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朝名相裴垍的为官之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961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名相裴垍的为官之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朝名相裴垍的为官之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朝名相裴垍的为官之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第 期阴 山 学 刊 唐朝名相裴?的为官之道刘 瑞 清(包头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摘要:裴?(?年),唐代“中兴之主”唐宪宗时期的宰相。裴?为官始终秉持“严持法度,不徇私枉法”为官原则;“举贤任能、量材赋职”用人原则;“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畏权贵、直言极谏”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以及“真诚待人、以情感人”的做人品格。他以自己独特的为官之道留下了千古美名,死后获赠太子太傅。关键词:唐朝;宰相;裴?;为官之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李肇在 唐国史补 中评价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时指出:宪宗朝,则有杜公之器量,郑少保之清俭,郑武阳之精粹

2、,李安邑之智计,裴中书之秉持,李仆射之强贞,韦河南之坚正,裴晋公之宏达,亦各行其志也。其中裴中书即裴?,而“秉持”二字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裴?的一生,也道出了裴?的“为官之道”。一、秉持“严持法度,不徇私枉法”的为官原则裴?为官之初,就能坚持原则,不徇私枉法。旧唐书裴?传 记载,贞元中,裴?迁考功员外郎后,时任吏部侍郎的郑繤瑜“请?考词判,?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元和三年(年)四月,发生了著名的“元和考案”,宪宗“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伊阙尉牛僧孺、陆浑尉皇甫、前进士李宗闵皆指陈时政之失,无所避;户部侍郎杨於陵、吏部员外郎韦贯之为考策官,贯之署为上第。上亦嘉之,诏中书优与处分。”按说

3、选举的是“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应试之人也是“指陈时政之失,无所避”,而且“上亦嘉之”,本应该是皆大欢喜,但是这三个人的策文却触犯了多方利益。新唐书李宗闵传 说李宗闵在对策中“与牛僧孺诋切时政”触宰相,“李吉甫恶之”,而且从目前仅存的皇甫的策文确实提到“今宰相之进见亦有数,侍从之臣,皆失其职”,因此时任宰相“李吉甫恶其言直,泣诉于上。”另外,皇甫的策文还把矛头指向宦官,认为“夫亵狎亏残之微,褊险之徒,皂隶之职,岂可使之掌王命,握兵柄,内鹰腹心之寄,外当耳目之任乎?”把枪口对准了“掌王命,握兵柄”的枢密使和神策军首领,他们是皇帝身边最信任、与皇帝关系最密切的宦官,面对举子的痛斥和讥讽,他们岂会忍气

4、吞声。而面对既针对“宰相”又怒斥“宦官”的策文,裴?“居中覆试,无所同异。”即作为覆试官的裴?根本无所忌惮,覆试结果与考官意见完全一致,说明裴?真的是做到了“严持法度”,只尊重事实。就连和他交好的李吉甫都没给面子,使得二人从此有了芥蒂。正如金滢坤在 论元和三年制举科场案 兼论牛李党争之发端与影响 一文对裴?的评价“一贯鲠直、做事公正,不避政治危险”。后来由于“贵幸泣诉,请罪于上,宪宗不得已,出於陵、贯之官,罢?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瑞清(),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论文有 从唐宪宗所作所为看如何做魅力型领导 等。翰林学士,除?部侍郎。”裴?虽然因此事被罢官,但

5、他却维护了原则,维护了公平、正义,更赢得了唐宪宗的信任,“宪宗知?好直,信任弥厚。”五个月后,元和三年(年)九月,年轻的裴?就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不过“?虽年少,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有法度,虽大僚前辈,其造请不敢干以私。”唐人赵瞞 因话录 卷五就记载了裴?“不为故人调职”的一件事情。“裴光德?在中书,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裴公给恤优厚,从容款洽,在其第无所不为”,可见二人关系很好,因此此人“乘间求京府判司。”可裴?并未答应他“求官”的要求,他说“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堕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这些都说明裴?不管为官之初,还是任相之后,

6、都能始终如一地坚守不徇私枉法的为官原则,不管遇到“故人”还是“大僚前辈”都能做到维护朝廷纲纪,不徇私枉法。二、秉持“举贤任能、量材赋职”的用人原则裴?名闻天下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其“精鉴默识,举贤任能。”有关他慧眼识人、量才赋职的故事不胜枚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精鉴默识,慧眼识才裴?总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慧眼识才。因此,他就是一个大型的人才储备库。新唐书裴?传 记载,李吉甫任宰相时,认为“宰相职当选贤任能”,他知道裴?“精鉴”,就让他为自己推荐人才,“?即崖略疏三十许人”,随便就能列出 多人,最重要的是他选的这些人才“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得人”,说明他的举荐绝不是随便凑数。诗

7、人元稹曾感恩裴?“拔我尘土中,使我名字美”,而且他在 上裴度相公书 中也曾提到裴?如何识人、选人:“阁下(裴度)自外寮为起居郎,韦相自巴州知制诰,张河南自邕幕为御使,李西川自饶州为杂端,密勿津梁之地,半得其人。如故韦简州勋及稹等拔于疑碍,置之朝行者,又十数”,从中可以看到这么多人都是因为裴度的赏识才被提拔、重用,甚至有的是“拔于疑碍”,真正做到了慧眼识才。他的心中必定始终装着国家、装着朝廷、装着工作,一心为公,才能随时装着这么多的人才。(二)罢免庸才,推荐能者上裴?不仅能识得英才,更能辨别庸才,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其一,裴?任职中书省时,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都得到升迁,等他们来拜谢裴?

8、时,裴?独独指责严休复说:“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意思是别人都孜孜以求,不断进言献策,你为什么和别人不同呢?结果“休复大惭”,可见裴?对下属工作态度是有严格要求、对不认真工作的人会经常进行鞭策。其二,岭南节度使杨於陵与监军许遂振不和,许“悍戾贪恣,干挠军政”,而“於陵奉公洁己,遂振无能奈何”,于是“以飞语上闻”即向宪宗诬告於陵。宪宗惊惑,就派“宰相裴?为於陵申理”。经过裴?调查“遂振终自得罪”,而裴?认为“以遂振故罪一藩臣,陛下之法安在?”当即推荐杨於陵任吏部侍?。其三,严绶在镇守太原时,因为懦弱无能,“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绶但拱手而已,?劾其懦,请以李睟代之。”可见,庸才下,能者上,才是

9、裴宰相的用人原则。(三)量才赋职,品行为先裴?荐官,“天下翕然称得人”,为什么他推荐之人总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他选人总是坚持“品行为先”的原则。无论是“?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还是在相位时“用举韦贯之、裴度为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这些人之后都能相继为相且“咸著名迹”。其实仔细分辨这些人,会发现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性格“刚直”、品节高尚之人。如李绛“性刚讦”“人多直绛”“宪宗察绛忠正自立”;崔群“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韦贯之为相“严身律下,以清流品为先,故门无杂宾”;裴度“劲正而言辩”;李夷简“致 位 显 处,以 直 自 闲,未 尝 苟 辞 气 悦人”。特别是裴度和裴

10、?同是河东闻喜裴氏家族之人,同族同邑,但裴?推荐裴度绝对是“举贤不避亲”,看中的是裴度的人品和才华。裴度后来的政绩有目共睹,为相二十年,辅佐宪宗最终实现“元和中兴”。此外像崔植为大理评事时,“秩满退居洛下,潜心经史,尤精易象。?知其操行,擢拜左拾遗。”正是坚持“品行”为先的原则,他所选荐的官员都比较正直、严于律己,工作兢兢业业,一心为公,更没有贪污腐化之辈。正如多次受到裴?提携的元稹对裴?的评价:故裴兵部之为人也,坚辩清净,号为名流。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梁榱桷咸适其用,人颇隘之。可见主要原因是裴?自己就有“坚辩清净”的品行,所以他选的人也和他一样,他似乎总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事,所以这些

11、人才才会“咸适其用”。裴?以自己的无私和公正践行着一个宰相为国选材的职责。“故时人皆谓裴?为相乃才与时会,知无不为”,一时间“朝无癰人,百度浸理。”范祖禹也认为:古之贤相,不唯以谏争为己任,又引天下之贤者使之谏其君。此爱君之至者也。若裴?者可谓忠于事君而不负相之职任矣。三、秉持“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裴?任宰相期间,遇到一件大事。元和四年(年)三月,“承德节度使王士贞薨,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为留后。”虽然河北三镇有“相承各置副大使,以嫡长为之,父没则代领军务”的传统 ,但王承宗没经中央任命,就“擅自为留后”还是触动了正准备雄心勃勃一统大唐的年轻天子宪宗的神经,摆明了没把朝庭放在眼里,或者更确切地

12、说,没把这位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面对王承宗的挑衅,年轻气盛的宪宗“欲革河北诸镇世袭之弊,乘王士贞死,欲自朝廷除人,不从则兴师讨之”。而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则展现出裴?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当时宪宗的想法得到不少大臣的支持,他们都主张“宜乘此际代之,不受则发兵讨之,时不可失”。特别是宪宗亲信宦官吐突承璀“揣帝锐征讨,因请行”,还有“昭义节度使卢从史阴苞逆节,内与承宗相结约,而外请兴师,以图厚利。”可这一决定也遭到部分朝官的反对,首先就是宰相裴?的反对。他对主张讨伐的朝臣和宦官“一一陈其不可”,并且说王承宗的祖上“(王)武俊有大功于朝,前授李师道而后夺承宗,是赏罚不一,无以沮劝天下。”裴?冷静、客观地

13、分析了当时面临的形势,认为宪宗“前授李师道(允许承袭)而后夺承宗”,没有一碗水端平,在情理上站不住脚,容易授人以柄,认为“赏罚不一,无以沮劝天下”。当时和裴?关系密切的李绛也反对征讨成德,认为“河北不遵声教,谁不愤叹,然今日取之,或恐未能。成德自武俊以来,父子相承四十余年,人情贯习,不以为非。况承宗已总军务,一旦易之,恐未必奉诏。”可见裴?的分析是客观的、理性的。其实,裴?并不反对削藩,而且可以说他一直为削藩做着准备。因为宪宗继位以来,面对强藩的跋扈,荡平藩镇、中兴大唐就成为宪宗君臣的最大愿望。只是他比较务实。正如唐宪宗所言:“朕日夜思雪祖宗之耻,而财力不赡”。李绛也说“国家财力渐丰,德化渐及

14、,他时制置,必易指挥。”这其实也是裴?和李绛反对征讨成德的真正原因。因为一旦成德不尊诏令开战的话就“需兴师四面攻讨,彼将帅则加官爵,士卒则给衣粮,按兵玩寇,坐观胜负,而劳费之病尽归国家矣。”事实也确实如此,征讨成德九个月,“四面发兵二十万,又发两神策兵自京师赴之,天下骚动,所费七百余万缗,讫无成功,为天下笑”,当时唐朝廷每年的财税收入三千五百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二十八贯 ,而这些收入按两税三分法上供中央的仅一千多万贯,因此可以说耗费了中央财政收入的一半多,讨伐还没有取得成功。裴?深知要想真正取得对藩镇的胜利,只有积蓄财力才是关键。而造成朝廷“财力不赡”的主要原因就是“天下方镇恣意诛求,皆以实估敛于

15、人,虚估闻于上”。所谓“实估”,即当时当地的实际物价,它是市场交换中所承认的估价。而虚估,就是省估,相对于实际流通中的价格而言,它是虚的,因此又称虚估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齐民重困”的局面。”裴?“深知其弊,俾有司奏请厘革”。因此裴?任宰相后首先做的、也是裴?任宰相期间最大的政绩就是对两税法进行改革。这项改革早在元和四年(年)二月就开始了,改革具体内容规定“应带节度、观察使州府,合送上都两税钱,既须差纲发遣。其留使钱又配管内诸州供送,事颇重叠。其诸道留使钱,伏请各委节度、观察使,先以本州旧额留使及送上都两税钱充。如不足,即于管内诸州两税钱内,据

16、贯均配。”即诸道节度、观察使衙费用,就地在治所所在地征取,如仍不足支用,然后准许征收其他管内州县赋税,而且规定“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切令依省估。”这样,就改变了以前留州、送使、上供的比例,藩镇管内支郡送使钱全部变为上供,中央的财政收入就大大增加。学者陈明光从财政学的角度认为“这些量变,反映了宪宗朝的中央集权程度有所加强。两税定额管理方面的这一改革,与此后宪宗频频发动打击叛藩的战争,其裁抑方镇势力的努力趋向是一致的。”可见,抑制强藩、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才是这场改革的真正目的。正是这种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裴?对两税法的改革成绩斐然。特别是“宪宗后来能够大规模地开展削藩战争并取得胜利,应当说与实行这

17、一措施有直接关系”。四、秉持“不畏权贵、直言极谏”的斗争精神裴?的正直不仅体现在选人用人上,更体现在其一贯不畏权贵、敢于直谏的斗争精神上。资治通鉴 记载元和三年(年)正月,裴?任翰林时,群臣给宪宗上尊号“睿圣文武皇帝”,因此大赦天下,大宦官知枢密刘光琦按照惯例“奏分遣诸使赍赦诸道,意欲分其馈遗”,即准备乘机接受各道的馈赠。裴?上奏:敕使所至烦扰,不若但附急递。认为派刺史会烦扰地方,不如由驿站递送。刘光琦很生气,认为这是旧例,就该遵循。可正因为裴?的上奏,宪宗认为“例是则从之,苟为非是,奈何不改!”遂改掉了旧例。前面提到元和四年三月(年)宪宗打算兴师讨伐王承宗。面对裴?、李绛的一再规劝,宪宗并未

18、改变主意,元和四年(年)冬,十月,先颁布 削夺承宗官爵诏,又正式发布 讨王承宗诏谕敕 ,还正式“以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虽然前面就有吐突承璀主动请命,可当任命吐突承璀的诏令真正下达后,朝臣们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舆论哗然。在白居易等众多官员的反对下,宪宗削去吐突承璀“四道兵马使,改处置为宣慰使”,但仍掌握讨伐成德的军事指挥权。宪宗还亲自为其送行,希望他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但事与愿违,吐突承璀虽“察察有才”,又深得宪宗信任,但终究因宦官的身份“威令不振,与承宗战,屡败”,许多将帅不愿听令于他,而且朝廷派出的主力中央神策军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经过八

19、个月的苦战,战事仍处于停滞状态,最终失败不可避免。“朝廷举天下之兵,不能破一方镇”,因此,朝廷内“罢兵”之声不断。好在,王承宗此时也耗不起了,上书谢罪,元和五年(年)七月宪宗决定停止战争。九月“吐突承璀自行营还。”不久还“复为左卫上将军,充左军中尉。”面对这个不顾朝廷实情,一味逢迎君意、媚上贪功的败军之将裴?非常气愤,上书曰“承璀首唱用兵,疲弊天下,卒无成功,陛下纵以旧恩不加显戮,岂得全不贬黜以谢天下乎!”在裴?、李绛、段平仲、吕元膺等人的极谏下,宪宗不得已“罢承璀中尉,降为军器使,中外相贺。”可见,裴?面对不合理的制度、面对皇帝决策的失误都会勇于极谏。哪怕得罪权贵,也能坚持真理、敢说真话。五

20、、秉持“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裴?一心为公,尽管他不畏权贵,嫉恶如仇,但是面对朝廷危亡,他却能做到不计个人恩怨顾全大局。前面提到宪宗要征讨成德,大宦官吐突承璀首先“自请将兵讨之。”,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欲希上意,夺裴?权。”虽然裴?等朝官激烈反对征讨,但宪宗仍一意孤行,派宦官吐突承璀统领诸军,朝野内外,一片嘘声。首先,受到翰林学士白居易、御史中丞李夷简、给事中吕元膺、穆质、右补阙独孤郁等人的强烈反对,认为“自古无中贵人为兵马统帅者”,特别是白居易言辞非常激烈,认为“四方闻之,必窥朝廷;四夷闻之,必笑中国”。其次,范希朝等战功赫赫的老将由于要接受宦官指挥,也心生不满,在战场上故意不配合吐突承璀,

21、结果义武节度使张茂昭在木刀沟战役中虽大败王承宗,但由于“希朝玩寇不前”,不去支援张茂昭,致使王承宗乘机逃跑,错失战机。其三,不仅是朝堂之人,就连诗人李贺在 吕将军歌 一诗中也把吐突承璀比作“傅粉女郎”,“?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恒山铁骑请金枪,遥闻諹中花箭香。”大家好像都在刻意看笑话一样,不是同仇敌忾,而是确信战争不会胜利,好像都等着吐突承璀的失败,来证明自己的“预言”是正确的。只有裴?始终关注战场上的一举一动,他注意到了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虽然“首建伐王承宗之谋”,但“等朝廷兴师”,他却“逗留不进”,而且“阴与承宗通谋,令军士谮怀承宗号”,还乘“度支刍粟,不能远致以给行营”,在昭义市籴的时

22、候,乘机抬高市价以牟利,还“诬奏诸道与贼通,不可进兵”,成为朝廷大患。裴?乘其牙将王翊元入朝奏事,私下里找其谈话“为言为臣之义,微动其心”。等其回昭义后,此人向裴?报告了卢从史的许多行动。于是裴?向宪宗建议,活捉卢从史。由谁去做,裴?想到的却是吐突承璀。虽然裴?与吐突承璀势不两立,但面对朝廷危难,他却能顾全大局,愿与吐突承璀“合作”。因为他听说卢从史“与承璀对营,而且视承璀如婴儿,往来都不设备”。宪宗听从了裴?建议,命令吐突承璀秘密做这件事。知道卢从史“性贪”,吐突承璀“盛陈奇玩,视其所欲,稍以遗之”。卢从史非常高兴,逐渐放松警惕。与承璀“益相昵狎”,承璀乘机“召从史入营搏,伏壮士于幕下”,活

23、捉卢从史,押往京师。活捉卢从史,可以说为朝廷罢兵赢得了机会,白居易请求罢兵的首当其冲理由之一便是“卢从史左降归罪”。而且,元和五年(年)七月,王承宗遣使入京谢罪的提到之所以不服从朝廷的理由也是“为卢从史所离间”,宪宗给王承宗的诏书同样认为“顷者卢从史包藏奸诈,矫示公忠,下诬物情,上惑朝廷使卿陷于违命,使朕至于用兵”,这样无论朝廷还是王承宗都找到了一个台阶,乘机结束了战争,特别是宪宗,挽回了颜面,而这一机会正是裴?顾全大局,利用吐突承璀和王承宗及卢从史的关系赢得的。六、秉持“真诚待人、以情感人”的做人品格裴?知人、识人,对当时的大批官员有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他总是真诚待人,以情感人,他用自己的真

24、诚和人品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他和许多官员不仅是同僚,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关心朋友,爱护朋友。如元稹在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一诗注中回想起初就业时裴相公对他的告诫“慎勿策苑为美,予深佩其言”,提醒他策论时言辞不要过于激烈,否则容易得罪权贵。他也从不吝啬对朋友的赞美,如他赞扬李藩“有宰相才”,赞扬郭子仪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这种欣赏和赞美让很多人受到激励和鼓舞,对他更是信任有加。因此,在他去世多年后,还有许多人十分怀念他。如诗人白居易在裴?去世五年后,仍对其念念不忘,在 梦裴相公 一诗中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梦中有真实的场

25、景:梦中如往日,同直金銮宫。有真实的容颜:仿佛金紫色,分明冰玉容。还有真实的行为:勤勤相眷意,亦与平生同。白居易醒后知道是梦,仍留下了思念的泪水,“既寤知是梦,悯然情未终。追想当时事,何殊昨夜中。自我学心法,万缘成一空。今朝为君子,流涕一沾胸。”无独有偶,元稹也同样多次梦到裴?,在 感梦 一诗中同样见到了裴?“忽然寝成梦,宛见颜如皀。”梦中的场景同样很“真实”,“似叹久离 别,嗟 嗟 复 凄 凄。问 我 何 病 痛,又 叹 何 栖栖。”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的场景无论“勤勤相眷意”、还是“问我何病痛”都可以看出裴?在世时的为人真诚。元和十年(年),元稹在被贬江陵多年后奉召回京,去裴?

26、故宅祭奠,写下了“肠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可见二人交情之深。此外,裴?不仅赢得了同僚的信任和爱戴,也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帝器?方直眷信弥厚”“在禁中常以官呼?而不名。”“机密之务,一以关?。?小心敬慎,堪称中旨”。元和五年(年),裴?患中风病,宪宗“甚嗟惜”,特遣中使前往慰问,“至于药膳进退,皆令疏陈”,对其饮食用药都要亲自过问。唐大诏令集裴?平章事制 中提到,宪宗把裴?与房玄龄、杜如晦及姚崇、宋瞡相提并论,认为“在太宗时,实有房、杜赞贞观之业;在玄宗时,实有姚、宋辅开元之化。”而裴?“罔俾房、宋专美于前”。七、结束语纵观裴?的为官生涯,可以说鞠躬尽瘁、尽职尽责。正如白居易在 赠裴?

27、官制 中提到“故太子宾客裴?,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积忧与劳,眐成疾恙,以至沦逝”。尽管裴?只做了两年零两个月的宰相,但他为宪宗朝遴选了大批有能力的官员、他对两税法的改革更是为宪宗荡平藩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他始终秉持着一名官员的操守,兢兢业业,一心为公。因此,他受到了当时及后来人的敬仰,宋代朱熹弟子金朋说就曾写诗赞扬裴?“竭诚佐理奖言司,先正君心帝者师。举荐不为肓宰相,尽供乃职日孜孜。”参考文献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刘籧 旧唐书 上海:中华书局,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京:中华书局,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李窻,徐铉,宋白,等 文苑英

28、华:卷 北京:中华书局,金滢坤 论元和三年制举科场案:兼论牛李党争之发端与影响 人文杂志,()赵瞞 因话录: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杨军 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 西安:三秦出版社,杨军 元稹集编年笺注:散文卷 西安:三秦出版社,王钦若 册府元龟 北京:中华书局,范祖禹 唐鉴卷九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绛 李相国论事集:第 卷 丛书集成续编 北京:中华书局,王溥 唐会要:第 卷 北京:中华书局,李锦秀 唐后期的虚钱、实钱问题 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陈明光 唐代财政史新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齐永峰 唐中央削藩措施及其作用 陕西师大学报,()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卷 北京:中华书局,李贺 李贺诗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白居易 白居易集 北京:中华书局,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集部:碧岩诗集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刘波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上接第 页)参考文献 乔继堂 中国吉祥物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许慎 说文解字 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辑王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