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探索与交流引言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高考更加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在初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却出现了成绩分化现象,这是因为新高考政策的提出,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技能,在思维品质上要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然而,个体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只有真正搞清学生成绩出现分化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本文就从这两方面展开研究。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1.从知识的差异层面分析随着素质教育时代
2、的到来,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不论是从难度还是广度上都发生了变化,整个初中数学知识呈现一种“内容少、概念浅显、知识简单”的特点,相应的,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降低了,减轻了学生的身心压力。然而,高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鉴于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能力很强的学科,进入高中后,很多知识点的难度就显现出来了,也别是有很多地方难度特别大、方法新颖,对学生的分析和数学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与初中数学相比,不论从知识的广度、深度还是对能力的需求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如果缺乏坚实的基础、相应的学习技巧以及关键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比较困难,成了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一大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初高中数学分化
3、的现象。2.从学习思维差异层面分析初中阶段的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比较基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并不高,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不密切,即使学生是在碎片化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也并不影响他们这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还没有那么明显,但是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对于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知识很容易,他们有的会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会感到很难,但他们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只能解决一些简单层面的数学问题。一旦进入高中阶
4、段,数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首先,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果缺乏对这些知识的整体系统认知,就会产生断层式的学习现象,对知识的认知也是一知半解,在做题的时候很难站在全面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往往解到一半就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了。其次,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缺乏足够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来说,面对难度骤升的数学知识,就会显得手足无措,陷入无限的恐慌中,导致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从学习方法差异层面分析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几乎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整个课堂教学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本来是一种双向状态,但在实际教学过
5、程中,老师和学生处于一种“不平等”地位,通常都是老浅谈新高考下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刘娟(辽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辽宁盘锦124008)摘要:初高中是继小学初级教育阶段之后的中高级阶段,不论是从学习难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面对这种大跨度地改变,依然显得手足无措,特别是数学的学习,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学生在进入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后,即使在没有智力差异的情况下,成绩也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起来轻松有效率,成绩不断呈现上升幅度,而一些学生的成绩却越来越退步。到底是什么
6、原因造成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本文就立足于高考政策下,对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现象展开探析。关键词:新高考初高中数学成绩两极分化104世纪之星师掌控着整个课堂,他们在课堂上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学生只需要在讲台下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与进度认真听讲、记笔记,然后在课后通过题海战术展进行复习和巩固,只要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掌握“做题技巧”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完全不同,特别是新高考政策的颁布和出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意义,注重对解题规律的总结,注重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注重的是对知识举一反三地运用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
7、在初中阶段“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而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以“主动探究”为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得学生在一时间难以接受和适应,进而直接导致了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现象。4.从学习态度层面上分析兴趣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促进数学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多年的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对数学存在着浓厚兴趣,这是促使他们不断探究的不竭动力之一,也是坚持学习的重要因素,这些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了渴望,他们很享受获数学知识的过程,而在课后他们也是抱着持续性的热情展开探究的,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
8、会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是充满乐趣的。相反,对于那些对数学无法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更多时候只是一种任务,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吸引不了他们,他们也无法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课后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琢磨、探索数学知识,如此看来,对数学学习的不同态度也是造成成绩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的有效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作为学习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在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时候,总会经历一个适应期,特别是面对内容突增、学习难度骤升的高中数学学科,学生更是感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慌
9、和迷茫,甚至在一开始的学习过程中无从下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学习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又会直接转移到行为上,导致他们出现敷衍、倦怠甚至是放弃的学习现象,因此,要想有效缩短学生数学成绩之间的差异,首先就要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适应这一“迷茫期”,成功地过渡到正常学习中,就需要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方便学生接受的方式展开高中数学的教学,为数学知识披上一层有趣的“面纱”,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促使其在充满乐趣的教学过程中尽情感受数学魅力,适应高
10、中高难度的数学学习,缩短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在正式上课前,老师可以借助趣味化的小游戏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猜谜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益的智力活动,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猜谜游戏,让原本紧张的学习氛围变得有趣起来,博得学生一乐,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以数字为谜面的谜语: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三八二十四(打一体育用语)、7*9(打一古军事书名,卷帘格);以方程为谜面的谜语:X=只-吾(打一工业用语)、X=3/旭(打一化学用语);以运算符号为谜面的谜语:一元二次(推算法)、常数(通假法)、结晶(九日除以3得3日,结合为“晶”)、十八斤(谜面别
11、解为把“析”分解开是多少?)这种趣味猜谜小游戏,不会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但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的数学的魅力与乐趣,特别是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在缓解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可谓一箭双雕。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分析学生成绩差异化的时候已经叙述过,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展开学习。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不管是学习思路还是方法,基本上都是模仿老师,长此以往,就会处于一种惯性思维模式,束缚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12、通常都在忙碌地记笔记,有些甚至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在了笔记本上,很少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将这样的方式带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就会严重阻碍他们的学习,成为学习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跳脱出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书本上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13、,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独特的知识学习体系,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从而减少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 现象。例如,以人教版(B版)高一上册“向量的加法”为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为此,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调动他们的数学思维,促使他们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体现“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经历“学105探索与交流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14、,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分散教学难点。然后,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一起画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求和向量,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知识问题入手,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问题中观察、体验,形成对向量加法概念的感性认知,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接着,鼓励学生扮演探究共线向量求和的法则,同时设置与之相关的小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他们的结果指出易错点,这样既做了向量加法的练习,又为作业中探求模的大小关系做好了铺垫。紧接着,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向量的多边形法则,在小组探讨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实现不同思维的碰撞,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这样的
15、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听众”,而是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活跃思维,独立思考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衔接。3.给予困难学生更多的指导与帮助有这样一批学生,不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学习阶段,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会导致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差异越来越大,最后导致整个教学出现失衡状态,因此,这些学困就成为了解决学习分化最关键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些学生正是最需要老师关注和帮助的群体,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
16、观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因此,老师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强化基础,把原来漏掉的知识都弥补起来,比如课后辅导活动。此外,最重要的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端正学习态度,并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这些学困生的问题,缩短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例如,以“概率”为例,在这部分教学任务结束后,为了促进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练习作业,针对学困生,设计难度低的练习题,比如“小张连续投了两次硬币,与至少有一次为正面这一事件互斥的实践是什么?”“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80时会沸腾是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等等
17、,要求他们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解答,即使答错也没关系,只要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就可以,当这些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后,发送到学习群,由老师负责批阅,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展开针对性的辅导,直到他们都掌握为止。这样既能够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又能够夯实学困生的基础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4.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在初高中的数学学习阶段,总是存在一些总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数学学科成绩比较薄弱的现象,数学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心头病”,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总体成绩,不利于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出色成绩,填写自己心仪的高考志愿。导
18、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些主客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很难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这些学生会和水平相当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还会导致他们因数学成绩就大幅度下滑而产生自卑、焦躁的心理现象。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不仅仅要从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还需要从心理层面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数学学习。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函数”这一章的内容后,老师可以通过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讲解完试卷之后,肯定还有一些学生对试卷中的知识存在困惑,但大部分学生通常会选择回避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数学老师发挥指导作用,
19、帮助他们消除抵触和畏惧情绪,努力克服这种困难,鼓励他们把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提出来,请求老师再一次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慢慢消除自己的畏惧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结语总之,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论在学习内容、思维以及方法上都与高中数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样特别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差距的存在,并缓解他们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正视这些问题,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减少数学成绩的分化,提高教学实效性。参考文献1田伟.高中数学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150-151.2周小微.农村高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研究J.高考.2020(10):127.3韩金蕊.浅谈高中数学中两极分化学生的分层教学J.高考.2019(16):36.4凌右泉.高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和对策J.明日风尚.2017(22):14.5黄晓圆.示范性高中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原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7(22):13-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