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它们会生热吗.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98672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它们会生热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它们会生热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它们会生热吗》教案 袁秀峰 一、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热传导的特征,并通过实验探索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 能力:培养学生装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分析观察实验的结果以及学习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保温和散热基本方法的了解 难点:认识保温瓶胆的构造起保温的作用 三、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44支 皮毛10块 毛巾10块 手套10只 棉花10份 四个大小一样材料不同的水杯,方座支架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冬天到了,天越来越冷了,为了御寒,同学们都是怎样做的? 晚上睡觉盖得被子是什么用材料做的?他们给你的感觉怎样? 2.下面用你带来的毛巾、棉花、手套还有老师发给你的皮毛包住手感觉一下。 3.为什么感觉很暖和?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把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4.小结:生活处处皆科学。它们是不是真的会生热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好吗?板书:它们会生热吗? 二、探究保温的原因 活动一:它们能生热吗? 1.先猜一猜:手套、毛巾、棉花、皮毛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生热呢?(同意能生热的同学举手) 2.要想证明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3.你打算怎样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对还是错? 4.学生交流后小结(出示课件):◆用手套、毛巾、皮毛包住温度计的液泡,测一测,过段时间后温度是否上升了。◆如果温度计的读数升高了,证明它们能生热;◆如果温度计的读数跟原来的读数一样,说明它们不能生热。 5.要保证实验成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⑴小组内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团结,配合得最好! ⑵各小组汇报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⑶小结(出示课件):1.使用温度计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温度计; 2.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 3.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4.做好初始温度记录。 (打出内容后全班齐读) 6.各小组按要求分工。(除了每人测一种材料外,小组长要做好记录) 7.开始做实验: ⑴每个小组根据分工,完成包住温度计液泡的任务,做好实验准备; ⑵老师了解准备情况,告诉学生:当老师告诉你3分钟时,你马上读出温度计的读数,告诉小组长,让下组长把读数记录在表格中;老师说6分钟时同样。 ⑶看看温度计的初始温度是多少?马上报给小组长,小组长记录在表格中。 ⑷开始计时。(3分钟记录一次;6分钟记录一次) ⑸根据实验结果,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它们能否生热? 8.各小组汇报交流。(如果有学生的结论出现“能生热”的情况,让这个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并找一个结论“不能生热”的同学也上来一起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哪个同学测试的方法不对,然后交流:为什么不对?) 9.得出结论(出示课件):它们不能生热,但能保温。板书:不能生热 能保温 10.讨论:它们为什么能保温呢? 引导:⑴棉花、毛巾、手套、皮毛内部有什么?(空气) ⑵棉花、毛巾、手套、皮毛还有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 ⑶空气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传递热的?(在棉花、毛巾、手套、皮毛中的空气容易对流吗?)(不容易) ⑷把刚才我们搜索的信息整理一下,交流:它们为什么能保温呢? 11.小结(出示课件):在棉花、毛巾、手套、皮毛的孔隙里充满了不易流动的空气;棉花、毛巾、手套、皮毛、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们最不容易传热,所以能够保温。材料越厚,孔隙越多,不流动的空气越多,保温性能越强。 活动二: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1.(刚才,我们通过齐心协力的探究,知道了皮毛、棉花、毛巾、手套等材料不能生热,但能保温,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看法吗? 2.该怎样证明你们的观点呢?(板书:不同材料保温性能) 3.做这个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事项呢? 引导学生:①什么时候的温度应该是杯中水的初始温度? ②每个杯子中的水的多少不一样行吗? ③在不同的时间下对它们进行比较行吗? ④杯子的大小和厚度及形状的不同对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没有影响? 4.(学生讨论后出示课件):(指名读内容) ⑴必须同时把温度计分别插入不同的水杯中; ⑵温度计的读数不再上升时的温度就是杯中水的初始温度。 ⑶水的体积、杯子的大小、厚度及形状必须相同; ⑷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比较。 5.老师找来四个不同的杯子,这四个杯子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但他们的大小和厚度及形状不符合我们本次实验的要求,猜一猜,谁的保温性能最强? 6.找四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实验,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看谁的操作最好! 7.先记下初始温度;5分钟后,读出不同水杯中温度计的读数。 8.全班交流,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什么?板:材料不同,保温性能不同。 三、课堂评价 至此,我们的探究任务全完成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你们小队谁的表现最好? 四、课外拓展 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课下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它们会生热吗 不能生热 能保温 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不同 《它们会生热吗》教学反思 袁秀峰 冬天,穿上棉衣、盖上棉被就会感觉暖和,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可是穿棉衣、盖棉被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却很少有孩子关注。所以我就从这个问题作导入,引出学生的思考,结果全班学生几乎一致认为是“棉衣、棉被会生热”,当时我想引导学生是否有其他的思考,想引出矛盾,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看到这种情景,我改变了教案中的设计,“棉衣棉被是否会生热?大家的看法对不对呢? 老师不发表自己的评论,还是大家自己用实验来说话吧!”这样进入实验探究环节。 我还适时的提示学生:做实验之前想一想,我们要验证什么? 怎样去验证?验证结果说明什么?大家一定考虑好。完成实验后,每一个小组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同学们,结果出现两组数据,一种是手套将温度计包起来,不同的时间温度计读出的温度不一样,还有一组是温度计读数一样。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学生会通过温度计读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说通过实验说明,棉衣、棉被只是保暖,不能生热,矛盾产生是我没有预计到的,这时我灵机一动,提问学生“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学生分成两派各持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我提议两种说法各派一名代表上前来把刚才的实验再做一遍,大家注意观察问题出在哪里。在两位学生实验的时候,大家屏住呼吸,仔细观察,待两位学生完成实验后,学生们迫不及待的举起手来,回答其中一位学生温度计的拿法不正确,不能用手抓住温度计的水银柱,那样测出的温度不准确。 既然这样我又让学生用正确的测温度的方法来测温度,最后通过事实验证棉衣、棉被不生热,只能保温。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的兴趣。 俗话说: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验证,这样获得的知识将终身难忘,这样的课也使我体会到了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愉悦! 《它们会生热吗》评课 刘艾英 优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为本,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件对整个教学加以贯穿,激发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的得出结论。 2.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 3.老师能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产生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4.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体现了“以人为本”。 5.学生回答后,老师能够把产生的问题返回给学生,教师没有急于做出解答,让学生思考的更深入。  建议: 1.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有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了,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给我们充分的时间,有没有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不要因为几位学生没有回答出来就放弃这个环节。应该反思自己问题是否恰当,学生是否能理解。如果学生不理解,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合理的引导。课堂开放了,但教师“导”的作用没有降低,应该更恰当。 2.学生说的“会”、“懂”与实际动手操作是有差距的,因此教师应该多巡视,否则,一个实验下来,不但得到的数据有问题,而且还让学生对科学实验有了不科学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