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 重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79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回顾和为10的加法,以及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比较,将“凑十”的方法运用于连加连减的计算中,掌握简便计算的解题技巧,形成灵活解题的能力与习惯。第一层次:让学生回忆和为10的加法,并在观察算式时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性质,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第二层次:把以上知识运用到连加的计算中,学生通过尝试、比较,体验到在计算连加时,利用先凑十再加上第三个数的方法,使计算简便。第三层次:创设情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确连减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知道可以先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
2、减数中减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在亲自尝试、比较、交流中感悟,掌握计算技巧。 教学目标1、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体会到三个数连加,凑整十比较简便;三个数连减,可以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3、通过学生的尝试和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并形成灵活解题的能力与习惯。教学重点1、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简便运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连减算式中,可以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的运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 复习引入 感受新知1、回顾和为10的加法。师:小朋友,你还记得10的加法吗?请你说说和是10的加法。(指名说,教师将学
3、生说的算式写成下列形式)46= 82= 37= 91= 55=64= 28= 73= 19= 2、引导观察,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归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知道两个结果相等的算式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师:(指以上题中的第一列)这两道题的和是相同的,能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算式吗?(46=64)4、学生独立练习。填写课本71页题1。【让学生熟练10以内加法;充分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为下一层次的灵活解题打下基础。】二、尝试计算 体验新知1、独立计算,汇报交流。师: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题。491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将学生交流情况进
4、行板书) 2、观察比较算式的异同。师: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三个算式其实是同一道题,只是用了不同的方法。师:为什么这道题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生: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3、独立练习,体验简便方法。师:哪一种容易?想清楚了再做。(p79题2的后半部分) 914= 914= 4= 9=4、反馈交流。5、连一连,哪两个数能凑满十。782 557 694 373931 446 2783 94616、独立练习,反馈计算结果。师:请你用简便的方法计算79页题3、4、5。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尝试、比较、思考的数学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才能
5、发现问题;通过尝试、比较、思考,才能感受知识,内化知识。这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必经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然后通过尝试,发现在连加算式中,先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加数先加,再加其它数的方法更简便。而这一方法的依据,便是上一层次的加法交换律。教学层次环环紧扣,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三、创设情景 掌握新知1、媒体演示情景,请学生编故事: 妈买来15粒糖,小胖先吃了6粒,趁妈妈不注意又吃了4粒。现在还有几粒糖?2、独立尝试解答,交流算法。师:请你列式,并用你最拿手的方法算一算。(学生交流算法,师板书。) 1564= 5 1564=5 156=9 64=10 94=5 1510=53
6、、比较算法,提炼方法。师: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归纳:在连减算式中,可以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师: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容易?生:第二种。师:为什么?生:两个减数相加的和正好是整十数,从被减数中减去一个整十数比较容易。4、独立练习,反馈计算结果。师:请小朋友用刚才我们学到的巧算方法计算79页题6。【通过设计一道情景题,帮助学生理解在连减算式中,要从一个数内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将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明白了算理,学生遇到两个减数相加的和正好是整十数的连减题时,就能运用先凑整再减的方法进行巧算。这里注重的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能力的提高。】四、总结体验 交流感受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南汇区周浦镇小学 陈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