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互逆命题(1)课 题11.4 互逆命题(1)教学目标:1、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2、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3、经历一些“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难点: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判断: (1)如果a=b,那么a2=b2; ( ) (2)如果a2=b,那么a=b; (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4)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 ( ) (5)对顶角相等; ( ) (6)相等角是对顶角。 ( )观察上述命题,你发现了什么?2、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_是第二个命题的_,而第一个命题的_又是第二个命题的_,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命题的 _。3、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它们都是真命题吗?(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如果x=5,那么|x|=5。 4、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 ,那么该条件是 _(本题是多选题)A. BB/ AC B .
3、 BC=CB/ C.ACB=ACB/ D.ABC=AB/C二、新课(一)、情境创设:泰勒斯与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利用影子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其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他自已还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特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说,要使三角形两角相等,它们的对边必须相等.这个发现我们现在看来很简单,可是在当时发现它们的确不易,其实这两个三角形的特征是两个定理,或者说
4、是两个真命题.问题:1、这两个命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我们还学过类似的一些命题吗?如(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归纳: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二)交流: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1)对顶角相等;(2)如果a2=b2,那么a=b;(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5)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说明: (1)(3)(5)直接叙述它们的逆命题可能会有些困难,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关的图形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三、例题讲解例1、写出下列
5、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ac2bc2,则ab;(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3)若ab=0,则a=0.【分析】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只需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交换一下则行.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说它真,必须有根有据;而说它假,只要举一个反例,千万不能想当然.解答 (1)逆命题为:若ab,则ac2bc2.假命题,如c=0,ac2=bc2(2)逆命题为: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真命题.(3)逆命题为:若a=0,则ab=0,真命题.说明:真命题应是公理、定理、定义以及由它们推导出来的正确的结论,是无需证明大家一致公认的事实或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而
6、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符合题设但不符合结论的例子;这里仍要提供让学生多说的好机会,让学生多说才能多思,多说才能有条理地表述,让学生自己去举反例,让学生要有思考的过程,要注意这里不仅仅是命题的教学,更是几何的综合课堂。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自我检测1. 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_,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_,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_。2. 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吗?_.3.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_。4. 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一定成立吗?_。请举一例:_。5. 给出下列命题: (1) 直角都相等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0, 那
7、么a0,b0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6)如果a0,b0, 那么ab0 其中,互为逆命题的是:_.6. 下列命题: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直角都相等;等边对等角。它们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7. 下列命题:直角都相等; 若ab0且a+b0,则a0且b0;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其中原命题和逆命题都为真命题的有 。8. 判断(1)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 ( )(2) 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也一定是真命题. ( )(3) 原命题是假命
8、题,但它的逆命题可能是真命题. ( ) 9. 先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互逆命题的真假;(1)如果ab=0,那么a=0;( )逆命题:_( )(2)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逆命题:_( )(3)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逆命题:_( )(4)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_( )(5)如果两个数的差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逆命题:_( )(6)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并且这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逆命题:_( )10、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1)如果|a|=|b|,那么a=b; (2)如果a0,那么a20;(3)等角的补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1)如果a+b0,那么a0,b0;(2)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3)4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5)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6)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1. 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1)如果|a|=|b|,那么a=b;(2)任何数的平方大于0;(3)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4)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5)如果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是这条线段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