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222121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 江 师 范 学 院教 案课 题:荷 塘 月 色指导教师:刘千秋 徐 鹏学 院:文学与新闻传播专 业:语文教育学班 级:2007级6班姓 名:夏 雪学 号:200701000482009年11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美景,能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掌握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从中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理解本文借 景抒情的手法。2. 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片段的

2、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难点:1. 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达到主客体在情感上的统一与共鸣。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 写采莲旧俗的作用。教学方法: (以下方法可结合使用)1. 情境教学法2. 诵读法 3. 讨论法4. 提问法5. 讲解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上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朱自清的生平简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有匆匆、春、背影。(很好)。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一开始作者的心

3、情是不宁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回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里,开篇点题,交代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突出了作者心里淡淡的哀愁,也为全文奠定了哀愁的基调。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步履一同走进那美丽的荷塘,去感受作者心境的变化,体会名篇中的经典。二、整体感知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31页,看到第四自然段。那么现在,我先范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体会文章的语言,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从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第二,他具体写了荷塘的哪些景色?一会儿我将请大家来谈谈。(朗诵完)请同学讨论,回答问题。(板书: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现在,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品味美文,享受经典。通过品味这一

4、段诗化的语言,一起去体会朱自清由哀愁转为淡淡的喜悦之情。三、具体研习1.鉴赏描写荷叶的语句,重点研习叠词。提问:首先引入我们眼帘的是?(曲曲折折的荷塘)还有什么呢?(田田的叶子)这里是叠词的使用,那么大家再从整段来看,作者还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叠词呢?(学生不必单独回答:层层、亭亭、粒粒、缕缕、密密、脉脉)(板书)很好!大家找的又准又好。这段大量的使用了叠词,“曲曲折折、田田的”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作者看到的荷塘是曲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说明了荷塘十分的广,而“田田”?又说明什么呢?古乐府江南曲中也曾写道“莲叶何田田”的诗句,说明荷叶是密密地挨着,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的特点。很显然,层层的叶子,

5、一层一层地交错着,说明了荷叶出水很高。大家再自己体会后面的几个叠词,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荷塘,这样的荷叶,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但却如身临其境般,这就说明了什么?(叠词的使用,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另外,从节奏上看,节奏明朗,如跳跃的音符。从语气上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2.鉴赏描写荷花的语句,重点研习修辞。李白有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笔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写的荷花的呢?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从哪里看出是拟人?(袅娜、羞涩)(同时板书)从哪里看出是比喻?(明珠、星星、美人)(同时板书)。这里

6、的袅娜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姿态?(盛开着的)那么,羞涩呢?(含苞待放的姿态)。这里的袅娜把荷花如女子般的柔美、妩媚、婀娜多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羞涩一词,十分形象而生动地将含苞待放的荷花那种娇羞、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有如白居易笔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韵。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的这个比喻句,它有何特点?(一个本体,三个喻体)。三个喻体是不是从一个角度来写的呢?(不是)说她像明珠,是因为月光下的荷花,仿佛也被镀上一层柔润的白光。说它像星星,放眼望去,在月光下闪烁不定。说她像美人,又将它那纯洁、美丽、粉嫩、娇羞再次呈现。请大家注意,不只一个喻体去说明和描述本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我们称之为博喻。它能

7、加强语意,增添气势。接下来,作者又写到什么呢?(荷香)他是如何写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是由什么感受到的?(嗅觉)歌声是由什么感受到的?(听觉)。它们之间有何相似点?(渺茫的,若有若无的)这里作者将不可触摸的香味,比作可感的音乐,形成了由嗅觉到听觉的感觉转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通感。(出示PPT)讲解通感的概念及如何运用。 例子: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伶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的“光与影”与听觉的“旋律、名曲”构成通感。是视觉与听觉的转移,旋律的高低起伏和光与影轻重浓淡的色调具有相似处。

8、3.鉴赏描写荷波的语句,重点研习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微风掠过,使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如果说写荷香浮动和荷叶波动是直接描写月色荷塘的动态美,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间接描写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这说明此刻的荷塘美景并非静止不动的,这就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此时此刻的心情由淡淡的哀愁转为淡淡的喜悦之情。这就是散文创作中一大特点与亮点,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刻宁静的荷塘美景也正是作者心灵的写照。往日的焦躁不安逐渐被此时的宁静所渲染,恢复了难得的平和和喜悦。4. 集体诵读。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份平和而喜悦的心情,集体诵读全段,再次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注意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四、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品味第四然段,从“语言、描写、情感”三方面出发,重点学习叠词、修辞、融情于景等艺术手法,体味到了荷塘月色极富诗意的语言,感受到了作者心境的变化,走进了作者心灵的荷塘。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背诵第四自然段。2.运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描写一段话,内容不限。附:板书设计:荷塘月色 朱自清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