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本文以 2011-2020 年中国 30 个省份为样本,探讨了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分别通过市场一体化、市场分割造成了对区域内、区域间协调发展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对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化分割;国内统一大市场;区域协调发展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
2、群。”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显示,2021 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5.5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明显高于同期 GDP 的增长速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指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而且包括区域内部发展差距的缩小。推动区域间协调互动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188-www.ivypub.org/msr 数字经济自带的创
3、新驱动发展属性,使其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1。已有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多个层面影响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一方面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技术泛化效应、驱动传导效应等直接效应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间接效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地区产业优化升级也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渠道3。在中观层面上,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通过地区间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在宏观层面上,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包括协调发展在内的经济高质量
4、发展5。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确存在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否有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异质性?如果存在异质性,背后的传导机制是什么?本文将从这一问题出发,尝试建立一个分析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为区域内部协调发展与区域间协调发展两个层面,然后以行政区规划为界,将省份内部视为一体化的市场,将省份与省份之间视为分割的市场。在此基础上,测度了 2011-2020 年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内协调发展指数作为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度量,同时测算了省际协调发展指数作为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度量。为了
5、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挥的作用,本文还测算了 2011-2020 年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内与区域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水平,但是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市场化一体化改革和政府干预造成的市场分割是上述结果呈现异质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后依然成立。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的机理 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的意见一文中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因此
6、,数据要素同其他要素一样,要实现市场化的配置必然要求数据能够在社会成员和生产部门间自由流通6。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要素的自由交换和流动。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有利于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区域差距变化7。所以,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通过调动数据资源流动引起区域内部发展变化。以省份为例,各省内部由于具有统一的行政规划、共同的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更容易形成一体化的市场,数据要素在区域内部可以以低成本或者无成本的优势进行市场化配置,又因为数据生产要素和数字技术具有的非排他性和空间开放性,减少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阻碍,因此,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提高区
7、域内的协调发展水平。在此过程中,市场化一体化的水平是影响数字经济提高区域内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如果区域内部整体市场化一体化水平高,市场充分发挥了调节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那么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也将呈现出较高的水平,随之,数字经济对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也会呈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基于对数字经济、市场化一体化水平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分析提出假说 1。假说 1:区域内部(省内)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体化的市场,数字经济通过要素市场化一体化配置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1.2 数字经济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本文所指的区域内部与区域间的明显差别在于行政权归属不同,由于行政权归属的差异造成市场分割。市
8、场分割造成的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阻力,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障碍8。因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行政区经济”的特殊现象9,地方政府仅追求本行政区内的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现象中,省界成为缩小各省区之间经济增长差距,实现省区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10。市场-189-www.ivypub.org/msr 分割造成的信息不对成和交易成本增加影响要素市场化的进程,作为数字经济核心要素的数据,其流动必然受到市场分割的影响,因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因为市场分割受阻。在“看不见的手”作用下,数字经济遵循成本原则、利润最大化原则发展,但是在受到“看得见的手”的阻力下,数字经济会囿于一省或一地
9、而发展。随之,数字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出现,形成数字经济发达和数字经济贫瘠的省份或地区,又因为数字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抓手,所以省级或区域间由于市场分割造成的“数字鸿沟”造成区域间发展的不协调。基于对数字经济、市场分割与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分析提出假说 2。假说 2:区域间(省际)因行政干预更容易造成市场分割,数字经济受市场分割的影响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1.3 数字经济与统一大市场的关系 以上假说 1和假说 2分别从区域内市场化一体化、区域间市场分割两方面说明了数字经济通过市场化改革作用于区域协调发展,如果市场是统一的则有利于区域内协调发展,反之,如果是分裂的市场则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数
10、据要素具有强融合、学习效应、非竞争、非排他等属性,能够赋能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建设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能充分利用数据要素的这些特殊属性,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协调发展11。建设包括数据要素市场在内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能够通过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改善制度供给质量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收敛12。同时,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打破国内市场壁垒,重塑国内市场格局,而打破国内市场壁垒的主要障碍是各地区行政权力对市场造成的分割。如果市场壁垒被打破,通过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可以充分释放内需活力、推动经济发展13。因此,打破市场分割界限,着重建设包括数据要素市场的全国统一
11、大市场,不仅有利于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融合效应、溢出效应、技术泛化效应,而且有利于扩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和需求规模,推动数据等要素资源在区域间的畅通流动,从而更好实现区域经济收敛和协调发展。基于对数字经济、统一大市场与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分析提出假说 3。假说 3:建设包括数据要素市场在内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2 研究设计 2.1 基准模型构建 为验证上述研究假设,本文以省内协调发展、省际协调发展为例,针对数字经济对区域内部、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构建如下模型:0+1+3+(1)其中,(1)式中代表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水平,代表区域间协调发展水平,下
12、标 i 和 t 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表示第 t 年 i 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代表一系列的控制变量。表示省份固定效应,表示时间固定效应,代表随机扰动项。2.2 变量选取 2.2.1被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借鉴孙豪等14的做法构建区域内协调发展指数。其指数具体评价体系包含需求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债务负担等四个指标,四个指标的测算结果以熵值法进行赋权以计算出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西藏、台湾、香港、澳门)的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指数,记为 Pin。对于区域间协调发展水平的测算,本文主要借鉴倪鹏飞等15的做法,以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当年人均 GDP 自然对数与全国人均GDP 自然对数差
13、值的绝对值作为衡量指标,记为 Pwith。-190-www.ivypub.org/msr 2.2.2解释变量 迄今为止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已有大量研究在此领域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的工作,例如:在张勋等16的研究中将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等同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赵涛等17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两个方面,采用电信业务收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和普惠金融指数五个指标来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以往的研究,本文主要借鉴赵涛等18做法测度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记为 Digit。2.2.3控制变量
14、 参考国内外有关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文献,本文选取产业结构、金融发展、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对外开放水平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产业结构(Is)采用各省份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的产值之比衡量;金融发展(Fd)采用各省份年末贷款余额占省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财政科技支出强度(Ft)采用各省份政府财政科教支出占省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对外开放水平(Open)采用各省份当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额与省内生产总值之比进行衡量。2.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的样本选取范围是 20112020年全国 30个省级行政区,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Wind 资讯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官网
15、等。表 1 呈现了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水平的均值为 0.364,最小值为 0.168,最大值为 0.943,标准差为0.149。区域间协调发展水平的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小于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金融发展、财政科技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表 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1)(2)(3)(4)(5)N mean sd min max Pin 300 0.364 0.149 0.168 0.943 Pwith 300 0.143 0.095 0.002 0.366 Digit 300 0.928 1.2
16、34-0.916 5.483 Is 300 1.213 0.662 0.562 4.292 Fd 300 1.403 0.441 0.685 2.530 Ft 300 4.427 1.395 2.548 7.970 Open 300 0.021 0.015 0.000 0.074 3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对基准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从表 2 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发展对省内协调发展的影响为正,而对省际间的协调发展影响为负,而且都在 1%的水平上显著。数字经济对省内、省际间的协调发展造成这样异质性影响的原因可能为:借鉴“贸易引力模型”中
17、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的原理,数字经济利用数据要素来引导资源流动,推动生产力发展,也遵循“引力模型”的作用规律。省际间在地理距离,交易成本、行政规制等方面,相较于省内,均不具有优势,因而数据要素在省内的发展和流动会远远大于省际之间。同时,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流动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会选择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内流动,促进省内要素自由化的配置,有利于区域内部协调发-191-www.ivypub.org/msr 展。但是对于省级之间而言,省际由于行政权归属不同造成的市场分割会阻碍数据要素在省际间的自由化配置,进而影响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和联动效应,因此会影响省际间的协调发
18、展。所以,数字经济对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负向影响。表 2 基准回归结果 (1)(2)Pin Pwith Digit 0.049*-0.051*2.84-3.15 Controls Yes Yes Province FE Yes Yes Year FE Yes Yes Constant 0.388*0.011 11.55 0.35 N 300 300 R2 0.68 0.01 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报告的为 t 值。3.2 机制检验 上文从市场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可能传
19、导机制。为验证这一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参考温忠麟等19的研究方法,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2)(3)(4)其中,中介变量市场一体化水平主要借鉴樊纲等20、宫兴国等21的做法,采用中国市场化指数数据库编制的市场化指数(Mkt)度量,其余变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和上文保持一致。模型(2)反映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总效应,1衡量了总效应的大小。模型(3)中的系数 1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模型(4)中的系数 1测度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系数 2与模型(3)中的系数 1的乘积测度了市场化一体化的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通过市场化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协调发展的效应。表
20、3 汇报了中介效应回归结果。在第(1)列中,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协调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第(2)列验证了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市场化一体化水平。从第(2)列中的回归结果可知,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然后,将市场一体化指数(Mkt)这一中介变量加入到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回归模型之中,第(3)列汇报了这一做法的结果。从第(3)列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回归系数相比于第(1)列有所下降,因此可以表明,市场一体化是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内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表 3 数字经济、市
21、场化一体化、市场分割与区域协调发展 (1)(2)(3)(4)(5)(6)Pin Mkt Pin Pwith Gov Pwith -192-www.ivypub.org/msr Digit 0.049*0.343*0.044*2.49-0.051*-3.15-0.020*-3.21-0.038*-2.35 2.84 1.97 Mkt 0.015*2.49 Gov 0.690*4.26 Control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Province FE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ar FE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Consta
22、nt 0.39*9.56*0.48*6.05 0.22*4.36-0.04*-2.33 0.25*5.07 11.55 17.61 N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R2 0.926 0.953 0.927 0.863 0.983 0.872 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报告的为 t 值。同理,上文在理论层面分析了由于行政权归属差异造成的市场分割可能是数字经济影响区域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依照同样的原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5)(6)(7)在此模型中,中介变量是 Gov,代表行政规制对市场的干预而引起的市场分割,用各省政府支出与当地
23、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因为政府支出强度不仅代表了政府对当地事务的管理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市场的挤出,因此本文认为行政干预支出越大,越容易造成省际间的市场分割。从表 3 中的第(4)列可以看出,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区域间协调发展水平。第(5)列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回归估计系数在 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由行政干预引起的市场分割起负向作用,原因在于,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之一,必然要遵循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发展方向,市场是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作为核心要素的,其发展天然的倾向于市场化,势必与行政干预、市场分割背向而驰。第(6)列
24、汇报了加入市场分割这一中介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数字经济指数的回归估计系数在 5%的水平上显著,但有所减小,说明市场分割在数字经济影响区域间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 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 4.1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因为数字经济和普惠金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近性,本文以郭峰等22编制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Ph)替换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结果如表 4的第(1)、(2)列所示。从第(1)、(2)列中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显著为负,由此说明了上文有关数字经济对
25、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结果呈现出较好的稳健性。4.2 内生性处理 考虑到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一方面在文章论述过程中采用了省份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以控制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选取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作为-193-www.ivypub.org/msr 工具变量进行 2SLS 回归,回归结果见表 4 第(3)、(4)列。从第(3)和第(4)列中可以看出,即使考虑了内生性,数字经济依然能够促进区域内的协调发展,但是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而且分别在 5%和1%的水平上显著。在工具变量的识别检验中,对于原假设“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检验,Kleibergen-Paa
26、p rk LM statistic 为 17.651,对应的 p值为 0.00,显著拒绝原假设;同时在工具变量弱识别检验中,Cragg-Donald Wald F statistic 为 137.014,大于 Stock-Yogo弱识别检验 10%水平上的临界值,说明 LM 统计量和 Wald统计量均通过了检验,证明了本文所选取工具变量的合理性。表 4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1)(2)(3)(4)Pin Pwith Pin Pwith Ph 0.001*-0.001*3.51-2.69 Digit 1.246*2.52-1.195*-2.88 Controls Yes Yes Yes Yes
27、Province FE Yes Yes Yes Yes Year FE Yes Yes Yes Yes Constant 0.299*0.0793*-2.89*-2.27 3.219*7.47 2.06 3.01 N 300 300 300 300 R2 0.62 0.04 0.69 0.21 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报告的为 t 值。5 进一步分析 5.1 区域异质性 我国东部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各省份内部的市场一体化程度也不尽相同。那么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因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不同而对区域间协调发展产生
28、异质性影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本文采取分组回归的方法,根据省份所在区域的不同,将样本分为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两个部分。平均而言,东部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分组回归,分析由于市场一体化水平不同,造成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5所示。从表 5中的列(1)和列(2)可以看出,市场一体化对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协调发展影响均显著为正,但是从回归系数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系数明显大于东部地区的回归系数。这说明,在中西部地区,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已经较高,其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边际效应递减
29、,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水平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而中西部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边际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可以说明,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区域内协调发展,但是其边际作用递减。前文已经证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因此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作用也是边际递减的。具体来说,因为中西部地区的平均市场一体化水平低于东部地区,因此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协调发展边际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194-www.ivypub.org/msr 表 5 区域异质性分析与调节效应结果 (1)(2)(3)(4)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Pin Pwith mkt 0.012*0.025*
30、1.69 2.81 Digit 0.038*2.04-0.063*-3.51 City 1.945*3.17 1.504*2.55 Digit City 0.126*1.74 0.122*1.75 Controls Yes Yes Yes Yes Province FE Yes Yes Yes Yes Year FE Yes Yes Yes Yes Constant 0.336*0.154*-0.461*-1.69-0.648*4.73 2.01-2.47 N 110 190 300 300 R2 0.843 0.279 0.755 0.267 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
31、平上显著,括号内报告的为 t 值。5.2 城镇化的调节效应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以城市化也即城镇化为方向来推动的23,协调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那么区域协调发展势必也会受到城镇化的影响。同时,数字经济形态的产业发展可以打破地域之间的限制,带动产业在区域内外联动,影响区域协调发展。那么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影响,是否会受到城镇化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两个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这种调节效应是否存在。模型构建如式(7)、(8)所示。(8)(9)在式(7)和式(8)中,City 代表城镇化水平,用各省份城镇人口与当年各省份总人口之比表示。回归结果如表 5中第(3)列、第
32、(4)列所示。从列(3)和列(4)中可以看出,城镇化对区域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带来了人力、物力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区域内、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协调。而且从列(3)中数字经济和城镇化的交互项来看,城镇化显著的正向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影响。列(4)中,数字经济对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系数显著为负,但是从数字经济和城镇化的交互项系数来看,其值显著为正,说明城镇化抑制甚至完全改变了数字经济对区域间协调发展的负向作用。6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探讨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协调发展作用原理的基础上,运用 2011-2020 年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而且考虑了其中可能的
33、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对研究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结论依然成立。结合以上全部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经济对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第二,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市场一体化和市场分割在造成这种异质性影响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第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消除市场分割不仅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带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协调发展。-195-www.ivypub.org/msr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在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根据数据要素的特性,大力破除数据要素市场的分割,以数据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带动全国统一
34、大市场建设。第二,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以免造成各种形式的市场分割。第三,在数字经济时代,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抓手和契机,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推进市场一体化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相融合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参考文献 1 钟文,郑明贵.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04):79-87 2 李清华,何爱平.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2,(08):1-13 3 郭守亭,张旺虎,熊颖.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证
35、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9(05):81-89 4 何爱平,李清华.数字经济、全劳动生产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J.经济问题,2022,(09):9-17 5 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现代经济探讨,2020,(01):85-92 6 戚聿东,刘欢欢.数字经济下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20,(11):63-76 7 任晓刚,李冠楠,王锐.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与区域差距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01):55-70 8 夏杰长,李銮淏,刘怡君.数字经济如何打破省际贸易壁垒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中国
36、经验J.经济纵横,2023,(02):43-53 9 孙久文,张翱.论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行政区经济”的演变J.区域经济评论,2020,(06):25-29 10 徐现祥,李郇.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2005,(12):57-67 11 徐凤敏,王柯蕴.建设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政策建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8 12 芮静.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23,(02):145-148 13 汪阳昕,黄漫宇.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01):24-39 14 孙
37、豪,桂河清,杨冬.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0,(08):4-14 15 倪鹏飞,刘伟,黄斯赫.证券市场、资本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J.经济研究,2014,49(05):121-132 16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08):71-86 17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18 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06):81-96 19
38、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5):731-745 20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46(09):4-16 21 宫兴国,于月莉,林春雷.战略激进、市场化进程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9(02):50-59 22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04):1401-1418 23 郭晗,高小珺.城镇化、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2021,40(03):18-29【作者简介】【作者简介】1周卫征(1993-),男,汉族,经济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Email: 2李佳(1982-),女,汉族,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