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工程基本建设情况本项目厂址选定在山东省平邑县城区西侧约6km处贺庄老邱峪长山北侧的山脚下,长山环绕厂址的西、南两侧,北侧有部分山体,是良好的天然屏障。长山山峰海拔高程在300m480m之间,与所选厂址相对高差约140m220m。工程建设性质为二期扩建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生产线项目,建设规模为中型,厂区呈不规则形状,总用地面积63.79hm2,总建筑面积52827 m2。 本工程计划于2012年9月进入施工准备期,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6月进行试车调试,2013年7月生产线投入试生产,2013年8月完成调试投入正式生产,工程建设总工期12个月。1.2项目区概况
2、项目区所在区域地貌单元属低山丘陵区,地面高程在201159m(1985国家高程基准)之间,为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9.5mm,年内降水分配严重不均,汛期(6-9月)降水占到全年的73.9%。多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高气温为41.8,极端最低气温-15.9。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81.0mm。多年平均风速为2.3m/s。10的积温为4500,区域多年平均冻土深度为39cm。项目区的土壤主要为棕壤,植被类型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地表植被以农业植被为主。主要树种有杨树、侧柏、泡桐、刺槐等;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花生为主。项目区所在区域的林草覆
3、盖率约为27%。项目区地处蒙山低山丘陵区,根据水利部2006年2号文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本项目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约为1000t/(km2a)。按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该区域属于北方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1.3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和防治标准等级根据水利部2006年2号文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本项目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防治
4、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项目一级标准。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地形、降水、土壤侵蚀基准强度进行相应的修正,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2.1制约性因素分析由于本工程为扩建项目,主体设计未对工程选址及厂区布置形式做比选方案设计。本方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依次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布局及占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未发现绝对限制因素。本方案针对10项严格限制行为和2项普遍要求行为因素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以提高工程总体的水土流失防治水平,减
5、轻或降低各种限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2.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评价结论主体工程设计了一些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对于减少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作用。然而对于部分临时防护措施及植物绿化设计等考虑不足,本方案就此加以补充和完善,使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一并纳入到本方案中,形成完整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3.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对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的分析,本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53.4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50.83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2.58hm
6、2。3.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是根据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结合原地貌类型、施工区划分的,分区是合理布设防治措施和进行典型设计并推算工程量的基础条件,分区的目的是使措施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分析,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3个防治区,分别为厂区防治区、出厂道路防治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项目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和植被面积32.17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32.17hm2。项目施工期约有21.16万m3的土临时堆放于场区内。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为1954t;可能产生的新增土壤流失量1432t,其中施工期新增944t,自然恢复期
7、新增103t,临时堆土区新增土壤流失量385t。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本方案采取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土地整治、边坡防护、截水沟等;植物措施主要为植被绿化设计、植草防护;临时措施主要包括剥离表土的堆放及回填、临时排水沟、临时拦挡措施、防尘网覆盖等。5.1厂区防治区工程措施:土地整治28.82hm2,截水沟1410m,边坡防护浆砌块石3384 m3。植物措施:栽植乔木4200株,灌木402500株,撒播草籽30.72hm2。临时措施:表土剥离、堆放及回填2.30万m3,临时排水沟长16150m,编织袋装土11850 m3,防尘网10.05万m2,彩
8、钢板拦挡7370m2。5.2出厂道路防治区工程措施:土地整治0.30hm2,排水工程开挖土方1500m3,边坡防护浆砌块石680 m3。植物措施:栽植乔木750株,撒播草籽0.3 hm2。临时措施:表土剥离、堆放及回填0.18万m3。1.5.3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工程措施:土地整治0.32hm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0.32hm2。临时措施:临时围墙400m,剥离表土640m3,开挖临时排水沟约1400m,防尘网约0.26万m2,泥结碎石路面3000 m2,排水沟顺接工程长400m。6 水土保持监测本项目主要采用地面定位监测和调查监测法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对于本工程水土流失发生影响较小的区域采用调
9、查监测法,影响较大的区域采用定位监测法。共设4个监测点。在厂区排洪沟出口处布设1个固定监测点。为了全面监测评估由于项目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在设立固定监测点的同时,还设立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临时调查监测点位。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1个临时监测点,在厂前区、生产区和总库区的施工临时堆土区各设1个临时监测点。初步估算了监测工程量,并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正式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期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一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至少每1个月监测记录一次,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 3个月监测一次。遇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
10、1周内完成监测。安排一名监测工程师和一名监测员进行该项目的监测工作。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方案建设期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1092.77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96.49万元,植物措施费187.8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468.74万元,水土保持独立费用132.56万元(其中监理费24.00万元,监测费26.50万元),基本预备费59.14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7.94万元。8结论及建议8.1 结论本工程属建设生产类项目,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方的城镇规划。项目建设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通过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不会造成
11、剧烈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不会严重影响。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区域无绝对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8.2 建议(1)、本方案编制与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同步进行,要求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在主体工程下一阶段设计时,将本方案布设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有机地纳入主体工程设计报告中,在初步设计报告中要有水土保持专章,确保方案设计的防治措施得以落实。(2)、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较大,如果工期或施工工艺安排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而土石方施工应安排在非汛期进行。同时做好土石方调配平衡,减少弃土和借土,以节约投资。施工单位应以本报告书在内的设计文件为依据,制定好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管理制度,
12、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布置,有效控制各分项工程区及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3)、要求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单位中标后,与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单位签订书面监理合同,按照合同对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全面控制,监理结束后提交水土保持工程专项监理报告。(4)、要求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必须建立该项目的执行组织,明确主持和参加人员及其专业组成和分工。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具体实施方案,对监测工作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其流程符合项目的要求,力求科学、准确、如实、公正地反映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5)、重视工程水土保持专项验收,验收时,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主体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编制单位应参加现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