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丁振国诊所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丁振国诊所医务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丁振国担任负责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和报告办法。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网络直报,特殊疫情根据要求立即电话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四、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2、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好快的通讯方式向卫生院防疫科报告,再由卫生院防疫科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六、配合疾控机构做好传染病流调、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七、人员配备及要求 (1).有一名分管主任具体抓传染病报告工作。简历中心(站)传染病报告自查小组,每月定期对站(中心)该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2).设有至
3、少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等级,报告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并专册登记传报的病例,督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3).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4).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处理。 八、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1).做好门诊登记工作,定期检查填写门诊工作日志,凡发现确认为传染病时,要在门诊工作日志表上等级患者的详细家庭地址和病名.(2).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
4、告卡,包括发病卡,转归卡,死亡卡的报告.(3).传报卡要求填写准确,完整,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4).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工作;无直报条件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收到报告卡后,按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的要求先将卡片内容电话报告所在辖市(区)疾控中心,再将传染病报告卡寄出.(5).卡片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九、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穿让步和按甲类穿让步预防控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进行报告.(2)对其他一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如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
5、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进行报告.(3)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4)一旦出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或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他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的传染病疫情,需立即电话告知所在辖区疾控中心.(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a.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b.甲类穿让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c.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6)每月5号前检查追踪上月已报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7)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生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丁振国诊所 2014年11月12日第4页 共4页