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1、选出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 )A确凿(Zo) 菜畦(q) 桑葚(shn) 秕谷(b)B斑蝥(mo) 蝉蜕(du) 恐吓(h) 收敛(lin)C星宿(s) 臃肿(rng) 戒尺(ji) 锡箔(p)D倜傥(dng) 油蛉(lng) 竹筛(shi) 攒钱()2、填空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节选自,作者原名。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何
2、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搬全景到突出局部。、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一个句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
3、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8结合全文内容,简述题目所包含的变化。 时间:从 到 空间:从 到 生活内容:从 到 二、同步解读(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萁;也不必说鸣蟑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
4、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文段中描写“斑螫”其作用是( )A介绍斑螫的生活习性。B描写斑螫的神秘色彩。C描写以斑螫为游戏对象的乐趣。D描写百草园的具体景物。2“油蛉在这里低唱”中的“这里”指代什么?3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作者通过哪些角度进行观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景物的特征?4文中写景叙事井然有序,景物描写有静有动。观察角度从高到低的景物有 、 、 ,写的是 景;观察角度从高到低的景物有 、 、 ,写的是 景。5
5、在“单是趣味”一句的总领下,分述了哪几件趣事?6文段中连用两个“不必说”,接着用“单是”表述上什么效果?(二)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
6、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1释词:方正:宿儒:2文中提到的孔子,你知道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吗?3“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对此理解不当的选项是()鹿是匾下面的装饰画。先生要学生对匾行礼,学生以为对匾和鹿行礼。表现孩子的天真和无知。鹿是灵物,是神灵的象征,先生让学生对匾
7、和鹿行礼。天真无邪的孩子把对书屋行礼理解为对鹿行礼,增加一点幽默感。4第二段三句话从三个方面写先生。首先写他的,继而写他的,最后写他的,并用“我”的恭敬来烘托。5“我”问“怪哉”遭拒绝一事,从“我”的角度看,表现了孩子,从先生角度看,表现了先生的,从教育角度看,反映了旧教育。6选文第一段写了“我”对三味书屋的印象,从这些描写上看,可以看出“我”对三味书屋的印象怎样?7最能体现“我”对先生态度的一个词是。8选文最后一段是从学生的眼光来展开议论的,从这段议论可以看出作者比较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作简单说明。【答案】一、1A 2(1)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狂人日记 (2)扫、露、支、撒、系、牵
8、、拉 3(1)拟人(2)比喻(3)排比 4D不是由近及远的顺序 5(1)百草园景物有声有色有趣味;(2)美女蛇的在我看来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3)百草园的冬天捕鸟富有乐趣。 6略 7不能,“长的”表示草深难以看清里面躲藏的东西,“很大”才能引出蛇妖。不能,“也许是”表示推测,表示回忆不清,与后面“无从知道”相呼应。 8童年、少年;家、三味书屋;玩、读书二、(一)1C 2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3视觉、听觉、触觉。音,色,状,味。 4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静;鸣蝉、黄蜂、叫天子、动 5听油岭低唱,蟋蟀弹琴,翻开断砖找蜈蚣、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 6写出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又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让人感到百草雷锋的乐趣比比皆是。 (二)1略2孔子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意近即可)34行为 外貌 声望5生性天真和兴趣广泛;为人极严厉;对孩子天性的压抑和对孩子志趣的束缚。6只寥寥数笔,却使读者如同目睹一般,可见作者对三味书屋十分熟悉和有感情。7恭敬8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教育含蓄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