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9347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甘谷大像山石窟为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渭河流域融古建筑、石窟寺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大像山西区,经唐、宋、明、清及民国不断建修,逐渐形成现有的建筑规模。现有古建筑群及古建筑9处,共计37座(含石窟窟檐等构筑物),文物建筑面积2169.8平方米。因各种历史原因,现存古建筑以明清及民国时期为主。1大像山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源分析1.1自然因素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多沿山脊修建(图1),且由西向东山势逐渐增高,最高处相对高度200米左

2、右,极大地增加了古建筑因雷击而起火的风险和隐患。截至目前,大像山文物建筑均未安装防雷装置,天水市甘谷县年雷暴日天数为16天,一旦发生雷暴天气,大像山文物建筑就存在因雷击发生火灾的可能。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南,北部为渭河川口,地势平坦开阔,无有效减缓风速的遮挡物,且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多修建于山脊,大风是引起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遇到大风天气,点燃的香、蜡被吹倒或吹至其他地方从而引燃其他可燃物,极易引起火灾。同时,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多沿山脊修建,周边无遮挡物,大风天气对火势迅速蔓延的影响力表现得更显著。1.2人为因素1.2.1明火礼佛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明火礼佛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在各种宗教场所以

3、焚香点蜡等明火作业为主的礼佛行为。大像山景区明火礼佛主要有两类:一是僧侣以及协助僧侣的外来居士等教职人员焚香点蜡、点长明灯,其中长明灯是最大的火灾安全隐患。二是游人香客的明火礼佛行为。第一,游人香客喜欢以点燃大量的蜡烛来表示礼佛的虔诚,点的蜡烛越多表示越虔诚;第二,有些游人香客为了表示虔诚,在寺庙门关闭的情况下会将点燃的香或小蜡烛放在门槛上;第三,个别信众特别是老年人有“化裱”(指以烧纸的方式来祭祀鬼神的宗教迷信行为)的行为,有的信众在晚上“翻山越岭”潜入景区进行“化裱”祭祀。1.2.2古建筑使用人年龄偏大,防火意识薄应急能力差大像山景区有非构筑物且规模较大的文物古建筑群6处,其中长期居住僧侣

4、教职人员的有4处梅葛【作者简介】温效兵,男,甘肃甘谷人,大专,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石窟古建的维护与保护。浅谈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摘要:文章结合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实际情况,分析了火灾风险源和消防安全现状,从责任落实、设施设备配置、消防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大像山石窟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对策。关键词:大像山;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对策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3.010温效兵(大像山景区文物管理所,甘肃甘谷741200)图1大像山石窟古建筑038Vol.256【文物保护】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殿古建筑群长期居住

5、1人,年龄为83岁;千佛洞建筑群长期居住3人,古建筑使用负责人年龄为70岁;文昌阁建筑群长期居住1人,年龄为86岁。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加之宗教思想的影响,这些高龄教职人员普遍防火意识淡薄。同时,由于年龄偏高、身体机能退化等原因,他们很难迅速有效地应对火情,甚至极有可能造成自身伤害,给火灾救援工作带来更大压力。1.2.3生活用火火源复杂大像山石窟古建筑群多有长期居住的僧侣教职人员,导致生活用火火源复杂,主要火源有灶台、煤炉、火炕等。甘谷县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带,冬季干燥寒冷,给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消防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1.2.4电器设备种类繁多,使用频繁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内居住的僧

6、侣教职人员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类电器设备,甚至有些僧侣教职人员直接将冰箱、空调、电暖器、电磁炉等日常大功率电器接入老化的电路上,极易导致电气线路短路或超负荷而引发火灾。2大像山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探究2.1耐火性能差,火灾荷载高大像山石窟古建筑以砖木结构或纯木结构建筑为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以木柱承重且墙体采用不燃烧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其耐火性能差,火灾危险性极高。火灾荷载为建筑物内所有可燃物燃烧所释放出的总能量,是预测可能出现的火灾大小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基础。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在结构形式上以砖木结构或木结构的抬梁式建筑为主,柱、梁、枋、桁、椽、斗拱等主要承重构建以及门窗、花

7、伢子、吊顶、佛龛等装饰性构件均以木质材料为主,且各构件上多有油漆彩绘,同时建筑内悬挂帷幔、幕帐、幡伞盖、装饰性花卉、丝布制品和匾额楹联等木质可燃物(表1)。这些建筑主体结构及装修材料、家具木质疏松干燥,更增加了文物建筑的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向空中扩展,甚至会发生轰燃情况。大像山石窟防火间距小,在风力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火烧连营情况,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2.2防火间距小,救援条件差虽然大像山石窟古建筑群组之间相距较远,但每组建筑群中单体建筑之间距离很近。以大像山石窟千佛洞古建筑群为例,单体建筑相邻距离最小为0.5米,最大为6.1米,平均间距为约2.8米(图1)。按照建筑设计

8、防火规范的规定,耐火等级四级的相邻两座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12米,其防火图2千佛洞古建筑群单体建筑间距示意图表1千佛洞古建筑火灾荷载一览表文物构成类别火灾危险源可燃物雷击风险其他地藏殿本体砖木木构梁架、木门窗、堆放杂物、木质格挡、生活用具有僧侣起居生活建筑紧邻古建筑,起居建筑内冬季用煤炉取暖、用电不规范观音殿本体砖木木构梁架、木门窗、帷幔、塑料或布艺装饰花卉、台阶前有燃香现象三官殿本体砖木木构梁架、木门窗、帷幔、塑料或布艺装饰花卉罗真殿本体砖木木构梁架、木门、帷幔、塑料或布艺装饰花卉、台阶前有燃香现象、二层堆放杂物0392023.7(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

9、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间距和安全间隔均严重不符合要求。大像山石窟古建筑除山门以外均建于山脊,山上只有人行踏步,消防车等大型救援设备仅可行至山脚山门处,一旦发生火情,山上其他古建筑和人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与救援。2.3灭火救援力量薄弱2.3.1消防设备单一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内目前配置的灭火器为MFZ/ABC4及MFZ/ABC5型手提式粉灭火器;微型消防站2处,分别设在太昊宫和财神殿院内,仅配有消防服和基本的消防器材;建筑内屋顶或檐口位置安装有电子烟感探测器。从大像山石窟古建筑面积、规模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来看,目前所配置的消防设备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2

10、.3.2救援队伍不专业目前景区主要救援队伍为2015年成立的义务消防队,主要以景区干部职工为主,虽对景区环境和实际情况比较熟悉,但整体缺乏扑救较大火灾的救援知识和经验,仅停留在日常培训和消防演练的层面。2.3.3水源不稳定虽然大像山石窟古建筑群附近都有蓄水池,但其蓄水量均不超过10立方米。山顶有一处蓄水量约300立方米的水池,与市政自来水管道接通,铺设的管道均在露天,冬季因水管结冻无法使用,一旦冬春两季发生火灾将无法满足灭火需要。3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3.1靠实用火管理责任,控制明火作业3.1.1进一步完善用火管理制度,加大管控明火力度督促古建筑内各用火点要坚持“从严管理,防治结合”的

11、用火管理原则,严格从源头上控制用火点数量。明确用火点责任人靠实责任,并逐个与大像山石窟管理单位大像山景区服务中心签订安全责任书。3.1.2倡导文明礼佛,创新供灯模式逐步引导僧侣教职人员改油灯为电子灯;大力提倡香客信众用鲜花水果和以水“浴”佛的形式代替焚香点蜡的传统礼佛模式。3.2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现可能引起火灾的隐患因素一定要即刻整改,将隐患防范与问题治理同时进行,确保将安全隐患消灭在最原始的萌芽状态。3.3科学划分消防分区,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均修建在山脊,消防车辆等大型消防放设备无法进入火场进行有效扑救,所以需要科学划分消防分区,并根据各分区

12、建筑位置、建筑体量合理配置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现场工作人员就能就地使用消防设施展开有效的扑救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根据大像山石窟古建区(西区)建筑群分布特点,建议可将其分为6个消防分区:土地庙建筑群分区,包括土地庙建筑群和梅葛殿建筑群,建筑面积约461平方米;千佛洞建筑区分区,包括太昊宫建筑群和千佛洞建筑群,建筑面积约77平方米;文昌阁建筑群分区,建筑面积约168平方米;鲁班殿建筑群分区,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财神殿建筑群分区,建筑面积约145平方米;无量殿建筑群分区,建筑面积约345平方米。以千佛洞建筑群分区为例,根据其建筑结构、耐火等级、建筑面积、建筑内有无壁画等因素来分析其使用哪些

13、消防器材(表2)。3.4加强现有消防器材的维护,增强消防基础设施配备在日常巡查检查中,将消防器材的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化、定量化,确保每一件消防器材完好有效,一旦发现损坏或过期的消防器材,要及时维修更换。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准确地显示出火灾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根据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建筑布局特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由点型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声光报警器、应急广播、专用电话、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结合实际情况以消防分区或建筑群为单位,合理配备烟感探测器

14、、固定消防水炮、移动式消防喷雾、微型消防站等各类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根据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实际情况,在文昌阁建筑群、鲁班殿建筑群、财神殿建筑群等有稳定水源且建筑内无壁画的建筑群内设置消防水炮,在千佛洞、无量殿等建筑内有壁画的建筑群内可配置移动式高压水雾以及类似的消防设备。增加防雷设施。按照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040Vol.256【文物保护】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技术规范(GB5016592)第5.3.1条的规定,甘谷大像山石窟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其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并且由于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多沿山脊修建,在古建筑上增加防雷设施是极有必要的。根据大像山古建

15、筑群的特点,建议防雷设施要采用避雷带或避雷网,且采用独立接地系统,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应大于25平方毫米,接地电阻应大于等于4欧姆。3.5清除建筑本体上非必要线路在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本体上拉接电线的现象较为普遍,并且在跑线时没有做到有效的线路保护。清除古建筑本体上非必要和教职人员私自拉接的电线线路,可以极大地减少因线路老化而引起的火灾事故。3.6规范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在古建筑内使用或安装电器设备,特别是大功率电器设备,要严格按照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采用合格器材并由专业人员在景区相关工作人员监督下安装。所有线路不得直接敷设在古建筑本体上。3.7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

16、管理大像山石窟是一处带有宗教性质的文物景点,其主要活动是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举行宗教活动时所使用的香蜡纸表等易燃物品不得在古建筑内使用燃烧,尤其是杜绝在古建筑内点蜡“化裱”的行为。活动结束后,建筑内外的香蜡纸表等易燃可燃物品要集中归纳到安全地带,并有专人看管。3.8做好建筑物的阻燃处理(即防火处理)木构建筑的阻燃处理目前通用的有两种:一是表面涂覆法;二是溶液浸注法。表面涂覆法有不影响外观、施工方便、易维修、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更适合大像山石窟古建筑的阻燃处理。3.9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救火能力通过全国消防安全日、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以及定期举行的消防培训等途径加大对

17、一线工作人员和景区内常住僧侣教职人员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以上人群的防火意识。定期举办消防理论知识培训和实操演练活动,必要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持续提高工作人员和僧侣教职人员的自救能力。4结语综上所述,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无论在制度建设、保护措施,还是在人员的消防意识上均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是我们这一代大像山石窟文保人不断探索的课题。注释蒙慧玲.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表2以千佛洞建筑群分区分析大像山石窟古建筑所适用的消防器材消防分区建筑名称结构耐火等级是否有壁画 水源情况适用器材千佛洞建筑群太昊宫山门木四级无有灭火器、固定消防水炮、移动式高压水雾大殿砖木四级有有太平池、灭火器、移动式高压水雾东西配殿砖木四级无有太平池、自动喷淋、灭火器、固定消防水炮、移动式高压水雾“旁通”砖木四级无有灭火器、固定消防水炮、移动式高压水雾地藏殿砖木四级无有太平池、自动喷淋、灭火器、固定消防水炮、移动式高压水雾观音殿、三官殿砖木四级有有太平池、灭火器、移动式高压水雾侧门砖木四级无有太平池、灭火器、固定消防水炮、移动式高压水雾罗真殿砖木四级有有太平池、灭火器、移动式高压水雾0412023.7(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