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0640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4 期2023 年 7 月科技管理学报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Vol.25No.4Jul.,2023 文章编号:1008-7133(2023)04-0058-13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杨彩霞,李 艳(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摘 要: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中价值共创行为复杂性增强,一方面各主体借助数字技术提高共创效率,但另一方面数字化情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加剧共创风险。为探究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各主体价值共创的策略选择,构建新兴技术企业、合作

2、企业与数字平台企业三方的价值共创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影响价值共创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情境下平台企业数字赋能程度的提高对于成本降低、共创收益增加均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创新收益、互动契合程度、学习能力、资源投入量的提高对于价值共创具有促进作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有效的惩罚机制对于价值共创具有保障作用。关 键 词:数字化情境;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三方演化博弈DOI:10.16315/j.stm.2023.04.004中图分类号:F 273.1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3-05-0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3、项目(20JYB037)作者简介:杨彩霞(1978),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李 艳(1997),女,硕士研究生.目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与发展力量。“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加深,带动了智能汽车、类脑智能,神经芯片等前沿新兴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逐渐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各主体通过合作创新的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共创。在该共创实现过程中,由于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等特征1-2,其研发难度更大,

4、更需要借助数字技术与相关数字服务助推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价值共创。因此,数字化情境下,承载了各种数字技术与服务的数字平台在其中的重要性则越发凸显。数字平台由平台企业搭建,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连接多边利益相关者,为主体间互动与创造价值提供场所与服务的平台3-4。平台企业通过搭建的数字平台连接其他主体,并参与到共创过程中,利用自身平台优势为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这类创新主体提供数字赋能作用,促进资源交互,提高共创效率,实现有效协同。但数字化情境下网络中各主体合作强度被削弱,弱连接状态更加凸显5,在价值共创过程中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投机行为、资源、能力互动不足等问题,形成的价值共创互动关系具有脆弱性,导致共

5、创风险增加。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影响,数字化情境下各主体共创行为更加复杂多变。因此,研究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及其合作企业等创新主体如何在平台企业赋能下,通过创新网络高效开展价值共创活动,对提升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稳定性与推动攻克新兴产业技术难点均具有重要意义。1 文献综述创新网络是为实现系统性创新而设计的一种具有非正式和隐含性关系特征的制度安排,其中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创新网络架构的主要联结机制6。结合新兴技术的特性,党兴华等7认为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是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多个企业或组织所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黄鲁成等8指出新兴技术企业会构成网络式联盟,并以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心,其网络结构影响

6、技术的创新与扩散。网络中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价值共创,尤其是在数字化情境下,网络中各主体间合作的强度和深度被削弱,价值共创在其中的作用则越发明显。价值共创的实现驱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价值共创理论有 2 个重要分支:一是由 Prahal-ad9提出的基于顾客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认为价值共创是企业与顾客之间互动,从而满足顾客体验的过程。另一个则是由 Vargo 等10提出的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认为在顾客参与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服务是一切经济交换的基础,顾客通过参与产品或服务反馈,从而共同创造价值。价值共创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已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价值共创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从网络嵌

7、入视角出发,网络连接属性、网络结构与关系嵌入均正向影响价值共创11-12。此外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是一个多次反复博弈的动态过程。该博弈过程中收益与成本这类利益因素是影响主体间共创的重要因素13。互动与资源整合也是促进价值共创实现的关键,并在资源、行动和过程等相匹配的情况下实现价值共创14,这意味着参与价值共创主体须具有互补性。Ren 等15也提出资源依赖能对价值共创中关系价值的实现产生影响。同时共创主体的动态能力16、创新意向投入17、共创偏好18、机会主义行为19、以及相互之间的承诺与信任20等主体特征与行为和价值共创密切关联。此外,制度安排21、数字环境22、技术支持23、激励与惩罚24等外

8、部因素也会影响主体间价值共创的实现。对于目前数字化背景下的价值共创研究,学者多关注数据、数字平台及其赋能作用等方面。从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数据出发,董华等25基于大数据驱动视角,构建服务型制造超网络模型,分析价值共创实现过程。董微微等26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核心企业、合作企业与政府的价值共创三方博弈模型。还有学者提出数据服务创新价值共创的实现依托于资源、能力和关系的协同作用27。另外,从数字技术的关键体现数字平台出发,一方面是关于数字平台主导的价值共创研究28-29。刘鸿宇30提出数字共享经济平台价值共创的类型包括关系价值共创、品牌价值共创以及价值观共创 3 类。刘婕等31运用单案例研究法,分

9、析发现动态能力和数字化促进平台型企业不断演化并实现价值共创的模式跃升。另一方面是数字平台参与,提供辅助支持的价值共创研究。雷尚君等32认为数字平台参与服务价值共创具有网络性、数字化、社团性和实时性特点。周锦33提出数字技术能发挥连接作用,借助开放性数字服务平台可促进文化产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由此可看出,数字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赋能范围,能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价值共创中。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学者对于价值共创的研究多集中于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共创、供应链价值共创等,且有关创新合作的价值共创参与主体多是泛指企业主体或产学研,对于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的关注较少。此外关于数字平台价值共创的相关研

10、究,则多关注平台企业主导的价值共创,或将平台企业作为外生变量,未体现出平台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参与共创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数字化情境影响,考虑平台企业对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数字赋能作用,将平台企业作为价值共创的行为主体加入博弈中,通过剖析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主体间价值共创互动关系,构建三方价值共创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主体的策略选择,并通过 Matlab 仿真,探究数字赋能程度、直接创新收益、互动契合程度、学习能力、资源投入量、利益分配以及惩罚等因素对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均衡策略的影响。最后为促进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中各主体实现价值共创,推动网络稳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2 价

11、值共创互动关系分析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是在异质性资源、经济利益、数字环境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作用下,新兴技术企业、与其在资源、能力等方面互补的合作企业,借助平台企业的相关数字技术服务支持,充分进行资源、能力互动,攻克新兴技术难题,共同创造并获取多维度价值的动态过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互动关系,如图 1 所示。图 1 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互动关系Fig.1 Value co-creatio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theinnovation network of emerging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在价值共创过程

12、中,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平台企业为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提供数字资源等可利用的公共资源以及数字赋能作用,其中赋能作用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字平台提供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分析、资源识别与整合等服务支持。同时,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也为平台企业提供95第 4 期杨彩霞等: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自身的部分数据信息与合作关系信息,平台企业通过集成众多主体的数据信息能够掌握新兴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动态。通过三者之间的深入互动,充分发挥资源与能力的效用,最终完成新兴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三方均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获得的价值结果具体可分为 3 类:一是创新价值,是

13、由专利、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成果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该价值中数字赋能作用体现为数字技术的运用加快创新资源流动、共享与整合,使新兴技术创新更加高效。二是关系价值。创新网络主体间通过彼此的交互资源即主体愿意分享进行交互的资源和关系契合的协同作用,充分展开交流与互动,强化彼此的合作关系。该强关系的形成会带来长期潜在收益。该价值中数字赋能作用体现为数字技术的连接与促进作用,将跨越时空的主体、资源等要素连接起来,促进主体间合作互动更密切。三是能力价值。各主体在共创中持续学习转化对方分享的知识、经验、技术等资源以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并从提高的能力中获取长期潜在收益。该价值中数字赋能作用体现为数字平台

14、的嵌入为各主体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与数字化资源,提高学习与转化效率,促进主体能力提升。对于平台企业而言,其在与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的共创过程中,虽然不实际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不能够获得创新成果的所有权,但可以通过连接主体并提供各类数字服务支持促进主体间创新活动,从而创造自身独特的价值结果。价值结果包含三部分:收取平台嵌入并提供服务的费用、获取用户数据资产、多方企业加入产生平台规模效应。3 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3.1 模型假设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行为具有复杂性,呈现动态博弈。因此运用演化博弈模型来研究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中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为便于模型构建,提出以下基本假设与参数设

15、定:假设1: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这2 个创新主体以及平台企业三方进行价值共创博弈策略选择,三类群体均为有限理性,各方主体相互影响,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自身策略。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以及平台企业价值共创行为的博弈策略均为参与,不参与,对应概率分别为(x,1-x)、(y,1-y)以及(z,1-z)。假设 2: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投入的交互资源为 t1、t2,平台企业参与投入的公共资源为 t3。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互动契合程度为,学习能力系数分别为 1、2,平台企业参与提供的各类数字服务支持对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数字赋能促进程度为,0 1,表现为促进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提高收益

16、并降低成本 2 个方面,其中收益促进系数为 =1+,1 2,成本降低系数为 =1-,0 1,不参与时则无法提供数字赋能促进作用。假设 3: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未参与价值共创时的基本收益为 R1、R2,平台企业未参与价值共创时的基础运营收益为 R3。当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参与共创,平台企业不参与时,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通过各方资源综合利用与创造能够获得直接创新收益 G,其收益分配系数分别为、1-;平台企业选择参与时,在平台企业的数字赋能作用下,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直接创新收益分别为G、(1-)G,平台企业则不参与该直接创新收益的分配,而是获得服务提供的收益、数据资产、平台规模效应等共创

17、收益 W。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参与共创除了能获得直接创新收益外,通过交互资源作用还能获得长期潜在收益,包括关系价值和能力价值带来的收益,长期潜在收益中的关系价值带来的收益与主体间互动契合程度和双方共同投入的交互资源量相关;能力价值带来的收益则与学习能力系数以及其他主体投入的可供学习利用的交互资源量或平台企业参与时投入的公共资源量有关。平台企业不参与时,新兴技术企业的长期潜在收益为(t1+t2)+1t2,合作企业则为(t1+t2)+2t1;平台企业选择参与时,在平台企业的数字赋能和公共资源投入作用下,新兴技术企业的长期潜在收益为(t1+t2)+1(t2+t3),合作企业则为(t1+t2)+2(

18、t1+t3)。假设 4: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参与共创,投入的成本分别为 C1、C2,包括创新投入、数字服务使用成本、以及数字风险成本。平台企业参与共创时,投入的成本为 C3,在平台企业赋能作用下,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投入成本则降低为 C1、C2。假设 5:当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中存在不参与共创的主体时,将无法实现价值共创,因此两创新主体无法产生直接创新收益,并且由于缺乏交互资源的投入以及合作关系的破坏,也无法产生关系价值这类长期潜在收益,该种情况下参与者仅在平台企业参与时可以获得数字赋能作用和平台企业投入公共资源带来的能力价值这类长期潜在收益,即06科技管理学报 第 25 卷it3;不

19、参与的一方由于知识溢出则可以获得投机收益 Hi,在平台企业参与时,投机收益则为 Hi;平台企业在该种情况下参与共创获得的收益比例为b,0 b H1-Q1,(1-)G+(t1+t2)+2t1-C2 H2-Q2。由于模型中参数复杂性,分为以下 3 种情况对均衡点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4 所示。表 3 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Tab.3 The eigenvalues of the Jacobi matrix 均衡点特征值(1)特征值(2)特征值(3)E1(0,0,0)Q2-C1Q1-C2-C3E2(0,0,1)Q2+1t3-C1Q1+2t3-C2C3E3(0,1,0)G+1t2+t1+t2+Q1-C

20、1-H1C2-Q1bW-C3E4(1,0,0)C1-Q2(1-)G+t1+t2+2t1+Q2-C2-H2bW-C3E5(0,1,1)(G+1t2+1t3+t1+t2)-C1-H1+Q1-(Q1+2t3-C2)C3-bWE6(1,0,1)-(Q2+1t3-C1)(1-)G+2t1+2t3+t1+t2+Q2-C2-H2C3-bWE7(1,1,0)-(G+1t2+t1+t2+Q1-H1-C1)-(1-)G+t1+t2+2t1-H2-C2+Q2W-C3E8(1,1,1)-(G+1t2+1t3+t1+t2)-C1-H1+Q1-(1-)G+2t1+2t3+t1+t2+Q2-C2-H2-(W-C3)表 4

21、不同情况下均衡点稳定性Tab.4 Stability of equilibrium point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均衡点情况 1情况 2情况 3123稳定性123稳定性123稳定性E1(0,0,0)+-不稳定-ESS-ESSE2(0,0,1)+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E3(0,1,0)+-+,-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E4(1,0,0)-+,-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E5(0,1,1)+-,+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E6(1,0,1)-+-,+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E7(1,1,0)-+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E8(1,

22、1,1)-ESS-ESS-ESS 情况 1:当 Q2-C10,Q1-C20 时,一定存在Q2+1t3-C1 0,Q1+2t3-C2 0。即在价值共创的博弈过程中,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中存在不参与的博弈主体,其中参与的主体获得的罚金收益大于该博弈主体在平台企业未参与或参与时所付出的共创成本。此时无论 W bW C3还是W C3 bW,即在该种情况下,无论平台企业的收益大于或小于成本,只有 E8(1,1,1)是稳定点。现实意义是: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由于考虑最坏情况下获得的罚金收益依然大于付出的共创成本,因此会趋向于选择参与共创。当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均选择参与共创,此时平台企业考虑三方创造

23、的收益更大,会选择参与到共创中,因此演化稳定策略是(参与,参与,参与);该种情况下,在保障平台企业收益时,平台企业的赋能作用、投入公共资源的变化均不改变演化稳定结果。对于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而言,提高惩罚力度和主体学习能力,降低共创成本,将有利于更快趋向于选择参与价值共创的策略。情况2:当 Q2-C10 或Q1-C2 0 时,即在平台企业未参与时,其中参与的主体获得的罚金收益不足以弥补该博弈主体所付出的共创成本;但在平台企业参与时,由于其赋能作用,增加了部分能力价值收益并降低创新主体的投入成本,则罚金收益和能力价值收益能够弥补付出成本。此时无论 W bW C3还是 W C3 bW,可以看出,

24、E1(0,0,0)和 E8(1,1,1)是稳定点,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与主体的初始策略选择相关。现实意义是:若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其中一方不参与,平台企业也选择不参与,第三方由于获得的罚金收益无法弥补付出的共创成本,因此会趋向于选择不参与共创,则最终演化稳定36第 4 期杨彩霞等: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策略是(不参与,不参与,不参与);若平台企业选择参与,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在考虑最坏情况下获得的罚金收益和能力价值收益依然大于付出的共创成本,因此会趋向于选择参与共创,演化稳定策略是(参与,参与,参与)。该种情况下,为避免出现(不参与,不参与,不参与)的策略组合,加强

25、平台企业赋能作用,促进创新主体提高共创收益,降低共创成本是最有效的方式,以及加强创新主体学习能力和惩罚力度也能够辅助各主体倾向于选择(参与,参与,参与)策略。情况3:Q2+1t3-C10 或Q1+2t3-C2 bW C3还是 W C3 bW,可以看出,E1(0,0,0)和 E8(1,1,1)是稳定点,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与主体的初始策略选择相关。现实意义是:若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两创新主体选择不参与,第三方平台企业为避免损失则会倾向于选择不参与,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是(不参与,不参与,不参与);若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两创新主体选择参与,第三方平台企业考虑利益最大化则会倾向于选择参与,最终的演化

26、稳定策略是(参与,参与,参与)。该种情况下,为降低出现(不参与,不参与,不参与)策略组合的概率,需要加强平台企业赋能并提高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惩罚力度,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将有利于各主体倾向于选择(参与,参与,参与)策略。4 数值仿真分析根据上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采用 Matlab 进行仿真分析,揭示数字赋能程度、直接创新收益、互动契合程度、学习能力、资源投入量、利益分配系数以及惩罚这些关键参数变化对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参数取值遵循以下原则: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是共创成果产出的关键,平台企业为其提供数字服务支持,因此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直接创新收益大于平台

27、企业的共创收益,即 G W,以及创新成果带来的直接创新收益应大于长期潜在收益且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与直接创新收益相比,长期潜在收益相关的参数应设置较小,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罚金的设置应当根据参与者对共创的相关投入来判定,参与者投入越大,不参与者的罚金越大,同时投机收益也越大。为不影响各主体的策略偏向和避免同类主体差异过大,初始收益分配系数设为相等,即 =0.5,学习能力系数与互动契合程度取中间值且相等,即 1=0.5,2=0.5,=0.5。以及由于数字赋能具有促进作用,根据支付矩阵其对收益和成本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初始时设置较弱的数字赋能作用,以探究参数变化对共创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则和相关文献34,

28、在满足价值共创相关假设和约束的前提下,进行参数初值设置,令G=300,W=45,b=0.4,=0.5,t1=25,t2=20,t3=7,1=0.5,2=0.5,=0.5,=0.1,=1.1,=0.9,C1=130,C2=115,C3=30,Q1=100,Q2=120,H1=150,H2=160。4.1 数字赋能对系统演化的影响平台企业的赋能作用在整个共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平台企业数字赋能程度的变化对系统演化影响的仿真,仿真结果如图 2 所示。由图 2 可知,系统最终收敛于E8(1,1,1)。随着数字赋能程度 的增大,系统收敛于 E8(1,1,1)的速度加快,y

29、的收敛速度高于 x,数字赋能对合作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平台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在前期会有一个先下降的过程,当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平台企业的参与意愿也逐渐上升,最终选择参与价值共创。仿真结果表明,平台企业的数字赋能程度越高,其数字技术等服务支持作用越强,促使资源流动与整合效率更高,并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增加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价值共创净收益,因此两创新主体更倾向于参与共创,平台企业则会根据创新主体的策略及时调整自身策略。图 2 数字赋能对系统演化的影响Fig.2 The impact of digital empowerment on system

30、evolution46科技管理学报 第 25 卷4.2 直接创新收益对系统演化的影响直接创新收益的变化对系统演化影响的仿真结果,如图 3 所示。直接创新收益 G 存在临界值 G0,250 G0300,当直接创新收益小于该临界值时系统最终收敛于 E1(0,0,0),此时合作企业由于收益仍然大于共创成本,前期参与共创的概率会先上升,然后随着平台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参与概率的下降而下降;当直接创新收益大于该临界值时系统最终收敛于 E8(1,1,1),此时随着直接创新收益 G 的增大,系统收敛于 E8(1,1,1)的速度加快,平台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会有一个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当直接创新

31、收益 G 无法抵扣共创成本时,各主体会选择不参与共创,并影响其他主体的策略选择,而随着直接创新收益的增加则能够促使各主体更倾向于(参与,参与,参与)的策略,以促进实现共创价值最大化。图 3 直接创新收益对系统演化的影响Fig.3 The impact of direct innovation benefits onsystem evolution4.3 互动契合程度与学习能力对系统演化的影响长期潜在收益包括关系价值收益和能力价值收益,该收益受互动契合程度和学习能力系数影响,因此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互动契合程度和学习能力系数的变化对系统演化影响的仿真,如图 4与图 5 所示。由图 4 可

32、知,互动契合程度 的临界值在 0.3 到 0.5 之间,当 小于该临界值,系统收敛于 E1(0,0,0),此时合作企业参与概率会先上升后下降;当 大于该临界值,系统最终收敛于E8(1,1,1),并且随着 的增加,系统收敛速度加快。同样,由图 5 可知,当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学习能力系数 1、2取值 0.1、0.1 时,系统收敛于 E1(0,0,0);当 1、2取值 0.3、0.3 及以上时,系统最终收敛于 E8(1,1,1),并且随着学习能力系数增大,系统的收敛速度加快。图 4 和图 5 仿真结果表明,当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间的互动契合程度和学习能力过低时,将无法保障长期潜在收益的获取,

33、但随着互动契合程度和能力系数的提升,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互动加深,资源利用率更高,学习知识并内化吸收的能力更强,促使价值共创的长期潜在收益增加。因此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则更倾向于参与共创,平台企业在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参与意愿比较强烈时,也会选择参与共创,以获取更高收益。图 4 互动契合程度对系统演化的影响Fig.4 The impact of interaction fit degree on system evolution图 5 学习能力对系统演化的影响Fig.5 The impact of learning ability on system evolution

34、56第 4 期杨彩霞等: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4.4 资源投入量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资源投入量包括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交互资源投入量以及平台企业的公共资源投入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该资源投入量变化对系统演化影响的仿真。由图 6 可知,当交互资源和公共资源投入量 t1、t2、t3取值 20、15、4 时,系统收敛于 E1(0,0,0),此时合作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会先上升再下降,其他两主体均为逐渐下降;当 t1、t2、t3取值 25、20、7 及以上时,系统最终收敛于 E8(1,1,1),并且随着资源投入量的不断增大,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各主体收敛速度加快。

35、仿真结果表明,当资源投入量超过临界值,并不断增加时,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可获得的长期潜在收益增加,因此各主体倾向于(参与,参与,参与)的价值共创策略。图 6 资源投入量对系统演化的影响Fig.6 The impact of resource input on system evolution4.5 利益分配对系统演化的影响直接创新收益分配系数的变化对系统演化影响的仿真结果,如图 7 所示。由图 7 可知,利益分配系数 存在两个临界值 0和0,0.45 00.5,0.6 00.65,当利益分配系数小于 0时系统最终收敛于 E1(0,0,0)。此时由于合作企业投入的更少但分得的直接创新收益却大于

36、新兴技术企业,因此合作企业参与共创的意愿会先上升,然后随着新兴技术企业参与意愿的降低而降低,最终两方均选择不参与,平台企业也选择不参与;当利益分配系数大于0时,系统最终也收敛于 E1(0,0,0)。同样此时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新兴技术企业参与共创的意愿会先上升后下降,最终各主体倾向于(不参与,不参与,不参与);而当利益分配系数介于 0和 0之间时,系统最终收敛于 E8(1,1,1)。仿真结果表明,利益分配系数 会影响各方主体价值共创策略的选择,利益分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三方主体进行价值共创,需将利益分配系数控制在合理区间内,能保障各主体的利益,从而促使各主体倾向于选择(参与,参与,参与)的价值共

37、创策略。图 7 利益分配对系统演化的影响Fig.7 The impact of profit distribution on system evolution4.6 惩罚对系统演化的影响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采取机会主义时违约惩罚的变化对系统演化影响的仿真结果如图 8 所示。由图 8 可知,当违约惩罚 Q1、Q2取值 80、100时,系统收敛于 E1(0,0,0);当 Q1、Q2取值 100、120图 8 惩罚对系统演化的影响Fig.8 The impact of punishment on system evolution66科技管理学报 第 25 卷及以上时,系统最终收敛于 E8(1,1,

38、1),并且 Q1、Q2在 100 与 120 之间增幅时,系统收敛速度的变化最明显,取值大于 120 以后,虽然随着违约惩罚的不断增大,系统收敛速度加快,但加快的程度不明显。仿真结果表明,当违约惩罚小于临界值时,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投机行为带来的收益可以抵消违约惩罚,无法对其形成约束;而当惩罚超过临界值,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机会主义行为需要付出的惩罚成本变高,因此为避免自身利益损失,则会倾向于参与共创,并且在某一合理范围内,对于促进参与价值共创的效果最明显。5 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本文聚焦于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内价值共创行为及数字赋能作用。构建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平

39、台企业三方的价值共创演化博弈模型,系统分析不同价值共创策略选择的博弈过程,并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影响三方价值共创行为的关键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主体价值共创过程中,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与平台企业三者在资源、能力、服务支持等方面充分互动实现价值共创。各主体会受彼此共创策略选择的影响,及时调整自身策略,规避共创损失。三者之间的价值共创互动关系及策略对创新网络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新兴技术企业、合作企业、平台企业在价值共创过程中,平台企业对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的数字赋能作用越大,共创收益增加程度与共创成本降低程度越多,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参与共创的

40、意愿越强烈,并带动提升平台企业参与共创的意愿。3)各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最根本的动因是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对更高收益的追求,因此直接创新收益、互动契合程度、学习能力、资源投入量是影响价值共创收益的关键因素。以上因素在大于临界值后,随因素值增大,各主体倾向于(参与,参与,参与)策略的演化速度加快。4)合理的利益分配以及严格有效的惩罚措施,可以充分调动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参与共创的意愿并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以及共创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实现共创价值最大化。5.2 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内各主体更好的实现价值共创并推动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稳定发

41、展,提出以下建议:1)从平台企业角度出发,提升数字赋能作用对实现最大化共创价值十分关键。一是,形成差异化数字赋能方案。平台企业根据收集的数据信息,对不同类型的新兴技术企业进行特征分析,划分出不同功能需求的主体类型,提供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数字赋能服务。通过差异化的数字赋能方案,满足多方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平台企业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共创成本投入并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二是,提升数字赋能作用的全面性。以新兴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态势为导向,学习并优化数字平台技术支持与功能服务,引入数字化人才,以此提升数字赋能作用的全面性,有利于平台企业吸引、聚集更多主体与异质性资源,拓展平台规模,也能更好的服务新兴技术

42、企业,助力其技术突破,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三是,扩大合作范围,寻求政府合作,获取政策支持与合作引导。政府可以结合平台企业的数据效用与产业发展规划,为平台企业牵引更多异质性主体,充分发挥平台多边效应,综合提升平台企业数字赋能的差异化与全面性,提高价值共创效率。2)从新兴技术企业与合作企业等关键创新主体出发,长期潜在收益、利益分配以及惩罚措施对价值共创的实现极为重要。一是,建立交互资源管理制度。从交互资源需求管理、交互资源对接管理、交互资源保护管理等方面保障交互资源的流动与学习。交互资源管理制度在价值共创过程中尤为重要,能够加深合作关系,提升能力水平,增加长期潜在收益,有利于创新主体持续性开展价值共

43、创,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各方主体的努力程度、贡献程度、投入成本、分工不同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益分配方案,并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督并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提升各主体参与共创的意愿。通过利益分配机制,能够满足创新主体的价值获取目标,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助推价值共创的持续实现。三是,建立严格有效的惩罚机制。按照违约主体投机行为导致共创的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守约主体投入的创新资源来计算罚金。同时,设立违约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程度的违约情况,实施对应惩罚措施,以此保障惩罚机制的有效实施,约束创新主体的投机行为。违约惩罚机制越严格,越能对创新主体形成有力约束,确保其遵守共创规则,从而提升参

44、与共创的意愿,保障价值共创的实现。76第 4 期杨彩霞等:数字化情境下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价值共创策略研究参考文献:1 宋艳,银路.新兴技术的物种特性及形成路径研究J.管理学报,2007,4(2):211-215.SONG Y,YIN L.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and forming paths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4(2):211-215.2 ROTOLO D,HICKS D,MARTIN B R.What is an emerging tech-no

45、logy?J.Research Policy,2015,44(10):1827-1843.3 NAMBISAN S.Digital entrepreneurship:Toward a digital technolo-gy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and Practice,2017,41(6):1029-1055.4CONSTANTINIDES P,HENFRIDSSON O,PARKER G G.Intro-duction-platforms and infrastructures in the digi

46、tal age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8,29(2):381-400.5 鲁若愚,周阳,丁奕文,等.企业创新网络:溯源、演化与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1,37(1):217-233,14.LU R Y,ZHOU Y,DING Y W,et al.Enterprise innovation net-work:Tracing,evolution and research prospectJ.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d,2021,37(1):217-233,14.6 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

47、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5):499-514.7 党兴华,郑登攀.对创新网络 17 年研究文献述评的进一步述评:技术创新网络的定义、形成与分类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3):9-15.DANG X H,ZENG D P.A further review on“The review of 17-year research literature on innovation network”:The definition,for-m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e

48、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J.R&D Management,2011,23(3):9-15.8 黄鲁成,杨学君.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协同演化规律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3):72-78.HUANG L C,YANG X J.Co-evolution regularity of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emerging industryJ.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and Policy,2014,31(3):72-78.9 PRAHALAD C K,RAMASWAMY V.Co-opting c

49、ustomer compe-te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78(1):79-90.10 VARGO S L,LUSCH R F.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1):1-17.11 江积海,李琴.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连接属性影响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Airbnb 的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16,28(7):252-260.JIANG J H,LI Q.Effect of connection attributes of platfor

50、m-based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value co-creation:Based on casestudy of AirbnbJ.Management Review,2016,28(7):252-260.12 赵艺璇,成琼文.知识网络嵌入、知识重组与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10):88-107.ZHAO Y X,CHENG Q W.Knowledge network embedding,knowl-edge reorganization and value co-creation of the focal fir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