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游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1.“借一双慧眼”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
2.“磨一面明镜”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
3.“指一条‘材’路”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1.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
(2)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配乐《神奇的九寨》)
(3)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4)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
(5)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
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1)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2)生交流后板书课题。(本次习作:游__________)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板块二 指导选材,明确要求
1.指导选材。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
(3)师指名朗读对话。
(4)引导选材。
①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
②示例: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③师指导: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
④生交流后师小结: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开封铁塔、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等。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
2.明确要点。
(1)生默读课本中的文字,思考: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
(2)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
3.弄清写法。
(1)师引导: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读读课文中的提示。
(2)课件出示写法提示。
课件出示:
l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l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l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生分成四人小组,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讨论可采用的写法。
示例:我想写游览山的文章,我准备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再依次描写这些景物,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景点重点写。
(4)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写作提示,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这样比教师的直接讲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块三 选取重点,学写片段
1.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
(1)师:这次习作,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同桌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
示例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山的乌龙寺,它庄重森严。
示例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湖中的荷叶。一到夏天,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
2.指导写片段。
(1)师述: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
(2)生写片段,师巡视指导。
3.通过朗读片段,明确怎样突出重点。
(1)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及时点评指导。
(2)课件出示习作精选片段。
(3)生自由朗读。
(4)课件出示点评要点。
课件出示:
l 是否突出了这个景点的特点。
l 描述是否生动,能否激起读者的游览兴趣。
l 描写是否有条理。
(5)师指名点评。
(6)师点评:这是一段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习作片段。先写竹林的光线,阳光透过竹叶,光线由亮变暗;再写竹林的地,中间有一条碎石的小径;然后写竹叶的声,最后写竹林深处,有灰屋红墙。有景有物,线条明快,层次清晰。作者笔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谁能不爱呢?
4.课堂小结。
师:经过讨论和练习写片段,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练习写片段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功底。下节课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选取本次习作时的重难点进行片段练习,有指导,有例文,不但能使学生对行文构思有清晰的认识,更能让学生对习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要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写起作文来也更容易上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师导入:我们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经过同学的交流讨论后,值得记录的风景也很多。我们习作时不能“面面俱到”,选取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风景,运用前面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把它介绍给大家。现在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描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
2.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抓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之前老师的引导起了拨云见日的效果,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茅塞顿开。
板块二 交流习作,评议修改
1.课件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修改。
(1)出示课件。
l 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l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l 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l 读后有没有激起你游览的兴趣。
(2)出示习作。
(3)师生共同点评。
2.赏析例文。
(1)课件出示优秀例文。
(2)生朗读例文。
(3)师引导生品词析句。
(4)师点评:这篇游记的作者按照游览路线“南门—琼岛—白塔—五龙亭—九龙壁—北门”向我们介绍了所游览的美景,而且详略得当,对琼岛、五龙亭和九龙壁进行了详细描写,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妙不可言。
3.生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错别字、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画出好词佳句。
(2)互评互改。
①小组内交换习作,标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②组内评改完后,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4.课堂总结。
师:经过写作前的认真观察和交流,以及精心的组织和认真的修改,我们本次的习作结束了。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对写景物的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恰当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准确生动地组织语言。此外,同学们的习作内容也有了一定的条理。希望同学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把生活变成自己习作的源头活水。
【设计意图】讲评环节主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写作素材,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通过合作分享,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
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把自我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含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huǎn huǎn gōng fu pú tao chù jiǎo wēi hài
shàng shēng kǒng pà jí shǐ shéng zi chéng dù
二、 给词语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_____”标出。
缘故(yuán yuǎn) 弯曲(qū qǔ) 均匀(jūn jùn)
蟋蟀(shuāi shuài) 挖掘(qū jué) 倾斜(qīn qīng)
三、 辨字组词。
钝(______) 巩(______) 斑(______) 漫(______) 据(______)
顿(______) 恐(______) 班(______) 慢(______) 锯(______)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若(____)若(____) 随(____)(____)安 漫(____)卷(____)
(____)(____)不平 奔流(____)(____) 风(____)浪(____)
1.再写两个ABAC式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我还能用上面的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五、 请你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坚 竖
1.一阵狂风后,马路上(______)躺着许多被吹倒的树。
2.杜真子非常有毅力,长跑比赛她一直(______)到最后。
填 慎
3.李叔叔做事非常(_______),工作上很少出错。
4.这道(_______)有点难,马小跳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出来。
六、 按要求写句子。
1.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辽阔的大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讨论会上红红首先第一个发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文回顾。
1.《海上日出》的作者是________,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________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
3.《海上日出》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文中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__________(外洞 内洞 孔隙)的景色。
八、 阅读理解。
爬天都峰(节选)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第一段话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是 ,地点是 ,人物有 ,事件是 。我也要仿写一句话,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用“ ”画出描写天都峰“高”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天都峰“陡”的句子。作者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是( )
A.费美天都峰的景色 B.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
3.片段中“啊、哩”这两个语气词表现了“我”____________的心理。
4.对“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能爬上去。
B.“我”不能爬上去。
C.“我”不一定爬得上去。说明自己没有信心。
九、 写作天地。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春节、元旦、教师节、国庆节、“六一”节、中秋节、端午节……每一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呢?把你喜欢的节日写下来,可以写你喜欢的原因,也可以写在你喜欢的节日里发生的一件事。
题目:《我最喜欢 节》
要求:
1.认真审题,先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叙述要具体、清楚,语句要通顺。
3.字数在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缓缓 功夫 葡萄 触角 危害 上升 恐怕 即使 绳子 程度
2、yuán qū jūn shuài jué qīng
3、迟钝 巩固 斑点 漫长 依据 顿时 恐龙 班级 缓慢 钢锯
4、隐 现 遇 而 天 地 愤 愤 不 息 号 吼 若即若离 一心一意 他个人生活非常俭朴,能随遇而安,从不计较条件好坏。
5、横七竖八 坚持 谨慎 填空
6、阳光抚摸着大地。 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在外国人的租界里,没有人敢怎么样。 在讨论会上红红第一个发言。
7、巴金 早晨太阳变化 游览 溪流 晴朗的天气 有云的天气 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和赞叹 内洞
8、
1.假日里 黄山的天都峰 爸爸和“我” 爬天都峰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
2.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B
3.害怕
4.C
9、范文:
我最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一个美好的日子。每年中秋前夕,无论是离开家乡打工挣钱的人,还是高高在上的董事长、总经理,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花好月圆,那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好像也在思念着那远方的亲人。
每年的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和我一起赏月、吃月饼、看晚会。我总是坐在中间,妈妈坐在左边,爸爸坐在右边。我们一边讨论那种月饼好吃,一边看电视节目。有时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妈妈就会一边唠叨,一边把我叫醒:“我怎么生了个你这样吃没的吃相,睡没睡相的女儿,真是的!对了,刚才那节目很好看,你没看到真是可惜了……”我总是笑笑,然后继续靠在她身上,看电视节目。也许不久,我又进入梦乡了!
小时候,在老家过中秋时,我和奶奶会搬张凳子到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听奶奶讲月亮的故事。一边吃月饼,一边想着嫦娥究竟长什么样子、玉兔的两只耳朵是不是很长,比普通的兔子长多了?还有,那棵桂树开花了没有?
中秋节,令我难忘的节日,合家团圆的节日,我喜欢你!
喜欢你的温馨,喜欢你的和谐,喜欢你的幸福!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