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
学生
时间
学科
物理
年级
课次
第 一 期 第2次课
授课题目
声速计算专题、一二三章实验专题
教材名称
授益题库
教学重点
与声速有关的各种计算;声音三特性实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反射定律的规律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教学难点
与声速差有关的计算,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教学体例
A.上节知识问答B.精彩导学;C.教师精讲(知识重点、教授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的规律);D.当堂监测(问答+笔试)5.课后作业;
A 上节知识问答:
1、电路图中的各种元件符号;
2、电路图与实物图的相互转化(以题考查);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与读数规则;
4、串并联电路电流的变化规律;
C教师精讲:
初二物理上册与计算有关的知识并不是很多,但是计算又是物理考试必定要考察到的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将声速的计算着一块知识掌握。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通常来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但是做题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题中已知,就用已知值来计算,如果未说明,则将声速视为340m/s;同时要注意,声音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声速的计算公式为:V=S/t.
其中V-----------声音的速度,单位m/s;
S------------路程,单位:米(m);
t-------------时间,单位:秒(s);
2.与回声(双程传播)有关的计算:
例一、一人站在一座山崖之前,在某一时刻他大喊一声,过了四秒之后,他听到从山崖传回来的声音,问他与山崖的距离为多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习题: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发出信号经0.6s便收到.
⑴估算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
⑵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一气象学家将一只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依据是什么?
2、 已知人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的区别是两者之间的声音差别要大于0.1s,那么人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多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与雷声(单程传播)有关的计算:
例一、下雨的时候,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有一个人看到闪电5s后听到打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的距离有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习题:1、跑步的时候计时员总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为什么不是听到枪响时才开始计时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运动员的成绩偏好还是偏差呢?如果计时员看到冒烟2.5s后才听到枪响,则计时员与发令枪的距离为多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3、与时间差有关的速度计算:
例一、某人站在铁路旁,看见远处的铁路检修工人用小铁锤向铁轨敲了一下,他贴近铁轨,过了一会儿听见了两次敲击声。若两次声音间隔为0.5s,该人离敲击处183.6m,已知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 m/s.求铁轨敲击处与人的距离为多远?
习题:1、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2.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距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D当堂检测:
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右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____________.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2.平面镜是人们常用的工具,下面是某物理兴趣小组对平面镜的探究:
(1)小华同学在观察平面镜成像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平面镜,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
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也逐渐远离平面镜
E.当蜡烛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蜡烛相对于其像的速度为1m/s
琴弦的
材料 琴弦的
长度/cm 琴弦的横截
面积/mm 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2)检查视力时,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m,由于室内两墙距离只有3m,小红找来一块平面镜解决了这个难题,把平面镜和视力表分别挂在相对的两面墙上.这时小红距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m.
(3)城市中高楼耸立,且在高楼大厦外墙多镶嵌着大幅平板玻璃,小勇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看到,路口右侧楼房上嵌有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板玻璃,如图15所示.他发现玻璃中一辆小车向西行驶到十字路口再向左转弯,则这辆小车在转弯后的行驶方向是___________.
(4)小丽在其表姐的新房中,发现靠在墙角的梳妆台上竖直安装有互相垂直的两块平面镜,镜前的化妆品在镜中成了很多像.如果在镜前只放着一瓶香水,那么,小丽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瓶香水.
3.小刚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__________,所以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_____50mm时,能看到蚂蚁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
(3)把镜头还原装回相机,小刚在拍一颗桃树的像时,桃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4)拍完桃树的像后,小刚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小刚应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将镜头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底片,即把镜头__________(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5)小刚想近距离拍摄一张桃花上小蜜蜂的照片时,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1,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__________。
4.下表是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而图(a)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 m·S-1
3×108
2.99×108
2.25×108
2×108
图(a)
图(b)
⑴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一般 .(填“相同”或“不同”)
⑵ 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填“<”、“>”或“=”)
⑶ 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 入射角.(填“<”、“>”或“=”)
⑷ 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如图(b)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 (填“左侧”或“右侧”)
5.如图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1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能 ,便于确定像的
⑵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 __。
⑶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
6.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用的光学仪器是 透镜。能够成一个放大的图像的原因是物体距离 透镜 时,成一个 立、 的 像。
(2)小明把这个透镜朝向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5cm处找到一个极小亮的点,那么,小明想要利用这个透镜获得一个缩小的像,应当把物体放在距离透镜 处。
(3)小明利用这只透镜研究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应当将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 ,并且调整它们的高度和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上。
7.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
8.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经过0.2s后听到了回声,问这口枯井约有多深?
9.大力水手在夜间行驶的轮船上匀速航行,他担心撞上冰山,于是他在距700米处站到船头向前吹响了号角,轮船行驶了40米他听到了号角声,求: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大?听到回声时用的时间是多长?
10. 2、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的声速,回答问题: (单位:m/s)
空气(0 ℃)
331
冰
3230
空气(15 ℃)
340
铜
3750
煤油(25 ℃)
1324
铝
51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⑴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 写出两条。
⑵ 在长约为884 m的金属管的—端敲击—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此时气温约为15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