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464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2 卷第 4 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Vol.22 No.42 0 2 3 年 7 月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Jul.2023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42077449);河 南 省 2023 年 软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232400410234);河 南 省 重 点 研 发 项 目(2211111520600);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项目(YJY202215);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 2022 年度重点项目(2022nsbd05);2023 年南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43)

2、作者简介:程文亮(1975),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程文亮1,徐玲珍2(1.南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 南阳 473061;2.南阳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摘要:区域创新合作主体由合作创新而产生了关联,随着合作的延续与深入,信任关系不断加深,创新合作网络将向共生合作网络演进。研究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入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机制以及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系统探索,辨识和

3、提取共生要素,构筑其共生合作机制,同时构建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生态链五链融合合作模式体系,以期对南水北调跨流域创新合作带来新的启示。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创新合作;共生机制;区域创新合作模式;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F 114.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32(2023)04-0020-070引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贯穿我国四大流域,连接中部地区与华北地区,中原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在科技创新上把京津等发达地区和河南、湖北等非发达地区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南水北调中部区域进行创新合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区域层面构建区域联

4、动发展新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典范,自 2016 年京豫两地政府签订全面深化京豫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通过“1+6”合作协议,两地在多个方面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十三五”期间,京豫两地合作项目 1 万余项,到位资金约 7600 亿元。“十四五”开端,两地在合作范围和合作深度上不断加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跨区域创新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增强。尤其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改进、网络技术及通讯方式的变革发展,使得跨区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和高效,进一步推动了跨区域间的合作创新。区域创新合作网络成为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如何更好地发

5、展创新合作网络背景下的区域创新合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区域创新合作,可以使得创新资源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内流动,实现资源在不同区域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完善与深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将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1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合作及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合作网络规模、演化、结构特征等方面;二是对创新合作网络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研究;三是对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应用与绩效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学者意识到区域创新合作存在类似于生物群落的“共存”现象,存在共生网络1。目前共生理论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产学研合作方面,

6、在跨区域创新合作方面的研究较少。1.1区域创新合作方面的研究创新合作的理论研究有很多种,如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区域创新系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等,都第 4 期程文亮,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可以视为某种创新合作的研究。1.1.1在微观和中观层面对区域创新合作方面的研究王伟等2基于不同视角在微观层面对创新合作进行了研究,中观层面上,刘珂3研究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同时将其和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进行了比较。王凯4对集群创新合作进行了结构分析。程文亮等5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城乡产业创新要素合作进行了研究。李莉6、史焱文等7分别对增强网络抗毁性、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

7、特征进行了研究。1.1.2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区域创新合作网络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创新主体例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政府等机构基于某种要素的流动以合适的方式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刘建华等8研究了国家创新体系,认为中国国家创新路径主要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刘玉敏等9研究了区域创新网络中演化博弈模型的应用。黄晓东10对创新型企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认为学界对城市间跨区域创新研究刚刚起步,其难点在于选用何种数据怎样建构城市间创新关系。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研究较早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研究主要从区域生态补偿角度对区域合作进行研究11。阎

8、占元等12较早关注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李飞13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联结开发的价值,提出了区域项目群网络布局方案,联合开发可行性方案。常启武14对京豫两地 20 所高校“一对一”合作为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机遇进行了研究。1.3研究水平与趋势分析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该研究的趋势:研究的层次从微观企业层面到产业集群、产学研创新合作等,研究的方向从创新合作网络环境、演化分析、运行机制到知识流动研究。研究尺度上,研究者多数聚焦于南水北调省域尺度或省内地市尺度,积极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开始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研究领域予以关注。在南水

9、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合作方面的研究,逐渐从最初的区域生态补偿深入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京豫创新合作领域。多数研究视野聚焦于南水北调沿线省域或地市域层面,对更大跨区域如中部城市群、中西部跨城市创新合作较少涉及,表现为对“区域创新合作”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关注不足。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合作方面的研究,从最初的区域生态补偿深入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京豫创新合作领域。但是,一方面,研究不够丰富且研究多关注于教育等少数领域的创新合作,缺乏从更宏观上的创新合作领域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现实中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成的区域内或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多领域、多模式、多成果合作实践;另一方面,研究区域局限

10、于京豫两地,没有将研究视野从京豫合作上升到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的跨区域合作网络,将京豫合作置于整个区域合作网络中进行研究。创新网络不同主体由合作创新而产生了关联,随着合作的延续与深入,信任关系不断加深,创新网络必然向共生网络演进。鉴于此,本研究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入手,从理论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机制以及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系统探索,辨识和提取共生要素,构筑其共生机制,同时对其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南水北调跨流域创新合作带来新的启示。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2.1共生理论基本内容共生最初用来对生物系统进行研究。1989 年,

11、Frosch 等15人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及产业共生理论。基本的共生理论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单位;二是共生环境,是共生单元之外的外部影响因素总称;三是共生模式,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或结合的方式,分为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对称互惠共生关系和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2.2基于扎根理论的南水北调区域创新合作共生机制构建 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论操作流程,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理论编码对资料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理论。12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 22 卷2.2.1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对初始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形成概念的一个过程。在扎根理论初始性编码过程中,多数研究者通过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

12、或者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编码。南水北调区域创新合作所涉及地区的区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通过对象访谈难以获取全面客观信息,在本研究中,资料来源主要来自有关案例、成果与政策分析。本文所选择的分析资料主要包括:南水北调对口合作有关政策文件、区域创新协作有关案例及报道、自媒体经验分享等,同时,对实地进行调研访谈。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数据编码。筛选了 68 个初始概念,选取大于 2 的频率进一步筛选并进行范畴化,最终抽象出 22 个概念范畴(见表 1)。表 1开放式编码所形成的概念范畴序号概念范畴序号概念范畴1政策环境12地区创新水平2产学研环境13政府与政府合作3经济环

13、境14政府与企业合作4制度环境15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5人文社会环境16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6生态环境17企业与企业合作7政府支持18产业转移8地区经济规模19技术输出9人力资本基础20资金输出10企业及机构高层21人力资源输出11地区产学研资源禀赋22创新生态输出2.2.2主轴编码对资料继续深入分析,梳理各个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前后关系、包含关系等。最终提炼出能体现本研究主题的主范畴,将这些主范畴与各种次要范畴联系起来,通过质性分析,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区域创新合作的关系范畴结构(见表 2)。表 2主轴式编码结果主范畴对应子范畴范畴间关系的内涵政策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

14、线区域合作政策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产学研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之间产学研环境有一定的共同发展基础且互补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创新合作环境经济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经济环境互补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制度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合作制度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人文社会环境沿线区域人文社会环境及开放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环境互补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政府支持沿线区域政府对自身管理绩效的考虑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地区经济规模沿线地区经济规模差异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人力资本基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

15、人力资本基础差异及互补性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创新合作单元基础企业及机构高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机构高层管理者对自身绩效的考虑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地区产学研资源禀赋沿线区域地区产学研优势资源禀赋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地区创新水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地区创新水平差异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22第 4 期程文亮,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续表 2主范畴对应子范畴范畴间关系的内涵政府与政府合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政府与政府合作程度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政府与企业合作沿线区域政府与企业合作关系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创新合作关系政府 与 高 校 科 研 机 构

16、合作沿线区域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程度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企业 与 高 校 科 研 机 构合作沿线区域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程度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企业与企业合作沿线区域企业与企业合作程度会影响区域创新合作的效果产业转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产业转移互补性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技术输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技术输出互补性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区域创新合作资金输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资金输出互补性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人力资源输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人力资源输出互补性越好,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合作创新生态输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生态输出互补性越好,越有利于区域

17、创新合作2.2.3理论编码南水北调区域创新合作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动以及相互动态过程构成了该系统的运行机制。利用扎根理论进行初始编码和主轴编码之后,进入理论构造阶段,通过理论构造挖掘核心范畴与次要范畴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归纳出核心范畴与次要范畴及其他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故事线。通过理论编码,形成如表 3 的各种范畴之间的典型关系。表 3理论编码结果及内涵叙述典型关系结构关系结构的内涵创新合作环境创新合作单元基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是创新合作单元基础的环境基础创新合作单元基础创新合作关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单元基础是创新合作关系的主体驱动因素创新合作关系创新合

18、作共生模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关系是创新合作共生模式的能量交换方式驱动因素创新合作环境创新合作单元基础创新合作共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是创新合作单元基础发展的环境因素,其适宜性往往决定了创新合作单元的创新诉求等因素,进而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创新合作具有推动作用创新合作环境创新合作关系创新合作共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环境适宜性往往影响各种创新合作关系能力、资源等的发展与应用,进而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创新合作具有推动作用经过理论饱和度检验,本研究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模型”,如图 1所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创新合作机制是由共

19、生单元、共生关系与共生模式,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中按照共生规律所形成的综合性运行机制。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模式研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模型中,共生主体之间通过共生合作关系实现了能量的传送与交换,这构成了本区域创新合作的不同模式。通过对该机制的共生主体及其共生合作关系研究,总结出该区域创新合作的五链融合合作模式,如图 2 所示。32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 22 卷图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模型图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五链融合合作模式体系3.1围绕产业链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模式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

20、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从区域承接条件上来说,南水北调中线沿线东部产业转移至中部地区,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推动京津经济转型升级,对产业分工的格局起到优化的作用。中部地区劳动力以及原材料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良好,营商环境也有很大改善,使多方共赢共生发展。例如中关村通过跨区域建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展中关村总部经济的跨区域创新合作模式。在围绕产业链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模式中,飞地模式以其简捷高效得到合作方的重视。飞地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模式,通过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再造,促进区域互惠互

21、利、利益共享的创新发展。“科创飞地”作为飞地经济模式的重要类型,展现后发城市依靠区域大城市“借船出海、借脑登高”的实践智慧。有别于传统飞地模式,“科创飞地”更强调“飞地园区”的发展孵化、储备项目以及企业落地率。“科创飞地”让原来“飞地”的位置发生了转移。基于南水北调沿线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方面,后发展地区主动到先发展地区建立“飞地”,通过“飞地”引入更高端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和管理经验,实现“飞入地”与“飞出地”的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另一方面,先发展地区也可以到后发展地区建立跨区域产业园区,实现互惠共生。例如中关村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园区等形式在河南省多个地区开辟“飞地经济”的

22、跨区域创新合作模式;同时,河南省多个城市也在北京设置有“飞地”产业园区。3.2围绕创新链的技术转移与合作模式通过创新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内进行技术输出,实现信息和能量的交流,从而使各主体共生发展。探索构建技术转移协作网络,通过联结南水北调区域内各地区共建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和创新合作中心,使不同区域创新资源实现有效对接。围绕产业链不同区域的创新需求开展各主体之间的交流洽谈、技术培训等,从而快速有效地满足各地区技术需求,将南水北调区域内技术供需进行精准匹配,助推技术供需双方高效、便捷、务实对接,最终实现本区域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例如北京在河南、湖北等地开展各种创新合作项目。探索以南水北调中线工

23、程为纽带,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用定向合作,使各共生单元通过互惠合作实现对称性共生。政府通过政策与行政命令,在产学研用之间起引导与监督作用。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整合产业、高校、研究机构和用户之间的创新需求与创新要素,实现产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在南水北调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中,各级政府通过打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创新合作,在政策上大胆创新探索,积极实践,通过完善政策引领,制定科技计划,加强评价机制,协调利益分配推动该区域创新合作协42第 4 期程文亮,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调、高效、有序发展,例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与河南地方共建产学研合作机构模式。3.

24、3围绕资金链的资金转移与合作模式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引导资金在区域内进行流动,对提高创新合作效率尤为重要。资金的流动既可以市场驱动,也可以政府驱动。例如通过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北京、天津对河南、湖北等地进行对口资金支持,就很好地促进了水源区的创新发展。另外,可以探索在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建立跨区域、多层次、多类别的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网络,支持创新合作。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创新领域,设立科技创新基金。聚焦科研成果转化、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产业人才三个方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加快推动科技领军型企业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聚集一批懂技术

25、、懂产业的高端人才。充分利用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积极创新,带动区域研发投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南水北调中线区域创新型城市建设。3.4围绕人才链的跨区域人才流动合作模式产业是人才创新之基,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创新而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的融合聚变效应。例如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中,对口区域通过双方互派挂职干部、合作举办各类培训、高层及人才交流等方式实现人才的高质量流动与合作。提高人才的高质量流动关键是形成人才与产业统筹布局,使人才流动与产业计划整体部署、与产业链创新链岗

26、位准确匹配,实现优势互补,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把人才嵌入到产业链中,推动人才政策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融合,绩效倍增。推动人才与产业链的融合,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根据产业链发展趋势提前谋划,绘制高层次人才地图,加强人才储备,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3.5围绕生态链的跨区域生态合作模式通过环境合作治理实现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自然生态链在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和谐健康发展;通过创新合作,实现区域生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的生态链发展质量也就是提高产业中生态能量的高质量循环。产业中的生态循环包含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例如清洁生产、绿色

27、技术改造;包括产业链各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例如共享资源与交换副产品;包含跨社会区域的大循环,通过建设跨区域生态网络,实现跨区域产业群落之间优化资源的使用绩效,改善生态环境的整体绩效,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4结论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扎根理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因素进行系统探索、辨识和提取共生要素,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理论编码初步建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理论模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主要有 4 个主范畴和 22 个子范畴。创新合作环境是区域创新合作的环境驱动因素;创新合作单元基础是创新合作关系的主体驱动因素;创新合

28、作关系是创新合作共生模式的能量交换方式驱动因素;区域创新合作属于因变量范畴。通过对该机制的共生主体及其共生合作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该区域创新合作共生的五链融合合作模式,围绕产业链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模式、创新链的技术转移与合作模式、资金链的资金转移与合作模式、人才链的跨区域人才流动合作模式、生态链的跨区域生态合作模式,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生态链五链融合,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创新共生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王鹏,王艳艳.共生网络视角下的跨区域创新合作研究:以内地与香港环境科技创新合作为例J.产经评论,2015,6(4):118-132.2王伟,张善良,王永伟,等.关系网络构建

29、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0):43-51.3刘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企业活力,2007(5):63-65.4王凯.基于网络结构的中卫型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3):171-174.52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 22 卷5程文亮,徐玲珍,高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21(1):1-7.6李莉,程露,林海芬,等.创新开放度分布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影响:技术群体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5)

30、:85-99.7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等.基于 SNA 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分析: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8):114-122.8刘建华,苏敬勤,姜照华.基于网络结构要素行为创新绩效视角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水平评价J.管理学报,2015,12(3):410-416.9刘玉敏,郑敏娜,任广乾.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J.技术经济,2016,35(7):6-11.10 黄晓东.基于创新型企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9.11 朱九龙.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与资金分配方式J.水电能源科学

31、,2017,35(4):157-160.12 阎占元,刘荷芬,侯怀恩.中线南水北调概况与区域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4):58-61.13 李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河南省区域联结开发的价值与出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2):26-27.14 常启武.携手前行,让河南高等教育更加出彩:京豫两地 20 所高校“一对一”合作发展侧记J.河南教育(高教),2017(7):13-15.15 FROSCH R,GALLOPOULOS N.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Scientific American,1989,261(3):144-152.Sy

32、mbiosis mechanism and mode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long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CHENG Wenliang1,XU Lingzhen2(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for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ater

33、Source Area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in Henan Province,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 473061,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 473061,China)Abstract: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subjects are related due to cooperative innov

34、ation.With the continua-tion and deepening of cooperation,the trust relationship is constantly deepened,and the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will inevitably evolve into the symbiotic cooperation network.Starting from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long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35、 Water Transfer Project,the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cooperation model along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The research applies the grounded theory to carry out systematic exploration,identify and extract symbiotic

36、 elements,and construct its symbiotic cooperation mechanism.At the same time,a five-chain integrated cooperation mode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inclu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innovation chain,cap-ital chain,talent chain,and ecological chain,hoping to bring new enlightenment to the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Key words: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symbio-sis mechanism;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odel;grounded theory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