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测试分析与矫正一、1、 试题质量分析(1)、试题题型分析试题为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试题,试题由填空、判断、选择、及应用题组成。题型较全面,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本试题适合新课标理念,难易程度适中,题型多样,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教材重点。教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分析本试题内容较全面,覆盖面较广,注重能力培养,且重点突出。教材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本次考试中解决问题
2、和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贯彻始终,知识点考查很全面。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应用题,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体验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和挑战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4)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本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此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2、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为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试题,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全面,难易适中,侧重了对数
3、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生活数学,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显著特点:(1)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应用题,这些题目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2、)体现了生活化,突显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新课程中提出“数学问题生活化”,本试题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应用题。选取的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
4、比较贴近的数学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二、试卷分析1、等级情况分析:本次测试102人参加,A有33人,B有24人,C有23人D有22人。从学生做题情况看,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说明部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稍差。2、学生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学生对基本计算的掌握较好。相比较而言,应用题失分较多,说明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稍差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填空:失分较多。
5、错的同学多数是不细心造成,还有大部分同学在思考题目的时候没有考虑全面。(二)、判断:相对来说,失分较少。错的同学多数是不细心造成,还有大部分同学在思考题目的时候考虑不全面,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三)、选择:少部分学生题意理解不够透彻,分析不到位,计算不准确而选错。(四)应用题:这些题均比较典型,也很有代表性。相比较而言,应用题部分失分较多。原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不少学生平时习惯于模式化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思维训练,面对出现的综合性的问题时,解决问题时的思路自然也就比较狭窄了。三、矫正过程1、自我矫正看试卷,分析错题,寻找错题原因。矫正错题。2、小组矫正小组合作交
6、流讨论错题矫正错题3、集体矫正教师讲解重点题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填空题6读题要求丙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几分之几?要用什么方法?分析:用丙圆周长除以大圆周长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矫正。应用题:读一读题意,画一画图,理解题意说一说解决此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周长还是面积?应用那个公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汇报交流自我矫正4、平行性测试(一)、填空。1、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 ),从( )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 )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2、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 )。3、在同一个圆内,有( )条直径,有( )条半径;直径的长度都是半径长度的( )倍。
7、4、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多一些,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 ),通常用字母( )表示。5、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 )。6、已知圆的直径d,周长C=( );已知圆的半径r,周长C=( )。7、圆是( )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二)、解决问题1、一种自行车的轮胎外直径是0.8米,每分钟转动60周,每分钟能前进多少米?2、学校草地上有一个自动旋转洒水器,射程是20米,这个洒水器最多可以淋到多少平方米的草地?3、右图是一个边长8dm的正方形,在正方形中作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四、今后的教学建议:(1)、以县教育局、镇教研室“三环节”指导意见为指导,扎实推进课前预
8、习、课中改进、课后检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针对学习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低进高出,用数学的美丽吸引他们。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效度。多做多练,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3)、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进行预习方法指导,加强
9、预习检查;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4)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5)加强基础,强化习惯。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 估算、验算、认真审题、检验方法等。(6)、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