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任重道远——评《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844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任重道远——评《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任重道远——评《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任重道远——评《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2May.2023Evaluation&Management2023年5 月Vol.21 No.2与理第2 期管评价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任重道远评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庭孝(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系,长沙,41 0 0 1 3)引言2003年,我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攻读情报学博士学位时就结识了余波博士,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担任秘书,我们交流较多,并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完成了硕博士学位,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任职。前不久,我收到了他寄来的新作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2 年6 月出版),并请我写书评,我欣然应允,同时也倍感惊和欣喜,惊于他的成长迅速,欣喜于科学评价领域人才辈出,新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际话语权争夺日趋白热化。我国不仅要在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更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学术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不可或缺。因此,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是一个意义重大且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余波博士既有敏锐的洞察力,也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对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完成了相关选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在此基础上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强国

3、背景下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生成逻辑、评价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2 1 BTQ103)”,因而才有了这一新作的出现。该书的出版,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也正当其时。通读全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1研究并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意义重大学术话语权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及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学术话语权力结构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2011年1 0 月,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强调要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方式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

4、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2012年6 月2 日,李长春同志在出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时的讲话中指出:“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2013年1 2 月,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教育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中国

5、外文局等中央部门九家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机制正式宣告成立。2016年5 月1 7 日习近平专门出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坚持用中国理论

6、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国际话语权”3 。2 0 2 0 年1 2 月1 5 日,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强调科技103提升中国国际字话语权任重道远评价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以及面向改革发展重大实践,推动思想理论创新、服务资政决策等方面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十次提到话语权,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对其做了集中论述:“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

7、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人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列,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2提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的新理论与新思路统揽全书,笔者发现,作者在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的选择上,并没有停留在“西方学术话语权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以及特定领域对学术话语权的研究”等领域,而是

8、将学术话语权纳人评价学领域,从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构建中国学术评语权评价体系。首先,作者基于信息传播和影响力理论等多维视角,探讨了学术话语权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分析了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构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和探讨。其次,作者通过对学术话语权评价的研究,从新的视角认识学术话语权的本质,丰富与拓展了学术话语权理论的研究视阈。3提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的新方法与新模型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基础,模型是实现研究目的的路径。该书的一大鲜明特点是注重方法创新、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力求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术话语权

9、评价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作者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学术话语权数据关联,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学术话语权的核心要素指标进行设置,再通过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形成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在方法方面,作者在对科学计量学、评价学、学术评价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和创新,提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新方法与新标准。在模型方面,作者从学术主体层面出发,构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中国国家、机构和学者等三个层面的学术主体的话语权由学术引领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组成,其中学术引领力评价维度包括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网络聚类系数4个指标,学术影响力评价维度包括论文被引频次、

10、网络总连接度、文献耦合度、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4个指标,学术竞争力评价维度包括作者发文数(机构发文数、国家发文数)、基金资助数、使用次数ul、使用次数u2、作者合作数(机构合作数、国家合作数)5 个指标,共1 3 个评价指标。如表1 所示。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各指标的要素权重,最后形成了中国学术话语权综合评价模型。如图1 所示。这是一次有益的探讨与创新。表1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维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主要观测点点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学术主体的中心度引领力学术主体聚类系数(个体、机构被引频次、网络连接度、文献耦合度、影响力学术主体的影响力和国家

11、)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合作数、基金数、发文数、学术主体的学术生产力竞争力使用次数(U1、U 2)和生产规模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学术引领力学术影响力学术竞争力1作者发文数点度中心度被引频次1111111基金数中介中心度被引频次连接度111111使用次数u1聚类系数文献耦合度111111使用次数u2接近中心度学科规范化彩响力1作者合作数学术话语权综合评价图1中国学术话语权综合评价模型在实证方面,作者基于单维度评价和综合评价,以国际生物学研究领域近1 0 年的高影响力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的中国学术话语权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学术主体的学术引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分,按综合得分值进行排名。最后,根据中国

12、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与综合得分排名的分析,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104与理评管价4提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的新路径与新机制作者通过理论剖析、方法分析、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突显了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学术话语权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提升话语权,该书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新路径与新机制8。既提出了实现思路,又提供了解决措施。在如何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路径上,作者认为提升学术引领力、增进学术影响力、扩大学术竞争力是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新路径和重要途径。在如何保障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机制上,作者提出:要实施“提升学术话语内容创新”、“提升学术话语权平台建设”、“提

13、升学术话语权的传播力度”3 个提升路径;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理论创新学术话语权提升的推进机制;要创建与完善制度、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制度措施,包括保障措施、合理规划措施和科学管理支持措施;要创建学术话语权网络空间和新媒体平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要利用自身力创建一流的全媒体多语言的学术传播平台。结语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全新之作,作者把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作为促进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推进中国学术话语评价机制创新和推动中国学术话语评价体系完善的出发点。全书在高度总结国内外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中国学术

14、话语权评价模型,并展开了实证研究,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建设、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为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研究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提供了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总体来看,该书拓展了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的新视野、新思路和新范式,系统了探索了学术话语权评价的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一书的出版,既凝结了作者的潜心向学的学术志趣、孜孜不倦的学术积累、服务现实的人世情怀,也融合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全体师生和同行专家的无私奉献和殷殷期望。可以说,该书是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研究的

15、拓新之作,有助于推动我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阅读之后的些许体会和感受,特此推荐给大家。参考文献1余波.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2:1.2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 EB/OL.http:/ N.人民日报,201605-19(01).6余波.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2:2 5 0.7余波.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2:2 5 1.8余波.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2:2 43.9余波.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2:2 47.作者简介文庭孝,男,(1 9 7 5),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