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
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
【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
学生发表看法.
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
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
师: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
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
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
学生发表看法.
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
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
学生尝试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
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
学生发表看法.
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师: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举手回答.
二、新课讲授
就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
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
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
师: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