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降低铸坯中心 C 偏析,切实提高优质碳素钢铸坯质量,着重分析了连铸工艺的影响,并且跟踪热轧盘条性能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拉速 2.3 m/min 以及过热度介于 2035条件下,中心疏松以及碳偏析等性能都1 级,中心 C 偏析控制范围在 1.031.11。在工艺完善之后,控制良好,制成工业线材,满足质量计划要求。产品经使用之后,达到拉丝生产标准,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文章先对优质碳素钢进行概述,然后对连铸工艺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连铸工艺对高碳钢性能影响验证,以供相关人员研究参考。关键词:过热度;拉速;优质碳素钢;铸坯;连铸工艺作者简介:孙亚峰(1994),男,河南三门峡人,主要研究方
2、向:钢铁冶金,精炼。根据碳含量差异可以把碳素钢分成多种碳钢,比如高、低碳钢。对于高碳钢来讲,因为含碳量0.6%,有着温度区间较大等特征。在制作高碳钢期间,基于过热度及拉速条件,中心 C 偏析控制有一定波动,同时在加热期间无法消除,给力学性能及网碳带来不良影响。伴随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使用期间,拉拔后期可能形成断口。线材要求非金属元素较少,能够基于热处理加强,常常用在比较重要的零件,属于一种机械生产用钢。为确保高碳钢质量,处理铸坯中心疏松等不足,对线材遗传性研究已是一项重要课题。产品在试用期间,在拉丝到 2.2mm 时,可以达到使用需要,拉丝至 2mm 以下时,发生断裂问题,给使用带来影响。通过研
3、究,造成断裂的因素主要是偏析偏高,铸坯中心 C 难以完全扩散造成。1优质碳素钢概述1.1定义钢中存在碳、硅、锰等合金元素之外,没有其它合金元素。对于优质碳素钢,需要确保化学构成与力学性能。通常情况下,杂质元素含量低于 0.035%,需要将杂质元素的含量控制低于 0.03%,就是高级优质钢;如果磷控制低于 0.025%、硫控制低于 0.02%,就是特级优质钢。针对残余合金元素,含量通常控制在铬臆0.25%、镍0.3%、铜0.25%。锰含量达到 1.4%,就是锰钢。优质碳素钢是基于调整含碳量来优化力学性能,所以结合含碳量高低,可以分成:低碳钢,含碳量通常低于0.25%;中碳钢,含碳量通常处于 0.
4、25%0.6%的范围;高碳钢,含碳量通常超过 0.6%咱1暂。通常不用来生产钢管,从本质上来讲,含碳量不存在明显界限。这一类钢产量较高,应用较广,通常轧制为钢管、型材等。常常用于生产机械零部件、管道等。按照使用需要,有时需进行热处理。1.2分类根据含碳量差异可以分成多类:低碳钢,碳含量不超过 0.25%;中碳钢,碳含量介于 0.25%0.6%;高碳钢,碳含量超过 0.6%。根据含锰量差异可以分成两组,一是正常含锰量,二是较高含锰量,相比之下,第二组有着较好的性能。2连铸工艺优化分析为提高铸坯质量,控制线材性能,将高碳钢 60#生产当作研究对象,改善连铸工艺,设置成分、工艺及制作路径,实施工业化
5、生产试验咱2暂。2.1高碳钢成分设计和生产控制按照成分设计要求开展生产,对 3 炉 60#钢进行试验探究,成分设计和实际控制数据如表 1 所示。表 1成分设计和生产控制率对比N/ppm48%44%47%C0.6%0.61%0.6%Si0.22%0.22%0.23%Mn0.65%0.64%0.65%P0.018%0.017%0.017%S0.007%0.007%0.08%炉号2320炉2321炉2322炉2.2连铸工艺设计按照试验方案,根据设计开展高碳钢生产,以下是具体方案:(1)2320 炉号:方案 1,拉速 2.1m/min,中包温度1504,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35;方案 2,拉
6、速2.1m/min,中包温度 1499,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30;方案 3,拉速 2.1m/min,中包温度 1494,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25。(2)2321 炉号:方案 4,拉速 2.3m/min,中包温度155冶金与材料第 43 卷1504,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35;方案 5,拉速2.3m/min,中包温度 1499,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30;方案 6,拉速 2.3m/min,中包温度 1494,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25。(3)2322 炉号:方案 7,拉速 2.5m/min,中包温度1504,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35;方案 8
7、,拉速2.5m/min,中包温度 1499,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30;方案 9,拉速 2.5m/min,中包温度 1494,液相线温度 1469,过热度 25。2.3生产工艺流程先进行铁水预处理,完成转炉之后,进入氩站,然后是精炼,接着进入连铸机,最后是铸坯。3连铸工艺对高碳钢性能影响验证按照设计要求,开展低倍及偏析测试,对中心偏析等开展跟踪,验证影响。3.1高碳钢铸坯低倍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拉速 2.1m/min 及 2.3m/min 时较好,中心疏松及偏析等都是一级,有效控制缩孔等,在拉速到 2.5m/min 时裂纹是 1.5 级,指标控制良好。3.2高碳钢铸坯中心碳偏析检测偏析使
8、用 9 点取样法,通过钻头钻取屑样,借助碳硫仪测试碳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拉速 2.1m/min,过热度35时,偏析结果是 1.11,过热度是 30时,偏析结果是 1.1,过热度是 25时,偏析结果是 1.07,伴随温度下降,在 2.1m/min 拉速条件下性能优化显著;拉速2.3m/min 及 2.5m/min 时,中心 C 偏析都小于等于 1.08,达到质量计划要求。结合偏析结果研究,拉速介于2.32.5m/min 之间时,伴随拉速提高偏析呈现降低态势,一样拉速情况下,过热度 2535范围,伴随温度下降,偏析下降显著。偏析检测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中心碳偏析测定方案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
9、4方案5方案6方案7方案8方案9铸坯中心0.680.660.650.640.630.620.650.630.63均值0.610.60.60.590.590.60.610.60.61C偏析结果1.111.11.081.081.071.031.071.051.033.3力学性能具体控制情况使用方案生产的高碳钢 60#铸坯,通过若干工序后制作的线材成品,力学性能达到设计标准,以下是力学性能实际控制情况:抗拉强度标准要求 880980MPa,断面收缩率标准要求逸40%,伸长率标准要求逸18%,力学性能控制情况如表 3 所示。表 3力学性能控制情况拉拉强度/MPa928934933943930941断面
10、收缩率/%474949504850伸长率/%192019201920炉号2320炉2321炉2322炉3.4热轧盘条中心偏析及索氏体化率检测结果使用方案生产的铸坯,通过轧制后制作的盘条中心有着黑点,偏析评级最高值都是 1.0,达到质量计划3 级标准;金相组织大部分是索氏体组织,按照标准,测试结果 2.5 级是 80%索氏体化率,方案检测结果都逸80%,达到质量计划标准咱3暂。表 4 是热轧盘条中心偏析及索氏体化率检测结果。表 4实际检测结果方案123456789中心偏析1级1级1级1级1级1级1级1级1级索氏体化率80%85%85%85%85%90%85%85%90%3.5金相检测使用方案 2
11、 与方案 5 制作的铸坯,生产的盘条开展金相检测,结果表明,方案 3 金相组织大部分是索氏体组织,有着马氏体组织,相比之下,方案 6 组织控制较好,只有着少许的马氏体组织。3.6夹杂物测试结果使用方案生产的 3 炉铸坯,对线材开展非金属夹杂检测,结果表明,最高等级是一级,标准要求1.5 级,控制较好,达到质量计划标准,夹杂物检测结果如表 5所示。3.7产品使用跟踪使用改善之后的工艺开展高碳钢生产,过热度控制均值 28,拉速 2.3m/min,经过使用跟踪,拉丝规格在 2mm 之上时,断裂比例下降 50%,达到规格 2mm 拉丝生产标准,产品质量得以显著提高。4结论低倍测试结果表明,拉速 2.1
12、m/min 及 2.3m/min 时较好,中心偏析及疏松等都是一级,缩孔等控制较好,(下转第159页)156第 8 期(上接第156页)表 5夹杂物检测炉号2320炉2321炉2322炉测定结果A细系1、A粗系0,B细系0、B粗系0,C细系0、C粗系0,D细系0.5、D粗系0,DS为0A细系1、A粗系0,B细系0、B粗系0,C细系0、C粗系0,D细系0.5、D粗系0,DS为0A细系1、A粗系0,B细系0、B粗系0,C细系0、C粗系0,D细系0.5、D粗系0,DS为0在拉速为 2.5m/min 钟时裂纹是 1.5 级,基于现有工艺及设备条件,伴随拉速提高裂纹呈现恶化态势;在拉速2.1m/min,
13、过热度 35时,偏析结果是 1.11,过热度30m/min 时,偏析结果是 1.1,过热度是 25m/min 时,偏析结果是 1.07;拉速 2.3m/min 及 2.5m/min 时,中心 C 偏析都小于等于 1.08,拉速提高有助于偏析质量优化;综上检测结果分析,选择使用 2.3m/min 拉速及过热度30生产工艺,线材质量较佳,跟踪拉丝情况,断裂比例降低 50%之上,经工艺改善后生产的产品达到质量计划及使用需要。参考文献1 周滨新,张康晖,马建超,等.70钢小方坯芯部质量优化 J.中国冶金,2021,31(1):42-45.2 侯自兵,徐瑞,常毅,等.高碳钢连铸方坯拉坯方向偏析C元素分布
14、的时间序列波动特征 J.金属学报,2018,54(6):851-858.3 桂仲林,张正林,王向红.高碳硬线钢小方坯末端电磁搅拌工艺实践 J.上海金属,2016,38(3):48-52.选用的工艺参数,具体包括:钢液的特性、挤压力大小、金属液的粘度和金属与颗粒之间的接触角。而接触角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浸渗时间,浸渗时间越久,浸渗深度也就越大。通过分析发现,Al2O3p/钢铁复合材料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相对单一的浸渗机制上严重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浸渗速度和深度;二是 Al2O3颗粒和钢铁的界面一般都是机械结合,导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差。所以,如何优化制备工艺以及提高 Al2O3颗粒和钢铁的界面结合
15、强度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复合材料的润湿和浸渗理论研究更需进一步的突破。5展望Al2O3p/钢铁基复合材料存在着采用常规铸造法制备困难、界面结合比较弱、力学性能比较差等问题,所以如何制备 Al2O3p/钢铁基复合材料,提高 Al2O3颗粒和基材界面之间结合的强度,增强其性能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就复合材料界面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增强颗粒表面进行镀层,二是在基体中添加活化元素,使之能与增强颗粒发生反应,三是原位反应自生成增强相,四是给预制体中添加活化物质,用以促使基体与增强颗粒界面进行结合。陶瓷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本身具有陶瓷材料高硬度特性、高耐磨以及金属本身的高强度、良好韧性及塑性
16、,普遍成为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以及产业化方面关注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陶瓷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参考文献1赵散梅.陶瓷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表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磨损性能研究 D.长沙:中南大学,2012.2陈维平,杨少锋,韩孟岩.陶瓷/铁基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20(2):257-266.3王恩泽,郑燕青,邢建东,等.铸渗法制备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J.复合材料学报,1998,15(2):12-17.4范守宏.喷吹弥散法制取钢基/Al2O3复合材料的研究 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6,4
17、1(3):42-44.5 牛朝东,葛彪,贾善顺,等.Al2O3/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组织 J.煤炭技术,2006,25(3):7-9.6 蒋业华,温放放,刘光亮,等.一种蜂窝状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立 磨 磨 辊 制 备 方 法.中 国,CN201410610883.8P.2017.05.31.7 蒋业华,温放放,刘光亮,等.一种蜂窝状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中国,CN201510231688.9P.2015.05.08.8 孙建荣.熔体原位合成法制备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D.南京:东南大学,2001.9 符寒光,李明伟,张轶.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轧辊研究 J.钢铁钒钛,2005,26(4):34-38.10 熊光耀,郑美珠,赵龙志.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J.铸造技术,2011,32(4):563-565.余晶:浅谈 Al2O3p/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