的特定措施却较为缺乏。现有数字包容实践总体呈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前者由公共部门主导,侧重于集中规划和全方位创造良好的包容氛围;后者多由非政府机构发起,关注不同群体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包容行动。近年来国外自下而上的数字包容实践形式日益丰富55,参与主体渐趋多元12,41,尤其强调社

34、区的内源性驱动作用22,56,68:即将基础设施和服务供应方的“最后一公里”接入转向需求方的“第一公里”接入55,提升社区的实践主体性与参与水平。5.2数字包容实践效果部分学者利用实证研究方法(见表3),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字包容实践作用于具体对象时的实际效果。多数实践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技术接入情况和技能水平,创造社会包容氛围。具体而言:老年人的技术使用率不断的提高46,他们能更独立地生活60,更多地参与社会14,49,从而降低孤独感,增强自我效能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Digital Inclusion:A Review of English Literature104表3数字包容

35、实践效果的测量工具研究代表文献Table 3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on the Research of Measurement Tool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Inclusion Practices效果测量工具/方法简要描述文献来源数字健康素养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利用量表测量老年人在培训项目前后的数字健康素养水平,分析老年人使用技术和健康素养水平的相关性McCosker(2021)69面板回归模型运用纵向面板数据观测技术使用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Sun 和 Zhou(2021)47结构

36、方程模型利用 121 个国家的二手数据,分析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对于数字包容水平的影响Adam 和 Dzang Alhassan(2021)27数字素养评估框架(Digital Literacy Evaluation)利用四维度的评估框架,分析疫情前后不同数字培训策略对老年人数字素养水平的影响Martnez-Alcal 等(2021)57数字一体化评估指标(Digital Integration Assessment Indicators)利用评估指标,评价美国和韩国图书馆的数字包容水平Noh(2019)70对照实验利用实验法,探究计算机技能培训对老年人认知表现的影响Ordonez 等(201

37、1)61感和生活满意度35,61,71。女性更好地融入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政治参与28,目前性别差异在技术接入上不断缩小33,但在技能水平和技术成果转化上仍较为明显34,62。青年儿童的自主性提高,学业表现改善70,社会化进程加速44,51。残疾人是受益最大的群体43,65,数字包容帮助残疾人克服生理限制52,降低护理成本,增强生活独立性和能动性43;帮助残疾人降低心理负担,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65,72;少数族裔能更好地融入所在地,寻找就业机会,进行跨文化交流52。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数字包容行动在人口少、教育水平高、政治环境稳定、政府协同性好的地区能产生更好的效果56。现有

38、研究多是通过观测老年人、青年儿童等少数目标群体的技术使用率或数字技能的变化来解释包容实践的效果。综合来看,目前数字包容实践效果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视角偏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较为局限,明确使用效果测量工具或方法的文献较少。多数研究仅“一笔带过”,或只是浅层次分析数字包容实践的效益,并未系统论述或验证其效果的生成机理。6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6.1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数字包容实践进行反思,指出当前实践存在定位不清、执行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一系列负面效果,扩大了数字排斥的风险24,38,73。6.1.1 数字包容实践定位不清一是公共属性不明:数字技术几乎完全由市场提供,公共属

39、性定位不明10。二是目标构建模糊:数字包容目标似乎是“乌托邦”主义的设想20,其定位不清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影响了行动的开展41。三是过度关注技术:受到排斥-包容二分视角影响,数字包容实践常局限于数字排斥、数字鸿沟的固有思维中41,以技术为中心的行动议程占据了实践的核心,但其他措施却较为欠缺21;过度追求技术革新和多样化甚至导致了技术标准化和兼容水平过低的问题出现43,降低了弱势群体对技术的可适应性和可接受性。四是法律法规制定滞后:由于技术变化过快,数字包容法律法规制定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23。6.1.2 数字包容实践执行偏差一是忽视目标群体的选择自由:存在“默认数字化”风险和对非互联网群体的

40、“污名化”,即隐含着“使用技术是有益的且必须的,而不使用技术则是落后的、不应当的”的假设,在无形中将限制个人的技术使用选择权,形成了“数字霸权”力量21,40。二是忽视社会结构性障碍:只注重强调个人主动融入数字社会,却忽视了应创建包容的社会去接纳不使用技术的人,这似乎将弱势群体被数字排斥的根源推卸到他们自己身上,而不是结构性的社会问题24,55。三是象征执行:许多实践均存在象征执行问题,如面向女性的数字包容行动存在“性别蒸发”现象,即象征性地提到“性别”一词,但在实施中却并未真正考虑性别差异22,74。四是效率低下:数字包容实践无法契合实际需求30,45,55,存在一刀切、形式主义、效率低下等

41、问题55。6.1.3 数字包容实践效果未达预期一是无法真正包容被边缘化群体:未考虑不同用户的“使用差距”问题,“高级用户”能够进行教育、图书文献与交流/Library,Document&Communication1052023年第4期/第40卷/总第214期金融等发展活动,而“低级用户”却更多使用通信和娱乐服务,无法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增值20,73,75;一些配套政策(如安全监管)和技能衡量标准也无法很好地考虑到被边缘化群体的特征27,55。二是难以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障碍:数字包容实践大多是响应性政策,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行动导向,注重短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改造,缺乏对深层次数字排

42、斥原因的关注,难以解决结构性的社会不平等问题30,41。6.1.4 数字包容实践产生负面效果一是加大了数字鸿沟和数字排斥风险:忽视了数字排斥和数字鸿沟的动态性21,25-26,加速技术部署的同时也加剧了群体间和地区间的不平等风险22;技能培训也滞后于新技术发展26;追求技术革新,却未考虑这会使得高级用户能更快发展复杂的信息技能,而低级用户只能掌握基本技能,从而拉大了不同技能水平群体之间的技术利用效果差距,造成了新的社会分层20,24。二是引发安全风险:对信息安全的考虑较为欠缺,加剧了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隐私遭到侵犯的风险22,68,引发信息安全的伦理困境20,23,27。三是产生技术伦理问题:

43、信息流动的不对称加剧不平等的循环,人们在无形中掉入“信息茧房”陷阱;人们被技术跟踪、监测、分类甚至是隐形控制,沦为数字市场上的商品21,引发“数字利维坦”和“监控资本主义”困境22,68。四是引发过度使用问题:弱势群体对数字设备、应用程序和数据产生依赖55,减少线下的社会参与47,甚至诱发上瘾等心理问题62。五是造成文化同质化:技术普及促使相同信息被广泛传播,造成文化的同质化14,55。6.2数字包容实践的优化在对数字包容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者们从实践原则、主体、场所和策略四方面出发,提出了数字包容实践的优化建议。6.2.1 实践原则:战略性、公平性、民主性和有效性一是战略性:数字包容不

44、应只作为一般福利项目,而要作为普遍战略予以实施70。二是公平性:数字包容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包容,要利用技术让社会更公平22,75。三是民主性:用户不是技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关键的数字公民和数字权利的持有者,要规避“默认数字化”风险,通过赋权让用户有知情和选择的权力22,30,52。四是有效性:要明确利益相关方的目标和任务,综合规划,统筹和协调资源,定期评估效果确保政策有效执行23,32。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试点的实践方式提升效率76。6.2.2 实践主体:多元主体参与一是激发市场动力:数字技术及其产品和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应该促进市场竞争以提升供给效率,而不只是政府主导30。二是支持和

45、授权社区:发挥社区的“最后一公里”作用,扩大行动范围,提供针对性的包容方案66,68,76。三是第三方力量参与:随着实践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第三方力量对于包容实践的重要性54,70,包括运营商、协会、图书馆、学校在内的不同主体应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广泛合作和跨部门协同治理32-33,77。但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为保证普遍和平等建设,数字包容实践应非中介化41,由政府直接开展。6.2.3 实践场景:突出图书馆和学校的作用一方面,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大量学者认为图书馆能够提供免费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培训,在提高居民数字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78,尤其是线上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便捷的数字产品

46、和服务78。但目前图书馆在承担数字包容行动任务上的压力过大,缺乏资金和专业人员,无法完全引入数字服务,发挥应有的数字包容潜力25。因此,图书馆应积极探寻多元发展方式,引入数字资源,提升其在数字包容战略中的作用21。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学校力量。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资源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公平的学习体验27,79,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技术的能动性和持续性50。但目前在线教育仍然受到学生家庭资本、教师能力和学校环境的影响17,39,缺乏技术接入的学生被排斥的风险加剧48,52,80。因此学校要促进技术接入和教师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优化数字教学工具设计;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字创

47、造而不只是被动接受数字教育,不断增强包容实践的可持续性17,39,81。6.2.4 实践策略: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整体治理和因地制宜并重关注公民需求:数字包容实践基点应该从“供应方”视角转向“需求方”视角54,以用户为中心,考虑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实施个性化战略82和针对性的数字包容实践83;授权社区参与政策制定41,68,84,保障他们在实践中的话语权22,85-86;注重培养用户的“社会技术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地融入数字社会10,76,塑造内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Digital Inclusion:A Review of English Literature106生的数字包容55。

48、采取整体治理策略:数字包容实践应综合考虑现实情境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考虑目标群体的年龄、财务、教育背景19,22,52。跳出技术治理的范畴,采取更为广泛的经济社会措施23,87-88,如医疗、教育和其他福利政策70等。促进市场改革80,鼓励包容实践在商业、教育、科研、传媒等领域展开29,以此改善社会总体经济条件30,89-90。促进社会结构、价值体系、文化规范的转变,将包容的理念融入整个社会中23,62,91,推进数字包容的可持续发展76,92-93。因地制宜:学者们普遍认为要针对具体情境“定制”政策,而不是一刀切地开展实践29,94-95,如农村地区需要特别考虑地理环境差异性30;因为

49、少数族裔的社会参与依赖群体行动的一致性,要采取文化塑造、语言适应等实践策略19。但也有学者提出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政策议程,确保不同地区以一致的速度推进数字化,保证公平性32。目前国外学界已开始关注既往数字包容实践的局限、偏差与非预期效果,并尝试通过一系列措施重塑数字包容行动的公平原则与需求导向。但整体来看现有实践优化策略仍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一些措施的实际效果也有待于检验。7研究评价和展望7.1研究现状评价当前数字包容英文文献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并呈现如下趋势:研究视角多样化。从单纯关注技术领域转向多学科交叉视角,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学科基础上,纳入社会学、政治学、

50、行政学、心理学等学科视野。研究边界不断扩展。从单纯关注“有”或“没有”技术的二元对立转向更广泛、复杂的情境研究31,52,从技术及其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数量等)转向“需求方”(技能、态度等)21,96-97研究。研究内容不断深化。一方面超越个人层面的数字包容,关注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更加具体,探讨不同群体的内部异质性对数字包容的影响。研究方法日渐丰富。在规范研究、数理统计的基础上纳入了案例研究、扎根理论和实验法等方法,形成了较有解释力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实用导向不断增强。近年研究更加强调数字包容实践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关注数字包容实践的实施内容及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