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卷 2023年第 2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收稿日期2023-02-15作者简介 1.王业娜(1986-),女,汉族,山东省济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产业经济。2.王若军(1966-),女,汉族,河南省焦作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管理创新。(通讯作者)3.张彦欣(1972-),男,汉族,河北省保定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管理创新。Research on the Clustering
2、Development of Homestay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EconomyWANG Ye-na1,WANG Ruo-jun2,ZHANG Yan-xin3(1.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2401;1.2.3.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100018)Abstract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given birth to a new form of
3、 development forthe homestay industry cluster.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is study defines the homestay industry cluster from three perspectives:supply chain,space,andbrand cluster,and analyz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promoting the expansion of homestay i
4、ndustry functions,product innovation,public servicesand industry regulation,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homestay industry chain.Finally,it isproposed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digital cultural and tourism ecosystem,a public service data platform,and
5、a blueprint forregional homestay clusters;Industry organizations should gather homestay characteristic数字经济背景下民宿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王业娜1,王若军2,张彦欣3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01;1.2.3.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018摘要 数字经济催生了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形态。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理论,从供应链、空间、品牌集群三个角度定义了民宿产业集群,并分析了数字技术在推动民宿在业功能拓展、产品创新、公共服务与行业监管、民宿产业链韧性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最后,从三方面
6、提出政府应加快建设数字文旅生态系统、公共服务数据平台、构建区域民宿产业集群蓝图;行业组织应集合民宿特色品牌、搭建行业评价平台、调动农户经营意愿;民宿业主应积极加入产业协同、上线上链从“深山”走向网络平台、培育农民知识技能、积极盘活乡村资源、提炼与传播乡村文化的对策建议,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民宿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 民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537(2023)02-00068-0868第十一卷 2023年第 2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brands,build in
7、dustry evaluation platforms,and mobilize farmers business willingness;and homestay owner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dustry cooperation,move fromdeep mountains to online platforms,cultivate farmers knowledge and skills,activelyrevitalize rural resources,extract and disseminate rural culture,an
8、d provide reference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conomy.Keywords homestay;industry cluster;digital economy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民宿产业的业态也不断发展创新,从单纯的特色住宿产品创新,到不断涌现出服务、客户、渠道的创新,形成了琳琅满目的产品形式、经营组织方式、旅游资源配置方式。一定区域的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
9、全方位、整体协同的结果,是民宿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现,滇西北、长三角、浙闽粤海岸等区域民宿群正是典型例证。因此,产业集群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研究民宿产业集群,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和建立空间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民宿产业集群培育是推进区域民宿经济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二、基础理论与研究梳理数字经济与产业集群理论方面,产业集群已被视为一项维持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群,藉由地理上的邻近性,促进相互支持与学习,同时享有规模经济或范畴经济的利益,并持续进行研发创新形成集群竞争优势,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产业集群的“结构性”问题展开,集中于工业
10、、泛文化娱乐、乡村旅游等领域。产业集群数字化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数字化的理论与案例、线上产业带、国家级产业集群、园区数字化四个方向,文化产业集群也逐渐突破地理限制,呈现出云端虚拟集聚的新趋势。民宿产业集群方面,从空间集聚到产业集群,我国乡村民宿产业一直在迭代发展。影响因素主要有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客源市场、政府政策等普遍性因素和人力资源、乡村特性、企业自身情况、资金支持等个性化因素。莫干山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主要由政府政策驱动,现阶段产业集群以民宿的生活方式体验为核心吸引物而展开。从政府顶层设计、产业深度融合、集群品牌构建和技术创新驱动、延伸旅游产业链、更新基础设
11、施建设、营造乡土文化质感等创新现有的民宿旅游运作样式,逐步构建集群化产业形态等。因此,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定义,本文认为民宿产业集群是指民宿及其配套服务组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地理集群。民宿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开发有计划地布局和规划,产业构成者形成对资源协同共享关系,经营业务相互支撑、相互服务,对外突出民宿产业集群的外部标识特征,而内部民宿产业集群业主之间存在经营差异互补,从而产生规模经济的产业合力,形成不可替代的区域性特色旅游休闲服务产品,以形成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首先,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民宿产业集群是一条由分工协作系统提供给旅游者的商品和服务供应链,没有所有权或行政隶69第十
12、一卷 2023年第 2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属关系的企业成员之间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达到系统的协调运转,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其次,从空间集群角度来看,民宿产业集群是一定地理空间内,围绕集聚程度较高的一定数量单体民宿店家,开展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关联性经济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的周边服务生态,成为当地旅游的一种综合业态和乡村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第三,从品牌集群角度来看,民宿产业集群是地方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建筑风貌、餐饮美食等系列特色品牌关联而形成的识别 IP。如,浙江省以舟山群岛
13、海域的 10 个海岛为主体,树立了“东海人家”特色海岛民宿品牌,丽水市打造出具有“江南秘境,古韵茶香”特色的山地精品民宿示范区,并且以“民宿+露营”的“千宿万帐”模式不断拉长了山居产业链。三、民宿产业集群与数字经济下的创新发展(一)民宿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1.民宿产业集群有利于建立知名度高的IP民宿产业集群通过业务关联,结合20个、30个甚至更多的连锁民宿品牌,把不同的IP汇聚成一个大IP,从而解决单体量民宿不能把所有配套功能实现,并将艺术文创、家庭亲子、运动体系、休闲娱乐、文娱空间等众多关联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配套和服务。通过集群化管理为各个IP创造更佳的运营环境,让民宿品牌能够更专注于
14、自己的服务,提升旅居体验,让消费者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新城市民宿产业集群通过长时间的规划,与国内数十个连锁民宿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把红酒、雪茄等高端消费品融入到民宿场景当中,让高端消费文化与优质旅居服务结合,打造知名连锁民宿品牌的主题民宿,进一步提升住宿体验。2.民宿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各自特色的品牌集合民宿产业集群一方面能够把优秀资源高效融合,激发旅居生活新活力,相互引流促进消费、相互成就业务。同时如果民宿业主把所有配套都由自己运营,除了分散服务的专注度之外,还可能会影响口碑。例如在武夷山有两三个群落,最大的痛点是咖啡厅经营不起来,餐厅不能获得可观的回报,投资回报失衡。但是,
15、通过产业集群的模式运作,民宿业主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而所有的公共配套交给其他专业人士投资运营,问题就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消费产业升级倒逼民宿产业的同步升级。民宿做得最好的、最没有压力的,是网红产品。因为它们有很强的背书能力,有很好的客户资源,有很好的媒体行业支持,所以产生很好的效益。传统民宿的卖点逐渐失去吸引力,要成为网红产品就需要有更多新的内容成为网红热点,引起消费兴趣。以新城市民宿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民宿产业集群社区,融合更多网红民宿品牌,加上供应链生活馆体验。3.民宿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乡村整体规划全域建设民宿产业集群的产生,可以解除众多房东的顾虑。房东不用担心没有生意,只要专注经营
16、自身特色即可。因为成体量的民宿群落能够带来可观的流量,提供相应的入住保障。新城市民宿产业集群与知名连锁民宿品牌的合作,能够把成熟的民宿运营管理引入,再通过集群化的内容打造、文化引入、宣传推广、活动策划等,进一步拉升流量。通过民宿产业集群的方式,结合数十家主流民宿业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从人力成本到智慧云管理系统,从空间设计到内容导入都可以融入到整个民宿产70第十一卷 2023年第 2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业集群当中。所以,民宿产业集群的优势可以解决更多问题,从整合能力、IP聚集、资本引入,一直到市场联动销售和自带特色服
17、务,甚至定制旅游、文创产品、教育服务等,都能够将这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走下去。在数字经济时代,共享美好生活,让合伙人成为最幸福的房东,是新城市民宿产业集群的愿景。将数百个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资源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区分于酒店标准化的民宿服务、供应体系,打破收益模式桎梏,丰富产品销售场景,提高资产收益比率。民宿产业集群必将迎来共商共赢的广阔发展前景。(二)数字技术推动民宿产业的创新发展2022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发布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5项重要内容,提出要通过数字化促进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要促进社会服务和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探索多领域跨界合
18、作,推动文旅融合等多领域、跨行业深度合作。目前,数字化全面进入我国经济各个领域,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涌现。国家层面,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公众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利;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趋势迅猛,数字会展、元宇宙博物馆、数字人演艺、数字艺术品收藏、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新兴数字化旅游要素与人们休闲生活需要相结合,延伸发展出休闲产业的新空间。1.数字民宿生态系统正在形成,民宿业功能拓展势在必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智能硬件为支撑的、以数字化、沉浸式、在线服务为特征的新兴民宿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数字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民宿行业的创新服务,打破
19、了传统住宿业的界限,将智能住宿、个性化服务、标志性“打卡”、自助出行和其他行业相关联,为消费者提供“主客互动”贴心美好的消费体验和内容丰富的产品供应。2.数字化促推民宿业以“互动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创新目前民宿行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往往需要整合行业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作为保障,高度系统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抚慰真实体验,引领虚拟体验,发掘民宿产业利润增长点、丰富产业集群内部产品结构,创新数字技术在旅游领域应用新场景,以低碳绿色产品提升产业集群的产业质量。首先,数字产品创新要创新文旅场景、丰富数字资源。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抓手,将乡村资源数字化、价值化,借鉴“乡村网红打卡地”“淘宝村”“数字民宿”
20、等数字文旅游创新成果,夯实线下文旅资源和服务品质,线上线下资源互补互哺,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其次,数字产品创新要挖掘民俗文化特色、转化上线上云。深度挖掘本地区文化特色,根据消费人群的文旅需求偏好,进行数字文旅服务和产品的迭代升级拓展延伸。既要创新数字产品供给,还要品质化服务管理。找准数字文旅产品的产业基础和社会需求,让消费者从线上看数字人“云演播”、逛民俗“云大集”、感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体验,将休闲生活的真实体验和虚拟感受融为高质量的消费行为。3.数字化推动公共服务与行业监管更加高效数字化时代带来政府治理的盲点,文化旅游产业监管和公共服务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形成新的治理方式
21、、路径和抓手。如,浙江省文化旅游系统开发了多项数字化应用,如“浙里好玩”、“30秒入住”等,建71第十一卷 2023年第 2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成公共文化服务数据中心和“智慧文化云2.0”,开发推广了文物安全监管、旅游新业态监管等跨场景应用。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在创新投资、标准制定和应用转化等方面倒逼政府进行行业治理和政策引导。例如,数字版权保护机制,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文化遗产的归属关系、开发权限、数字化产品专利需要制度和法规作为保障,防止文化资源的“滥采滥开”以及数字产品“低俗化”。4.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促进民宿
22、产业链更具韧性如果民宿产业发展的深度不够,单一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减弱。初期的民宿产业集群基本以住宿为主,经营产品要素相似,缺乏深度开发的一体化设计,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各自独立的民宿经营者难以充分整合和发挥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功能。数字化应用技术促进了健康产业集群的形成,改善了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建立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构成更加完整,产业链弹性大,供应链协同性强,多元合作共建,供需快速在线匹配。淡季与旺季的资源可以实现综合利用、再次开发。原材料供应的本地化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使民宿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向农、林、牧、渔、制
23、造业和文化产业延伸,以提高其附加值,这不仅增加了民宿产业集群内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也避免了集群内产业结构单一和严重依赖旅游业的问题。四、培育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按照产业集群治理的内涵,产业集群中所有成员,包括核心企业、非核心企业、政府、教育、科研等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中介机构,都是集群治理主体。通过对浙江省莫干山民宿旅游产业集群以及台湾民宿产业发展态势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业主多方相互促进,才能形成“相互引流、互为景观、相互服务、共享资源”的产业生态。首先,民宿产业集群必须有一批高质量民宿成为集群品质的象征,成为媒体关注和传播的内容,这些高质量民宿从建筑设计感、原创特点和文化体验应具
24、有准确的目标市场,并形成口碑和品质代言,易于传播。其次,民宿产业集群需要得到城市消费的有力支持,以新经济产业的形式、以其初始条件和较完善的市场机制,吸引民宿投资进入,围绕一定资源特色,彼此相互服务,逐渐形成某一地区具有相同经营特色和行为标准的民宿产业集群。第三,民宿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不断创新培育民宿产业集群所需的制度环境,促进该地区民宿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政府通过发展基础设施、美化环境、成立民宿协会引导社区参与、组织节庆活动、营销区域品牌等方式,鼓励民宿产业集群的有形和无形环境的发展,打通区域民宿产业的发展道路。因此,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和民宿业主等都应从不同维度培育民宿产业集群的发展
25、。(一)各级政府1.加快建设数字文旅生态系统,培育民宿产业集群竞争力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游客的需求、体验和行为,更依赖于文旅领域的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财力用于城市旅游的智能化、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和公共文化的数字化,丰富夜间旅游和景区感知数字化、提供“管家式”云服务技术,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连接起来,促进完善的数字文旅生态系统形成。同时,数字技术产生的数据已经成为连接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的有效工具和渠道,数字时代的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需要构建更好的“市场-行政-司法”交流机制,提高针对民宿产业的行业监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数字管理能力。72第十一卷 2023年第 2期
26、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2.加快建设公共服务数据平台,服务与监管并举政府应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产业数字化监管平台,准确掌握本地区产业资源分布、企业发展动态、游客消费方式和行为、本地区客流趋势和公共场所客流情况等,为地方进一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科学参考。面向消费者的民宿服务平台应具有兼顾C端和B端发展需求,在实现民宿选择、展示、评价、咨询、预订等功能的基础上,按照用户的认知习惯,合理进行网站架构和交互,从而达到简单、方便、易行、美观的效果。同时,在设计网站时,要注
27、意将民宿的功能放大,让预订的用户看到特色,在民宿历史视频、720全景展示、手绘地图搜索、民宿特色展示等方面为民宿精心服务,运营团队要让更多的民宿经营者了解平台的优势,踏上“互联网+民宿”的高速公路。3.全局化构建区域民宿产业集群蓝图,促进地方民宿资源建设与互补从空间格局看,民宿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多核心组团、区位依赖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乡村与社区应开展营造运动,在总体蓝图的指导下,注重特色、调动主体、文化引路、数字服务,完善乡村与社区的全域旅游的诸方面。在优化民宿业空间集聚时,需从政府与经营业主两方面着手,关注民宿村空间集聚动态,重视民宿村层次结构与市场消费特征,提高民宿经营户
28、就业素养,提升政府民宿管理水平,不断拉动民宿消费市场。注重设计的层次性以及民宿与乡村的耦合性。从点到面,注重当地居民的个体意愿和权利,强调民宿小环境与农村大环境的协同规划和耦合发展。倡导民宿文化、民宿产业和民宿空间三个子系统的耦合,提供系统规划、文化提升、资金扶持、资产增值、公共服务,为民宿乡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二)行业组织1.集合民宿特色品牌,推动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联盟推进民宿产业集群项目,集合本土民宿品牌,整合管家服务、线上营销、安防保障等不同方面的优势,并通过统一运营,平摊接待中心、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费用,缩减各家运营成本。并积极
29、推进当地民宿资源开发、智慧服务规划实施,聘请知名设计师、人工智能专家,对接国外民宿行业机构,推进高质量特色化、国际化民宿产业集群建设。2.搭建行业评价平台,发挥行业监督功能在行业约束机制方面,要坚持安全的基本原则,将所有参与实体联系起来,探索合作监督和行业自律的新模式,以促进民宿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网络口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决策,行业组织应重视载体网站的平台特征,拓展线上平台功能,创新互动营销;重视正面网络口碑的引导,征集入住体验报告,化解消费者负面意见,改善民宿经营者网络口碑;拓展会员民宿销售渠道,协同主流线上订房平台,形成最主要的房源供货商;建设高信度的载体网站,形成消费者
30、信赖的消费参考信息,改善民宿经营环境。3.调动农户经营意愿,加强农户旅游相关技能培训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开设农村民宿往往是整个家庭的投资,成为整个家庭生存的物质基础。预期收益对农民经营民宿的意愿有明显的正向作用。预期收益实现越有把握,农民的积极性就越高。总的来说,家庭规模、是否有住房、住房面积、收入水平、邻居的支持、对经营民宿的看法、未来预期、行业经验、市场竞争和旅游资源是影73第十一卷 2023年第 2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响农民经营农村民宿意愿的主要因素。组织和动员农民应该成为该行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充分发挥现有
31、乡村民宿经营者的示范作用,建立优质的乡村民宿示范企业,让农户掌握主动权。民宿作为农家乐的加强版,要更加强调乡村特色,打造家庭式住宿,提供热心服务,鼓励乡村旅游的转型和提升。行业组织应承担起技术转化和相关技能培训的职责。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农户对于乡村民宿的认知,增强经营者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向农户传授相关的经营知识技能,将朴素的致富热情提升为理性的经营思想,是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三)民宿业主1.积极加入产业协同,寻求定位适宜的产业结构单元以民宿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模式,民宿业空间集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经济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宿业发展较好的省
32、份,已经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从集聚过程来看,表现为以区位影响为特征的散点型民宿户集聚阶段、以村庄景区化为特征的民宿村提升阶段和以产品多样化为特征的民宿村集群阶段。民宿产业集聚主要由住宿为主、相关服务为辅的民宿业主构成,坚持创新、协调、生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地方民宿产业集群的整体规划,提高服务内容和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多角度设计产品内涵,差异化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民宿业主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要努力与村社互动,除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外,还要有地方责任感,为村社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与村社一起实现共生共荣,发展壮大产业集群。2.上线上链,从“深山”走向网络平台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
33、乡村民宿也应抓住时代机遇,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好处。在高科技新活力的支持下,利用智能化的数字手段,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有效提升消费体验,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也能帮助民宿经营者有效优化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抓住数字化战略的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字化的民宿平台服务体系中。首先,线上渠道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民宿的经营效率。通过云端加入平台庞大的数据库,运营商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放大消费者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更准确地推送民宿信息、撮合服务与需求,实现入住率和盈利的提升。其次,主动自建平台,实现运营数字化。地方民宿产业集群可以构建独立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相关的民宿APP,
34、提供线上平台服务,还可以借此推出会员服务,提升会员体量。电子商务平台也将围绕着住宿业形成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特产的推介平台。第三,打造管家式管理系统平台,提升民宿户自身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实时同步房态,实时民宿与住户之间的服务响应。第四,建立网上民宿 IP,促进网红效应。依靠提高用户品牌认知度和网络传播机制,实现有高度识别度的网络品牌化、连锁化、数字化的民宿,增强与用户间的情感纽带,提升综合效益。3.乡村骨干带头示范,提升乡村发展能力“学习型”人才是民宿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文化程度高的乡村骨干应积极研究政策、创新创业,带动村民提高数字素质与技能。由单一的以线下
35、服务技能提升转向为线上线下专业化技能学习,掌握一些在线预定退改、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实时服务应答的客服技巧,提升住户与民宿业服务人员的双向良性互动。民宿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增强能够维护与住户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口碑;好的民宿管家通常也是住户74第十一卷 2023年第 2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是维系常客的纽带;拥有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高度接受度的专业操作与运营团队,才会有跟上数字经济步伐的创新意识与经营模式。4.积极盘活乡村资源、提炼与传播乡村文化参与乡村的山、林、田、地、房等民宿要素集体流转,市场化
36、运作民宿资源,探索多种发展模式,或由专业机构经营管理,村民除获取固定收益外,还可以转换身份成为民宿产业集群中新型从业者;立足闲置民居民宿化,充分释放乡村发展活力;强调休闲农业体验化,加快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构建生态庄园、农耕文旅研学馆、红色民俗、康养教学及旅游的新“打卡点”。参考文献:1林欣美,徐文忠,颜逸帆,等.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J.经济管理,2011(10):174-184.2黄宾,于淑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新发展及其实践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0):101-105.3赵作权,戴宜畅,范秋辞,等.中国国家级产业集群数字化程度估计:基于与线上产业
37、带的匹配分析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12):1757-1769.4黄蕊,李雪威.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的形态特征与空间解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1(10):146-153.5游上,江景峰,郭瑞雪,等.乡村民宿集聚机理研究由福建省典型案例引申J.经济研究参考,2018(25):46-54+65.6文化田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打造莫干山民宿产业集群的启示J.上海企业,2021(11):74-81.7张弛,黄丙刚.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民宿旅游集群化推进策略J.农业经济,2021(02):68-69.8熊国铭.供应链视角下对民宿集群发展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6(01):146-148.9犹雁丹,童
38、洪志.乡村民宿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 555份农户调研数据J.旅游研究,2021(06):68-82.10张英杰.数字背景下的乡村民宿产业特色探讨J.商业经济,2022(03):48-50.责任编辑:郭芳(上接第67页)第四,避免控制权偏离。控制权偏离是控制权私利的重要诱因,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司绩效。为此,上市公司应保持投票权与现金流量分配权、股份控制权与分配权、控制权与投票权之间的平衡,合理调节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使得协调利益分配,保障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整体绩效。参考文献:1 陈玉罡,莫夏君.后股权分置时期公司控制权及其私有收益之争基于鄂武商的案例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
39、(4):104-112.2 Callen,J.and X.Fang.Institutional Investor Stabilityand Crash Risk:Monitoring Versus Short-termism?J.Jounanl of Banking&Finance,2013(37):3047-3063.3 DeFond,M.L.,M.Hung,S.Li and Y.Li.Does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Affect Crash Risk?J.The AccountingReview,2015(90):265-299.4 Martin X,Drive
40、O B.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and the Valuation of Firm Cash Holdings.Working PaperM.Washington University,2008:38.5 Guadalupe M,Perez-Gonzalez F.Competition and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M.Chicago Meetings Paper,2010:17.6 Gul,F.A.,J-B.Kim and A.A.Qiu.Ownership Concentration,Foreign Shareholdings,Au
41、dit Quality and StockPrice Synchronicity:Evidence from ChinaJ.Jourraw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5):425-442.7 Xu,N.,X.Li,Q.Yuan and KC.Chan.Excess Perks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of Corporate Finance,2014(25):419-434.8 Wooldridge J M.Econometric Araw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M.Second Edition,MIT Press,2010:21.9 Piotroski,J.D.,T.J.Wong and T.Zhang.PoliticalIncentives to Suppress Negative Information:Evidence fromChinese Listed Firms J.Jounal of Accounting Resewrch,2015(53):405-459.责任编辑:王炜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