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7008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女报 2023.06魅力女性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研究朱永宽郭伟(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8)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留守妇女成为农村地区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由于家庭成员的离开,留守妇女常常面临着缺乏社会支持和帮助的问题,同时也缺乏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的机会,这会导致其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从而对其幸福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很有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社会支持的概念、特点,以及幸福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

2、,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其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体地说,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幸福感现状,并探讨了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社会支持策略,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关键词:社会支持;留守妇女;幸福感一、研究背景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留守妇女也随之出现。留守妇女是指丈夫或子女在城市或外地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妇女。丈夫或子女外出务工,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留守妇女的生活状态是学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关注度的提高,学者们对留守妇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目前,留守妇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家庭教

3、育、家庭角色等方面,但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却鲜有涉及。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心理资源,可以减轻人们面临困境时的负担和压力,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留守妇女由于长期独处,缺乏家庭成员的陪伴和关爱,更需要社会支持来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因此,研究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虽然社会支持对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社会支持也是不足以解决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还需要从政策、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着手。二、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理论分析(一)社会支持的概念与特点社会支持是指人们在应对压力、困难和挑战时,所获得的来自社会环境的帮助和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情感

4、上的、信息上的或实质性的帮助,它能够提供资源和鼓励,促进个体适应和发展。社会支持可以是家人、朋友、同事、社区等社会网络中的不同来源,这些支持可以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情感幸福、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在应对压力和挑战时,获得社会支持可以减少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和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应对困境。社会支持的特点包括:(1)多元性,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不同的人和资源,可以是情感上的关怀,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援助等;(2)动态性,社会支持随着个人的生命阶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可能增加,有时可能减少;(3)双向性,社会支持不仅是个人获得的支持,也包括个人对他人的支持,双方可以互相支持

5、;(4)可替代性,社会支持可以是不同的来源,当一个来源的支持减少时,可以从其他来源获得支持;(5)形式多样,社会支持的形式可以是直接的帮助,也可以是为他人提供信息、鼓励和建议等非物质支持。(二)幸福感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幸福感是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主观感受,包括满意程度和快乐感受。这种情感和情绪体验往往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身体健康和经济状况等。幸福感也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之一,它在不断地演化和改变,反映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实现幸福感需要个体自-5-女报 2023.06魅力女性身的积极性和努力,如积累正面心理资本、保持积极情绪表达和培养自我意识等。幸福感的概念是个复杂的

6、概念,其构成要素也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常见的几个构成要素:(1)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感受,包括物质条件、健康状况、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等方面。较高的生活质量会使人们更有幸福感。首先,物质条件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个人的收入、住房、食品、衣物、交通等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具备良好的物质条件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其次,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是人们生活的基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健康状况使人们能够充满活力地参与社会生活和追求个人目标。生活环境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宜居的环境包

7、括安全、洁净、良好的社区氛围,友好的人际关系等,可以提供舒适、安全及和谐的居住条件。(2)自我满足感。自我满足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成就和价值的肯定和满足的情感体验。它是人们对自身所取得的成就、经历的成功和克服困难的努力感到自豪和满意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人们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克服挑战、发挥潜力时,自我满足感会得到提升。这种感觉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自我满足感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心、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肯定,提升个体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满足感。(3)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行为

8、和思维状态的感知和评价。它包括了自尊、自信、情绪稳定、应对能力等方面。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个体能够适应生活的挑战、处理压力和困难,以及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挫折,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更加稳定和乐观。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更有可能享受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满足度。心理健康的维持需要个体的积极努力和合理的应对策略,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为个体提供心理健康的环境和资源。(三)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及机制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1)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减轻负面情

9、绪的压力,让人更加轻松愉快。(2)社会支持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社会支持可以让人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增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3)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适应性和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提高个体的适应性和自我效能。(4)社会支持有助于增强社会支持者和个体之间的信任和羁绊。社会支持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和互动,提高社会支持者和个体之间的信任。2.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机制(1)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认知评估产生积极影响。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重要信息和反馈,帮助个体更加清晰地认知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进而对生活做出积极评价。(2)社会支持对个体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影响

10、。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缓解负面情绪,增强积极情感的体验,提高幸福感。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生理状况产生积极影响。(3)社会支持可以通过调节个体的生理机制,降低个体的生理压力反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幸福感。三、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与幸福感分析(一)农村留守妇女的定义及特点农村留守妇女是指在农村地区,其丈夫或其他家庭成员因为工作、务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家,留守在家中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妇女。留守妇女通常处在家庭分离、生活单调、社会孤立、情感缺失等困境,同时也承担着家庭经济、子女教育、家务劳动等多重责任。农村留守妇女的特点包括:(1)社会孤立。留守妇女因为长期不和丈夫或家人在一起,社交网络相对

11、较弱,缺乏社会支持和交往机会。(2)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妇女可能会因为孤独、无助、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如抑郁、焦虑、失眠等。(3)经济压力。留守妇女的丈夫或其他家人虽然在外务工,但其收入往往不高,留守妇女需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如购买生活必需品、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等。(4)家庭角色转变。留守妇女在家庭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照顾老人、照顾子女、家务劳动等,同时也需要扮演家庭决策者的角色。(二)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现状分析1.经济状况较差。留守妇女往往依靠家庭经济支持生活,但由于家庭收入来源不稳定,留守妇女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这会对其幸福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她们自

12、身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她们家庭成员的生活。许多留守妇女因为缺乏经济来源而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从而感到沮丧和无力。2.情感困境。留守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照顾子女和老人的重任,这使得她们的精力和时间都被占据,缺乏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这也会对其幸福感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留守妇女长时间处于家庭中,缺乏与外部社会联系,容易出现孤独感和自我封闭的情况,这也会进一步影响她们的幸福感。然而,研究发现,通过社会支持可以缓解留守妇女的孤独感和压力感,提高她们的幸福感。3.教育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是这些因素中影响较大的限制因素,它们对于一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到教育和

13、文化水平的限制,留守妇女可能难以理解并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可能导致她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自在和困惑。此外,缺乏教育和文化水平也可能导致留守妇女无法获得一份高薪的工作,从而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三)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1.家庭状况。留守妇女的家庭状况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幸福感。比如说,如果她们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稳定的收入和住房,那么她们可能会更具安全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条件差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她们可能会感到更加焦虑和不安。2.子女教育。对于大部分留守妇女来说,子女的教育是她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其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们-6-女报 202

14、3.06魅力女性可能会感到更加满足。相反,如果子女的教育质量不好或者不能顺利完成学业,她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3.人际关系。留守妇女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她们能够和亲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能够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她们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和满足。相反,如果其感到孤独和被社会边缘化,她们则可能会产生不满和失落的情绪。四、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社会支持策略(一)政策层面的社会支持策略政府应制定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村留守妇女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以提高其幸福感。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支持留守妇女: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妇女保障制度,为其提供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

15、社会福利;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就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创业活动,提高其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二)社区层面的社会支持策略社区是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提供一系列支持和服务,以提高留守妇女的幸福感。社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支持留守妇女:建立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中心,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加强对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和关怀,鼓励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和互帮互助;开展文化和娱乐活动,增加留守妇女的社交和交友机会,丰富其业余生活;建立“双创”平台,鼓励留守妇女参与

16、农村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提高其经济收入和自我实现。(三)家庭层面的社会支持策略鼓励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留守妇女和其丈夫之间的沟通,以减少家庭冲突和孤独感。支持留守妇女的家庭角色,包括作为母亲、妻子和女儿的角色,通过提供家务帮助和照顾家庭成员来减轻她们的负担。提供经济支持,以帮助留守妇女承担家庭开支,并减轻其财务压力。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和家务劳动,以减轻留守妇女的负担和增强其家庭凝聚力。(四)组织层面的社会支持策略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为留守妇女提供日常生活帮助和紧急援助,如照看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应急医疗服务等。支持留守妇女参与社区组织和活动,以增加她们的社交圈和参与感。提供

17、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以帮助留守妇女获得经济收入和自我实现。支持留守妇女建立社交关系和社区支持网络,以帮助她们在社区中获得支持和认同感。五、结论社会支持是提高留守妇女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留守妇女面临着家庭责任和生活压力的巨大挑战,而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她们的孤独感和压力感。社会支持包括来自社区、邻居、亲友和组织等的支持,这些支持可以通过情感、物质和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在研究中,留守妇女表示得到来自家庭、亲友和组织的支持,有助于她们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幸福感。综上所述,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提升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社会支持、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及政策和社会的支持。这些因素可以共同作用,提高留守

18、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 祝宝玉.农村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多重价值与实现路径 J.智慧农业导刊,2023(8):84-87.2 冯晓璐,王玉鑫.乡村建设中留守妇女社会价值重塑及实现路径研究 J.智慧农业导刊,2023(8):92-95.3 吴晓曼,吴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63-68+83.4 贾东立,孟悌清.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状况调查:以河北省为例 J.人民论坛,2013(17):238-239.5 胡正云.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现状及外迁意愿研究 D.合肥:安徽大学,2017.6 王云航.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妇女生态权益保障研究 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7.作者简介:朱永宽(1997)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郭伟(1996)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