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分跨栏高分跨栏2 随堂巩固随堂巩固3 基础再现基础再现1第第1 1课时课时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1服饰的变化(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_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_转变。(2)表现鸦片战争后,_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与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_并行不悖。等级森严 平民化 西装 长袍马褂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_,此后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0世纪20年代后,吸收西方服饰长处,经过多次改革与创新的_,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_和连
2、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青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_”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由封闭走向开放。中山装 旗袍 列宁装 干部服 3.1(2011北京测试)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欧风美雨的影响社会变革的推动服饰质地的不同服装款式的差异A B C D4.解析:注意关键词:社会原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属于服装自身的原因,不是社会原因,故排除所有带的选项,本题选C。答案:C5.2饮食文化的变化(1)特色:中西餐并行于世。(2)表现近代百年,中国
3、逐渐形成了影响比较大的四大菜系,即_菜、_菜、_菜、淮扬菜。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鲁 粤 川6.3居室建筑的变化(1)典型特征:中西合璧。(2)表现中国北方传统的民居是四合院,普通居民的住房都是以四合独院为主。鸦片战争后,在_等外国人集中的地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并引起国人的关注,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租界 7.温馨提示: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中国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
4、化,在不断地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变化、发展。8.2(2010天水一中阶段考)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9.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丧礼俗和社交礼仪的变革(1)婚丧礼俗清末民初,一些受过_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新思潮 10.19世纪
5、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_,并出现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但广大农村中更多的仍是传统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_代替土葬。(2)社交礼仪:民国成立后,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的常见礼节。2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1)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收到一定成效。简化 火葬 11.(2)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3)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旧道德、_遭到批判,女子在获得_权利的同时,开始步入社会。温馨提示: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旧礼教 受教育12.3(201
6、0天津月考)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表明()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A BC D13.解析:“先生”、“同志”等称呼的出现,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社会的进步,这不是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答案:B14.一、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特点及影响是什么?1原因(1)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的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7、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15.(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2特点(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16.3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变化的影响,当然它的变化也会对政治、经济、思想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影响,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国风俗礼仪的变化,是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
8、影响,而随着风俗礼仪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会了解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并对这种思想的先进性产生认同感,这就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17.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解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答案:C18.2(2010南京模拟)右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
9、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景。观察右图,能全面描述画面的选项是()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 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 B C DB 19.二、近代服饰变化的原因、概况及变化特点1变化原因: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2变化概况(1)男子服饰的变化: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而真正流行开来则是在民国成立以后。西装之所以能够流行,从穿着的角度来
10、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西装的传入和流行,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革。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出了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0.(2)女子服饰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式样的改革抛弃了中国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旧貌,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大胆地体现女性形态的曲线美。改革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变化特点(1)逐渐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转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2)近代服饰的变化同中国社会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3)近代中西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的激烈对抗和融合。21.服饰体
11、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3.解析:辛亥革命初步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了服饰制度的根本转变。答案:B22.一、选择题1(2011湛江模拟)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23.解析:从服饰的变化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答案:C24.2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
12、()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A B CD解析:中国四大菜系是根据本土特点形成的,与西餐传入没有关联;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冲击,但饮食习惯没有发生改变。答案:C25.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解析: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答案:C26.4(2011潍坊测试)右图是取缔编结发辫告示,依据图片
13、中的信息,与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7.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编结发辫属于清朝的主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清朝,主张“扶清灭洋”,不会要求取缔编结发辫,A不正确;维新变法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也不会要求废除编结发辫,B不正确;D项发生时取缔编结发辫已被人们接受,不会再发布告示,D也不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改革旧制,因此倡导取缔编结发辫,C项正确。答案:C28.二、非选择题5“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29.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服饰经历的变化过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