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上-《小石潭记》.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208314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小石潭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小石潭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四、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教具准备:U盘。   一、导入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体感读。   1、 生初读课文   2、悟情。   四、整体感知   1、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2、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 翻译   ①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③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二、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学生4人一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象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水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扫作者被贬后郁闷沉痛的心情,而对小石潭这一奇趣感到轻松、快慰。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三、探究质疑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6、 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五、作业   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