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和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007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和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和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和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青海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2 期-61-青海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2 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区域塌陷的多维测度、形成机制与治理模式研究”(21BJL05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数字经济引领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及对策研究”(2020BJJ035)。作者简介:张永恒,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王家庭,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马洪福,天津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讲师,博士。张永恒 王家庭 马洪福摘要:数字金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金融,重塑金融体系,为畅通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

2、。利用巨潮模型分析了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基本逻辑及其内在和外在条件。基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核心要义,利用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从欲望和能力入手,厘清了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内循环的作用路径,从产品的进出口和企业的海外并购入手,厘清了数字金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循环的作用路径。基于创新、新技术 经济范式和社会制度框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方向。关键词:数字金融;双循环;基本逻辑;技术 经济范式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23)02-0061-08一、问题提出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并提出应当“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是党中央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对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作出的长远谋划。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消除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各种障碍,这些都是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探索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并确定政策选择方向,为经济的高效和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无疑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形成了数字金融。因此,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提升金融血脉向经济系统输送能量的能力,培

4、育更多促进双循环的内生动力,也是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数字经济革命的不期而遇,促使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效运行和变革的新工具。数字金融也在经历了金融科技、电子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提法和实践后1,开始具备这种能力,进而增强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的发展质量。遵循“基本逻辑作用路径政策选择”的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和路径研究-62-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62-青海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2023 年第 2 期研究思路,本文利用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的巨潮模型阐释了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基本逻辑,基于中国经济双

5、循环发展的核心要义,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对数字金融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路径进行分析,从产品进口、出口以及海外并购三个维度分析了数字金融推动国际循环的具体路径,从鼓励创新、加快形成新技术-经济范式和社会制度框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选择。二、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基本逻辑经济周期理论说明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升级、周而复始的循环演替过程。代谢增长论也提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基于技术和产业新陈代谢的竞争演化过程2。而其中金融资本对经济循环发展的方向和强度等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的巨潮模型对金融资本如何孕育和撬动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这里借此模型来理解其中的基本

6、逻辑。(一)佩蕾丝的巨潮模型佩蕾丝把每次由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增长过程称为一次“浪潮”,并将每次浪潮划分为导入期和展开期,两个时期之间存在一个转折点。其中,导入期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包括爆发阶段和狂热阶段;展开期是当新技术成为日常生活的常识,政治和社会领域以及企业都逐渐适应新技术变化、经济增长逐步和谐的时期,包括协同阶段和成熟阶段。金融资本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并与生产资本形成不断变化的关系。佩蕾丝将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关系描述为从爆发阶段的恋爱到狂热阶段的关系破裂,从协同阶段的愉快婚姻到成熟阶段的再次陷入困境,转折点时期两者之间则经历了崩溃和衰退。爆发阶段和狂热阶段由旧技术-经济范式主导,

7、而协同阶段和成熟阶段则由新技术-经济范式主导。决定技术-经济范式运行效率的关键是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包容-排斥功能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文基于该模型从源头、过程和目标三个层面对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作用逻辑进行分析。(二)不同阶段下金融资本的作用逻辑按照该模型,经济循环演替就是金融资本通过孕育不同的颠覆性新技术,引发技术革命,不断追逐超额利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循环的主体是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金融资本,能引发技术革命的新技术是循环演替的动力源,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金融资本通过新技术的孕育以及新技术在生产资本中的渗透和融合,畅通经济循环,实现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协同,并获取超额利润。金融资本

8、的流向和强度受到利润大小和风险强度的影响,而利润大小取决于利润来源的范围和单个领域的利润规模,并在经济循环的不同阶段呈现差异化特征(见图 1)。图1 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基本逻辑(注:图中虚线框代表利润的相关指标仅为账面价值情况,缺乏实体支撑)-63-QINGHAI SOCIAL SCIENCES-63-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在爆发阶段,新技术刚刚孕育形成,新技术在个别领域试验后,利润率极高,获取了较多利润,但由于此时仍是旧技术-经济范式发挥主导作用,因而,愿意且能够吸纳新技术的领域极少,这导致由新技术带来的利润来源范围极小。另外,考虑到此时仅有少部分金融资本流

9、入新技术领域,因而所形成的金融风险也较低。在疯狂阶段,由于前一阶段新技术带来高收益所形成的示范效应,金融资本开始幻想新技术普及后不仅能够大幅增加利润规模,还能极大拓展利润来源的范围,这促使新技术主导的金融资本脱离生产资本,并在金融市场出现了泡沫,这尽管带来了高额收益,但风险极高且不可控制,最终导致创造性毁灭,推翻了旧技术-经济范式,并从转折点开始,逐步形成利于新技术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同时也开始探索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制度框架。在协同阶段,由于形成了利于新技术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金融资本推动新技术不断向实体经济渗透和融合,实现了与生产资本的协同发展。此时,金融资本在疯狂阶段所设想的目标逐步实现

10、,即不仅单个利润来源规模大,而且新技术的高渗透性导致利润来源范围也极为广泛。同时,高额利润由于有了新技术-经济范式和社会制度的保障,因此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风险是可控的。在成熟阶段,新技术已经普及,受限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虽然收益来源极多,但每个来源的利润率极低,产生的利润规模极小,利润风险也很低,整体上金融资本很难获取超额利润。此时,金融资本开始逐步抛弃既有技术,又开始新一轮的探索过程,即通过闲置资金搜寻新的投资计划,去孕育新的颠覆性技术。(三)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条件基于上述逻辑可以发现,金融资本并非必然能够推动经济的循环演替,必须具备相应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是指金融

11、资本必须具有最优的动态金融结构,即金融资本来源于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相对组成要合理,而且能够随着产业结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金融结构可以划分为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3。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在资源配置、项目筛选和风险管理上具有优势,能够通过对资金的有效监管,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经济发展到了协同阶段,如何调动大量资金支持新技术,并与生产资本协作融合成为主要目标,投资安全性有足够保障,因此,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保证经济循环畅通。到了成熟阶段末期和爆发阶段,如何支持大规模创新,进而孕育出新一轮技术变革成为主要目标。考虑到创新项目回报通常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融资能够容忍短期股票回报的降低,

12、而银行融资却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加上金融市场能够接受多样化信息和决策,而银行项目则更趋近于保守稳定,此时,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加适合。换句话说,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主要目标是“保畅通”,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主要目标是“促变革”。因此,实时构筑适宜的金融结构是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内在要求。已有研究也表明适宜的金融结构可通过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4,同时金融结构也只有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才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5。外在条件主要指必须构建适合金融资本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技术-经济范式是一个最佳惯行模式,它由一套通用的、同类型的技术和组织原则所构成,这些原则代表着一

13、场特定技术革命得以运用的最有效方式,以及利用这场革命重振整个经济并使之现代化的最有效方式6。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发现“通用”“同类型”和“最有效”三个关键词。“通用”和“最有效”表明合适的技术-经济范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金融资本在经济循环中的运行绩效和畅通能力。“同类型”则表明了技术-经济范式的适用范围,即既有的技术-经济范式只能保证当前技术模式下的经济运行,如果技术模式发生变换,无论是更加先进或是出现倒退,既有技术-经济范式都有可能成为障碍。因此,为了保证既有循环模式的畅通,必须不断完善既有的技术-经济范式,而为了促进经济循环的升级或变革,则需要孕育或探索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并制定出相应的社会

14、制度框架。三、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作用路径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以物-64-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64-青海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2023 年第 2 期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浪潮”。数字技术向金融领域的渗透形成了数字金融,并担负起传统金融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使命。理查德鲍德温7总结了数字技术的四大法则,即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瓦里安定律。这四大法则使得数字金融具有了相比于传统金融资本更大的优势。比如,资金的使用成本更低、来源更多、规模更大且运转更加安全;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可以为生产

15、资本提供全方位服务;金融服务对象从供给侧为主转向供需双方兼顾等。这些优势使数字金融能够更有效地服务经济循环,进而可以更加全面地为中国经济双循环提供支撑。(一)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核心要义在主流经济学理论中,宏观经济模型在三部门(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经济中加入国际部门后,成为四部门经济,然后整个经济循环开始从国内循环扩展至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兼有。由于主流经济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因此无论哪种循环模式,其核心基础都是如何更有效地对接供给和需求,避免任何一方出现过剩,以实现市场出清。这里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是在国内,也可以是在国外,他们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此时,经济循环能否畅通的关键就是供求双方

16、能否获得充足利润,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经济因素占主导,价值规律是整个经济运行的基础。但是,现实中的经济发展并非如此单一,尤其是跨越国界后,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等都可能成为裹挟经济主体、忽视经济因素的关键,此时,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如何避免境外非经济因素对自身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主要矛盾,即经济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国作为世界超大经济体,无论是从世界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对国内民众负责来说,中国经济发展中断所产生的风险都是极大的,同时,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和体制优势也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在充分考虑经济安全基础上,高效地满足供求平衡,并通过供给和需求一方超前发

17、展引发的轻微错位矛盾促进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循环升级。(二)数字金融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路径分析通过上文可以认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关切点在本国,经济因素和价值规律占主导,培育和挖掘更多路径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均衡是关键。如果按照熊彼特的“循环之流”理论,就是要使经济发展在不断升级的需求欲望引领下,当外部条件许可后,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以满足需求的过程。因此,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就是能够有效管控好供给和需求,那么供给和需求的核心又是什么呢?西方经济学都给出了非常经典的概念,即在一定时期和某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且有能力生产就形成供给,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消费就形成需求。可以看出

18、,“欲望”和“能力”就是决定供给和需求的核心。而数字金融能够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路径就在于此(见图 2)。1.供给侧路径分析。从供给侧来看,生产者投资的欲望大小主要取决于成本利润率,而成本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信贷成本。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利息差是我国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方面,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利率受到特许权价值的影响,这为银行带来垄断地位,并可以据此提升贷款利率,但是,数字金融却能通过信贷配给和金融脱媒渠道降低银行利息差,有效抑制银行特许权的价值8。另一方图2 数字金融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路径-65-QINGHAI SOCIAL SCIENCES-65-QINGHAI SOCIAL SC

19、IENCES面,银行为了防范风险,还会因受贷企业规模、抵押物价值以及银行自身资产规模等,而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数字金融则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强化银行的信用风险防控能力,并据此提升银行经营效率9。因此,数字金融可以有效降低贷款利率,减少融资成本,从而激发生产者的投资欲望。至于供给能力,数字金融可以从促进个体就(创)业、增加企业投资和强化区域创新三个维度产生影响。对个体就(创)业来说,数字金融可以扩大非农就业和私企就业规模,提升自雇佣就业率,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通过提高就业者小时工资率与工作自主性,降低工作时长,促进就业质量提升10-12。对企业投资来说,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帮助企业突

20、破融资约束,有效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增加,并且这种效应对融资约束更高的企业更为明显13;另一方面,从投资效率来看,数字金融可以提高企业营收,减轻低效率传统金融的负面影响,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14。对区域创新来说,数字金融可以激发更多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参与度。郎香香等15发现数字金融可以缓解融资约束,显著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盛明泉等16发现数字金融能助推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同时,数字金融也通过激发创新活力及其结构性效应提升创新效果,比如唐松等17发现数字金融深度发展对促进企业创新的效果更加明显。郭沛瑶和尹志超18发现数字金融指数提高 1%,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概率提高 0.17%,研发投入增加 0

21、.92%,创新增收概率提高 0.11%。2.需求侧路径分析。从需求侧来看,经济学中的消费欲望就是消费倾向,而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水平提升不断下降的,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普惠性和包容性特征可以使数字金融能够突破传统金融体系的约束,为更多低收入、低资产的经济主体服务,为落后区域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而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这些经济主体或区域的消费倾向是相对更高的,因而数字金融的发展必将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欲望。钱雪松和袁峥嵘19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大,这充分说明了数字金融对主观消费欲望的正向影响。需求能力本质上就是消费购买能力,数字

22、金融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和分配效应提升社会消费水平。收入效应是指数字金融对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影响,如果数字金融能够促进收入水平提高,那消费能力必然提高。上文已经从供给侧阐述了数字金融对个体、企业和区域层面的影响,而就业、投资以及创新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为各类参与主体带来更多收入,从而提升消费能力。分配效应是指数字金融对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因为在总体收入规模一致前提下,基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越大的经济体,消费能力就会越弱。所以,即使在保证整体经济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数字金融由于能够为落后区域和低收入群体带来正的收入效应,促使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就能增强需求能

23、力。已有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强于经济发达地区,能解决区域经济差距过大问题20,能通过“收入结构优化效应”和“信贷配置优化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1,还能改善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22。除此之外,数字金融还有助于降低生存型消费占比,提升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23-24,从优化消费结构角度提升全社会的消费能力。(三)数字金融畅通国际循环的路径分析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是一个经典命题25,主要是指国际贸易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融通和结算,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必将越有利于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数字金融能够降低服务门槛,通过数字技术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其对

24、国际循环的影响必然也是明显的。由于数字金融主要为本国经济主体提供服务,无法从需求端直接为国外消费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因此,只能从提升供给能力角度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循环提供支持,比如帮助更多国内企业增加进出口规模,嵌入全球价值链,提高企业产品出口的附加值等。一般情况下,本国企业加入国际循环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作为消费者加大对国外所需产品的购买力度,二是作为生产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加大产品出口规模,三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施海外并购。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技术创新两条渠道为企业提供-66-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66-青海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2023

25、年第 2 期帮助,进而畅通我国发展国际循环的水平。首先,数字金融能够为我国企业参与进口活动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拓展进口规模。我国的金融区域发展结构极不平衡,2021 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总规模是 9.11 万亿元,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分别是5.79万亿元、1.78万亿元和1.53万亿元,占比分别是 63.6%、19.6%和 16.8%。金融地理结构的不均衡必然导致处于金融发展落后地区的企业在参与进口活动时,更容易面临融资困难,从而抑制进口规模。毛其淋和陈乐远26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均可以显著促进本地企业进口。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能够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进而为更多有进口需求的企

26、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进口规模的增加。其次,数字金融有助于企业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增加出口规模。只有高效率企业才更有可能承担出口所需的各种成本,发展出口业务27。但是,一方面全球物流运输成本的大幅下降降低了“冰山成本”给企业出口带来的高门槛,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地方较差的商业信用环境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应收账款,增加企业债务负担,而出口的货款结算却相对更加安全及时,数字金融发展可以使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到这些好处,有利于企业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另外,数字金融可以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约束,给企业提供更多创新资金,而企业创新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28-30,提高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31。因此,数字金

27、融可以从出口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畅通国际循环水平。最后,数字金融有助于增强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的实力,提高海外并购成功的概率,帮助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循环安全性的重要方式,因为对国外企业拥有所有权将更容易避免本国企业在采购相关产品时遭受歧视性和不公平的市场待遇。但是,实施海外并购除了会面临政治风险外,还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也会影响海外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32。数字金融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一是能够通过数字技术,提高信贷配给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多信贷资金,二是能够通过数字金融的融资和风险控

28、制功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企业家精神,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进而促进企业管理决策能力的提高33-34。四、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政策选择通过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基本逻辑包含三方面关键内容:一是创新是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关键,而金融资本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推手;二是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是新阶段保证经济运行高效畅通的核心内容;三是社会制度框架是塑造新技术-经济范式并提升其运行效率的保障。因此,要想通过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必须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制定相应政策。(一)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并以此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

29、驱动发展战略,因为创新不仅能够通过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内大循环,更能够提升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转变贸易模式,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应该说,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但是,创新活动在高收益基础上,还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的特点,必须有大量金融资本投入才能支撑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相互结合的新兴领域。它不仅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吸纳更多闲散资金、精准识别客户需求,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规模,也能够为众多小微个体或家庭提供资金,帮助解决创业活动的初始投资问题。因

30、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完善数字金融体系。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提升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提升全社会的金融素养能力,要使更多群体有能力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工具,了解和应用适合自身的数字金融产品,防止在数字金融领域出现马太效应。-67-QINGHAI SOCIAL SCIENCES-67-QINGHAI SOCIAL SCIENCES(二)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数字技术主导下的新技术-经济范式当前我国已经迈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也已经开始主导这个时代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说凡是数字技术相关的产业或是利用数字技

31、术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产业,不仅更容易得到金融资本的青睐,而且将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获取超额收益。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的一些障碍制约着整个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数字技术主导下的新技术-经济范式仍未普及。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为数据的搜集、传输和分析计算提供低廉、便捷且高效的渠道,这是全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载体。其次,通过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引导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向数字技术相关产业,提升各领域经济主体参与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最后,强化市场机制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放开民间投资在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限制,实现数字经济领域参与主体的多

32、元化,提升投资经营效率。(三)完善数字金融相关制度,加快数字金融与产业资本的融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当新一轮技术革命开始时,由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和新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社会制度框架,新技术主导的实体经济形态仍未形成,此时,金融资本会脱离传统产业资本,使整个经济发生脱实向虚的倾向,催生金融泡沫,发生经济危机。这阻碍了经济循环体系的正常运行。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是避免金融资本脱离实体产业资本,在当前数字经济革命背景下,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避免金融资本过快与传统产业脱离,并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维持既有经济循环体系的稳定性;二是加快数字金融与新技术相关产业的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向,

33、提升经济循环的等级和质量。为此,中国需要在数字金融的发展上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对科技金融的顶层设计,构建有利于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体制机制,明确数字金融在具体内容、国内空间布局和国际衔接上的发展方向。其次,积极与国外数字金融发达国家和企业合作,依靠我国数字金融庞大的发展基数,取得领先优势,并参与或发起制定数字金融领域的行业规则。最后,加快完善数字金融法治体系,并利用数字技术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防范化解各种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参考文献:1 陈胤默,王喆,张明.数字金融研究国际比较与展望 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1):180-190.2 陈平.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 M.

3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3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 J.经济研究,2014(4):4-16.4 钱水土,李正茂.金融结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验证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12):24-32.5 杨子荣,张鹏杨.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新结构金融学视角的实证检验 J.经济学(季刊),2018(2):847-872.6 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 M.田方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7 鲍德温.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 M.朱海燕,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

35、司,2021:81.8 顾海峰,朱慧萍.数字金融是否影响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J.当代经济科学,2022(4):88-102.9 杜莉,刘铮.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约束与经营效率的影响 J.国际金融研究,2022(6):75-85.10 方观富,许嘉怡.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就业吗来自中国家庭跟踪调查的证据 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2):75-86.11 翟仁祥,宣昌勇.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吗 J.现代经济探讨,2022(5):76-87.12 郭晴,孟世超,毛宇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吗?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1):61-75+152.13 赵瑞瑞,

36、张玉明,刘嘉惠.金融科技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 J.管理评论,2021(11):312-323.14 陈中飞,江康奇.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动态,2021(10):82-99.15 郎香香,张朦朦,王佳宁.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创新基于新三板企业数据的研究 J.南方金融,2021(11):13-25.-68-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68-青海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2023 年第 2 期2023 年第 2 期16 盛明泉,张悦,汪顺.数字金融发展能否助推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12):12-22.17 唐松,伍旭

37、川,祝佳.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 J.管理世界,2020(5):52-66+P.18 郭沛瑶,尹志超.小微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力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的证据J.经济学动态,2022(2):85-104.19 钱雪松,袁峥嵘.数字普惠金融、居民生活压力与幸福感 J.经济经纬,2022(1):138-150.20 肖威.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局面?J.经济评论,2021(5):50-64.21 宋科,刘家琳,李宙甲.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 J.中国软科学,2022(6):133-145.22 梁榜

38、,李晓琳.数字普惠金融、贫困减缓与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 J.上海金融,2021(5):12-24.23 李 春 风,徐 雅 轩.数 字 金 融 驱 动 居 民 不 同 结 构消费的效应研究 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4):67-78.24 张梦林,李国平.普惠金融、家庭异质性与消费结构升级 J.经济纵横,2021(2):116-128.25KENNETH K,PRANAB B.Credit markets and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J.J Dev Econ,1987(1/2):57-70.26 毛其淋,陈乐远.金融地理

39、结构与企业进口: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J.世界经济研究,2022(1):30-46+134-135.27MELITZ M 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2003(6):1695-1725.28ANTONIADES A.Heterogeneous firms,quality,and tradeJ.J Int Econ,2015(2):263-273.29CROWLEY F,MCCANN P.Firm innovati

40、on and productivity in Europe:evidence from innovation-driven and transition-driven economiesJ.Appl Econ,2018(11):1203-1221.30 宋 跃 刚,郑 磊.中 间 品 进 口、自 主 创 新 与 中 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J.世界经济研究,2020(11):26-44+135.31 金祥义,张文菲.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吗 J.国际贸易问题,2022(3):16-34.32FOLEY F C,MANOVA K.International trade,multinational activity,and corporate financeJ.Annu Rev Econom,2015(1):119-146.33 雷红,李言.互联网提升了城市的企业家精神吗?基于全国 28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2):83-94.34 张嘉伟,胡丹丹,周磊.数字经济能否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来自真实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 J.经济管理,2022(1):122-1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