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课程标准】
以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数据
掌 握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结合调查纵横比较
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
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爱党与时俱进
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人民利益国家根本
理解认同邓小平关于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及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精神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意义。
难点: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二者的关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 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B. 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2、承上启下: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二、探究新课
1、衣食住行的变迁
①展示图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②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③改革开放以前的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A.现在大家“吃”的怎样?(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④设置场景:“调查住房”。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教师注意防止盲目攀比。)
⑤“行”的变化: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2、学习教材
①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看看教材从哪些方面来讲人们生存状况的变化?-----物质与精神
②抽学生上讲台来讲解。
③其他学生提问,然后引导解决。根据实际提问的状况,教师补充提问。
④整理归纳,落实在书上。
三、练习巩固:书后习题、心得与疑问
四、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