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措施.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75389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展望 摘要 水土流失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保持的现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引言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1]。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在960万km2的国土面积中,70%为山丘所占据,由于复杂的自然因素和长期滥用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2]。此外,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3]。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被我国政府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1、 水土保持现状 1.1 水土流失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经济系统发展不可代替的资源。水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才能平稳发展。全国有近0·73×108hm2的旱地农田的70%以上集中在北方干早、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降水不足、分布不匀,特别是耕地土壤风蚀、水蚀、沙化十分严重,土壤质量退化,旱灾频发,造成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长期低而不稳。传统落后的土壤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更加剧了土壤侵蚀、流失和退 化,己成为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1] 1.2 水土流失特点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 根据最近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万km2。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流失相对较轻。水蚀面积,东部10省(市)为9万km2,中部10省为49万km2,西部12省(区、市)为107万km2。[4] (二)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4] (三)土壤流失严重 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t,其中上游地区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5] 2、 水土保持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基础性研究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机制、发生过程、发展趋势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的分析研究,初步摸清了我国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的方式、类型、面积及发生发展规律。在应用研究方面,试验推广了以改变小地形和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的各种耕作措施。[6]主要进展有:1991年6月29日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全国八大自然资源保护法规之一,用法律形式将水土保持工作固定下来;把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批准了第一个《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明确90年代要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0万km2;建立了一个以大流域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体系;国务院批准水利部在机构改革中成立了一个专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的职能司;第一次提出了“小流域经济”,即是在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内发展产业化、商品化的经济,将小流域治理推向纵深发展;第一次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制定了一整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规范化。[7] 3、 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刊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兴起,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各项基本建设(修路、开矿等)忽视水土保持,任意开挖破坏地面植被,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随意弃渣弃土石,流入江河湖库,加剧了水土流失。[8] (二)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口环境容量不断下降,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地约200万亩,人口、土地与环境的间题日益突出。[8] (三)投入严重不足,治理速度缓慢,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367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中,亟待治理的220万km2,还有26·7万km2坡耕地要改造,按照现在的速度,要70年时间,显然太慢。[7] (四)科研和技术推广滞后。由于科研经费短缺,全国100多个水保科研站(所)人员少,设备老化,活力不够,水保队伍人员少,素质低,旧观念束缚比较严重。[7] 4、 水土保持展望 水土资源是立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9]。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展望未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加强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水土保持的进展如何,将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将成为各国政府关心和支持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在水土保持建设中,一方面要把发展与规划结合起来,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现实与未来结合起来,达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又必须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工作的社会经济效益,注重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10] (二) 加强水土保持队伍的科技和政治素质 在巩固提高现有水土保持大学正规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初、中级水土保持教育和在职培训以及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对水保科研的指导和协调,首先将现有科研成果筛选应用于生产实践,并组织力量对防治的重大问题攻关。[7] (三)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定期公告全国水土流失消长状况,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增加和合理布设水保监测站点,建立中国水土保持管理信息 系统,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定期公报监测结果。[11] (四) 加快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发展 水土保持产业化是在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基础上进行的,是按照市场导向在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的。从21世纪的发展看,水土流失区要从温饱 达到富裕,就要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将低效或无效的侵蚀劣地改造为高效的优质土地,发展各具特色的产品,发展水土保持产业。[12] 参考文献: [1] 向道友,滕云成,党修辉.对我国水土保持现状的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 16 (1):82-93. [2] 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齐实,张洪江,孙保平.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增刊):74-77. [4] 刘震.中国的水土保持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 (1):1-3. [5] 王礼先.我国水土保持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水利, 2006 (12):16-24. [6] 张春明.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发展目标及建议[N].今日论坛. [7] 郭廷辅.中国水土保持成就与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7, 17 (4):7-10. [8] 郭廷辅.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其对策[J].新疆水利, 1994, 6 (83):9-15. [9] 王礼先,孙保平,余新晓等.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0] 杨光,丁国栋,屈志强.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增刊):72-77. [11] 张侠,赵德义.水土保持研究综述[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4, 26 (3):26-30. [12] 李锐.中国21世纪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 2000 (7):3-5.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