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语文必练题总结1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用法类型一致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积善成德惑而不从师B顺流而东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歌窈窕之章C东望武昌崖限当道者用心一也D而耻学于师破荆州,下江陵击空明兮溯流光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
2、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B厨房里有位大师傅,人还没到话先到了:“您是百货大楼卖糖的那个老同志吧,我在您那儿买过糖,快坐下来吃!您这么大岁数了,站一天柜台,够呛啊,该歇歇了。”C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充足。”D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读高二的小明沉迷网络游戏
3、,经常旷课,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耐心开导并不断求全责备,他终于戒掉了网瘾。乾隆皇帝自命风雅,经他看过的古代书画作品,无不被他在表面上题字钤印,真是焚琴煮鹤,令人痛惜!遇到扬尘天气时,在街道上洒水,这毕竟只是釜底抽薪之举,要下决心治理PM2.5超标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力度整治污染的源头。那一年,学校要出一本作文集,负责文学社的老师将撰写序言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感觉才疏学浅,恐怕承担不了这个重任,只好敬谢不敏了。一年四季,无往不复,季节的轮回引起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也成就了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文化。领导干部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
4、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ABC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B各级党校应该树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风,学员长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才可能成为讲究实事求是的人。C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D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梁启超一生写给子女的家书超过百万字,他给予了子女们细致周到的指导,既是孩子们的慈父,又是他们亲密的朋友。B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公
5、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近40多万,其中没有政治面貌等限制的岗位最吸引考生报考。CMG平台在整个游戏产业链中,占据了中游资源,不仅成为海外市场拓展的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市场应用的领跑者。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那两个名额。7、下列各句中所引用的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中年人或老年人见了青年,觉得不胜其健羡之至,而青年人却似乎不能充分了解青春之乐。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我向来过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
6、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D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8、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B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立场和态度鲜明,控诉军阀政府屠载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无耻文人的卑劣言论,悼念并赞颂革命青年的英勇精神,激励人们在勇敢请愿反抗的路上继续前
7、行。C包身工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写包身工一整天的生产劳动画面,副线综述包身工制度。全文结构清晰,把包身工的生活也写得有点有面,详略得当。D中国剧作家夏衍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络音乐平台对音乐创作者的服务和扶持不断增多,以及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进步,新人新歌相继涌现,网络音乐的原创力持续增强。B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争取把我国城镇化达到很高水平。C我们要以
8、新时代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理想追求,努力做执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追随者、实践者、信仰者,自觉投身到法治社会的伟大建设中去。D听从内心召唤,勇敢追求梦想,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发展进步的步伐联系在一起,是这一代青年鲜明的青春底色,是活力与创造力的最好证明。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晌午辐射短小精悍B长篙笙箫义愤填赝C云宵湮没礼上往来D肆业寒喧无精打采11、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律诗,中间两联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薄云岩际宿ABCD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诗歌
9、想象雄奇、情思奔涌,诗风豪放飘逸;杜甫诗艺精湛、众体皆工,诗风沉郁顿挫。严羽沧浪诗话高度评价道:“论诗以李杜为准。”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奇异的故事批判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被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分别为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他们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明道”。D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强调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3、将“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一个人
10、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ABC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互联网公司在裁员风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996”工作制已经成为一些企业逼退员工或变相增加KPI的手段。B卢永根夫妇用自己对事业的挚爱与执着,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华章。他们将积攒下来的八百多万元巨款全部倾囊捐赠,不留一分一毫给后代。C调查组掌握到,阳关林场管理比较粗放,日常工作不够规范,存在违规承租和协调不力,导致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的发生
11、。D考虑和解决问题,不仅要实事求是,且要与时俱进,不能老停留在呼吁层面,而应深入其中,进入操作层面,进行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专家指出,当今时代寻求网络隐私的刚性边界很困难,只有通过立法和制定标准去解决隐私问题,才能纲举目张。B避讳,不仅是语言艺术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别人的态度问题。常言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说话时,不能口无遮拦。C有些人遇到啥事儿都爱急,这在中医上被称为“心火亢盛”。这些一遇事就火烧眉毛者,在心火亢盛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用莲子心泡茶喝。D有些人遇见理论,就想要明白。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
12、穿凿附会,因为这样似乎可通,并自觉新奇可喜。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6、正字音:给加点字注音。荆棘( )匾牌( )纽扣( )火钵( )忸怩( )冰屑( )团箕( )凌侮( )叱骂( )咒语(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枯槁( )啜( )其醨( )渔父(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_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_诗人。(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被后世诗家尊为“_
13、”。(4)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_”。(5)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字长。史记是我国 _ 。(6)苏武传作者_,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19、记字形(1)朝m_ m_布坟m_ (2)kn_测zhn_酌 zhn_蓝 kn_称 kn_乱(3)yn_旗息鼓y_苗助长(4)xun_闹寒xun_xun_染20、词义辨析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相同点:( )不同点:( )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相同点:( )不同点:( )21、成语解释(1)大同小异:_。(2)千变万化:_。(3)喜闻乐见:_。(4)世世代
14、代:_。22、举出几个不能望文生义的成语并说明为什么。(1)(2)(3)(4)(5)说明:23、9月28日是 诞辰,同时也是织金育才学校校庆纪念日。24、词语积累。抱薪救火日削月割背盟败约如弃草芥远交近攻食不下咽25、易混字形(d)根深()固(d)()结(d)()分审布26、赂( )秦城邑( )思厥( )先祖父暴( )霜露荆( )棘( )草芥( )殆( )尽与( )赢( )洎( )牧以谗( )诛27、近义词易混辨析。(1)热衷:热爱:(2)精髓:精粹:2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片段二:借来的书,就如同家里的宾客,必须要细心、体贴地对待。你必须要保证它不被毁坏;它不能在你的家中受到委屈。
15、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然后的某一天,虽然很少人能做到,但是你确实应该归还它。(节选自威廉里昂菲尔普斯阅读的喜悦)技法感悟:_29、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_(在横线上填写该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0、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_、_和_。25(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语文_019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惑”,形容词作动词,有了疑惑。B“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前进;“下”,名词作动词,低于;“歌”,
16、名词作动词,唱歌、吟诵。C“东”,名词作状语,向东;“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D“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下”,名词作动词,攻下;“空明”,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澄明的水波。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不寒而栗: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语境讲天气寒冷,把人冻得哆嗦,没有突出人心里害怕。此处不合语境。B反戈一击: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句中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用词不当。C广开言路: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此处用于形容座谈会上代表们发言,不合
17、语境。D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或特色。语境讲不同的文章各有自己的特色,使用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引号中的内容为直接引用,所以应在“感叹”后加冒号。故选C。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处褒贬误用,使用错误。焚琴煮鹤: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做煞风景的事。结合“令人痛惜”可知乾隆皇帝在他看过的古代书画作品题字钤印是做煞风景的事。使用正确。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结合后文“要下决心治理PM2.5超标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力度整治污染的源头”
18、可知在遇到扬尘天气时,在街道上洒水不是从源头(根本)解决问题,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扬汤止沸”。扬汤止沸: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敬谢不敏:意思是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结合前文“我感觉才疏学浅,恐怕承担不了这个重任”可知使用正确。无往不复:指凡事没有始终往前而不遇反复的。根据后文“季节的轮回”可知此处是说一年四季一圈又一圈的轮转,不断循环。使用错误,改为“周而复始”。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意谓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向各种有专长的人学习。此处是说领导干部应始终本着向各种
19、有专长的人学习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使用正确。成语使用错误,成语使用正确。故选A。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杳无音讯”,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信息。这里形容“远处的电线杆”也被“遮没”了,应改为“无影无踪”。B.“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里表现“学员长期生活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使用正确。C.“休戚相关”,形容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这里形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应改为“息息相关”。D.“改弦更张”,是指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做法等。这里是形容“不正常的师生关
20、系”应该改变了,适用对象不当。故选B。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已近40多万”不合逻辑,去掉“近”或“多”。C.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内容互换。D.搭配不当,“录取”和“名额”搭配不当,将“名额”改为“学生”。故选A。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引用得体的能力。A.此句诗,诗人言自己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本身就处在庐山之中。自己的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行动被庐山的丘壑所制约,看到的景物也就只是庐山的冰山一角,所以根本不可能透彻地了解庐山。这两句议论新奇,发人深省,阐述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哲理:由于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
21、同,或因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到的事物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想要看清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我们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限制,摆脱主观的偏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综合分析。这里用于青年人不能充分了解青春之乐,符合语境。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反应一种惆怅之情,而句子反应的是一种闲适之情。不符合语境。C.这两句的意思是: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用在这里说党员要守住初
22、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符合语境。D.此诗句表达了一个母亲对远行儿子的寄托和无私的爱。这里语境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的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也就是说母亲对儿女的牵挂,符合语境。故选B。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激励人们在勇敢请愿反抗的路上继续前行”说法错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启示人们: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唯一的办法只有起来革命,而不是勇敢请愿。故选B。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应在句首加上介词“随着”,使前面分句作为整个句子的状语。B句式杂糅,“争取把我国城镇化达到很高水平”应改为“
23、争取使我国城镇化达到很高水平”或“争取把我国城镇化提高到很高水平”。C语序不当,“追随者、实践者、信仰者”应该是“信仰者、迫随者、实践者”。故选D。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义愤填赝”的“赝”应为“膺”。C.“云宵”的“宵”应为“霄”;“礼上往来”的“上”应为“尚”;D.“肆业”的“肆”应为“肄”;“寒喧”的“喧”应为“暄”。故选A。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这是一首律诗,熟悉律诗的一般常识才能正确排序。中间两联“薄云岩际宿”和“孤月浪中翻”要对仗,中间两联最后一字“翻”“喧”要押an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
24、承转合问题。首联对起,颔联承接首联,写当时所见。颈联转入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尾联对结,才点出“不眠”的原委。综合起来看,C项最恰当。故选C。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唐宋八大家其他七位分别为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错。“范仲淹”应为“曾巩”。故选C。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先看语境,语段一共两大句话,第一大句是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他”就“不是自己”;第二大句“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是解释前面说“他不是自己”的原因,且句说“在其中”
25、,显然前面应该有“其中”指代的内容。再看“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这一句,“因为”解释原因,“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是后一句“其中”指代的对象,由此可知,应该放在的位置。故选C。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中途易辙,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互联网公司”,句子并不完整,就开始了另一话题“996工作制”,可以把“在”提到句首。B语义重复,“倾囊”就是“尽出全部”的意思,可删掉“全部”。C成分残缺,“存在违规承租和协调不力”缺少宾语中心语“的情况”。故选D。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纲举目张”: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
26、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这里是说“只有通过立法和制定标准去解决隐私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解决问题,使用正确。B.“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指要顾及别人的脸面。联系语境“说话时,不能口无遮拦”,使用正确。C.火烧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这里形容“有些人遇到啥事儿都爱急”,使用不当,可用“心急火燎”。D.穿凿附会:意思是指生拉硬扯,非常牵强的解释。这里是说“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 牵强的解释,使用正确。故选C。16、答案: j bin ni b n xi j w ch zhu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
27、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荆棘”中的“棘”应读“j”;“匾牌”中的“匾”应读“bin”;“纽扣”中的“纽”应读“ni”;“火钵”中的“钵”应读“b”;“忸怩”中的“怩”应读“n”;“冰屑”中的“屑”应读“xi”;“团箕”中的“箕”应读“j”;“凌侮”中的“侮”应读“w”;“叱骂”中的“叱”应读“ch”;“咒语”中的“咒”应读“zhu”。17、答案: go chu l f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槁”是形声字,“高”是声旁,意思是枯
28、干。“啜”读作“chu”,意思是“喝”。“醨”,读作“l”,薄酒,淡酒。“父”在“渔父”“田父”中读“f”。18、答案: 狂人日记 浪漫主义 “诗圣” “元曲四大家”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进行填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中,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9、。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儒客大家。19、答案: 暮 幕 墓 勘 斟 湛 堪 戡 偃 揠 喧 暄 渲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30、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此题注意形近字,第一组同音不同字,根据意思区分。比如,幕,覆着在上面的帐,帐幕。第二组形近不同音,都有“甚”。第三组读音不同,偏旁不同,意思不同。第四组,都有“宣”,不同声调,意思也不同。这四组注意区分。小提示: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这类题只能多写多记。注意一些形近字和生僻字。20、答案: 都有发表意见或见解的意思。 “各执己见”,侧
31、重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众说纷纭”,泛指各种说法不一,只强调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说法。 三个成语都可用来形容多。 意义不同。“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触目皆是”的意思是“视线接触到的地方都是”,形容“多而易见”;“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适用对象不同。“比比皆是”多用于人,也常用于物;“触目皆是”多用于物,少用于人;“俯拾即是”只用于物,不用于人。词义侧重点不同。“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无所谓侧重点;“触目皆是”侧重于看得见的地方;“俯拾即是”侧重于容易得到。搭配情况不同。“触目皆是”只用于看得见的、具体的物,不用于看不
32、见的、抽象的物;“俯拾即是”只用于可以捡到的或拿到的物(地上的东西、文章中的错别字、例证等),不用于可见而不可取的物。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各执己见: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众说纷纭:主谓式;作谓语;意思是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各执己见”侧重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众说纷纭”侧重于意见繁多。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与物。触目皆是:
33、意思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这三个成语都用来形容多,但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现辨析如下:第一、 意义不同。“比比皆是”的意思是 “到处都是”,形容很多,“触目皆是”意思是“眼睛看到的都是”的意思,形容“多而易见”“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低头便能够捡到”的意思,形容多而易得。第二、适用对象不同。“比比皆是”多用于人,也常用于物;“触目皆是”多用于物,少用于人;“俯拾即是”只用于物,不用于人。第三、词义侧重点不同。“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无所谓侧重点;“触
34、目皆是”侧重于容易看得见,“俯拾即是”侧重于容易得到。第四、搭配情况不同。“触目皆是”只用于看得见的、具体的物,不用于看不见的、抽象的物:“俯拾即是”只用于可以拣到的或拿到的物(地上的东西、文章中的错别字、证据等),不用于可见而不可取的物。第五、语法功能不同。“触目皆是”和“俯拾即是”都可以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而“比比皆是”却不能。21、答案: 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无穷。 喜欢听,乐意看。 形容很多年代,时间无穷尽。泛指延续的各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大同小异:意思是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作谓语;用于比较。千变万化:比喻变化很多,在句子中一般充
35、当谓语、定语。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世世代代:意思是形容很多年代,时间无穷尽。泛指延续的各代。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22、答案:洛阳纸贵、江河日下、如雷贯耳、登堂入室、三人成虎等。说明部分可用1句话解释所有成语不可望文生义的原因。例如: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有很多源自典故,所以不能从表面理解成语的含义。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望文生义”即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常会造成色彩、对象及其内容上的错误。比如:1.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不指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
36、一样力量大。(错例:我们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2.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不指东方睡狮。(错例: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3.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缩的样子。不理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错例: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4.良莠不齐,好人坏人参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错例: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5.马革裹尸,指英勇杀敌,战死沙场。不是指死的惨,连埋葬的棺材都没有。(错例:那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
37、结局。)6.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不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错例:近几年,黄河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思考环保问题。)7.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境界。不理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错例:为了应付中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理解为危险的言行。(错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9.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判处死刑也抵不了他所犯的罪恶。10.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常被
38、无用为书写潦草,不加标点。11.七月流火,表示天气变凉,酷热开始减退。常被误用为形容酷热。12.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不能理解为“纸”价格“贵”。13.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不能理解为声音大。14.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无用为在“堂”“室”间行走。15.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23、答案:孔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西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为历代儒客信众祭拜孔子的节日。24、答案: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
39、反而使祸患扩大。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背盟败约:指背叛誓言,撕毁盟约。背,违背。盟、约,誓约。如弃草芥: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芥,小草。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来是战国时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秦国用它达到了统-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后来也指待人、处世的-种手段。食不下咽:食物在嘴里但咽不下去。形容心中忧烦不安,不思饮食。解析: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很多成语来自于文言文,所以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对文中的成语进行积累,了解成语的本意,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场合、褒贬、谦敬等,可用于高考中的成语辨析题或用于作文等。学习六
40、国论一文,就有很多成语要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如:“抱薪救火”出自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句意: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该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日削月割”出自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句意: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该成语的意思是: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背盟败约”出自苏辙六国论中“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句意:诸侯们不知道要采取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该成语的意思是:指背叛誓言,撕毁盟约。背,违背
41、。盟、约,誓约。“如弃草芥”出自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句意: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该成语的意思是: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芥,小草。“远交近攻”出自战国策中的“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句意:大王您还不如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进攻近距离的国家,这样得到一寸的土地是大王您的,得到一尺也是大王您的一尺。该成语的意思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来是战国时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秦国用它达到了统-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后来也指待人、处世的-种手段。“食不下咽”出自苏洵六国论“以赂
42、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句意: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该成语的意思是:食物在嘴里但咽不下去。形容心中忧烦不安,不思饮食。25、答案:蒂/缔/谛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可以结合成语的意思和联想记忆法来区别:“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可以联想到“草(蒂)根”。“缔结”,订立,组织;.创立或建立。可以借助形旁(绞丝)相同法来记忆。“谛分审布”,仔细察看分布状况。可以联想“视(察看)听(谛听)”来记忆。26、答案: l y ju p jng j ji di y yng j chn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本题,要注意“赂秦”的“赂”读“l”,“暴霜露”的“暴”读“p”,“荆棘”的“荆”读“jng”,“与赢”的“与”读“y”,“洎”读“j”等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27、答案:热衷:十分喜好,并且醉心而沉迷。热爱: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