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43当代思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全过程人民民主”正式提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成为我国新型民主形态。从本质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性”与“全过程性”相统一1;从理论基础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与发展2,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3;从演变历程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4;从过程机制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既离不开制度体系保障5,也需要参与实践推进6。现有研究集中在解释性、操作性或价值性命题的单项维度,而从整体层面上对其生成逻辑的论述
2、较少。基于此,现从“理论历史实践”相统一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把握实现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般规律,以理论成果回应并指导时代需要。理论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无本之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彰显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厚的理论精髓。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主政治思想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源头活水,推动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持续性发展。首先,“和”思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主体多元性、利益协调统筹性提供了理论资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地利人和”与“兼相爱、交相利”等体现了求同存异、争
3、取双方平衡与合作的“和”思想。在民主实践中,各政党各阶层各民族在存异基础上求同,以共赢而非“零和”为目标,生动展现出“和”思想林清(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深厚的理论、历史与实践根基。从理论逻辑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共同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初步探索、框架建构、系统推进并成型发展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史;从实践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制度安排和参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系统性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对于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基本经验、构建中国本土民主话语
4、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基金项目:2022年度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逻辑研究”(编号:225245006)。的价值追寻。其次,民本思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汲取传统政治思想强调的重视民众利益,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全过程人民民民主不仅是对传统政治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改革创新,摒弃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立场,赋予“以民为本”的时代话语与逻辑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基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中国共产党民主探索中起着强有力的作用,是人民民主不断深
5、化发展的理论源泉。其一,人民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将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体。奴隶社会,奴隶与妇女并不以民主主体存在;封建社会,人民受政治统治与经济剥削的双重压迫;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剥削依旧存在。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民主理论,指出人民的主体性原则,强调只有实现共产主义7,才能使全人类获得真正的解放。其二,真正的民主。马克思主义指出西方竞争式选举民主的固化矛盾,如民主仅象征着更多选票,其已经沦为资产阶级瓜分政治权力的程序性工具,并未带来真正的民主。由此,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民主,应建立在普选制基础上,党的领导人应由民主选举产生;应建立在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基础上,坚决维护人民
6、群众的整体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民主理论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确立与发展提044 当代思潮供了科学指南。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贯穿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奠定了新中国的政治基石,为民主政治建设勾勒出宏伟蓝图;邓小平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又着重对国家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从体制层面上保障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民主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民、政党与国家之间构建起一种现代化的政治关系,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融入到民主政治建设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发展怎么样的人民民主、怎样发展人民民主这一时代命题,中国共产
7、党人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最新回应。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揭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历史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百年历程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初步探索、框架建构、系统推进并成型发展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全过程人民民主初步探索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政治观武装头脑。毛泽东强调,革命的本质在于争取民主8。为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找革命出路,首次与国民党展开合作。尽管这次合作以失败告终,但这也使中国共产党清晰认识到,争取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广大民众才是民主根本;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第
8、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民主政权有力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团结中间党派、进步知识分子,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具有重要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框架建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作为建立在人民主权基础上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政治前提与制
9、度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系统推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主与法制建设颇受关注。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现代化实际需要,对人民民主建设进行全方位规划,从制度层面上确保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民主化9。在经济方面,倡导经济民主化,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大胆地下放经济管理权,进而解放职工生产积极性,为提升经济效率注入活力;在政治方面,主张以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既强调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又着重突出基层民主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成型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整体进入全面深化改革
10、阶段。在“以民为本”理念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改革创新民主政治建设,如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1065,保证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之中。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系统化,凸显出国家制度与人民意志的相统一,为实现最真实的民主铸就了稳固根基。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正式形成并不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民主形态。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参与实践的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与发展既有深厚的理论与历史底蕴,又有强烈的实践基础。其实践逻辑既体现在多方面的制度运行中,又体现在多方位的政策行动中。以制度体系为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项
11、系统性工程,通过一系列制度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保障各个方面的民主参与。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载体。理论层面上,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这一根本制度载体,贯通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五种民主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人民性”与“全过程性”;实践层面上,人民代表大会以具体形式实现民众参与的“全过程”,如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等,确保人民民主规范化;通过立法调研、议题协商等,发挥人民民主的全过程性。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备与其他政党制度相区别的独特优势。一是实现了规范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既保证了民意表达的畅通,
12、又克服了旧政党制度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弊病11;二是实现了包容性与公平性的统一,既推动了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又克服了多党恶性竞争的弊病11;三是实现了代表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既保证了民众利益的维护,又克服了旧政党制度以少数人为代表的弊病11。其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族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有效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地方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在国家统一领导之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推行区域自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本区域事务的自主管理。换言之,要实现自治地方的全过程人民 045当代思潮民主,就必须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保证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其四
1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基层公共事务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多次修订,为保障基层群众实现当家作主提供了法律依据与制度规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基层民主治理体制,即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等,为基层自治提供了更为完备的行动指南。以参与实践为内核。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程序的闭环运行,将人民民主贯穿于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推动民主程序的规范化与系统化。第一,民主选举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就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票决式民主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市
14、场经济的产物12,是将民众作为选举政治精英的手段,使群众参与仅局限于选举阶段,而无法对选举后的政治运作产生实际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则以人民“全过程参与”为内核,通过民主选举推选出德才兼备者,对民主活动进行全面指导,使民主不仅仅存在于“选举日”投票之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民主政治的全过程。第二,民主协商对于人民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破解了这一难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独特”1053。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民主协商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凝聚成代表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的共同意志。从直接参与实践看,基层民主推陈出新,探索
15、出民主恳谈会、村民代表会等新形式,有效推动了基层协商民主运作。第三,民主决策是人民民主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一方面,民主决策不仅影响着民主运作过程,还作用于民主运行结果,对于人民群众利益满足具有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民主决策的制定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政策动员中适时改变13,在不断调适中优化精进。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也并非脱离实际的,而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在群众反馈中逐步调试出贴合实际的有益政策。第四,民主管理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决策制定之后,如何保证决策地有效执行,还需要人民群众的深度参与,以保证民主管理理念与程序的科学性、有效性。具体而言
16、,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的民主治理,是人民直接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具体体现,如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五,民主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一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14,只有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监督,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从民主运行过程看,民主监督贯穿于人民民主的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人民参与的“全过程”;从民主制度建设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党外的权力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铁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包含着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本
17、文在历史与逻辑的辩证、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中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总结我国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努力构建中国本土民主话语体系,实现与世界各国民主的主动对话,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索并未结束,而是“进行时”,其科学理论、历史规律与实践探索还需要以更加丰富的姿态呈现出来,以争取人类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桑玉成.拓展全过程民主的发展空间J.探索与争鸣,2020(12):9-12.2李翔宇.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J.开放时代,2022(02):12-24+5.3刘九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统思想渊源J.政治学研究,2021(04
18、):18-26.4许耀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07):24-28.5赵永红.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J.行政论坛,2022(01):40-51.6张明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特征及实现逻辑J.思想理论研究,2021(09):31-3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4.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5.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5、53.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3.12鲁品越.关于当代民主制度的问答(上)J.思想理论教育,2014(11):19-26.13郑永年.中国改革路线图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171.14赵云献.毛泽东建党学说论(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