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姚县金碧小学“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教案
科目:数学
教学内容:重叠问题(课本第108页例1)
备课教师:王翠花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
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
2、借助直观图,使学生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小组准备小动物图片(鹦鹉、白灵鸟、小猫、小狗、青蛙、猴子、老鼠)各一张,磁铁7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过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很开心,因为我欣赏到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如果再举办一次,想参加唱歌的同学请举手,想参加跳舞的同学请起立,你为什么举手?(因为我只参加了唱歌),你为什么起立?(因为我只参加了跳舞),你为什么举手又起立?(因为我既参加了唱歌又参加了跳舞)。
师:森林中的小动物们也在举办音乐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小动物图片:鹦鹉、白灵鸟、小猫、小狗、青蛙、猴子、老鼠)参加唱歌比赛的小动物有几只?(5只)参加跳舞比赛的有几只?(4只)可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没有9只?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小动物既参加了唱歌比赛又参加了跳舞比赛)。
揭题:生活中像这样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能利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明确的时机与方式】全课小结时,引导学生归纳并明确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标杆题:森林音乐会中,参加唱歌比赛的小动物有: 鹦鹉、白灵鸟、小猫、小狗、青蛙: 参加跳舞比赛的有: 小猫、猴子、老鼠、小狗。用集合图把参加唱歌和跳舞的小动物表示出来,算一算参加唱歌比赛和跳舞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
学习要求:
1、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能一眼就看出哪些小动物参加了唱歌比赛?哪些小动物参加了跳舞比赛?同时还能清楚地表示出哪些小动物既参加了唱歌比赛又参加了跳舞比赛?
2、同桌讨论:如果用小动物图片来摆一摆,两种都参加的小动物应该摆在哪里?3、小组活动:①、三人动手摆小动物图片,其余同学观察思考。
②、摆好后,小组内说一说每部分各表示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摆的方法。
5、比一比:哪种方法好?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什么?两边圆圈各表示什么?
6、师介绍韦恩图。(师:这个图在数学史上很有名呢!它叫韦恩图(板书),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约翰·韦恩发明创造的。)
7、根据集合图,独立列式算出“参加唱歌比赛和跳舞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
8、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书:5+4-2=7(只) 3+2+2=7(只) 5+2=7(只)3+4=7(只)
【展示】抽3个表示方法不同的小组演示讲解,教师引导比较。再请4至5名不同算法的学生列式并讲述列式理由。
【反思】列式计算重叠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用总数减去重复的数,重复部分只能算一次。)
四、进行类比训练、拓展延伸。
(一)进行类比训练,出示类比题
下面是某班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学号名单
语文
6号
14号
21号
4号
10号
7号
35号
数学
6号
14号
10号
21号
1号
8号
30号
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学生 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
↑
既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
1、看表口答: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各有几人?既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几人?再填集合图。
2、算一算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几人?
步骤:1、学生独立完成(抽1至2人板演) 2、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反思】1、用集合图表示两个事物时,先找出并填写哪个部分?(两种都参加的),再填哪个部分?(只参加一种的)
2、怎样列式计算重叠问题?(要先求出总数,再减重复的数,重复部分只能算一次。)3、比较标杆题与类比题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二)、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三(2)班同学参加活动课,其中参加跳绳的有32人,参加打球的有28人,两项运动都参加的有10人,三(2)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了活动课?
2、班级进行卫生大扫除,卫生委员为了能挡掉教室天花板上的蜘蛛网,把一把80厘米长的扫帚和一根150厘米长的木棒接起来,连接处20厘米,这个工具有多长?(多媒体课件演示)3、(拓展)延伸:三年级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30人,这个班参加数学、语文竞赛的总人数可能是多少?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