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202649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材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巨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习俗风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本课“社会生活和物质习俗的变迁”,分四个子母分别介绍了近现代以来人们在服装、饮食、住房、习俗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社会生活方式上的变化是非常大,显而易见,与人们的基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占据了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主要部分及一部分精神生活,在本专题中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背后是民众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的变化,而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上的变化的则是由社会上的巨大变革与革命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最

2、终目的是改善生活,而且也最终体现在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又能对社会变革有一个推动作用。所以,授课时要注意本课、本专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之间的联系,了解社会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掌握课本上基本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在基本知识上要深化认识,在课本之外要拓展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平常的上网、影视等途径对本课内容也有相当的了解,只是影视等途径的信息可能不准确,学生的认识也比较零散,所以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高一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有所发展,在上学期也学了政治史

3、,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社会生活方式变化背后的原因,归纳总结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索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重难点分析重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具体表现。难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运用丰富的历

4、史想像力,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受到唯物史观教育。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图片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讲诉法教学过程导入:前面两个专题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以及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近现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

5、?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导语,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句。导语部分以时间为轴,将近现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分为了三个阶段,并且概括了每个阶段的特征。近代:中西合璧、土洋并存;20世纪50年代后,受到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单调呆板;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多样化。这些特征具体是如何体现的,进入新课,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新课: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近代男子服饰有哪些?(图片)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并且经历了由长袍马褂到西装再到中山装的演变历程。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马褂套在长袍外面,最初是八旗子弟兵起码时候穿的服装;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

6、起来。2.西装为什么会流行?材料一: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材料二: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材料三: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原因:从穿着角度讲,西装适体、潇洒;从社会转型角度讲,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仿西政西俗的产物;从社会思潮角度讲,民国初年崇洋风气的产物。3. 中山装中隐含

7、的信息? 虽说西装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中山装,顾名思义,是由孙中山设计的。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就穿着进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穿长袍马褂不符合革命的时代潮流,而且长袍马褂不方便,不经济,不卫生;穿西装,有“抵制国货”、崇洋媚外的嫌疑。怎么办?孙中山决心自己动手设计服装。经过精心设计、征求意见,创制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山装。那么,你知道中山装中隐含的信息吗?其一,前襟四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其二,袋盖为倒笔架型,寓意以文治国。 其三,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四,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五,封

8、闭的衣领显示了“三省吾生”、严谨治身的理论。4. 近代女子穿什么服饰? 改良旗袍。旗袍(旗人穿的袍)本是满族妇女的服饰,清军入关,统治全国,这种服装也逐渐被汉族妇女接受。晚晴旗袍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美;随着西式服装的传入,人们的审美观发生变化,对旗袍也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旗袍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衣服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说的就是人们在接触了西式服装之后,审美观念发生的变化。 5.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期间流行的服饰西装、旗袍是很好看的,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却并不流行了,为什么呢?新中国成立后流行的又是什么服装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与苏联友好,苏式服装流行。50年代流行的顺

9、口溜:“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文革时期,军装和“干部服”盛行。人们通过穿军装来表现自己对革命的热情,对领袖的爱戴;服装成为衡量人们思想是否进步的一个标准,也被作为统一思想的一种途径。毛泽东给女民兵的题诗:“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6.改革开放后服饰变化的特征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融入世界,并且愈发加速,社会生活体现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服饰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征。7.近现代服饰变迁的表现及特点:阶段近代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后变现男子:长袍马褂西 装中山装女子:传统旗袍改 良旗袍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干部装丰富多样

10、服饰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与政治挂钩单调、呆板美观、个性、多样(二)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 四大菜系(特点与代表)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平日里看综艺节目,问老外喜欢中国的什么,很多人就会说到喜欢吃中国菜。由于自然、地理、人文因素的不同,各地的地方菜也就不同。一些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教材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那么你知道这四大菜系各自的特点以及代表吗?鲁菜:讲究咸、鲜、脆、嫩,由于山东临海,所以,取材多用海鲜。代表菜有清汤燕窝、油闷大虾、九转大肠、醋酥鲫鱼等。粤菜:取材广泛、多变、奇特

11、,代表菜有烤乳猪、松仁粉丝等。淮扬菜:淮扬菜用料朴实、讲究火工,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代表菜有西瓜鸡、荠菜春笋等。川菜: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鲁、粤、川、淮是形成较早的四大菜系,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2. 西餐的传入以及影响除了中国的传统菜系,西餐也出现在了中国的餐桌上。西餐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西餐的传入对中国饮食产

12、生了很大影响:西餐中的原料进入百姓饭桌;西式食品厂出现。3.中西餐的区别中西餐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中餐是合餐,西餐是分餐制;中餐汤在后,西餐汤在前。中餐用筷子,西餐用刀叉。中餐正式场合为圆桌,西餐正式场合为长方桌。中餐讲究热闹,西餐讲究安静。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四合院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四合院。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它是由四面房子围合起一个院子的形式。住房不仅是人们栖息的地方,也蕴含着深刻的

13、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坐北朝南的一排房屋叫正房(光线好,以此为尊),一般是主人、长辈居住的地方,体现着封建的等级、尊卑观念;四面围合的形式,也体现着一种封闭保守的观念。另外,这种建筑形式还有利于御寒,所以,建筑也可以说是一个地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2.西式建筑的出现及影响 西式建筑:开放性(工业经济)中国居室建筑逐渐西化,中西合壁成为典型特征;西式家具陈设受欢迎,西方居住理念完全被国人接受,完全西化。演变趋势: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完全西化(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姻习俗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五行相生、八字相合;一桩婚姻的结成需要经过三书六礼,非常繁杂;传统上认为红色是喜

14、庆的颜色,而白色是不吉利的,新娘子当然不允许穿白色。(蒋宋结合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图片展示各个时间段的婚姻)历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特征:删繁就简、婚姻自主2. 丧葬习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且出现了新式葬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新中国成立后,丧葬风俗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农村: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观念,使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少,交流少,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3.其他风俗(图文介绍)剪辫易服;社交礼节;迫令放足、女子地位的提高(五) 探索: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风尚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材

15、料一、18、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岳麓版 材料二、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材料四、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如宽阔的马路、地下水道、自来水供应、电灯照明等,在一些通商口岸和商埠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教版原因:

16、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也传入中国,影响着中国。(外因) 2、受政治运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政治) 3、先进的中国人发现自己落后,积极主动地吸收一些外国先进的生活方式,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思想)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的出现。(经济)板书设计: 略教学反思优点:教学内容的充实性与趣味性做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就现象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不足:课程不够紧凑,以至于在探讨最后一个问题“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时,时间不够充分;讲话声音拖,不够掷地有声、抑扬顿挫;对课堂的处理技术不够,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灵活处理讲课内容的详略深浅,这也会导致对时间的把握不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不够,学生多喜欢一起回答却少有人自动举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