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1534-202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1502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7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1534-202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6∕T 1534-202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6∕T 1534-202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6∕T 1534-202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6∕T 1534-202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39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534202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que regulation for bag cultivation by sterilized substrate of Lentinula edodes 2021 - 12 - 14 发布 2022 - 06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534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场地环境要求 . 1 5 栽培条件 . 1 6 菌种制作 . 2 7 栽

2、培技术 . 2 8 病虫害防治 . 4 9 生产档案 . 5 DB36/T 1534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德安县永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诚、马吉平、胡桂萍、钟国祥、石旭平、王赟萍、邱永乾、肖银润、王素贞、李娟、曹红妹、熊小文。 DB36/T 15342021 1 香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香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

3、地环境要求、栽培条件、菌种制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熟料袋式香菇种植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70 香菇菌种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0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4、1 熟料 sterilized substrate 经灭菌处理的培养料。 3.2 袋式栽培 bag cultivation 将培养料装入专用塑料袋内栽培食(药)用菌的方法。 4 场地环境要求 应符合NY/T 5010 规定。 5 栽培条件 5.1 栽培场所 选择能控温、保湿、通风、遮光的菇棚,菇棚具备门、通风口等装置和防虫设施等。 5.2 栽培模式 DB36/T 15342021 2 5.2.1 立式地摆 菇棚内,预留走道,通常采用铁丝拉横架,两横架间距30cm,相邻两菌棒间距6cm8cm,菌棒与地面成75夹角,人字形交错直立摆放。 5.2.2 畦式地栽 菇棚内,地面作畦,将成熟的菌棒脱袋后直

5、接摆放畦内,菌棒之间挨着排放,后盖沙或土。 5.2.3 层架卧摆 菇棚内,将成熟的菌棒脱袋后,菌棒平卧顺码排放在搭好的层架上出菇,菌棒之间留5cm间距。 5.3 菇棚的前处理 5.3.1 清洁整理 菇棚使用前应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平整地面,充分通风日晒。 5.3.2 灭虫和消毒 菇棚清洁整理后,用石灰粉等进行灭虫和消毒。 6 菌种制作 6.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我省栽培的香菇品种。 6.2 菌种生产 按照NY/T 528进行生产,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70规定。 7 栽培技术 7.1 栽培技术流程 料袋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发菌转色管理和脱袋催蕾和出菇管理采收采后管理。 7.2 栽培时间

6、选择 秋菇:宜在5月上旬9月下旬接种制作菌棒,9月上旬次年5月下旬出菇。 夏菇:宜在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接种制作菌棒,5月上旬10月下旬出菇。 7.3 料袋制作 7.3.1 常用配方(以杂木屑为主料) 各地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适当调整配方。所有原料应符合NY/T 1935规定。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种: 杂木屑 78%、麦麸 20%、石膏粉 1%、白糖或红糖 1%; 杂木屑 78%、麦麸 18%、玉米粉 2%、石膏 1%、白糖或红糖 1%; 杂木屑 79%、麦麸 20%、石膏 1%。 DB36/T 15342021 3 7.3.2 桑枝木屑代替部分杂木屑配方 7.3.2.1 配方:桑枝木屑 25%、

7、杂木屑 53%、麦麸 20%、白糖 0.8%、石灰 0.5%、过磷酸钙 0.4%、尿素0.2%、硫酸镁 0.1%。 7.3.2.2 桑枝木屑前处理:料袋制作前 45d,将桑枝木屑与生石灰按质量比 100:2 搅拌均匀,调节料堆含水量为 60%65%,料堆长度不少于 120cm、宽度不少于 100cm、高度不低于 80cm,覆膜堆沤时间不少于 20d。 7.3.3 培养料制备 按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55%60%,pH值(灭菌前)6.57.5。 拌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 7.3.4 装袋 塑料袋采用15(5255)(0.0040.005)的聚丙烯袋或低压高密度聚乙

8、烯袋。装袋机装袋,装袋要松紧适度,拌料至装袋结束不超过4h。 7.4 灭菌 7.4.1 常压灭菌:将料袋放入常压灭菌锅仓内,料袋中心温度达到 100,保持 14h16h,停止加热后焖置 5h。 7.4.2 高压灭菌:将料袋放入高压灭菌柜内,料袋在 0.147MPa 压力下保持 3h5h,停止加热后焖置3h。 7.5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放入经消毒的接种室冷却降温,待袋温降至28以下时接种。 7.6 接种 在接种室(箱)内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前,接种室(箱)使用气雾消毒剂熏蒸30min以上;接种时, 在料袋表面同一侧接种3穴4穴, 菌种一定要将接种孔塞满压实, 并高出接种穴0.2cm0.3cm

9、,套上外袋,外袋规格为17(5560)0.001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7.7 发菌 7.7.1 培养场所 要求温度适宜、干燥、洁净、通风、避光。恒温养菌,菌棒堆叠发菌。 7.7.2 培养条件 需满足以下条件: 温度:培养室温度控制在 2226; 湿度:保持培养室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5%70%; 通风:培养室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光线: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完全黑暗环境。 7.7.3 翻堆 DB36/T 15342021 4 当接种口菌丝生长到2cm3cm 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当接种口菌丝长到6cm8cm 时,进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隔10d15d翻堆一次,直到菌丝长满袋。

10、翻堆时认真检查,剔除杂菌污染的菌棒;同时将菌棒上下层和内外调换位置,轻拿轻放,避免袋壁破损。 7.8 转色管理和脱袋 7.8.1 刺孔与转色管理 菌丝满袋后刺孔,每袋均匀刺孔60个80个。刺孔后加强通风换气,给予散射光,控制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80%85%,促使菌丝转色。待菌棒表面颜色由浅变深,菌被棕褐色、均匀、富有弹性时即可。 7.8.2 脱袋 菌棒转色后,用干净的刀片沿菌棒纵向轻轻划破袋壁,剥去塑料袋。在菇棚内,按选定的出菇方式进行摆放。菌棒也可脱袋后转色。菌丝长满菌棒后脱袋,当菌棒表面出现浓白、布满一层绒毛状气生菌丝时,每天上、下午及时揭膜、通风30min,加大菌棒表面的干湿差,促

11、进转色。转色时期温度以1522为宜,昼夜温差不宜过大;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有散射光。 7.9 催蕾和出菇管理 7.9.1 催蕾:菌棒摆放后,菇棚内加大温差(最好 10以上)和干湿差(最好 15%以上),调节空气相对湿度至 80%左右,通风,促进菇蕾形成。 7.9.2 出菇管理:菇蕾出现后,保持菇棚内温度 1025。勤喷、轻喷雾状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5%90%,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勤通风,直至菇体成熟。 7.10 采收 7.10.1 适时采收 子实体长至7分8分成熟、菌膜刚破裂、菌盖边缘内卷时即可采收。 7.10.2 采收方法 采菇时一手压住菌柄基部的菌棒处, 一手捏

12、住菇柄基部, 左右旋转使柄蒂与基质脱离。 宜采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 7.11 采后管理 7.11.1 清理菌棒 采菇后要及时清理菌棒上的菇脚、死菇等残留物。停止浇水5d7d,并通风换气,让菌棒表面稍干燥,促使菌棒内部的菌丝恢复生长,为下潮菇出菇奠定基础。 7.11.2 补水 出完1潮2潮菇后,菌棒重量降低到原料重70%以下时进行补水。常用补水方法有:专用注水针直接向菌棒内注入补水和浸泡补水两种。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DB36/T 15342021 5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药剂防治执行GB/T 8321(所

13、有部分)的规定。 8.2 主要病虫害 8.2.1 主要病害:绿色木霉、青霉、曲霉、毛霉等。 8.2.2 主要虫害:菇蚊、菇蝇、螨类、蛞蝓、跳虫等。 8.3 农业防治 选用纯正、菌龄适宜、抗性强、高产、优质、生命力旺盛、无病虫的优良菌种;培养料应新鲜、干燥、洁净、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出菇管理,创造适宜香菇生长的条件;采菇后彻底清理菌棒料面。 8.4 物理防治 8.4.1 搞好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清除菇棚内部及周围杂物、杂草,特别是出菇后的菌渣,必须尽早运出菇棚,减少虫卵隐藏场所。 8.4.2 安装防虫网。菇棚出入口及通风窗口安设 60 目纱门、窗,防止菇蚊、菇蝇、跳虫等害虫迁入。 8.4.3 菇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8.4.4 及时清理染菌的菌棒和菌棒上的病菇、烂菇。 8.5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等生物杀虫剂防治害虫。 8.6 化学防治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 有限度地使用低毒、 低残留药剂或已在食用菌上登记、 允许使用的药剂品种;不得在出菇期直接向香菇子实体喷洒任何农药。使用农药严格执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9 生产档案 建立从原辅材料、菌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全过程的可追溯档案,并保存2 年以上。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